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打開漢字之門

本文曾以《千字文2.0》外篇的形式陸續發布過,現修改、調整了部分內容,並整理、集中到一塊發布,以更有利於閱讀。

--徐偉建

第一篇:打開漢字之門

一、偉大的文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

《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爪之跡,知今之可相別異也,構造書契。"《平陽府志》記載:"上古倉頡為黃帝古史,生而四目有德,見靈龜負圖,書丹甲青文,遂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圓曲之變,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文字既成,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為潛藏。"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今河南安陽小屯)被發現。

漢字是現在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與它同時期的古巴比侖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都先後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漢字,歷盡滄桑卻久盛不衰,獨矗世界文字之林,還不斷地得以發展,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漢字的困惑

與西方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在形體上表現為由眾多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一般也叫「方塊字」。

漢字這種特點帶來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字形難記、難寫,近代以後,這個問題更加明顯。為此,建國後,大陸推行了漢字簡化,而原屬漢字文化圈的韓、越等國則乾脆推出了自己的拼音文字。

簡體字有效降低了漢字學習難度,但字形難記問題仍然存在,這在現代幼兒漢字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中尤其突出。現行的解決辦法是初期記音不記形,只讀不寫,雖然降低了學習難度,但也造成了學習內容的缺失,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帶來的另一大難題是漢字輸入。突出表現是現在人們一般只能藉助拼音間接輸入漢字,雖然應用很廣,但長期使用,很容易導致提筆忘字,造成整個社會的漢字水平持續下降。

因此,平靜的表面下,漢字其實是很尷尬和無奈的。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勢崛起,中華文化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作為文明的載體,漢字肩負著文化傳播的重任。漢字眼下的這種狀況,也阻礙著它所擔負使命的順利實現。

三、解決的途徑

理論上,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

一是漢字的廢止,重新轉換成另一種文字,就如原屬漢字文化圈的韓、越等國所做的那樣。

但這一是意味著漢字傳承的斷絕,更重要的是,這在現實上是完全行不通的。且不說有沒有強大的國家意志、民意基礎,光從經濟上說,代價要多大?全社會重新學習的代價,又是多大?而且,誰又能保證,替代的會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字體系,不會出新的問題,就像現在韓、越等國已經出現的那樣?

再一個方法,就是尊重現實,在不改動現有漢字形體的基礎上,通過漢字理論的進步,解決漢字現有的應用問題。

從歷史上看,這種方法是客觀存在著的。

a、六書概念的出現,形成了一個自覺的漢字創製體系。

b、筆畫概念的出現,使漢字由圖畫變化為今天的形態,成了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c、部首概念的出現,便利了人們的檢字、識字。

d、以王碼五筆為代表的字根概念的提出,解決了當時最急迫的漢字快速輸入問題。

諸如此類,是有很多的。

所以問題真正的關鍵,就是我們現在能不能有新的漢字技術,解決眼下的漢字應用難題。這是問題的真諦,其它的,都是假象,假命題。

四、漢字的鑰匙

漢字為什麼難記、難寫?曰:字形複雜。

為什麼複雜?曰:

a、偏旁太多,《說文解字》作為部首的偏旁就有540個,《現代漢語詞典》、新版《新華字典》作為部首的偏旁有201個,作為更大概念的偏旁數量就不用說了。

b、筆畫太多,一個偏旁筆畫普遍在三四個以上,合體字筆畫普遍在七八畫以上,多的變態的可能達四五十個,如「龘」字。

那麼,怎麼辦呢?

很簡單,「化繁為簡」「化多為少」:幾百、成千的偏旁給壓縮,最好變成幾十個;七八個、四五十個的筆畫也給壓縮,最好變成寥寥幾個。

但同時,漢字的形態是不能變化的,筆畫的數目是不能增減的,所以這種「壓縮」又只能是內在的,是偏旁自身意義上的歸類,是筆畫自身意義上的簡化。

這種「內在」必不是人為的創造,而是漢字本身就有的。也絕不是簡單的某種標準的歸類,而應是直觀的、理所當然的契合。

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我在苦苦尋找著這種「內在」的東西,這種龐雜的偏旁和筆畫表象下遁藏著的「一」。

一個方案提出了,試驗、改進、完善,再試驗、改進、完善,如此一個個輪迴,最後放棄。

然後是一個又一個方案,循環往複,無從休止。

有時自己都感到好笑甚至荒謬,為了年輕時的一個偶然的念頭,就這樣去找著那個不知到底是否存在的東西?

