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名探原
一、以卦形定卦名(凡十一卦)
1.《頤》卦命名 頤為口頰之象,以卦形言,上下二陽,中含四陰,外實中虛,其形狀若人張口露齒,所以《頤》卦的卦名是根據該卦卦畫的直觀形態命名的。《頤》卦震下艮上,《大象傳》謂「山下有雷,頤」。「山下有雷」是對「震下艮上」上下二體的解說,要從「山下有雷」推導出「頤」的卦名是很困難的。由此也可以說,只有當一陰爻一陽爻的卦畫出現之後,並用它來寫六十四卦卦畫時,才會有《頤》卦這種卦名出現。頤言口頰,口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飲食,二是言語。因此,此卦便從兩方面立義:一是「節飲食以養其體」,二是「慎言語以養其德」。(《伊川易傳》卷二)所以「頤」之引申義便是「養」;後世「頤養天年」一語,即從《周易》中演化而出。 2.《噬嗑》卦命名 噬嗑為「頤中有物」之象。《噬嗑》卦之《彖傳》說:「頤中有物,曰噬嗑。」王弼註:「頤中有物,嚙而合之,噬嗑之義也。」如上面所說,《頤》卦上下二陽爻,中間四陰爻,如人之口頤。《噬嗑》卦與《頤》卦余爻皆同,唯第四爻為陽爻,如口頤中有物梗在其中,必噬而嗑之,乃能亨通,故卦名「噬嗑」。所以《噬嗑》卦的卦名是根據該卦卦形的直觀形態命名的。《大象傳》謂「雷電,噬嗑」,「雷電」是對「震下離上」上下二體的解說,要從「雷電」推導出「噬嗑」的卦名也是很困難的。但解經者曾試圖從「震下離上」的上下二體方面加以解釋,如說「卦名噬嗑,震下離上,震為雷,離為電,天地生萬物,有為造化之梗者,必用雷電以擊摶之。」(《西谿易說》卷五)雷電可以擊物,但並不是因為被擊之物是「造化之梗」。所以以「雷電」直接詮釋《噬嗑》卦名是很困難的。 此卦雖名為「噬嗑」,但並未就口頤之物如何「嚙而合之」發義,因為就此發義,無非講口腔的咀嚼功能,發揮不出什麼義理。《噬嗑》卦辭說:「噬嗑,亨,利用獄」,將此卦看作治獄之卦。經師解釋說:噬嗑所以去頤中之梗者,「聖人之治天下,有為萬民之梗者,必用刑獄以斷制之」。(同上)所以此卦六爻皆言用獄之道。 《噬嗑》卦與《頤》卦命名的道理相同,只有一陰爻一陽爻的卦畫出現之後,並用它來寫六十四卦卦畫時,才會有此類卦名出現。 3.《鼎》卦命名 鼎,卦形象鼎,即初六陰爻兩短畫象鼎足,二三四皆為陽爻象鼎腹,第五爻為陰爻象鼎耳,上爻為陽爻象鼎鉉。(參見《西谿易說》卷十)《鼎》卦《彖傳》謂:「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即以上卦、下卦二體解《鼎》卦之象,下卦巽可代表木和風,上卦離代表火,有烹飪之象。《鼎》卦《大象傳》謂:「木上有火,鼎。」這就是說,《鼎》卦卦名既可能取象於卦形,也可能取象於上、下二體,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從上下二體的烹飪之象,以及「鼎」之命名來看,此卦取義與食物有關,因而也就有了「養」的含義。但鼎並不是一般人家使用的,所謂「鐘鳴鼎食之家」是指貴族階級。因而此種「養」又不同於《頤》卦的「養」,而是指貴族階級的「享神」與「養賢」。因而此卦即取義於「享神」與「養賢」:「聖人養聖賢以崇德也,而式燕之具必用鼎以烹之,而後可以將其敬。夫以報功、崇德之巨典,而皆有資於鼎,鼎之用不大哉!」(《周易文詮》卷二) 4.《觀》卦命名 觀,「觀」字有平聲和去聲兩種讀法,作為卦名,應讀為去聲。《爾雅》釋「觀」字說:「觀謂之闕」,「闕」又名「象魏」,《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於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法於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門闕懸治象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觀,故名「觀」。