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維多利亞一號》天地之大無所居,穿著破爛更無衣

  房子從來未像今天這樣令人又愛又恨。兒時記憶里家鄉的住房都是清一色的泥牆建築,家家都一樣,誰也不會在意攀比。再往前推在那個相對貧窮的年代,活著是比吃住更現實更無奈的追求。慢慢地泥牆沒有了,磚牆砌起來了,在往後二層小樓也稀鬆平常,只是這些小時想都不敢想的房子依然留不住年輕人的心。他們現在更多的是蝸居在幾平方的城市地下室、都市城中村裡,辛苦的攢著一點微薄的鈔票來換取那一套套凝聚著父輩汗水與淚水的房子……

  濃濃的三級片風格

  2010年彭浩翔退出《維多利亞一號》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房子的故事。貧窮的女孩很想購買住家對面新建的維多利亞一號的房子,為此打三份工努力的生活。在剛剛攢好首付的時候父親生病,不惜用父親死亡換來的賠償金去購買心儀的房子。而業主借勢起價,轉眼化為泡影。女孩殺死此樓住戶使其變為凶宅進而壓低房價成功購入,此時金融風暴即將席捲全球……

  彭浩翔用暴力情色的外殼講了這樣一個為房瘋狂的故事。坦白說除了視覺上的感官刺激,影片主旨完成度並不高。在一連串的暴力殺戮事件中缺乏必要的邏輯,開場還煞有其事的表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但電影淪為一場血腥展覽的同時對現實主義的批判缺乏力度。

  故事開場

  故事開場

  房價像壓垮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依附在許多人的心裡。當一年的工資還不夠在大都市買一平方的年代裡,多麼瘋狂的事情都似乎變得不那麼令人驚訝。上海為房離婚潮、雲南婦女拆遷爆炸案等等,在這個滑稽的社會變革中點綴著令人不安恐懼的情緒。

  女主角戴君竹在兒時的回憶里就見識了殘酷的拆遷,失去了童年的玩伴。兩個樓層傳話的紙杯留下的是「混蛋混蛋」的聲響,這應該是她對房子最初的記憶。狹小的居室里姐弟倆無休止的爭吵令她產生了對房子最初的渴望。維多利亞一號,這個建立在童伴舊屋上的建築成了她魂牽夢繞的嚮往,她渴望擁有它,似乎就能觸及童年那純真美好的回憶。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她只能是一個失敗者。

  三份不自由的工作每天從電話里傳來的都是謾罵,一份黑暗的愛情,卑微的做著渣男的小三,付出身體付出金錢依然換不來一絲絲的真心愛護和理解,只留下車頂的紙杯~混蛋。父親病情的惡化加上自己的無能為力,一切都向著失控的方向走去……

  哪裡都有拆遷

  即便拿著父親的死亡賠償金,依然跟不上人心的貪婪和瘋狂的房價。殺戮開始,電影也失去了對現實所能批判的意義。11人12命就這樣在一個差價百萬的房子面前煙消雲散。不要說什麼罪有應得,在現實的世界沒有法律的允許誰有資格剝奪他人的生命。這些藝術的誇張在不絕於耳的有關房子的新聞里似乎屢見不鮮了,在金錢和權力面前,人幾乎卑劣的將內心最惡的一面展現出來。得到的又是什麼?結尾金融危機的信息已經說明一個人的邪惡比不上整個世界的邪惡,世界的墮落總是從一個個人的墮落開始,所有的危機所有的爭戰都是始於「貪」!

  逼真的化妝

  相比故事主題的弱化表現,由連凱等人所做的化妝更令人驚喜(還有一點噁心)。電影中所有的死亡殘殺表現出的身體傷害在高超的化妝術下栩栩如生。這也是連凱令人稱奇的地方,至少我對連凱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年惡戰趙文卓《碧血藍天》的邪教教主那裡。

  模型屍體

  彭浩翔一直是一個帶有惡趣味但很有怪異感的導演。早年編寫的《全職殺手》在當時的銀河眾片中也是特別的存在。後來《買兇拍人》《大丈夫》《伊莎貝拉》等都是各有味道的作品,後來的春嬌與志明系列更被小資界封為佳作,雖然我個人並不太喜歡。他的電影風格與其他香港導演截然不同,你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他的味道。而我最喜歡的他的電影是《AV》,至於為什麼就不說了。

  最喜歡的彭浩翔電影

  電影中另一個值得說的是女主何超儀。身為富二代對電影如此執著遠非希爾頓相提並論。做為賭王之女,錢對她來說當然不重要,在娛樂圈的發展只能說是愛好。《維多利亞一號》也是賭王為何超儀創辦的電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身為幕後老闆何超儀並沒有太多干涉電影的拍攝,有此老闆,導演何求?

推薦閱讀:

維多利亞夫婦黑衣出席變裝派對 超模扮兔女郎棉花糖搏出位
我的港奧之旅(六)維多利亞港 【衚衕口】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TAG:維多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