有時真要感謝上蒼的垂憐,它沒有讓我這麼一直苦苦尋找下去:就在往常一樣的困惑迷茫的追尋中,有一天也就是那麼靈光一閃,我感覺終於發現了要尋找的東西。

這就是

--主筆畫

漢字的大門就要打開了。

我很慶幸,我可能揭下了漢字重重迷霧下的一層面紗。

---------------------------

第二篇:主筆畫技術

一、主筆畫

其實,最先注意到的,是折筆畫。

研究發現,一個偏旁不論筆畫有多少,但其中最核心、最有決定性、最有代表性、最有區別性的,一定是它的折筆畫。如「飛、之、而」等。

也就是說,在這幾個偏旁里,可能都有著橫豎撇點幾個筆畫,但它們的折筆畫一定是不同的,是唯一的。折筆畫起著最重要的區分偏旁的作用,是這個偏旁的主幹,是最主要的筆畫,我把它稱為主筆畫。其它的筆畫相對則只起了輔助作用,稱為副筆畫。

這就形成了一個猜想:是不是所有的偏旁,都是有主筆畫和副筆畫之分呢?

統計了gbk大字型檔21003個字的偏旁,約66974個,其中,含折筆畫的偏旁,有42199個,佔了三分之二。

就是說,與折筆畫緊密相關的漢字偏旁的主副筆畫屬性特徵,在絕大多數漢字偏旁里,都是成立的。

那麼,就可以下這個結論了:

a、構成漢字偏旁的筆畫,是有主副之分的:其中,折筆畫起主導作用,是主筆畫,其它的橫豎撇點眾多筆畫,只起輔助作用,是副筆畫。

b、一個偏旁有且只有一個主筆畫。

理論上說,主筆畫既然是「最核心、最有決定性、最有代表性、最有區別性」的筆畫,這樣的筆畫也應該只有一個。

從漢字自身來看,gbk大字型檔含折筆畫的42199個偏旁中,只含一個折筆畫的偏旁,為36000來個,占絕大多數。

這說明,一個偏旁有且只有一個主筆畫,也是客觀存在。這個結論,是符合漢字自身規律的。

從實用的角度看,一個偏旁一個主筆畫,應用也更為清晰和方便。

c、一個漢字偏旁,實質就是一個主筆畫;同一主筆畫的不同偏旁,本質就是同一主筆畫的不同表現形式,類於化學概念中的同素異形體;一個漢字,實質就是幾個主筆畫的組合。

如「之」,其本質就是一個主筆畫「フ」;「又、久、之、夕、歹」等多個偏旁,不過就是主筆畫「フ」的不同外在表現形式;而如漢字「過」,實質就是兩個主筆畫「亅ㄋ」的組合。

這個觀點,多少有點離經叛道,但對於漢字研究來說,最難的就是捅破這層窗戶紙。剩下的工作,就簡單的多了。

二、應用細則

主筆畫概念確立後,要用於實踐,還要解決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如下:

(一)以獨立的偏旁為基礎

實踐中,偏旁是有多個級別的。如「湖」,可以如此切分:一級偏旁「氵胡」,二級偏旁「古月」,三級偏旁「十口」。

為了界限清楚,盡量避免產生拆分問題,研究認為,應統一限定為獨立的偏旁,即獨體字偏旁,以及獨體不成字偏旁,如「犭勹宀釒」等。

按照這個標準,在gbk大字型檔21003個漢字中,獨體字為494個,兩偏旁字為6307個,三個偏旁的字為8046個,四個偏旁的為4126個,五個偏旁的字為1396個,六個及以上的為634個。

很明顯,漢字絕大多數是由兩到五個獨立偏旁組成的,構造上比較簡單、明了,說明這個基礎是科學的。

實際應用中,漢字偏旁的界定盡量參考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編製的《現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稱規範》和《現代常用獨體字規範》兩個文件。

(二)偏旁中如果沒有折筆畫,則取其第一個副筆畫為主筆畫。(無折取首)

從統計中看,約有三分之一頻次的偏旁,是沒有折筆畫的。

它們的主筆畫又該如何選取?