《觀》卦二陽在上,四陰在下,有門闕之象,卦名當即取此卦形之象。(參見《周易註疏》卷四《考證》)朱熹說:「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故卦名之觀去聲,而六爻之觀皆平聲。」(《文公易說》卷四)《觀》卦之《大象傳》謂:「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觀》卦坤下巽上,所以《大象傳》稱「風行地上」。風行地上,有似天子巡省四方,觀民設教。這也就是說,從上下卦體的關係來解釋卦名,也可解通。 5.《夬》卦命名 夬,乾下兌上,上爻為陰爻,其餘五爻皆為陽爻。清代黃宗炎《周易象辭》、毛奇齡《仲氏易》皆認為從玉玦取象,甚得我心。毛奇齡《仲氏易》卷十九說:「夬者,缺也。環之有缺者,名玦。……今以五陽戴一陰,其形上缺,則因象名夬,而義亦隨之,合五陽之力而決去一陰。」古人佩玉玦有促決斷之意,《夬》卦之「夬」,亦為「決」意。《夬》卦卦辭說:「夬,揚於王庭」,意在教誡最高統治者適時作出正確的決策。 6.《中孚》卦命名 中孚,黃宗炎《周易象辭》卷十七謂卦名取象於鳥卵,初、上兩陽爻象蛋殼,二、五兩陽爻象蛋白,三、四兩陰爻象蛋黃。蛋黃有虛竅,渾渾淪淪,元氣包藏。孚,為古孵字。《淮南子?人間訓》:「夫鴻鵠之未孚於卵也。」孚,從爪從子,鳥孵卵時常以爪轉動卵,使其便於孵化,故「孚」為會意字。《中孚》卦取意鳥孵其子時,用心極誠,教誡人君化民,能巽入民心,則孚信化於邦國。 7.《豐》卦命名 ,我對此卦命名,久不得其解。諸家之說,皆不能使我心折。後忽悟此卦當從卦形解釋,即其卦形似豆之禮器。《燕禮》有「」。註:「形似豆而卑。」《三禮圖》雲「罰爵」。此釋之器也。《說文》云:「,豆之滿者也。」此釋之字也。,金文或寫作,豐收之年,黍稷多獲,祭祀宴饗無不備物,謂之「」。之二爻若看作「八」字形,四爻兩端上翹,則之卦形便成豆之象形了。 8.《大過》、《小過》、《大畜》、《小畜》卦命名 《大過》、《小過》同有「過」字,而有大、小之分。同理,《大畜》、《小畜》同有「畜」字,也有大、小之分。前人或說陽為大,陰為小;或說好的卦為大,不好的卦為小,等等,皆不中肯綮。我意此四卦似皆可從卦形來索解。 大過,《大過》卦辭云:「大過,棟橈。」《彖傳》謂:「棟橈,本末弱也。」《東坡易傳》卷三謂:「四陽者,棟也。初、上者,棟之所寄也,弱而見擯,則不任寄也。此棟之所以橈也。」明代郝敬以為《大過》卦取象橋樑,而非屋樑,其中四陽爻象徵橋之四梁,初爻和上爻兩陰爻為承載此四梁的兩邊橋樁,橋樁承載力太弱,致使橋之四梁變形彎曲,此即《彖傳》所說「棟橈,本末弱也」。卦名「大過」者,四梁之橋,過車過人之用大矣。《大過》卦巽下兌上,巽為木,兌為澤。《大象傳》謂:「澤滅木,大過。」這是說從《大過》卦上下二體之關係看,亦可解通。 小過,《小過》卦中三四爻為兩陽爻,初爻、二爻與五爻、上爻皆為陰爻。橋之兩邊承載的橋樁加多了,但此橋只有兩根梁,因此名為「小過」,其過車過人之用小矣。在我看來,《小過》的卦名取象,乃參照《大過》的卦名取象而來。 大畜,清代胡煦《周易函書約注》卷六說:易卦「凡陽包陰者,皆稱畜,大畜、小畜、頤取畜義,皆是也」。他在解釋《離》卦卦辭「離,利貞亨,畜牝牛吉」時說:「牝牛指中陰,即中正之義。畜則上下兩陽也。坤為牛,為牝,二五坤陰,各畜於上下之陽,故曰畜。」按照這個思路,《大畜》卦是四陽畜二陰,故稱之為「大畜」。而自《大畜》卦上下二體言之,乾下艮上,乾為天,艮為山,《大象傳》謂:「天在山中,大畜。」山能蓄藏天,其蓄亦可謂大矣。 小畜乾下巽上。乾為天,巽為風。《大象傳》謂:「風行天上,小畜。」「風行天上」何以為「小畜」,頗難索解。其實,此卦五陽畜一陰,其卦名取象,乃參照《大畜》卦名取象而來。
