標籤:

重證眩暈嘔吐浮腫

重證眩暈嘔吐浮腫

湖南中醫學院教授  熊繼柏

梁X X,女,64歲,長沙市退休教師。

1991年冬就診。患者訴2個月前患頭暈,兼嘔吐、下肢浮腫,經某醫院診斷為美尼爾氏綜合征及腎病水腫。住院治療月余,取效不顯,患病2個月來卧床不能起。現頭暈愈益加重,不能站立行走,若勉強坐立則覺天旋地轉,頭眩眼黑而昏昏欲倒;且時時嘔逆,不欲進食,進食則嘔,嘔甚則多出稀白痰涎。視患者形體消瘦,面色淡白無華,兩足浮腫較甚,氣短乏力,聲低息短。詢及腰腿部酸痛,腹中微脹,食量甚少,大便溏而不爽,小便少而色清。舌淡苔薄白膩,脈象沉細。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綜析脈症,為脾虛痰飲之眩暈病證。擬健脾溫中,祛痰化飲之法,用六君子湯加乾薑、天麻、白蔻仁。處方:党參15g,土炒白朮12g,茯苓30g,陳皮10g,法半夏10g,乾薑8g,白蔻仁8g,天麻10g,炙甘草6g。囑服5劑,日進1劑。

次診:服藥後嘔吐明顯減輕,能進粥食。眩暈亦覺輕緩,能下床起坐。但感頭重心悸、四肢乏力,兩足仍然浮腫,舌脈如前。乃依原法原方,再加茯苓皮15g、大腹皮10g,繼進5劑。

三診:眩暈大減,嘔吐已止,能站立起坐,並能讓人扶著在室內行走,且每餐能食50g米飯,大便不溏,兩足浮腫亦明顯消減。現感頭重、心悸、兩足沉重無力。舌淡苔薄白,脈細。再依原法改擬歸芍六君子湯加味:党參20g,土炒白朮12g,茯苓20g,陳皮10g,法半夏10g,當歸10g,白芍10g,天麻10g,乾薑4g,茯苓皮10g,大腹皮10g,甘草6g。

四診:眩暈已平,已能獨立行走,飲食增進,心悸氣短減輕,兩足浮腫基本消退。但覺兩腿乏力,腰膝酸重。舌淡、脈細。仍.:艾健睥益氣化痰之法,略加益腎之品,擬歸芍六君子湯加天麻、杜仲、淮牛膝。又服1.0劑,諸症悉平,菲洳∪W販??? 至!今,未見複發。

【醫生甲】本患者癥狀表現複雜,如何判斷為脾虛痰飲之眩暈病證?

【老師】患者癥狀表現固然複雜,然其主症則為三個:頭暈、嘔吐、浮腫。頭暈、眼花,甚者如坐舟車,自覺天旋地轉,以致日不能開,身不能動者,為眩暈病。《靈樞·口問》所謂「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嘔吐,在眩暈病巾乃常見癥狀之一。幾眩暈之甚者,多伴嘔吐;而眩暈兼嘔吐者,又多屬痰飲之徵。《金匱要略》曾指出「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古今醫統》說,「頭目眩暈.眼前黑暗,如坐舟車,了乙兀欲吐者,痰也」。凡眩暈病出現嘔吐痰涎,胸膈痞悶,苔白滑膩,則是痰飲眩暈證的表現特點。《症因脈治》說,「痰飲眩暈之症,胸前滿悶,噁心嘔吐,膈下漉漉水聲.眩悸不止,頭額作痛,此痰飲眩暈之症也」。浮腫,《金匱要略》稱為「水氣」,後世稱「水腫」。《素問·平人氣象論》曾指出,「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金匱要略》並指出,「腰以下腫,當利小便」。可見下肢浮腫當屆水氣為患。今此患者眩暈與嘔吐,浮腫並見,所以首先要考慮為痰飲水濕之眩暈。再現患者形瘦、不食、復脹、便溏、氣短、乏力、舌淡、脈細,是為一派脾虛特點。稗虛而中陽不振,則運化失職,於是痰飲內生,為嘔為腫;脾虛而清陽不升,則生化乏源,於是氣血虧虛,發為眩暈。《證治匯補·眩暈》說,「脾為中州,……若勞役過度,汗多亡陽,元氣下陷,清陽不升者,此眩暈出於中氣不足也」。由此可知,本病患的病機在於脾虛與痰飲,故斷其為脾虛痰飲之眩暈病證。

