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
06-06
干支是天乾和地支的合稱。干支的產生十分久遠, 相傳為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奉命所制。蕭吉《五行大義·第一釋名》論干支名引蔡邕《月令章句》雲: 「大撓采五行之情, 占斗機所建也, 始作甲乙以名日, 謂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謂之支。」意思是說, 軒轅黃帝的大臣大撓奉命根據五行的原理以及北斗星的運行規律,創立了甲乙等天干符號, 用來紀日; 創立了子丑等地支符號, 用來紀月。此說只是傳說, 缺乏歷史的真實性。然而, 殷商時殷王以干命名, 甲骨卜辭的骨片上「殷歷甲子表」等史物卻是事實。由此可知殷人已經採用干支了。從殷商時代算起, 至今已有3000 多年的歷史了。 干支的主要用途是紀時, 這在當今還沿用著的農曆中保留著。干支的用途表面上看只不過是兩組簡單的紀時符號罷了, 但干支這兩組符號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長河裡, 在人們的使用過程中, 被賦予了豐富而神秘的文化內涵, 足以代表中國人對時間和空間及其關係的認識和觀念。這種觀念的留存表面的原因是紀時,深層的原因是對時空本質的認識。 關於時空,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時間和空間既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 又是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近年來國內有一種觀點, 認為時間的本質意義在於能量的耗散及其相逆過程; 空間的實質在於質量分布(關於這個認識可參閱林淵等編著的《三百年及三千萬年》29—34 頁的相關內容)。時空是人們目前認識到的宇宙存在的形式。時空問題是哲學的一個基本問題, 也是理論物理學及宇宙學等學科研究的一個基本問題。提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干支符號, 探討其所代表的時空觀, 是本文的一個嘗試。 干支紀時法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紀時法, 對我國傳統文化中「術數文化」的影響很大, 可以說是「術數」學各門類的一個支撐系統。「術數」在傳統哲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胡孚琛先生在《周易象數和中國術數學》中說: 「術數學是中國傳統哲學形式化系統的分支」, 雖然「術數」問題不是本文研究之重心, 但談干支的時空觀問題不能不結合這個問題。「術數」的聲譽在現當代中國一直不太高, 多視為一種迷信。迷信乎? 科學乎? 筆者認為, 先研究, 後下結論, 研究的過程不妨長一些。結合「術數」談干支的時空觀, 一個重要因素, 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即是干支與陰陽、五行學說的聯繫問題。這種聯繫, 全面反映在「術數」各門類中。班固《漢書·藝文志》「術數略」下分為六類: 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從班固的分類中不難看出「天文」、「歷譜」也屬「術數」之分支, 結合「術數」談干支之時空觀,也就不難理解了。 陰陽、五行學說各自所代表的體系, 是中國人對世界體驗的兩個不同模式, 也是一種分類法, 屬於「象」的層次。干支作為一種紀時符號也具有陰陽五行的屬性。下面分別說明。 1. 天干陰陽 陽干: 甲、丙、戊、庚、壬。 陰乾: 乙、丁、己、辛、癸。 2. 天干五行 甲乙屬木, 丙丁屬火, 戊己屬土, 庚辛屬金, 壬癸屬水。 3. 地支陰陽 陽支: 子、寅、辰、午、申、戌。 陰支: 丑、卯、巳、未、酉、亥。 4. 地支五行 寅卯屬木, 巳午屬火, 辰戌丑未屬土, 申酉屬金, 亥子屬水。 由於五行與四時、五方能相配,因此, 干支與四時、五方也就有了關係, 具體配合如下: 1. 天干配四時甲乙木配春季, 丙丁火配夏季, 庚辛金配秋季, 壬癸水配冬季, 戊己土配四季(四時末的一個月,即三、六、九、十二月)。 2. 天干配五方甲乙木配東方, 丙丁火配南方, 戊己土配中央, 庚辛金配西方, 壬癸水配北方。 3. 地支配四時寅卯辰配春季, 巳午未配夏季, 申酉戌配秋季, 亥子丑配冬季。 4. 地支配五方寅卯辰配東方, 巳午未配南方, 辰未戌丑配中央, 申酉戌配西方, 亥子丑配北方。 由上面的干支與陰陽、五行及四時、五方的配合關係中可以看出, 每個干支除了各自的陰陽、五行屬性外, 還各代表著一個時空關係, 即一個時空坐標。如「甲」屬陽木, 代表春季(時間) 和東方(空間) ;「子」屬陽水, 代表十一月(時間) 和北方(空間) ; 「己」屬陰土, 代表四季中的六月、十二月(時間) 和中央(空間) ;「酉」屬陰金, 代表八月(時間) 和西方(空間)。至此, 我們可以得出: 干支兩組符號所形成的時空坐標所反映的時空觀是一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整體性的、辯證的時空觀。如「子」既表示十一月(時間) , 又表示北方(空間)。 每個天干、地支, 實際上就是一個時空坐標; 干支的相配, 實際上就是一個動態的時空坐標系統。