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先養腳·都市周報

養生先養腳

文|許昱·圖|安扣黃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鼻根,苗之根;乳根,宗氣之根;耳根,神機之根;腳根,精氣之根。」意思就是說,鼻、耳、乳是人體精氣的三個凝聚點,腳跟則是精氣的總集點。腳跟是四根之本,人體的「第二心臟」。木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雙腳能夠準確地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尤其是冬天,足部保健、保暖做不好,就特別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養生要從雙腳的保養開始。按摩是非常好的一種足部保健方式,這是因為腳部有大量的神經末梢,五臟六腑在腳部也都有相應的反射區,通過刺激就能起到保健、養生的作用。

冬天的夜晚,用熱水舒舒服服地泡個腳吧!「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再搭配著足部按摩,可以活化內臟器官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認識相應的穴位,試試自己做足部按摩,不知不覺地身心都能徹底放鬆。你可以選擇一個坐得最舒適放鬆的姿勢,下肢自然伸直,此時經絡最容易暢通,按摩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飯前半小時和餐後一小時內不宜做足底按摩,最佳時段是睡前。舒緩放鬆之後,自然也更容易香甜入夢了。

【專家】

張舒雁

浙江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

每周二、三、四、五在診

【穴位】

湧泉穴

五個腳趾用力彎曲,中央凹處即為湧泉穴。湧泉是腎經的首穴,有補腎健腦,增強智力的功效,並且能安心寧神,舒肝明目。可以防止頭髮早白、脫髮,想要擁有一頭烏黑豐盈的秀髮,可以多按摩這個穴位。

取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腳趾趾縫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手法:用拇指按壓湧泉穴,有酸脹感。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部,不需要別人幫忙就能輕鬆按摩。太沖穴是肝臟排毒的養生要穴,常按摩此養生穴位可防治肝病、養肝護肝。如果久坐之後,你覺得頭昏腦漲,或是早晨一起床腦袋暈乎乎的,都可以按摩太沖穴,按揉5分鐘左右就能見效。

取穴:於足背,第一、二腳趾跖骨連接部位中間處。

手法:用大拇指推按,用力應以適度微痛為宜,循序而進。

太溪穴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刺激原穴,能調節相應臟腑經絡功能,從而發揮其維護正氣、抗禦病邪的作用。

取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手法:用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的感覺之外,還要有麻麻的感覺。堅持按揉3分鐘後,會有清涼的感覺。

照海穴

八脈交會穴之一,照海穴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的功效,既補益又清熱,對治療咽部問題很有效果。照海穴也被稱為「補水穴」,常按摩這個穴位,可有效緩解皮膚乾燥。

取穴:腳踝內側,那塊凸出來的骨頭下面的凹陷處。

手法:按壓照海穴,每次10-20分鐘。稍微用點力,以按壓處有酸、麻感為宜。按摩時,盡量不要說話。

內庭穴

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上火的剋星。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這個穴位。

取穴: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

手法:用一側手的大拇指用力點按同側足背的內庭穴,力度稍重,以微痛為宜。每次點按5分鐘,然後換手點按另一側,每日一次,連續5天。

【對症】

如果你便秘:便秘主要與大腸蠕動不夠有關。按摩時,可以多刺激腳部的大腸反應區。抬起一條腿,把這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用拇指、食指、中指掰開腳趾,找到腳掌上的湧泉穴。再用手掌後側的力量搓揉這個穴位,同時配合調節呼吸。向後搓的時候吸氣,向前搓的時候呼氣,總共進行次數不可少於8次。之後換另一隻腳,重複進行這個動作,按摩湧泉穴可以起到降血壓、緩解疲勞的作用。

如果你失眠:腳後跟圓形位置的上方中間位置,是失眠反射區。用雙手大拇指按住這個位置,用力按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再揉三到五分鐘,直到這個位置有微微發熱的感覺。

如果你怕冷:試試找到內髁尖與足跟腱之間一個明顯的壓痛點,大拇指用力按壓此點5-6分鐘,再用力前後揉搓3-5分鐘。

推薦閱讀:

阿膠、黑糖、桃膠......到底有沒有用?@畫羽衛生巾
十二時辰養生法(一):寅時、卯時、辰時
零卡路里飲料讓肥胖風險增加六倍
健康養生之腰椎間盤突出的瑜伽理療

TAG:養生 | 都市 | 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