【醫生乙】請講講本病治取六君子湯加天麻、乾薑的選方用藥原則。

【老師】脾虛痰飲眩暈證,是一個本虛標實證,脾虛是本,痰飲為標。由於脾虛失運而聚飲生痰,故其治法當以補脾佔二力本,蠲痰飲為標。用六君子湯正是取其補脾祛痰之功用。《慎齋遺書· 頭暈》說過,「巾氣虛則脾不運化,以致生痰上逆而頭暈者,用四君子湯加半夏、天麻」。《醫學心悟·眩暈》又說過,「有氣虛夾痰者,書曰: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上重下輕也,六君子湯主之」。又天麻為熄風治眩之要葯,今患者眩暈不能坐立,甚則昏昏欲倒,必須熄風定眩之天麻,方可抑其風眩之勢。李東垣說,「眼黑頭眩,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除也」。乾薑為溫運中陽之葯,今患者嘔吐稀涎,痰飲為患,而飲為陰邪,「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故用溫中振陽之乾薑,以使制其陰霾之盛。此外,方中加用白蔻仁,乃取其芳香化濁止嘔之力。次診時,方中又加茯苓皮、大腹皮,意在滲水濕以?肖足腫。俟嘔止腫干之後,再用歸芍六君子湯(即六君子湯加當歸白芍),以此方具有補脾益氣,養血斂肝,祛痰化濁之功效,是治療脾虛痰濁、氣血虧虛之眩暈病證的有效方劑,故用之以善其後。

【醫生丙】眩暈病的病因病機複雜,證型分類頗多,臨床辨治主要在於哪幾方面?

【老師】歷代醫家對眩暈病的辨證分類頗為複雜,就臨床常見,眩暈為病,主要在於因風、因痰、因虛等三個方面。

第一,因風之眩暈,又分外風、內風兩種。外風,即外感風邪所致之眩暈,此證每於感冒之後發作,具有眩暈、頭痛、惡風等症。《症因脈治·外感眩暈》說,「頭痛額痛,骨節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此風邪眩暈之證也」。治宜解表祛風,可選菊花茶調散加減。內風,即肝風上亢所致之眩暈,(內經)雲撝罘緄粞#? 皆屬於肝敗??《嚴氏濟生方》又雲「肝風上攻,必致眩暈」。此證每於情志刺激則發作益甚,具有眩暈、耳鳴、頭脹且痛以及心煩、少寐、面色潮紅、四肢麻木等症。

第二,因痰之眩暈,亦有痰濕、痰火兩種。《丹溪心法》雲「無痰則不作眩,……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痰濕眩暈,症見眩暈、胸悶、嘔吐、口淡,舌苔白滑膩。治宜祛痰化濕,可選半夏白朮天麻湯。痰火眩暈,症見眩暈、胸悶、嘔吐、口苦,舌苔黃滑膩。治宜祛痰瀉火,可選黃連溫膽湯加天麻、鉤藤之類。

第三,因虛之眩暈,此證起病緩慢,持續發作,每多見於老人、虛人,或大病久病之後並發眩暈。對於虛證眩暈,古人認為有氣虛、血虛、陽虛、陰虛、心虛、脾虛、腎虛、肝虛諸類。然臨床所常見者,主要為脾虛和腎虛兩種。脾虛眩暈主要在於生化乏源,氣血不足。《證治匯補·眩暈》說,「脾為中州,升騰心肺之陽,堤防肝腎之陰。若勞役過度,汗多亡陽,元氣下陷,清陽不升者,此眩暈出於巾氣不足也」。表現眩暈、欲嘔、食少、神倦、面色皓白,舌淡苔白,脈細或虛。治宜補脾益氣養血,可選歸芍六君子湯。腎虛眩暈主要在於腎精虧損,以腎主藏精生髓,腎虛梢虧則「髓海不足,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故症見眩暈、耳鳴、精神萎靡、腰膝酸軟,甚則遺精、盜汗。治宜補腎填精,可選左歸飲,杞菊地黃丸或龜鹿二仙膠之類。