二、以覆體之關聯定卦名(凡十四卦,除與前節重複之《夬》卦為十三卦)
《周易》卦序的排列有一條重要的原則:「二二相耦,非覆即變」。除了乾坤、坎離等八個對變卦外,其餘五十六卦皆為覆卦。所謂「覆者,表裡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是也」(《周易註疏》卷十三)。 1.《損》、《益》二卦命名 損兌下艮上。《大象傳》謂:「山下有澤,損。」《損》卦卦名的取象是:損澤中之土以增益山之高。 《損》、《益》兩卦互為覆卦。益震下巽上。《益》卦《大象傳》說:「風雷,益。」風和雷的關係,如何便導出《益》卦的卦名呢?如果《損》卦卦名的取象還有道理可言的話,那麼《益》卦卦名的取象則似無道理可言,只是取其覆卦的反面意思而已。這說明《損》、《益》兩卦命名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2.《屯》、《蒙》二卦命名 《屯》、《蒙》二卦的命名應該說也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當《周易》的卦序首列《乾》、《坤》兩卦時,已經有了哲學的思考: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天地創生萬物。那麼怎樣來體現天地創生萬物呢?或者說,接著《乾》、《坤》二卦,卦序應該怎麼排,卦名應該怎麼起呢?我以為,《屯》、《蒙》二卦的接續以及此二卦的命名,都有體現「天地始生萬物」的哲學思考在其中。 屯震下坎上。坎為雲,震為雷。《大象傳》謂:「雲雷,屯。」屯有「聚」義,《後漢書?張衡傳》「屯騎羅而星布」註:「屯,聚也。」此卦取象雲雷聚布之義。命名之字往往為多義字,一旦以其字命名後,就有可能引申其義來說《易》,例如,此「屯」字又有難義、初始義,《說文解字》:「屯,難也。屯,象草木之初生。」因此,說《易》者也以難義、初始義來解《易》。自然界中,萬物肇始;政治上,天下初定。因此,在卦義的詮釋上是在總結「萬物肇始」、「天下初定」階段的事物規律,其中凸顯了「萬事開頭難」的思想。胡瑗發揮《屯》卦卦義說:「名之曰屯,屯者,屯難之名。天地始交而生物之時也。夫天地氣交而生萬物,萬物始生必至艱而多難,由艱難而後生成,盈天地之間。亦猶君臣之道,始交將以共定天下,亦必先艱難而後至於昌盛。」(《周易口義》卷一) 蒙坎下艮上。艮為山,坎為水,水可以解釋為河湖,也可解釋為泉水。《周易》將此卦命名為「蒙」。《蒙》卦《大象傳》說:「山下出泉,蒙。」泉始發于山,涓涓細流,徘徊宛轉,無確定的決導方向,有童蒙之象,故名之曰「蒙」。鄭玄說:「蒙,幼小之貌,齊人謂萌為蒙也。」(《周易集解》卷二)屯為物之始生,蒙為物之稚,因而互為覆卦的《屯》、《蒙》二卦皆有初始之意。《蒙》卦從「山下出泉」的取象命名為「蒙」,固有其可解釋性,但坎下艮上,未必一定理解為「山下出泉」,《周易》創作者如此取象,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3.《需》、《訟》二卦命名 需乾下坎上。乾為天,坎為雲。《大象傳》謂:「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甲骨文編》中「需」寫作,從雨從天(其後「需」所從之「天」訛變為「而」)。此字原是一會意字:雨自天降,會意雨為萬物之所需。此卦「雲上於天」,乃欲雨之象,故名之為「需」。「需」又通「須」,有須待之意。「飲食」為人的基本需要,「飲食宴樂」,待客之禮。古語宴客為「需」,「君子以飲食宴樂」謂人主宴賓養賢,膏澤亦將及於下民。 訟坎下乾上。坎為水,乾為天。《大象傳》謂:「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天行上,水流下。天西旋,水東流,睽隔違戾,有訟之象,故名之曰「訟」。人世間常見其始相親相友而最終決裂相訟者,故君子為人處世,必謀慮於其始。