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具的功能分類

中國茶具的功能分類

  一般談到茶之器,基本上我們可以簡單將之分為四大類:一、沖茶器;二、附屬茶器;三、煮茶器;四、茶車。

  一、沖茶器

  (一)大壺:

  ◎起源:大壺定義簡言之就是壺較大,容量較多,大約明朝開始盛行,自明太祖廢團茶,推行散茶衍生而來,早期是家庭必備茶組,放在客廳桌上,為平日飲水便利及待客奉茶之用。

  ◎用法:大壺泡茶時需注意置茶量少一點,浸泡時間勿太久,這樣開會時使用,不斷沖泡才好;目前大壺一般人使用重視便利性,故可視個人需求選擇茶類使用。

  ◎拿法:視個人及壺的狀況別不同。

  (二)功夫茶壺(又稱小壺)

  ◎起源:相傳自明朝金沙僧開始,有小壺的製作,不論在土質、造型、詩詞、雋刻等,都有其藝術價值,今天我們介紹的是依其把的拿法,也是一般人最常聽到的稱呼方式。

  ◎種類:一般常見的功夫茶壺,又可區分為六種,分別為正把、倒把、提梁、側把、飛天、握把。

  ◎拿法:我們先介紹正把、倒把及握把,其餘三款,則需視個人情況及壺的造型別適用之。

1.正把壺、倒把壺 以大拇指及中指拿起壺把,食指 抵住壺鈕,手自然放鬆,回正時以無名指及小指 扶正即可。

  請特別注意第一張圖與第三張圖,手指頭拿法的不同點。

  2.握把壺拿法為,以指尖拿住壺身,手掌心空出來,手碗不用力。

  ◎用法:待茶之禮的課程,再與各位詳述,本期僅就各式小壺先行認識之。

  (三)蓋碗:

  ◎起源:盛行於明清時期,可分為杯身、杯托、杯蓋三部分,其演進過程為先有杯身,後有杯托及杯蓋,功能是固定、保溫、衛生之用;可當沖茶 器及附屬茶器使用。

  ◎拿法:泡茶五個步驟即一啟:掀蓋;二收:納茶;三扣:分茶;四運:運碗;五落:回收。

  ◎用法:沖茶的分量是 水注入後,茶七分滿、水八分滿。

  備註:附屬茶器的古禮如蓋碗當附屬茶器時,主客之間應注意的禮儀 是,當客人一次喝一口,喝了三口就喝不到茶 了,主人若沒有再加茶,意思就是要送客,主人若還未送客,則應在客人喝第二口時就加水換茶。

  

  (四)茶碗:

  ◎起源:從唐宋時期使用,而在近代時期茶碗可分有流、無流,無流的亦可以當為個人用茶具,兩者皆為日韓抹茶道之 沖茶器。

  ◎用法:置茶量適當,分茶時搭配茶匙或湯匙使用,茶葉完全泡開後,將茶葉撈至碗邊;個人使用時放三、五顆茶沖泡 ,冬天一人一碗很溫暖,夏天也可用冷泡法。

  ◎拿法:待各式沖茶器運用的課程,再作詳細的說明。

  (五)評鑒杯:

  ◎起源:是國際評鑒杯,乃國際間用於客觀評鑒茶葉的外觀、香氣、滋味、水色之用。

  ◎用法:評鑒杯容量為一百五十CC,取茶葉三公克,沖一百度熱水,浸泡五至六分鐘,等待茶湯冷卻五、六分鐘即可進行評茶。有關於評鑒杯其餘細節,於比賽茶章節時再詳細介紹之。

  (六)同心杯

  ◎起源:原是辦公室,泡茶方便使用的茶杯,因加了濾心顧名思義稱為同心杯,方便分離茶葉與茶湯之用。

  ◎用法:直接置入茶葉於濾心,約鋪於濾心壺底即可,一般來說可沖泡兩次飲用之。

  

  二、附屬茶器

  聞香杯、飲杯:通常高杯稱為聞香杯,矮杯為飲杯,一般杯子可分為敞口、直口、翻口、縮口四種器型。讀者可試試看那種器型比較能表現香氣或是喝茶順口。

  杯托、杯墊:其功能為讓我們在泡茶時,杯子有個定位,避免杯底水漬沾濕桌面;杯托在有較多茶席的茶會中,方便客人拿著走,卻不能吸水,杯子會黏底或容易滑動;杯墊因屬布製品,吸水性強,缺點是不方便拿著走,所以可視狀況使用杯托或杯墊。