上述因風、因痰、因虛三個方面,概而論之,不外虛實兩端,虛者,啤虛、腎虛為病之本;實者,風邪、痰濁為病之標。而臨床所見則純虛純實者少,虛實夾雜、本虛標實證者多。辨治大法。當審其癥狀特點,視其標本緩急,補虛瀉實,標本兼施之。水文所舉驗案即是標本兼施的實例。

腹  瀉  案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劉興志  倪X X,女,25歲,工人。罹患腹痛瀉下5年余,診斷為:慢性腸炎,經反覆治療不愈而前來中醫就診。1981年12月31日初診。自述腹痛作瀉5年之久,現右小腹疼痛,腸鳴,腹痛即瀉,瀉後痛緩,每日大便3?次不等,納差,食後脘脅脹痛痞滿。形羸肌瘦,面黃少華。舌質淡,有齒痕,白苔,六脈沉細。中醫認為,腎司二便,久泄傷腎,以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衰則不能生土,土虛則木不達,乃至脾腎陽虛,木不疏土。故治宜溫補脾腎之陽,調達肝木,兼以澀腸止泄。宗四神丸合痛瀉要方加減化裁: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豆蔻15g,炮姜10g,白朮24g,杭芍15g,陳皮10g,防風10g,茯苓15g,炒訶子15g,炙罌粟殼15g,炒苡仁15g。水煎服,日一劑。

1982年王月4日二診:服上方3劑,大便成形,每日 1次。但近日出現頭昏。飲食尚可,舌脈同前。認為眩暈之所以出現,乃系泄瀉日久,損傷脾胃,巾氣不足,清陽不升,故於方中宜加入增強補中益氣之太子參15g、炙甘草10g,味辛氣溫、利九竅而昇陽之細辛5g,鼓舞胃氣上行之葛根12g。

1982年1月11日三診:服上方後頭昏欲仆之狀已除,尚右小腹隱痛,時有腸鳴,腹痛欲便,便後痛止,大便仍稀。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瀉利日久,脾腎虛寒,腸失固澀。故改擬真人養臟湯以溫補脾腎,固澀止瀉。藥用:潞党參15g,白朮18g,桂心  10g,炙甘草6g,炮姜10g,罌粟殼15g,肉豆蔻15g,訶子15g,廣木香6g。水煎服,日1劑。

1982年3月18日四診:服藥後腹中痛瀉已見成效,精神穩定,自信心增強。近來出現每逢寅時,腹痛作瀉,時有腸鳴,胃脘微脹。舌淡紅白苔,脈沉細。觀其病情,虛衰之體得以改善,臟腑功能得以調整,陽氣漸復。張景岳雲「陽氣未復,陰氣極虛,命門火衰,胃關不固而生泄瀉」。故仍按前法,加強溫陽補火之力,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輔以柔肝健脾之品,擊鼓再進。藥用:補骨脂15g,豆蔻15g,吳茱萸10g,炮姜10g,炒白芍10g,白朮15g,訶子15g,葛根15g,茯苓15g,罌粟殼15g,天生黃10,九香蟲丑0g。水煎服,日直劑。

1982年4月8.日五診:服上方痛除泄止,但覺疲倦,夜寐多夢,已思食味香。舌質稍紅,白苔,脈沉細較有力。宜在上方加五味子10g,以收斂肺氣,滋腎水,氣運水升則心腎交合,其夜卧自然安合。處方:補骨脂15g,吳茱萸10g,肉豆蔻15g,五味子10g,炒白芍15g,白朮24g,茯苓30g,葛根15g,罌粟殼15g,炮姜10g,天生黃10g,九香蟲10g,陳皮10g。服湯劑有效,改成蜜丸常服。

1982年10月21日患者因患中耳炎來診,談及腹瀉舊疾,欣然告之,經過前段的精心治療,腹痛泄下已痊癒,一直未發。

【醫生甲】本病基本病機是什麼?疾病的演變過程?用何方處之?