考慮到技術上的銜接和應用上的方便,另立一套方案顯然是不妥當的。

這樣就只有一個選擇:在次一級筆畫即其現有的橫豎撇點四種副筆畫中選取主筆畫。

從日常經驗看,人們最熟悉也最容易直觀確定、一眼辨別出來的,是第一個筆畫。如「天」的第一個筆畫「一」,「上」的第一個筆畫「丨」,「禾」的第一個筆畫「丿」等。

因此,偏旁中如果沒有折筆畫,則取其第一個副筆畫為主筆畫。

(三)偏旁中如果有多個折筆畫,取它的最後一個折筆畫為主筆畫。(多折取末)

折筆畫天然就是主筆畫,但一個偏旁中如果有多個折筆畫,怎麼辦?如「也、馬、飠、事、魚」等。

觀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偏旁所含的多個折筆畫,其應用頻次相對較少,重複率較低,較具區別作用的,往往是它的最後一個折筆畫。

如「也」,有兩個折筆畫「つ乚」,第一個折筆畫「つ」在gbk大詞庫21003個漢字中,應用頻次是4893;而第二個折筆畫「乚」的應用頻次是2343。

「馬」,有兩個折筆畫「┐ㄣ」,第一個折筆畫「┐」應用頻次是4180,第二個折筆畫「ㄣ」的應用頻次是1351。

與此同時,這些偏旁的最後一個折筆畫,特徵也相對突出,直觀上較具代表性和區別性。

因此,一個偏旁中如果有多個折筆畫,取它的最後一個折筆畫為主筆畫。

(四)「艹木亻氵土口日」7部首直接選取,「口日」同時作為特殊的折筆畫使用。(部首直取)

有些主筆畫在應用頻次上是有些失衡的。

如「一丿丶┐」作為主筆畫的應用頻次明顯要多:「一」為9688個,「丿」為7605個,「丶」為6130個,「┐」達到了創紀錄的14841個,四者應用頻次佔了總數的一半還要多,這在應用中是很不利的。

為了保持應用上的平衡,加強應用效果,選取應用頻次較高的七個偏旁「艹木亻氵土口日」,作為主筆畫部首,直接選取。

同時,和折筆畫的屬性保持一致,規定,「口日」視為部首形態的折筆畫,具有折筆畫的一切屬性。

如「中」,主筆畫為「口」;「里」,主筆畫為「日」。

(五)漢字主筆畫(部首)共26個

現代漢語中各種折筆畫共有24個,考慮到有些筆畫之間只是形體上的變異,而且應用較少,可視為同一個筆畫。如「幾、訁、乙、、沿(第二個偏旁)」中的折筆畫。

歸類後的折筆畫共15個,分別是 「乛 つ ┐フ ゝ亅 ㄣ ㄋ 乙 ╰し乚 ∟ㄥㄑ」。

單筆畫4個,分別是「一 丨 丿 丶 」。

主筆畫部首共7個,分別是「艹 木 亻 氵 土口日」,其中,「口日」視為折筆畫使用。

這樣,漢字主筆畫(部首)共26個,也是現有鍵盤鍵位的充分利用。

26主筆畫(部首)的鍵位分布(附圖1)