此卦之取象於「訟」,應該還有另外的原因,即《需》、《訟》二卦為覆卦,《需》為飲食卦,飲食為天下之同欲、生民之必需,不得其平,則爭端起,劫奪生,故《需》之覆卦為《訟》,應該也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4.《否》、《泰》二卦命名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既是自然界中兩個最大的物象,同時也是自然萬物的生成者,而自然萬物的生成乃是天地相交的結果,亦如生物之雌雄牝牡、人之男女通過交合而生育繁衍。 否坤下乾上,坤為地,乾為天,天在上,地在下,本合自然界之實際,但《周易》卻認為地氣在下,天氣在上,是天地懸隔不通之象,故將此卦命名為「否」。 《泰》卦為《否》卦之覆卦。泰乾下坤上。地氣上升,天氣下降,是天地之氣通泰的表現,故名之曰「泰」。我認為,《否》、《泰》二卦命名時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5.《夬》、《姤》二卦命名 《夬》卦命名之由,上節已論。姤為夬之覆卦,「夬」通玦、決、訣等,有決去、辭別等意。其覆卦則反其意而名「姤」,言偶遇,所謂「去故而就新」也。舊解謂《姤》卦一陰承五陽,一女當五男,姤遇非禮之正。從姤之上、下二體而言,巽下乾上。巽為風,乾為天。《大象傳》謂:「天下有風,姤。」「姤」有偶遇之意,「天下有風」,何以為「姤」?殊難解釋。所以我認為此卦命名考慮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6.《蹇》、《解》二卦命名 蹇艮下坎上。艮為山,坎為水。《大象傳》謂:「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山本水之發源地,今水在山上塞而不流,形成今之所謂「堰塞湖」,隨時有崩決之虞,以當時人之能力而言,無可奈何。亦譬如世道大壞,個人難以挽救世道,只有反身修德、明哲保身而已,是以名此卦為「蹇」。「蹇」謂道路險難,足不能及。《周易》中《屯》卦、《困》卦、《蹇》卦皆有險難之義,其中《蹇》卦險難最大。《蹇》卦當其險難之時,智無可施其謀,勇無可施其力,雖聖賢亦不可與天爭。然《蹇》難亦必有解之時,《蹇》之解因時至而自解也。 《蹇》、《解》兩卦互為覆卦。解坎下震上。坎為水為雨,震為雷。《大象傳》謂:「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天地閉成冬,天地解成春。當春之時,雷開雨散,萬象更新。君子法之,與之更始,故「赦過宥罪」。由上所論,《解》卦除了與其覆卦在命名上發生一定的聯繫外,其內涵已經不再有聯繫。我認為,《蹇》、《解》二卦命名時奉行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7.《既濟》、《未濟》二卦命名 既濟離下坎上。離為火,坎為水。《大象傳》謂:「水在火上,既濟。」「濟」,本意為涉川而登岸,引申之義為「成」。「既」為已然之意。此卦上下二體並無涉川之象,「既濟」二字乃取引申之義。水在火上,有烹飪之象。且六十四卦之中獨此一卦六爻皆相應而得位,似有「欲濟者必在有應,必得其位」的含義。故朱熹說:「既濟,事之既成也。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為既濟。」(《周易本義》卷二) 未濟坎下離上,《大象傳》謂:「火在水上,未濟。」火本炎上,水本就下,此卦水火不能相資為用,無以成造化之功。且六爻皆失位,故名之曰「未濟」。「既濟」有大圓滿之意,《周易》若以此卦終篇,則表示理已窮盡,無所事事了。然物本無窮盡之理,故《周易》以「未濟」終,終則又始,示無窮也。《既濟》、《未濟》二卦為覆卦,筆者認為,此二卦命名時遵循了「兼顧覆卦」的命名原則。
三、以卦中獨陽之特殊位置定卦名(凡四卦)