  茶海公道杯:早期中國人泡茶是沒有茶海,相傳是從西方奶盅演變,所以造形像西方國家的奶盅,其功用為均衡茶湯及方便主泡者分茶。

  茶盤、茶承:傳統濕式泡法時使用茶盤,其功用為承接茶壺多出來的水,裝水量較多;茶承功用同茶盤,裝水量較少,所以一般都是乾式泡法使用。

  備註:所謂的濕式與乾式的不同,在於水量的使用,乾式特別重視桌面的乾爽。

  蓋置:泡茶時用以放置壺蓋,讓壺蓋有個定位,兼具衛生的功能,其大小搭配壺蓋使用之。

  渣方:為泡茶時用來放置茶渣的器皿,使用時茶渣容量不超過八分滿。

  水方:為乾式泡法時用來盛廢水之用,配合杯子的水量、溫杯、溫潤泡、洗杯水量加起來不超過八分滿。

  茶洗:放置待洗茶具或洗好茶具,可選用椰子殼、木頭等,碰撞聲音較小。

  壺墊:放在壺與茶承中間,可保護壺減少碰撞,但其缺點易臟,要常更換。

  茶則:唐朝時即有的茶器,用來取茶、測量茶葉量及觀賞茶葉。有很多形狀,基本上功能都相同,名稱統一為茶則。

  養壺墊:一般是濕式泡法時使用之,用來墊高使壺不會浸到水裡,以免養壺時形成兩種顏色或水痕,但目前因多是乾式泡法,所以較少人用。

  茶匙:分平匙、彎匙兩種,使用時分乾的濕兩邊,一般尾部尖細一端,用來取茶(乾用),寬的部份則掏茶渣(濕用)。

  茶夾:夾取茶渣用,尤其提梁壺,有些角度不易掏茶比較需要用到。

  過濾網:過濾茶湯中的茶末,但不鏽鋼會改變茶湯品質,且要斟茶時過濾網要擺那裡呢?也有衛生的疑慮,其實並不是很必要的茶具。

  奉茶盤:顧名思義為奉茶用,應先放在桌上,再雙手奉上茶湯。

  茶巾盤:放茶巾的器具,現在較少人使用。

  茶巾:布製品,功用為擦拭泡茶時所產生的水漬。最好準備兩條茶巾,一條擦壺;另一條擦拭桌面或其他有水漬的地方,用途是訴求衛生,一般放置主人右邊。

  茶炙(炙茶器):不是泡茶都需要炙茶,適用於不新鮮之茶或增加品茗樂趣。炙茶時翻動茶葉,均勻受熱,讓茶葉二次烘焙。

  茶倉:放置茶葉用的罐子,大小不一,也有外出款,攜帶方便,但一般若使用茶倉還是會走味,除非是存放陳年老茶,否則須儘快喝完,存放時特別注意避免高溫、日光、潮濕、異味。

  壺包、杯袋:裝茶壺及茶具的袋子,方便攜帶保護茶具。

  茶棚:置放茶具的地方。一般以前都使用謝籃較多,像耕讀園出品的茶具倌皮箱,就是針對茶具專門設計的茶棚,內部已設計有茶盤、奉茶盤攜帶方便且每個茶具都有定位,在安全或實用上都已考量在內,家居或外出品茗皆適宜。

  

  三、煮水器

  燒水壺、煮水器:有不同的材質與款式,各有其優缺點,像耕讀園的燒水壺造型古樸,鋁合金材質,安全耐用易攜帶 ,配上竹製壺把實用大方,是行家最愛的選擇。

  四、茶車:

  款式多種,要注意避免空間異味產生,最好能有多功能是比較理想。如耕讀園的兩款茶車,除良好材質外,內附茶盤及放置其他茶器的空間規劃,不佔空間又多功能性。


推薦閱讀:

不能只是件容器
景泰藍是什麼?
講閑話·為什麼說好壺要「干泡」
等知乎茶道大神給些中肯建議………
第十窯柴燒心路歷程全記錄

TAG:中國 | 分類 | 茶具 | 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