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郵的力量給我安慰和知識

被人們譽為「青年先鋒,時代楷模」的張海迪,有著廣泛的愛好。她喜愛欣賞音樂,愛引吭高歌,愛拉手風情,愛觀看跳舞,愛坐輪椅上與被人打羽毛球;有空兒時,愛搞點攝影創作;興趣來了,也愛揮毫作畫兒。此外,她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集郵迷!張海迪從小時候就迷上了郵票,是她的媽媽第一次將她帶進了郵票世界。這是這位「老太太」,給了她淳樸而深厚的母愛。海迪5歲時患上了脊髓瘤,三分之二的肌膚失去了知覺。她非常羨慕別的小朋友美滋滋地背上書包上學去。她渴望上學,可她不能。那時她媽媽被打成右派,飽受磨難,家裡的生活是那樣的艱苦。但海迪的媽媽對患病的小海迪更多添了幾分嬌寵,她常常忘記自己的痛苦,而把快樂和欣慰帶給自己的女兒。她給海迪買回《小朋友》雜誌和一枚枚漂亮的郵票。「那時我雖不懂得集郵,但我喜歡。有回媽媽買回郵票,我一看說『媽,你看少買了一枚,這是四枚一套的啊!』媽媽驚奇地問我:『你怎麼知道呢?』我指著郵票下邊的志號說:『你看這不是寫著4-1嗎!』媽媽聽了很高興,又跑去給我買回所缺的郵票。1964年我在北京友誼醫院住院,爸爸媽媽在濟南,但媽媽還是把新發行的郵票及時寄給我。我記得發行建國15周年郵票時,媽媽就給我買了兩套,我把郵票整整齊齊地貼在我的小本本里。『文革』中,爸爸媽媽進了牛棚,一去就是三年。可媽媽還是想方設法給我買當時發行的毛主席語錄和詩詞的郵票。我這個家庭是十分難得,爸爸媽媽不僅在生活上愛護我,更在精神上關心我。」張海迪深情的回憶道,「有時爸爸媽媽上班去了,妹妹和小朋友上學去了,就我一個人呆在家裡,多煩悶啊!多希望有人陪我玩啊!但這做不到,我就看看書,聽聽收音機,或翻來覆去地鼓搗我的郵票。可以說,郵票在我過去的生活中,給了我安慰,給了我生活的樂趣!」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張海迪憑藉堅韌的毅力,靠自學掌握了英、日、德和世界語,又完成了自傳體小說《黃河的女兒》。海迪認為她的成功也有郵票一份功勞。她通過一枚枚絢麗多彩的郵票了解了人生,了解了祖國,了解了世界。海迪的爸爸媽媽都是文藝工作者,當他們與同事交談戲劇的時候,海迪也聽得懂,因為小時候媽媽給她買過梅蘭芳郵票,並給她講過梅蘭芳、程硯秋等藝術家的故事。海迪體會到:集郵也是接受教育的一種形式,而這種形式是潛移默化地增長人們的歷史、科學、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郵票是「無言的老師」。張海迪凡到各地參觀訪問,許多青少年集郵者紛紛請她在紀念封上簽名。她的手簽酸了,但看到集郵的朋友都滿意,她心裡十分高興。在她所到之處,許多集郵朋友都得到了海迪的簽名封。海迪還自製紀念封,郵寄給集郵的朋友。她的集郵朋友總是及時地給她買回新發行的郵票。海迪外出時,每到一地,總要買上幾枚明信片,寫上幾句問候的話,蓋上當地的郵戳,寄給她的集郵朋友留念。

日本NHK記者和美國、法國、義大利、捷克等國的青年,都曾把自己國家的郵票和明信片送給海迪。可海迪是位「大手大腳」的集郵者。日本朋友送來的小全張,被她撕開送了人。美國朋友送給她的鍍金放大鏡,她也送給了集郵朋友。海迪常說:「大家高興,我就高興。」「我看集郵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它也是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集郵可以長知識,可以豐富人們的生活,又可以為國家建設積累資金,於國於民都有利呀!」海迪接著說,「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更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這一點非常重要。而集郵恰恰是人們樂於接受的一種教育形式,不是那種古板板的教育形式。」
推薦閱讀:

活在孤獨中的我們
10位優秀華人導演一人一部大爛片「安慰」姜文!
14 位華語大導演一人一部大爛片安慰姜文《一步之遙》
怎麼安慰第一次給了我的女人?
博士男友文章壓力大,如何安慰?

TAG:知識 | 力量 | 安慰 | 集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