宋代馮椅《厚齋易學》卷十二謂:「一陽五陰之卦,其位,象也。一陽之在上、下者,為剝、為復,象陽氣之消長也。在中者為師、為比,象眾之所歸也(原註:陰為眾)。」其說甚是。《剝》、《復》、《師》、《比》四卦乃別有一種特殊的取象命名方式。 1.《剝》、《復》二卦命名 古人認為,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變換,乃是由於陰、陽二氣周期性的盛衰消長決定的。《周易》中的《剝》、《復》二卦便突出地反映了這一思想。 《周易》重卦之六爻,自初爻至上爻之間有一種周流運動的關係。剝坤下艮上,卦體是五陰爻在下,一陽爻在上。這被看作原本是《乾》卦卦體的六陽爻受陰爻侵剝,從初爻開始,一直到五爻,全變成了陰爻,只有一陽爻孤居在上,勢微力弱,很快就要被剝落凈盡,故名之為「剝」。 《剝》、《復》二卦互為覆卦。復震下坤上,卦體是一陽爻在下,五陰爻在上。「復」是復返、復歸之義。陽爻(陽氣)被剝盡之後,一陽來複。《復》卦《大象傳》說:「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復,象徵一年中的冬至日,微陽始生之時。 2.《師》、《比》二卦命名 師,此卦唯二爻為陽爻,余皆為陰爻。二爻為重臣之位,有眾人聽命於將帥之象。二爻居下卦之中,可視為人君委以重任。此卦為軍旅戰爭之卦,故名此卦為「師」。從此卦之上下二體看,坎下坤上,坎為水,坤為地。《大象傳》謂:「地中有水,師。」《彖傳》釋「師」為「眾」,即以此卦上下二體看卦象亦可通,但「師」轉釋為「眾」已是第二義。 比,此卦唯五爻為陽爻,余皆為陰爻。五為君位,所謂「九五之尊」者也。聖主當陽,萬民順命,九州親附,故稱為「比」。「比」為親附之義。從此卦之上下二體看,坤下坎上。坤為地,坎為水。《大象傳》謂:「地上有水,比。」地載水,水依地,親切相附。即以此卦上下二體看,也可以解釋得很好。 四、以上下二體之象定卦名(凡二十八卦) 《周易》卦名取於上下二體之象者居多。為此,《周易》專立《大象傳》加以解釋。譬如: 1.履兌下乾上 兌為澤,乾為天。《大象傳》謂:「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天高澤下,寓尊卑之意,這與中國宗法社會所強調的「禮以辨上下」的思想相合,因此名此卦為「履」。而禮、履二字相通假,在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中《履》卦之「履」即寫為「禮」。 2.謙艮下坤上 艮為山,坤為地。《大象傳》謂:「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山本高出在地上,今卻下之於地,好比君子謙以下人,以得人心,因名此卦為「謙」。 3.豫坤下震上 坤為地、為順,震為雷、為動。《大象傳》謂:「雷出地奮,豫。」豫兼悅豫、豫(預)備之義。鄭玄說:「坤,順也。震,動也。順其性而動者,莫不得其所,故謂之豫。」(《周易集解》卷四)從雷、地二象而言,春雷乍響,蟄蟲昭蘇,草木萌生,地上萬物無不暢悅。 4.同人離下乾上 離為火,乾為天。《大象傳》謂:「天與火,同人」。《大象傳》不稱「天下有火」或「火上有天」,而稱「天與火」,已著眼於同異之比較。天與火本非同類,然天在上,火亦炎上,有趨同之象。雖然如此,亦僅可名之為「同」,而今乃名為「同人」,究屬何義?六二與九五,以天地人三才之位言之,二與五皆在人位,且為正應,故曰「同人」。此一說也。一陰在內而虛中,虛則無我,中則不偏,外同於人,人無不同,故名「同人」,此二說也。天居上,火炎上,人首亦居上,此自然之同,此三說也。此卦一陰五陽,一女中正姣美,五男同心傾慕,然卦爻有正應之理,二五以正應而同,四男皆退聽。天理所在,心同理同,故名之曰「同人」,此四說也。《周易》創作之初究竟如何取象而名此卦,尚難推斷。 5.大有乾下離上 乾為天、為健,離為日、為麗。