如「甲子」, 從時間角度來看, 「甲」司春季, 「子」為十一月; 從空間角度來看, 「甲」屬東方, 「子」屬北方。「甲子」所代表的坐標系統, 實際上就包含著時間和空間的一種變化, 即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宇宙間的物質就是在絕對的運動中存在於某個時間和空間之中的, 人們把握物質運動的規律, 實際就是通過對物質存在的時空關係或說時空坐標這種形式的把握而掌握的。反觀中國「術數」各門類中用干支作為一個支撐系統對自然、社會、人事等規律進行預測把握, 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道理的說清, 必須從中國傳統的宇宙理論說起。自古以來, 日月星辰的出沒給人們的印象是最為深刻的。人們生活在地球上, 白天, 太陽將它的光照耀在大地上;夜晚, 月亮將它的光溢灑向人間。先民面對浩瀚的天空, 便產生了關於宇宙的各種各樣的構想,他們憑著觀測到的天文材料, 對天地關係、宇宙結構問題作出了種種推測。這些萌芽的天文思想, 逐步發展成為古人的宇宙理論。我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比較著名的有三種, 即「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又叫作「周髀說」。《晉書·天文志》中說: 「天像蓋笠, 地法覆盤。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極之下,為天地之中, 其地最高, 而滂沲四頹, 三光隱映, 以為晝夜。」此說形成於周初, 完整於公元前一世紀, 它反映了古人認識宇宙結構的一個階段。 渾天說始於戰國時期, 它認識到地球是球形的, 認為大地周圍的支撐物是一種氣體或液體。此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 我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凝聚著古代人的聰明才智, 衍生出了不同的形而上的世界模式, 如陰陽五行模式、道家宇宙模式、《易》卦模式等。這些模式的綜合演變, 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模式, 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天人合一指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相通、相類和統一。實際上就是主客觀的統一、互補、和諧,這在中國古代儒、道等家的思想中是很明顯的, 此不贅述。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就是在以上的哲學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是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的。 時間、空間的坐標系實際上是由人的頭腦構造出來的, 是觀察者用來描述周圍環境所用的語言要素。也就是說, 過去、現在、未來, 具體的空間, 只是名稱, 是思維的形式, 是實在的表面形式。雖然是這樣,但對自然的描述總得有一種辦法或工具或符號, 時、空就是這樣的工具或辦法或符號。干支就是這樣的一種符號或工具。說到底, 就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或構架。中國人用干支這樣一種整體的、辯證的符號代表的時空觀去認識世界, 其基礎就是「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等學說。這些學說, 受到了現代科學, 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和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的物理學的衝擊, 並且受到了嚴肅的批判。尤其在產生學說的土壤國家裡批判得更嚴肅, 往往被冠以迷信或偽科學。 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是辯證的。從干支本身的陰陽分類來說是辯證的, 干為陽, 支為陰。干中有陽乾和陰乾, 支中有陽支和陰支。干中有支, 支中有干。如「甲乙」兩干為木, 為木之體, 「寅卯」兩支為木,為木之用; 「寅」中有「甲」木, 「卯」中含「乙」木。余類推。從干支本身的五行分類來說是辯證的。從干支與四時、五方的關係看也是辯證的, 如空間方位, 由四方生出五方、八方、十方。五方是四方加中央, 八方是四方加四維, 十方是八方加上下。這些都是相對來說的, 中央有位而無定方, 八方有方而無定位, 中央一立便有八方、十方了。 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與相對論物理學的時空觀也是一致的。相對論幾乎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個人成就,是一個關於空間、時間和運動的理論。愛因斯坦證明, 時間是有彈性的, 可以被運動伸長或壓縮; 空間也具有彈性, 當時間被伸長時, 空間就被縮短。實際上就是說, 時間和空間在相對論中是交織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即物理學家們所謂的「時空連續體」。 