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貓 | 日本人眼裡幻滅的中國和中國人眼裡不要學習的日本

和氣貓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990年代中期的一個初夏,一輛計程車行駛在江蘇開往上海的國道上,車上是合租的幾個在上海留學的日本年輕人。他們相信中國老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校沒課的日子他們就到處轉。

天氣已經比較熱,車窗開著,他們捧著電子詞典用剛學會的中文和司機聊著,氣氛愉快。車行使到常熟至太倉之間的一個小鎮,迎面撲來一陣陣惡臭,司機告訴他們:前面有一個巨大的垃圾填埋點。這幾個學生往窗外看,果然,快要成熟的油菜地和麥地之間出現了一大片空地,上面是一大片的生活垃圾,成群的蒼蠅在飛舞。看樣子是附近哪個大城市運過來填埋的生活垃圾。

司機有些見多不怪,而這幾個日本學生卻大驚失色,面面相覷,一時失語。沉默了很久,其中一個學生自言自語說:「這是不是上海運過來的生活垃圾?我平時早上喝的袋裝牛奶的塑料袋,是不是也在這些垃圾中?我在中國生活的每一天,是不是都在製造這種罪惡?」另幾個人聽了都陷入沉默。對這個國家的幅員遼闊的驚嘆、對正在學習著的美好的唐詩宋詞的熱愛,都在這熏天惡臭和大片大片的垃圾場景中劇烈動搖,變成了另一種驚嘆,甚至幻滅。

許多年過去了,他們幾個都很惦記,那個良田中的垃圾埋設場,後來怎麼樣了,它上面是繼續播種著作物,還是建起了工場或住宅?不管怎樣,那些垃圾無疑是永遠不見天日,持續污染著那裡的土壤和地下水的。那幾個學生中,有一個人後來進了一家日本商社,擔任過從中國往日本進口蔬菜的工作。他說:同類農產品,日本國產要比中國產貴2倍以上,那是有理由的,不僅僅是因為人力成本,而是因為土壤和水都不一樣,而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確認商品不是產自於垃圾填埋地等。

日本街頭店員在打掃門前的衛生

十多年前,我曾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幾個月中幾乎沒有看到藍天,太陽是昏沉沉的,空氣中像潑進了牛奶一樣灰白。那時候美帝還沒開始使壞,人們還沒有PM2.5的概念,也沒有霧霾的說法。計程車司機告訴我這叫做陰霾。我當時就佩服北京的司機有文化,挺難的漢字都知道。

我的一個同學,她的夫君被派往北京常駐,她帶著年幼的兩個孩子一起去了北京。兩孩子到了北京不久就都得了哮喘,她直覺空氣有問題,不讓孩子在室外多活動,但各種謹慎小心和各種葯都不見效,病症越來越重。4年後她夫君調動,全家回到東京,半年左右,兩個孩子自然恢復了健康,分別參加了學校的足球隊和馬拉松隊。她是個不說中國壞話的人,她總是說中國的朋友非常友好。但她承認,就算是被左遷派到日本最偏僻的村鎮,也不想再去中國了,短期旅遊也不去。

90年代起,日本春季偶爾會有大陸飄過來的沙塵暴影響。而現在,日本西部地區受大陸飄移過來的霧霾的影響的日數在增加。從日本PM2.5測報站(http://www.tenki.jp/particulate_matter/)的流動圖可以明顯地看到污染氣團的移動方向。日本還不是最倒霉的,朝鮮半島經常處在與華北高濃度霧霾幾乎同等的污染空氣的籠罩下。

最近聽說韓國民眾在法院起訴中國飄來的空氣污染影響了他們的環境並要求象徵性的賠款。當然這必須遭到中國人民的嚴正拒絕。日本人比較溫和,不是那麼動不動就打官司的,但也曾經就這個問題小心翼翼和中國官方溝通過,但馬上就被義正詞嚴的不要美化歷史的批評的聲音所淹沒,而一提歷史問題日本就沒脾氣了。

一提歷史問題,日本人民立刻就矮了半截的事情真的時有發生:幾年前,一名居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因盜竊嫌疑被起訴,他對檢察官抗議說:「以前你們侵略中國幹了多少壞事,現在我拿你們一點東西怎麼了!」檢察官苦笑說「如果他受的教育是這個邏輯,那是教育的問題了,我個人真想免除對他的起訴。」當然,不管日本抗議還是不抗議,現在連日本東部受飄移過來的霧霾的影響的日數也在增加中。

昨天,有朋友向我推薦了一篇文章,據說是首發在人文經濟學會的陳興傑先生的文章《不要學習日本的垃圾分類》。 這篇文章認為日本的垃圾分類很麻煩很浪費人的時間精力資源,他說「每個人每天花10分鐘為垃圾分類,家庭主婦每天花半小時做垃圾處理,這些都很麻煩」,而「中國人將所有垃圾一股腦裝進袋,包好紮緊,出門隨手扔進垃圾桶」,「想想看,哪一種效率更高?」他主張「中國傳統的垃圾處理體系有高效的一面。」「2000年以後,垃圾分類從日本引進中國……推廣,均以失敗告終。它的失敗源於低效率,根本行不通;如果真推行開來,不知道政府要補貼多少錢,要制定什麼嚴苛法律。中國民眾的生活自由肯定會受到損害。」