《大象傳》謂:「火在天上,大有。」天下之物,須有光照見,始知其有。此卦象為日麗中天,普照萬物,故名之為「大有」。從卦體看,此卦以一陰居五之尊位,象徵人君虛己聽人,端拱無為;人臣賢能任職,政事畢舉,此誠治道之極美,王化之至盛也。 6.隨震下兌上 震為雷,兌為澤。《大象傳》謂:「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天下之大莫不因時。《禮記?月令》為仲春二月「雷乃發聲」,又謂仲秋八月「雷始收聲……水始涸」。漢儒孟喜傳《易》,謂春分出於「震」,仲秋陰行於「兌」。此卦震下於兌,即意味雷隨時令而收聲,澤亦隨時令而水涸,故名之為「隨」,以明與時偕宜之道,教誡人亦當與時休息。 7.蠱巽下艮上 巽為風、為長女,艮為山、為少男。《大象傳》謂:「山下有風,蠱。」《左傳?昭公六年》載醫和解《周易》說:「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少男、長女非偶相從,今長女下於少男,迷亂其情,有益惑之象,故渭之「蠱」。此卦雖名為「蠱」,又寓治蠱之意,猶古文中治亂而曰「亂」。 8.臨兌下坤上 兌為澤,坤為地。《大象傳》謂:「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好比人站在水澤岸畔之地俯視於澤,有臨下之意,故名為「臨」。而古時君長治理民眾,亦稱「臨民」,故《大象傳》說「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9.賁離下艮上 離為火、為麗,艮為山、為止。《大象傳》謂:「山下有火,賁。」賁,飾也,從卉從貝。貝具錦紋,卉為草木之華,皆自然而有文飾者。「山下有火」何以為「賁」?蓋離卦德為麗,本有文採光華之意。艮卦德為止,文飾而有止,或止於文飾,所以為「賁」。《賁》卦六爻皆取人君聘賢之象,以此背景來解「山下有火」之象,山或指賢人隱居之地,火或指禮聘之物幣帛珍寶之光輝。 10.無妄震下乾上 震為雷,乾為天。《大象傳》謂:「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北宋張載《橫渠易說》卷一:「雷行,天動也。天動不妄,故曰『無妄』。天動不妄,則物亦無妄。」北宋末耿南仲《周易新講義》卷四:「雷之動息以時,故物以時應而不能違,然則先王又烏能違時而求物之裕,若揠苗者哉!」二家之說可釋《無妄》卦名之義。 11.遁艮下乾上 艮為山,乾為天。《大象傳》謂:「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遁」意謂遠避。但此處言遁,非隱遁山林之意。大隱隱於朝,小隱隱於野。此處言「遁」而不言「退」或「去」,在於強調「非以跡遁,而以心遁」,有對面相遁而不露痕迹之意。唐代崔憬謂:「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長,若山之侵天。君子遁避,若天之遠山。」(《周易集解》卷七)明代潘士藻《讀易述》卷六謂:「天體無窮,山高有限,相去勢甚遼絕。遙望之天與山勢若相接連,何『惡』之有?及到山頂,則山自止於下,天自行於上。天若遁去山,與天邈不可干,豈非『嚴』乎!」 12.大壯乾下震上 乾為天,震為雷。《大象傳》謂:「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雷在天上,有萬鈞之力,所謂「雷霆萬鈞」是也,喻人之事業興盛、勢力強大,因而名之曰「大壯」。君子當此之時,應當恭慎和順,非禮之言不敢言,非禮之事不敢履。相反,驕恣縱肆,恃強作威,則其「大壯」終將不保。 13.晉坤下離上 坤為地,離為日。《大象傳》謂:「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日出於地,光照天下。