【老師】《內經》告誡我們,要緊守「病機」,是分析、治療疾病關鍵所在。弄清疾病的演變規律,是認識疾病的深化過程,便於全面掌握疾病,才能更好地把握「病機」,審證施治。

本案基本病機乃系泄久脾腎陽虛,木不疏土。病人年僅20歲,即患腹痛泄下之頑疾。結合病人平素食少脘脹,消瘦神短,面色萎黃、少光澤,可知患者素體脾虛。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谷之精微。脾與胃相為表裡臟腑,脾宜升運,胃主納降,脾升胃降則氣機協調;若脾失健運,胃失和降,則氣機紊亂,諸病叢生。脾與胃均屬中土,土虛則氣血生化之源匱乏,肝失所養,疏泄不及,因而形成郁象,臨床上稱之為「木不疏土」。.正如《金匱要略》所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選藥物,一方面要健脾,選白朮茯苓;脾與胃相表裡,選和胃之陳皮砂仁。另—方面要補肝柔肝,選當歸白芍;還要疏肝解郁,選柴胡香附。常用處方逍遙散、痛泄要方。

由於患者素體脾虛,運化失司,水濕下注,因而致泄。泄下之初尚屬脾氣不足,由於治療不當,泄下不止,脾氣虛進一步發展致脾氣下陷,進而造成脾陽不振。按五行學說,脾為陰土,腎中命火為火,火能生土,亦屬母子關係,子能令母虛,稱之為「子盜母氣」。因此泄下日久,由脾陽不足而導致腎中命火不足,出現脾腎陽虛。又腎為水,肝為木,肝腎為母子關係,「母病及子」,腎中命門相火衰而導致肝之相火不足,火不足便生寒,此乃陽虛是也。中醫所說「肝主疏泄」是其功能,這種功能的發揮是靠陽的作用,因此肝「體陰而用陽」。今肝陽已虛,勢必功能減弱,臨床上往往出現腹瀉,瀉前腸鳴、腹脹,腹中一痛即泄,泄後緩解,並不立即消失,是其一大特點。這種表現稱之為「木不疏土」。由脾虛發展至腎虛作泄,主要表現為瀉下時間在早晨,泄前腸鳴、腹痛,瀉後痛除。多選用四神丸,我在臨床上多仿張錫純加味四神丸,效果甚佳。

【醫生乙】痛瀉要方如何運用?方中為何選用防風?

【老師】痛瀉要方主要用於肝脾不凋,中醫認為脾與胃屬中焦,《內經》雲「中焦受氣取汁變化為赤,是謂血也」。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虛運化不足,氣血虧虛,肝失所養,而致肝不疏泄,因此方中用白朮健脾助運,用白芍補肝,柔和肝體,二葯合用則養肝健脾,使脾得健運,肝得疏泄。肝能疏泄則脾胃氣機升降協調。我在臨證時治療腸鳴腹泄,泄前腹痛,泄後痛緩之肝脾不調泄下證,常以本方合苓桂術甘湯加炮姜,每獲良效。至於方中用防風,是根據「氣順則風散」如烏葯順氣散; 「風散則氣順」,本方中防風能祛風理脾,使氣機和調,則腸鳴腹脹自消。

【醫生丙】肝陽虛如何補法?用何葯為宜?

【老師】肝陽虛乃相火不足。相火是一種能源,臟器功能的原動力。人體在命門、肝臟、膽腑及三焦內均有相火,總根源在命門。入有兩腎,左右各1枚,(難經)指出撟笪觶椅??? 門」。由於命門相火衰,而導致肝之相火不足,當然補命門相火,會有助於肝臟所藏的相火,補腎陽即補肝陽。肝氣虛和肝陽虛,表現為懈怠、憂鬱、膽怯、頭痛麻木、四肢不溫、腹痛泄下等症。《聖惠方》上說,「肝虛則生寒」,寒即陽不足的意思。若寒邪傷肝,當用溫劑辛散,若肝臟本身陽氣不足,宜以溫養肝陽以助其生髮之性。常用藥物如肉桂桂枝、吳茱萸、細辛、胡椒、菟絲子、艾葉、茴香、骨碎補、肉蓯蓉等。

【醫生丁】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摷游端納褳钄用生硫黃,老師在方中用天生黃何意?四神丸為何能治黎明腹痛泄瀉?