干支符號實際上就是一個「時空連續體」。有人會問, 相對論中還有運動問題, 干支符號中的運動在何處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跟經典數學中的公理類同。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 本質上就是講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處於運動之中的, 運動的「第一推動」就是陰陽二氣的關係, 就是五行之氣的關係。所以每個干支本身及其配合之後, 都是指絕對運動的事物來說的。宇宙是運動的, 社會是變化的(也即運動的) , 個人的成長發展也是運動的(實際就是人的命運問題)。為什麼古老的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與相對論的時空觀一致,或者顛倒說是一致的, 很值得人們深思。 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與中國文化之源的《周易》時空觀有很密切的聯繫。《周易》時空觀是以卦(象) 的形式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和運用, 其重心是在「通其變, 遂定天下之文, 極其數, 遂定天下之象」的基礎上, 把人的主體性融入其中, 從而使人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定。主體性即時空性, 時空性即整體性、辯證性。干為天元, 支為地元, 支中藏干為人元。人元實際上是干支中有關主體性的一個因素。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 還具有周期性、層次性、階段性、連續性等規律。《周易》中也有同樣的闡釋。此不贅言。 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在漢語中也有所反映。語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來表達思想的工具或符號。人類思維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開, 都需要有語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固定下來, 人的認識才能推進。中國哲學的世界觀、時空觀等等本體論都是與漢語血肉交融的。概括起來說, 漢語也有整體性、辯證性的思維特點。比如漢語中的「前」、「後」兩個概念, 可指時間在前或後, 也可指空間位置在前或後, 「下午3 點之前來」、「下課後來」, 「到教學樓前集合」、「門後」,不論是指時間的「前」、「後」,還是指空間的「前」、「後」,雖然用同一個詞, 但都是相對來說的, 與觀察者的位置及事件發生的始、終有關。 干支符號所代表的時空觀形成的基礎就是陰陽、五行學說。由於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各個思想體系的活的靈魂, 一些觀念只有與其結合, 才能產生經久不衰的活力, 才能融入中國文化的運行機制之中, 並達到並行不悖, 所以, 干支符號與陰陽、五行的結合就是一種很自然的事。正是這種結合, 使神秘的干支符號成了古代「術數」的一個支撐系統, 才使「術數文化」在中國具有很長的歷史及廣闊的市場。時至今日, 市場越來越廣了。這或許是一種必然吧。 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術數」文化的研究, 在國內還有許多誤區, 走出誤區需要我們有正確的世界觀。對時空觀的探究, 尤其是對中國人的時空觀的探究, 可以看作是對正確的世界觀把握的一個方面。 ----本文轉自網路 參 考 文 獻 [1 ] 俞曉群. 術數探密[M ]. 北京: 三聯書店, 1994.[2 ] 黃世平. 中國傳統天文曆法通書[M ]. 海口: 三環出版社, 1991.[3 ] 謝松齡. 天人象: 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M]. 濟南: 山東文藝出版社,1989.[4 ] 江曉原. 天學真原[M ].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5 ] 灌耕編. 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秘主義[M ].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6 ] 林淵等編著. 三百年與三千萬年[M ]. 北京: 學術書刊出版社, 1990.[7 ] 胡孚琛. 周易象數和中國術數學[J ]. 社會科學戰線,1992, (3) : 45~ 53.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腳上有痣代表什麼?腳上有痣好不好?
※法令紋很深並且清晰在面相上代表什麼?
※【一點資訊】印堂上有胎記面相,代表富貴?
※賞析|武生巨擘高盛麟先生的代表作《挑滑車》
※命局中年柱偏財、月柱偏財、日坐偏財、時柱偏財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