自下而進於上,由幽隱而至光顯,故謂之「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意謂修德以進業,「自昭明德」亦猶《大學》之「明明德於天下」之意。 14.明夷離下坤上 離為日,坤為地。《大象傳》謂:「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視之不見曰「夷」,「明夷」謂日入地中、明不可見、夜行昏暗之時,亦喻政治黑暗、是非莫辨之時。君子於艱難困頓之時,臨民蒞眾,當內晦其明,外示以柔。 15.咸艮下兌上 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大象傳》謂:「山上有澤,咸。」《彖傳》謂:「咸,感也。」感,為情感之「感」,「感」而書「咸」者,是兼取「皆」義。是人皆同此心,心皆同此情也。《周易》有「乾坤生六子」之說,震為長男,巽為長女;坎為中男,離為中女;艮為少男,兌為少女。八卦相重為別卦,長幼多錯配,唯此卦少男少女相配合,婚姻以時,其情真篤,所謂「山澤通氣,男女相須」也。爻辭中「咸其拇」、「咸其腓」、「咸其股」、「咸其脢」、「咸其輔頰舌」之類,童子之心見焉。 16.恆巽下震上 巽為風、為長女,震為雷、為長男。《大象傳》謂:「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咸》、《恆》兩卦互為覆卦。《咸》為婚姻之卦,男有親迎之禮,故男下女。新婚之時,男女皆少,今則男女俱長,平時家政皆由男主人主持。男尊女卑,男令女從。是男下女為暫時,女隨夫為恆常。夫唱婦隨,恆久而不厭,所以繼「咸」而為「恆」。所謂「君子以立不易方」,亦在在強調子臣弟友事父、事君、事兄、施友之道。此乃天下之恆道也。 17.家人離下巽上 離為火,巽為木、為風。《大象傳》謂:「風自火出,家人。」燃木生火,鼓風火熾,有家居烹炊之象。張載《橫渠易說》卷二謂:「家道之始,始諸飲食烹飪,故曰風自火出」,「家人道在於烹炊。一家之政,樂不樂,平不平,皆系乎此。」於此可見此卦取象命名之意。 18.睽兌下離上 兌為澤、為少女,離為火、為中女。《大象傳》謂:「上火下澤,睽。」《彖傳》謂:「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睽,乖也、外也、異也。火炎上,水流下,水火不相資,為乖異之象。中女、少女同居,女子長成當嫁人,其志各不同,亦乖異之象,故名此卦為「睽」。 19.萃坤下兌上 坤為地,兌為澤。《大象傳》謂:「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萃,聚也。天下最易會聚者莫若水,澤乃容受眾流停蓄而成,然或不免藏污納垢。澤歸於地,亦能溢出於地上,必須築堤以防其溢。君子觀此象,知臣民歸己者眾,然其情性不一,慮有凶頑謀不軌於其中,治安不忘危亂,故預除民間兵器,以防意外。 20.升巽下坤上 巽為木,坤為地。《大象傳》謂:「地中生木,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樹從地中生出,由幼苗成長為高大之樹,因而名之曰「升」。君子欲提升自己,當以道德為本,積小成以為大成。 21.困坎下兌上 坎為水,兌為澤。《大象傳》謂:「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澤本瀦水之地,今澤漏涸無水,田畝荒蕪,居室空乏,一派窮困破敗之象,故名之曰「困」。君子出困之道,不求僥倖,凡可努力脫困之事,皆極力而為。有志之士,雖歷經困苦,而必求遂其志,此即所謂「致命遂志」。 22.井巽下坎上 巽為木、為人,坎為水。《大象傳》謂:「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刳木為器,懸之桔槔以汲水,為井之象,故名之曰「井」。井水可灌溉田地,因此當大旱之時,君子動員和勸說人民相互扶助,汲水抗旱。 