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取消增列「A類期刊」指標—新聞—科學網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取消增列「A類期刊」指標

5月6日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發出《關於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補充事項的函》,向高校各學位授予單位說明:根據部分單位和學者提出的一些意見建議,經過對相關問題的審慎研究,學位中心決定,仍沿用上輪的評估方式,暫不增列「A類期刊」指標。另外,較多單位反映五月正值研究生答辯高峰時期,五月底前完成評估材料填報難度較大,學位中心決定將申報材料的截止時間延長至2016年6月20日。

「A類期刊」名單取消的前前後後

4月22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向高校發出《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邀請函》,然而公布一周之後,卻在高校和學界引來質疑。

不同意見一方面來自高校科研等部門的人員。雖然邀請函上寫著此次評估高校「自願申請參評」,但「所有高校幾乎不可能放棄申請,由於5月9日就要送交參評學科清單,5月30日之前必須提交參評學科《簡況表》《信息表》等材料,學校立刻緊鑼密鼓準備。」一位高校科研處的人員說。然而,他們隨後發現,「A類期刊」名單與之前在高校和學界進行學術評價時通用多年的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期刊名單存在很大差異,這意味著要填好此次評估的表格,必須重新收集教師發表在「A類期刊」名單上的文章,最簡單的程序也要經過教師上報、學校核實,要花許多時間和精力,而這段時間正是高校畢業答辯的繁忙期,十幾天時間很難完成。

與此同時,「A類期刊」名單上的期刊,引來更多教師的質疑。以教育學為例,「學術刊物的影響力和排名以前都做過,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很多期刊與這個名單上期刊差別不大,甚至排名還在前面,但卻不在名單里。進入名單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列為教育學A刊的8種外文期刊都是比較教育類的,而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教育經濟類的發表成果怎麼算呢?」一些學者向記者反映。全國政協委員何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賈根良、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高峻也通過各種方式,對「A類期刊」名單提出質疑:為何這個名單上中文期刊要比外文期刊少,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國研究有自己的特色和氣象,倚重在外文期刊上發表論文來評估科研成果不盡合理。

各方對「A類期刊」名單的意見集中在以下幾點:名單上的外文期刊比中文期刊多;外文期刊選擇不夠科學;中文和外文期刊都存在覆蓋面不夠的問題,涉及的學科不齊全;一些權威期刊和高質量的學報不在名單上;CSSCI能較好地衡量學術水平,為何還要再列「A類期刊」名單;一些一級學科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政治學這兩個並列的一級學科放在一起等等。

據記者了解,上述意見和建議很快傳遞到教育主管部門,相關單位十分重視,研究決定發出《關於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補充事項的函》及時回應。在這一函件中,除了申報截止時間延長、「A類期刊」名單取消,還有一條是「考慮到『學位點動態調整』僅在四省市先行試點,2012—2015年新增列的學位點一般也還沒有畢業生,現將『參評條件』中『2016年新增列學位點的學科,可不綁定參評』,放寬為『2012年(含)以後新增列學位點的學科,可不綁定參評』。」

「A類期刊」名單取消留下的思考

「A類期刊」名單雖然已經取消,但這個過程中凸顯的問題值得思考。

「A類期刊」名單的出台,根據《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邀請函》附件《第四輪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及有關說明》所述,是要「建立更科學的『中國版ESI高被引論文』和人文社會學科我國自主的『A類期刊』評價體系,樹立中國論文評價的國際地位。」很多高校和學者認為,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目標。

客觀地說,「A類期刊」名單出台也不是坊間所說「拍腦袋」想出來的。上述文件對有關「評估方法改進調研」進行了說明:「分別與湯森路透、中國知網、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等機構進行研討,改進論文評價方法;面向全國萬餘名博導及有關學科評議組進行全面調研和投票,形成『A類期刊』清單。」5月6日發布的函件又進一步說明,「『A類期刊』遴選過程,是先由專業機構依據文獻計量學方法,參考影響因子、聲望指數等指標,經綜合分析提出初選名單,再請專家學者對初選名單進行投票,並將投票結果提交學科評議專家審議,形成相應學科的『A類期刊』清單。」

但這樣形成的清單為何出台後仍受到質疑,最終被取消?

圍繞學術評價,我們需要思考應該以論文本身進行評價,還是以其發表的載體即期刊來評價?「一篇論文的影響因子、轉引率能說明其學術價值。如果能依論文本身來進行評價,每個高校只要列出在某學科100篇最好的論文就行。而列出一個名單,看它是在哪個期刊上發表,哪個出版社出版才算有價值,不公平也不科學,也是對學術評價的不當干涉。」教育學者李立國教授說,「認真思考學者的意見建議,對我國的學術構建,讓高校擁有辦學自主權,非常有意義」。

針對決策程序,需要思考我們一些常規決策是否倉促,缺乏與利益相關方廣泛充分互動。「任何決策,除了決策本身要討論,決策過程和討論決策的規則也要討論,前者是廣泛徵求意見,後者保證徵求意見的科學性和公正性,而且這些討論都要公開透明地進行。拿這個名單來說,學位中心之前也做了大量調研和徵求意見,但這一過程中高校和學院作為利益相關者,其以一對一的形式提交給中心的期刊名單總會傾向於自身利益,其選擇是本位主義的,最終是通過正式的渠道進行利益博弈的結果,大家都不會滿意。」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孫柏英教授說。

顯然,對「A類期刊」名單取消的討論,如何讓學術歸於學術,讓行政歸於「放管服」,才是最重要的。(原標題:「A類期刊」變更折射哪些問題)

(本報北京5月7日電 本報記者 王慶環)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推薦閱讀:

軍事法學:新興學科承載重要使命
醫學科普|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牛皮癬
國學應該設為獨立學科
醫學科普|腸道微生物能控制大腦?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TAG:科學 | 新聞 | 學科 | 期刊 | 指標 | 全國 | 學科評估 | 第四輪學科評估 | 評估 | 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