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陽虛

癥狀總結》   1 陽乃溫煦之氣,陽虛則寒。故畏寒乃陽虛證之第一主證。   畏冷怯風:稍遇涼風,則易外感,常鼻塞、流涕、噴嚏。雖夏季,亦不敢迎風貪涼,衣著每多於常人。   形寒肢冷:因四肢為諸陽之末,故手足酷寒較為較著。   虛者多腹冷、違涼;前為陰,腹為至陰之地;後為陽,違為至陽之地。   陽虛者,多足冷。上為陽,下為陰。腎為陰陽之根,其經脈達於足底。   陽虛者,癥狀常在夜晚加重,冬季猶甚。天人響應,合於四時。晝為陽、夜為陰;夏為陽、冬為陰。   陽虛者,需保暖,故常關門閉戶,厚衣重被,卷屈俯卧。   陽虛者,喜熱,故飲食喜溫熱燥辣,惡生冷清稀;喜睛天、白晝、陽光,惡陰天、夜晚、嚴寒。   2 「有諸內,必形於諸外」。赤色主火,白色主寒。   氣色慘白乃陽虛證之第二主證。   陽虛者,唇淡、面白、小便清。舌淡、苔白、爪甲暗。   3 陽主動,陰主靜。不雅其消息,以別陰陽。上工守神,精神之強弱,寓陰陽之盛衰。   陽虛者,多嗜卧懶動,神疲倦力,語聲低怯。陰虛者,多亢奮不寧,煩躁易怒,聲響清亮。   陽虛之證,不同階段的癥狀表現,可分為四大類,即:陽氣虧虛、陰陽兩虛、虛陽上浮、元陽外脫。   陽氣虧虛者,癥狀最為典型:唇淡面白、形寒肢冷、神疲嗜卧、大便稀溏、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遲緊等。總有二三個癥狀表現較著,較易分辨。   凡事有常數,亦有變數;知常易,達變難。陽氣虧虛證僅是陽虛證之常態而已!   陰陽兩虛者,因陰陽互為其根,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最終導致陰陽俱損。   若單補其陰,則陽不運化,徒生痰濕;其單補其陽,則火上澆油,灼傷津液;必須陰陽雙補,才能陰陽互生。   辯證要點有三:1、既有陽虛之神疲懶動,又有陰虛之咽干口渴等症。二、陽虛者多冬天怕冷而夏天耐熱,陰虛者夏天怕熱而冬天耐寒,相對於常駐人,陰陽兩虛者既冬天怕冷又夏天怕熱。三、陽虛者,但欲寐;陰虛者,易失眠;陰陽兩虛者往往神疲思睡,時時欲睡,但又難以入睡,即使用權睡著,也多夢易醒。   虛陽上浮者,寒邪盛而真陽衰也!腎為陰陽之根,若真陽衰,寒邪沉降趨下,直入坎宮,雀巢鳩占,逼迫真陽,真陽難守本位而逃逸上浮,形成上熱下寒之證。虛陽上浮,客處在頭面五官孔竅,而生目赤、顴紅、口渴、咽燥、舌瘡、齒痛諸症,極似陰虛火旺,實則真寒假熱!辯證要點:雖發熱綜合癥狀見於上,但下身多見寒症:1、大便溏,小便清,二、口渴但不欲多飲或喜熱飲,三、足冷。   元陽外脫者,寒邪極盛而真陽極衰。陰寒逼迫真陽,一身元陽盡浮於頭面體表,或身熱如焚、或煩躁神昏、或面赤唇焦,或咽喉腫痛,或齒縫滲入血,或額頭汗出,或喘促呃逆,或便結溲黃,看似實火旺盛,實則陰霾重重,漫溢無邊。若不實時回陽,一旦元陽離體外散,性命乃絕!元陽外脫證,陰極似陽,極難分辯;辯證要點:1、其脈或浮、或大,或數,重按必無力!二、不欲飲水或飲水不多,若飲猶喜熱飲。   陽虛之人,最易產生:陽虛不攝、陽虛水泛、陽虛陰凝。   陽虛不攝者,陽氣虛,固攝陰液無力,以至陰液易於外泄,其症如下:   汗為心之液。心陽虛,心液不收,胸前、腋下易出汗,汗多則驚悸。   淚為肝之液。肝為罷極之本,肝陽虛,肝液不收,則易勞倦,多欠伸流淚或迎風流淚。   涎為脾之液。脾陽虛,脾液不收,口水多。   涕為肺之液。肺主表,主津。肺陽虛,表不固,易自汗;肺受寒則多涕。   唾為腎之液。腎主水,司二便。腎陽虛,腎液不收,多唾,多尿。   凡津液、血液、乳液、精液等皆為陰液。   陽不攝津,則多汗、多尿、多淚、多唾、多涎、多涕。   陽不攝血,則嘔血、便血、鼻衄、齒衄、肌衄、月顛末多、崩漏。   乳液乃水谷精氣所化。脾陽虛,宗氣弱,乳液不收,則產婦乳液清稀,未哺自流。   腎陽虛,精關不固,則遺精、滑精,早泄。   陽虛水泛者,陽空氣溫度煦氣化無力,不克不及化水生津,以至水飲痰濕滯於體內,成為至病之源。水飲痰濕同出一源而形態各異,所不同者:從漫溢到聚集,從清稀到濃稠,從無形到有形是也。   陽虛水泛,水氣凌心則驚悸,失眠、奔豚;水氣浸肺則咳喘;   陽虛水泛,水停中焦,清陽不升則眩暈;阻遏陽氣,則惡寒;津不上承則口渴;積飲逆滿則嘔吐;水飲犯胃則胃痛;水飲犯脾則腹痛、腹瀉。   陽虛陰凝,津凝則口渴、便秘;血凝則脈道瘀滯,發為痹證,常見於頭痛及頸肩腰腿痛諸症,女子可見痛經、絕經等症。   心陽虛:心下悸,欲得按;胸悶、氣短。   肝陽虛:巔頂痛,四肢厥,吐涎沫;少腹及陰部拘急。   脾陽虛:惡食生冷,腹脹,便溏,陰黃。   肺陽虛:畏冷怯風,自汗,多尿。   腎陽虛:形寒肢冷,嗜卧懶動,夜尿頻。
推薦閱讀:

中醫教你如何判定陰虛和陽虛及調理
既有心陽虛,又有血壓高,怎麼辦?
腎陽虛的癥狀有哪些 腎陽虛的10個臨床表現【圖】
何為陰虛?何為陽虛?

TAG:陽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