23.革離下兌上 離為火,兌為澤。《大象傳》謂:「澤中有火,革。」澤中何以有火?澤中有火,何以為革?革為變常,非常之事。澤中有火,亦非常之事。所謂「澤中有火」,猶今之稱「湖底火山」。楊簡《楊氏易傳》卷十六謂:「孫季和云:澤中非有火之地,今也有火之變也。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物變有如此者。季和之說,深當某心。澤中而有火,其變也不知其幾年矣。」 24.漸艮下巽上 艮為山、為止,巽為木、為入。《大象傳》謂:「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樹木長在山上,其根下入,自生自長,由小至大,直到長成參天大樹,皆由漸進而成,是以名之曰「漸」。天下最難變化者為社會習俗,驟除之,不免驚世駭俗。因而移風易俗,應由「漸」而成。故《大象傳》說「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25.歸妹兌下震上 兌為澤、為少女,震為雷、為長男。《大象傳》謂:「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女子出嫁謂之歸。然此卦特言貴族之婚姻。古代實行媵妾制度,諸侯之女嫁他國國君,其女有若干娣姪隨嫁。此卦少女從長男,年不相若,非夫婦之配,有媵妾之象。婚娶以色不以德,老夫少妻,多有後慮。 26.旅艮下離上 艮為山,離為火。《大象傳》謂:「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旅為羈旅、逆旅之義,言人托居於外。山上有火,野火也。野火過山不留于山,有旅之象,故名之為「旅」。君子觀此象而得「明慎用刑」、不滯留獄案之理。 27.渙坎下巽上 坎為水,巽為風。《大象傳》謂:「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風吹水面,或起漣漪,或起波濤,流行渙散,故名之曰「渙」。在人世,則為人心渙散,無復凝聚力。「先王以享於帝立廟」,是說先王依靠尊祖敬神的宗教力量來凝聚人心。 28.節兌下坎上 兌為澤,坎為水。《大象傳》謂:「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節」有二義,一是符節之「節」,所謂「若合符節」是也;澤水或受之以江河,或受之以雨露,水來則合聚為一,有符節契合之象。二是節制之「節」,水之流行奔放,不舍晝夜,使無以節制,則一瀉無餘。合此二義,故名此卦為「節」。國家匯聚一國之資源,當制訂預算規劃,量入為出,併合理、公平地分配資源。故《大象傳》說「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參考文獻: [1]古籍:《周易》,《郭氏傳家易說》,《易精蘊大義》,《周易尋門餘論》,《伊川易傳》(程頤),《西谿易說》(李過),《周易文詮》(趙汸),《爾雅》,《周禮》,《周易註疏》,《文公易說》,《仲氏易》,《周易象辭》,《東坡易傳》,《周易函書約注》,《周易註疏》(孔穎達),《周易口義》,《周易集解》,《周易本義》(朱熹),《厚齋易學》,《橫渠易說》,《周易新講義》,《讀易述》,《楊氏易傳》。 [2]張斌峰,2004年:《試論周易研究的符號學轉向》,載劉大鈞主編《大易集奧》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推薦閱讀:
※孫榮華:周易筮法集錦 第五節:遊魂歸魂卦的具體應用
※為什麼女人名字不能帶「瓊」字,看完我驚呆了
※姓名算命 > 起名、改名 目錄【東方周易算命網】
※【周易與面相】從法令紋看一生吉凶
※《周易》與中醫(李申)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