文章讀到這裡,我眼前又出現了那難忘的一幕:初夏的公路邊上,良田裡出現的大片的生活垃圾埋設場,以及成群的蒼蠅飛舞,惡臭到處飄蕩。我不得不承認,這種處理方式是很簡單很不花錢的很有效率的……垃圾不分類,焚燒起來十分費勁而且會產生大量的二惡英,這是一種嚴重的致癌物質。而粗暴的填埋方式又會長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給子孫後代埋下禍根。

該文說到,中國利用市場原理,讓淘垃圾的低端人口來承擔垃圾處理是具有經濟合理性的。這個說法我是很懷疑的。他的意思無非是說這樣省錢。可是,垃圾的處理不是拆下可以賣錢的部分拋棄賣不了錢的部分這種粗暴的做法可以完成的,難道還能期待那些最窮苦的人掏腰包負責把賣不了錢的部分進行無害化處理?

該文作者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浪費在這些地方不值得,效率太低。是的,人的精力確實是有限的,日本孩子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時候,中國孩子在學習八榮八恥背政治吧。歪果仁說話太大意,一不小心就干涉中國內政,聽說有跨省,我很怕跨國。

事實上,我真沒有聽說過日本哪個人每天需要花十分鐘給垃圾分類,也沒有聽說過那個主婦每天花半小時做垃圾處理。具體規定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廚房垃圾等可燃類垃圾是一周來收2-3次,除12月底1月初的年末年初過節那一周外,沒有聽說因一周收一次而發臭的問題,更沒有聽說過文中所說的需要把廚房垃圾放在冰箱里保存的事情。對於日本人來說,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扔的時候隨手的習慣,並不是需要花大力氣花多少時間去做的。

日本街頭的分類垃圾桶

垃圾的分類,比如紙類紙質包裝箱類,在日本的再生率極高,回收後再生產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相對紙張產量,日本紙漿消耗量是很低的。前些年人民幣走高的時候曾有中國商人來日本大量收購日本的廢舊紙,因為日本人排出紙質垃圾的時候都非常注意收拾乾淨捆綁整齊,所以回收再利用的成本低,由於中國來高價收購,這一時期日本造紙行業明顯感到成本上漲。長期以來,日本市場上面巾紙和捲筒紙的價格不滿歐美價格的一半,絕對價格甚至遠低於中國的價格。

生活垃圾通過分類,最終需要銷毀處理的垃圾的量會大大減少。日本的生活垃圾都是當地產生當地處理的,不允許搬運到異地處理。分類細是不是沒有意義?是不是該文作者認為的是日本人故作姿態演給全世界看的?舉個例子,橫濱市這10年來通過對生活垃圾的進一步分類細化,已經成功將需要焚燒銷毀的垃圾的量降低了30%,因為需要焚燒的垃圾的量大幅度減少,橫濱市在10年中關閉了2個垃圾焚燒場,減少了63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該文把不負責任的垃圾排放拔高到自由的概念,令人驚奇。連生育的自由都上交給政府的地方,真的在意自由嗎,真的理解自由的含義嗎?如果說恣意排放垃圾是一種自由,那麼在日本確實這種自由度太低了,甚至遠遠低於美國。該文拿美國做例子,說美國也沒有像日本這樣細化分類垃圾。確實,日本不能和美國比,日本地狹人多,大量消費的時代如果垃圾處理跟不上,那列島就會髒得不能住人了。那麼中國能和美國比嗎?這個要問問中國的朋友了。自由是伴隨責任的!今天中國的環境已經證明中國的生產和生活狀態是不可持續的情況下,有什麼條件還大談不負責任的自由呢?

很多承認現代日本各種優點的中國朋友,也時常會冒出「可怕、變態」的形容詞來描述日本的優點。因為中國人做不到,所以就不要學習了,乾脆學習美國吧。這個思路本身倒沒有什麼不對。於是我就想知道:什麼時候你們學美國學到美國那個PM2.5數值的水平?帶著這個疑問,我先關注了一下你們學習美國的態度,發現贊了美國空氣的留學馬里蘭的中國女孩已經挨罵了,接下來要不要人肉和氣貓?

因歷史問題痛恨日本的中國人之間流行這樣一句話:日本幾次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所以日本不可原諒。這話我還在學習中還沒弄明白。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絕不會打斷中國環保現代化進程。日本官民各界多次主動向中國表示願意提供各種環保援助。制度和經驗也都擺在這裡不是秘密,學不學是你的事情,沒有人勉強你。但是想到污染水的最終流向和污染空氣的越境擴散,尤其是想到中國那麼多孩子,想到他們幼嫩的肺,我還是忍不住想說:中國請加油!


推薦閱讀:

在名古屋生活是怎樣一番體驗?
蔦屋書店:公共精神文化空間的「樣板房」
去京都漫步,住膠囊吃泡飯
大阪散步指南(九):一個人居住在新大阪

TAG:日本 | 中國 | 學習 | 日本人 | 中國人 | 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