三、主筆畫技術的應用和意義

a、有助於簡化漢字結構

過去認為漢字結構繁雜,讓人頭疼,那是犯了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毛病。

主筆畫技術出現後,漢字就簡單多了:一個偏旁就是一個主筆畫,一個漢字大多就是兩三個主筆畫的組合。漢字結構變得極其清晰明了,更容易學習和掌握。

b、漢字學習方法將發生極大變化

傳統漢字學習是所有偏旁筆畫同時記憶,沒有輕重點之分,當然難度較大。現在我們大可先舍其旁枝(副筆畫),直抓漢字主幹(主筆畫)。

主幹筆畫掌握了,漢字字形也就掌握了大半,同時可以通過主筆畫進行查字、打字等方面的應用。

這一步做好了,我們再去關注、學習漢字旁枝筆畫,掌握漢字整體,也是水到渠成。

這種習字方法,可最有效的快速記憶和應用漢字,非常適於幼兒識字、雙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農村掃盲等領域。

c、徹底解決了漢字輸入問題

主筆畫技術做到了識字、打字兩位一體,識字就是打字,知道漢字主筆畫,就可直接輸入,不用額外學習,更利於普及和推廣。

也可直接進行主筆畫手寫輸入,比傳統手寫更簡單,為二代手寫。

d、可做為一種新的漢字排序和查閱手段等。

e、是漢字發展的一個突破

主筆畫技術豐富和發展了現有漢字技術理論,使漢字的現有學習和應用更容易、更多樣,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主筆畫概念也給漢字的未來發展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頗具前瞻性。

四、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項新事物,主筆畫技術還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主要有:

1、獨立偏旁的界定

主要是與現有文件規範的差異化處理。

2、26主筆畫(部首)的優化和定型。

比如:個別筆畫或部首是否需要訂正?數量是否需要增減?鍵位是否需要調整等。

這是一個基礎性的問題,雖然目前也是一個經過多次優化和實踐的結果,但這畢竟屬於一個人的努力,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科學的論證,經充分的社會應用實踐後,最後得到權威的結論。

3、gbk大字型檔21003個漢字主筆畫的訂正、定型

現在,這個大字型檔的主筆畫草案是有的,也經過了多次修改,但距離最後的定型尚遠,還需要大量的工作。

4、常用折筆畫的輸出

在現有大多輸入法和網頁、文本所用字型檔(包括gbk21003字型檔)中,一些折筆畫打不出來,或不能正常顯示,如「つ┐ゝ╰」等,只是借用一些形態相近的符號,不標準,也不是長久之計。

5、其它一些應用問題

如習字法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完善,與輸入的結合,軟體的優化和推廣等,都需要持久研究、豐富和解決。

解決這些問題,非一己之力能為,需要國家和社會層面的理解和支持。

註:主筆畫技術已經以輸入法形式申請了國家專利(見附圖2)。

---------------------------

第三篇:兩步習字法

一、

字形識記一向是漢字學習的老大難問題,人們也一直進行著積極的探索,總結了不少有效的方法,如拆字分析、歸納整理、積木組字、變臉記憶、麥田識字等。

由於缺少對漢字的本質認識,還不能說完美地解決了漢字學習問題。

另一方面,現在國內人們一般主要藉助拼音間接輸入漢字,雖然應用很廣,但長期使用,很容易導致提筆忘字,造成整個社會的漢字水平持續下降。有人說,拼音是漢字的第一殺手,也有一定道理。

主筆畫技術的核心意義,就是從根本上明晰了漢字結構,極大簡化了漢字構成,並由此促生了兩步識字法,一舉解決了字形識記和漢字直接輸入兩大難題。

二、

兩步習字法,是漢字自身的結構特性決定的。

主筆畫技術認為,構成漢字偏旁的筆畫,是有主副之分的:主筆畫以折筆畫為主體,起主導作用;副筆畫為其它的橫豎撇點眾多筆畫,只起輔助作用。

傳統漢字學習認識不到這一點,所有偏旁筆畫同時記憶,沒有輕重點之分,是不科學的,當然難度較大。

現在我們大可先舍其旁枝(副筆畫),直抓漢字主幹(主筆畫)。

主幹筆畫掌握了,漢字字形也就掌握了大半,同時再通過相關應用如主筆畫查字、打字等,進一步加以熟悉、鞏固。

這一步做好了,我們再去關注、學習漢字旁枝筆畫,掌握漢字整體,也是水到渠成。

這種分兩步學習漢字的方法,就是兩步習字法。

從學習的角度看,主筆畫就是漢字偏旁的核心點。先抓主筆畫,再去學習其它,就是一個重點突破、由點及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符合學習規律的。