【老師】問題提得好。人之所以黎明作泄,請看張錫純是怎樣論述的: 「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之一陽生於子,故人至夜半之時,腎系命門之處,有氣息萌動,即人身之陽氣也。至黎明寅時,為三陽之候,人身之陽氣,亦應候上升,自下焦而將達中焦。當臍之處,或兼有凝寒遮蔽,即互相薄激,致小腹作疼。久之陽氣不勝凝寒,上升之機轉為下降,大便功工即溏下。此黎明作瀉之所由來也」。又雲,「夫下焦之陽氣少火也,即相火也,其火生於命門,而寄於肝膽。故四神方中,用補骨脂為補命門,吳茱萸以補肝膽,此培火之基地。然瀉者關乎下焦,實又關乎中焦,放又用肉蔻之辛溫者,以暖補脾胃,且其味辛而澀,協同五味於之酸取者,又能固澀大腸,攝下焦氣化。然此葯病輕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間或不愈,以其補火之力猶微也。故又加花椒硫黃之大補元陽者以助之,而後藥力始能勝病也」。服用生硫黃法,錫純自認為乃「系愚之創見」也。服法從小量開始,徐徐加多,以服後移時覺微溫為度。此正合《傷寒論》服理中丸法之意。考硫黃具有補火壯陽,疏利大腸作用,適用於腎中命門火衰,下元虛冷諸證,臨床可治療虛冷便秘,如半硫丸。硫黃為何有緩瀉、軟化大便作用,據研究認為,內服後成硫化氫,刺激腸壁而致瀉。我在臨床上曾在方中用硫黃(市面上藥房所用之硫黃)治療腎虛作瀉,並未能止瀉,反而瀉下更多,恐怕就是上述的原因。我在臨證時往往用硫黃的升化物——天生黃,不但能溫陽而且能止瀉,屢用屢效。寇氏雲「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多年來我用此葯治癒許多沉寒錮冷之病,不勝枚舉。用補腎壯陽之方救治了不少沉痾固疾。此案是運用四神丸加味治癒頑固性腹痛泄下之1例,自始至終抓住腎陽不足,命門火衰這個根本,正如張景岳所云,撋鑫鋼兀嫌詼醯遠闃眨??皆腎臟之所主,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極盛之時,則令人洞泄不止」。結合臟腑之間關係,全面綜合分析,隨著疾病的不斷變化,緊守病機,鍥而不捨,窮追到底。使陰寒散,陽氣復,氣血平和,痛泄自除。

【醫生戊】老師治病可謂妙,善於守法變方,抓住根本,而且用藥不凡,請指點。

【老師】我以為「發展中醫學術,臨床是基礎」。深層次的臨床,要靠深層次的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深刻地理解與認識高深的理論。譬如《傷寒論》、《金匱要略》是在實踐中產生,就必須通過大量的、多層次的臨床實踐,才能加深對他的理解與認識。大家對腎陽虛、脾陽虛的診斷與處方用藥,可以說作為一個臨床大夫拈手即來,而對肝陽虛的認識則略顯不足。都知道「肝主疏泄」,但肝為什麼能主疏泄?則在撎逡醵醚魯方面的認識又路顯不全面。在用藥方面,一般性的方葯人人皆用,對冷僻的葯、猛烈的葯、毒性大的葯則望而生畏,或用量極小發揮不了作用。本案只言及硫黃,若用量小不會起作用,用量大會出現燥熱反應,因此常不被選用,它的特效之處自然會丟失。這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推薦閱讀:

妊娠嘔吐的食療葯膳
寵物家庭醫學:貓咪嘔吐的原因及預防辦法
ACOG指南:妊娠噁心嘔吐
你的子宮腺肌症,有噁心、嘔吐癥狀嗎?

TAG:嘔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