從實用的角度看,掌握了主筆畫,不僅掌握了漢字結構和主要字形,也掌握了漢字查字、打字、用字的方法。這樣,以最少的學習(幾個主筆畫)而達到最好的效果(掌握漢字結構、字形、查字、打字、用字),也是最佳的選擇。

在主筆畫技術出現之前,不分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所有筆畫「平等」學習是一種無奈,而在此之後,則是技術上的落伍和守舊。

三、

兩步習字法的第一步:畫主幹(主筆畫)

即通過看、描、寫、打多種手段掌握漢字主筆畫,明晰漢字結構和字形記憶,學會用字。

如下:

a、看

認真觀察,通過主筆畫,把握漢字的基本結構形式和最主要形態特徵。

如:「幾」,主筆畫「乙」

「及」,主筆畫「ㄋ」

「實」,主筆畫「乛丶」

b、描

用筆在漢字上描畫主筆畫,逐步熟悉主筆畫,直觀感受漢字基本結構和形態特徵。

c、寫

獨立書寫漢字主筆畫,進一步熟悉漢字結構,記憶漢字主幹形態。

d、打

用主筆畫輸入漢字,強化漢字結構和字形的掌握,並為用字打下基礎。

例如:輸入主筆畫「乙」,就可快速輸出漢字「幾」;輸入主筆畫「ㄋ」,就可快速輸出漢字「及」;輸入主筆畫「乛丶」,就可快速輸出漢字「實」等。

用主筆畫輸入漢字不用專門學習,在識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了,真正做到了識打一體。而且速度快,效率高,有很強實用性。

可用鍵位輸入,也可手寫主筆畫輸入,比傳統手寫更簡單。

主筆畫打字的長期使用,會進一步強化漢字結構的認知和漢字字形的記憶,有利於漢字水平的提高。這和拼音輸入長期使用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e、用

用主筆畫輸入漢字,可做到提前用字。

比如,一個漢字,可能寫不出來,但只要掌握了主筆畫,就可以很快的把它打出來,效果是一樣的。

這樣,雖然孩子還不會完整寫字,但已可以運用主筆畫技術,藉助現代化的信息工具,來進行文字上的表達和交流。

漢字學習和應用的門檻就極大降低了,非常有助於幼兒和對外漢語學習者快速擁有用字能力,意義重大。

這可以稱之為新的意義上的「識繁用簡」。

f、可進一步簡化為只記憶漢字前兩個主筆畫,學習運用更容易。

兩個主筆畫的實際組合數為600多個,漢字全音節組合數則為400多個,統率漢字能力明顯優於拼音,非常實用。

g、若再配以最常用字學習,就可形成一套最簡易的漢字速成體系。

國家語委2005-2012年發布的語言運用綠皮書統計,平均最常用的595個漢字文章覆蓋率可達80%,最常用的962個漢字覆蓋率可達90%。

h、在系統學習漢字之前,可先練習26筆畫(部首)的描紅、書寫和輸入。即:

折筆畫「乛 つ ┐フ ゝ亅 ㄣ ㄋ 乙 ╰し乚 ∟ㄥㄑ」

單筆畫「一 丨 丿 丶 」

部首「艹 木 亻 氵 土 口 日」

這幾個筆畫(部首)掌握了,會寫會打了;所有漢字的主筆畫也就掌握了,會寫會打了。

就像拼音26字母是語音音節的基本構成單位一樣,某種意義上,26主筆畫(部首)也可認為是漢字結構的基礎「字母」。

掌握26主筆畫(部首)的書寫和應用,人們只需要寥寥的時間,很輕鬆。

i、初學段應以練習掌握漢字主幹(主筆畫)為主,這可以認為是兩步習字法的另一重含義。

四、

兩步習字法的第二步:補旁枝(副筆畫)

在掌握漢字主筆畫的基礎上,補全主筆畫以外的其它筆畫。

如:「幾」,在主筆畫「乙」上,補加副筆畫「丿」,組成漢字「幾」。

「及」,在主筆畫「ㄋ」上,補加副筆畫「丿丶」,組成漢字「及」。

「實」,在主筆畫「乛丶」上,分別補加副筆畫組成兩偏旁「宀頭」,然後組成漢字「實」。

通過補全副筆畫,逐步熟悉、掌握整個字形。

實際有三個環節:

a、補加筆畫為偏旁

在主筆畫上添加副筆畫成為偏旁。

如「實」,在主筆畫「乛丶」上,分別補加副筆畫組成兩偏旁「宀頭」。

b、偏旁組合成字

把所成偏旁組合成字。

如「實」,把第一步所得兩偏旁「宀頭」直接組合成該字。

c、三個以上主筆畫的,要先補出所缺偏旁,再組合成字。

如 「將」,有三個主筆畫「丨フ亅」。實際學習中只記憶了其前兩個「丨フ」,補加副筆畫後得到偏旁「丬夕」。這就還要補出所缺偏旁「寸」,才能最終組合成字。

有兩類偏旁可注意:

a、同一主筆畫的不同偏旁

我們知道,偏旁是主筆畫的外在表現形式。同一主筆畫的不同偏旁,本質就是同一主筆畫的不同表現,類於化學概念中的同素異形體。

那麼,在掌握漢字主筆畫的基礎上,就可通過練習補全主筆畫,逐步熟悉、掌握主筆畫的多個偏旁表現形式。

如:在主筆畫「乙」上,補加筆畫「丿」,組成獨體字偏旁「幾、九」;補加筆畫「丿丶」,組成獨體字偏旁「凡、飛」;補加筆畫「丿一一」,組成獨體字偏旁「氣」等。

這樣,藉助主筆畫,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偏旁,偏旁間的脈絡也更清晰。

b、常用偏旁的掌握。

補旁枝(副筆畫)的練習,核心是對常用偏旁的掌握。

常用偏旁數量不太多,但作用很大。

常用偏旁掌握了,會寫了,在主筆畫的引導下,就很容易用搭積木的方法,架起一個個漢字。

如:

「寫」,主筆畫「乛ㄣ」,補加筆畫成偏旁「冖與」,組合成漢字「寫」。

「鄧」,主筆畫「フㄋ」,補加筆畫成偏旁「又阝」,組合成漢字「鄧」等。

可通過常用漢字主筆畫的補寫練習,同時完成漢字和常用偏旁的記憶,如《千字文2.0》的學習。

也可對常用偏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系統掌握。

總之,應根據不同對象,不同需要,來靈活進行學習方法和內容上的調整。

五、

兩步識字法是傳統識字、用字方法的極大變革。

畫主幹只選擇漢字字形中最核心的部分--主筆畫進行記憶,極大精簡了學習內容,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字形快速記憶成為現實。

在此基礎上,藉助現代化的信息工具,跳過漢字全字形書寫這一關,直接運用主筆畫,輸入和使用漢字。極大降低了漢字應用的門檻,使漢字可以快速掌握和自由使用。

補旁枝則以主筆畫為基石,通過筆畫補寫逐步掌握偏旁;再通過偏旁組合,循序漸進,步步為營,最終掌握全字形,各環節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這種全新的識字、用字模式,既解決了現實中迫在眉睫的漢字快速識記和使用問題,又從長遠上兼顧了漢字全字形的掌握。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識字、用字觀念和方法,是傳統漢字在現代技術條件下的完美繼承、豐富和發展。

與傳統識字相比,兩步習字法的內容更加豐富,訓練能力更加全面、多樣,同時難度更低,學習更容易,是幼兒識字和對外漢語教學的不二選擇。

兩步習字法強化了孩子的動手及文字表達能力,更有利於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

附圖1

附圖2


推薦閱讀:

漢字的故事
做大還是做精
150個一寫就錯的漢字,你都寫對了么?
「漢字發現」主題展:去重新觀察如空氣般無處不在的漢字

TAG: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