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闡明腸道微生物和神經變性疾病發生之間的關聯
2017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腸道微生物是生活在我們機體中的腸道菌群,這類特殊的微生物對機體營養物質代謝、機體發育、免疫力以及多種疾病的發生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近些年來,很多科學家都發現腸道微生物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存在著直接的關聯,比如癌症、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此外,研究者還發現腸道菌群與神經變性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式症、帕金森疾病等存在一定關聯,本文中小編就對此進行了匯總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
【1】Cell: 腸道微生物調節帕金森疾病的發病過程
doi:10.1016/j.cell.2016.11.018
最近一項研究似乎改變了我們長久以來對帕金森症發病的固有觀念。
這項研究認為,帕金森症的病發並不是起始於大腦,而是與腸道微生物有關。這一觀點能夠解釋為什麼帕金森症患者會首先出現便秘的癥狀,十幾年之後才會進而產生其它併發症。
帕金森症經常與顫動,肢體僵硬,運動不便等相關聯,而主要原因是大腦內部的關鍵神經元發生了損傷。
儘管目前有一些能夠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手段,但並沒有完全預防或治療的效果,而且研究者們至今也不清楚該疾病的發生與惡化的分子機制。
【2】Nat Med:腸道微生物能夠保護大腦免受中風的風險
原文閱讀:Tweaking our gut bacteria could help protect our brain from strokes
最近的研究表明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對我們的生理與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影響著我們的胃口以及我們的思想。
如今,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能夠保護我們的大腦不受損傷。小鼠試驗證明,一類特殊的腸道微生物的存在能夠降低我們患中風的風險。
「我們的試驗表明大腦與腸道存在一種新的聯繫」,來自康奈爾大學腦科學研究所的神經學家Josef Anrather說道:「這種腸道微生物能夠調節中風的發病風險,這將改變醫學界對於中風的一貫見解」。
Anrather等人設置了兩組小鼠,一組利用抗生素處理,清除其腸道內的微生物,另一組作為對照。兩星期以後,科學家們向兩組小鼠同時進行了缺血性中風的誘導(即通過堵塞通向大腦的血管,致使腦部缺氧)。
【3】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帕金森?!
原文報道:Gut Bacteria May Influence Parkinson"s Risk, Phenotype
來自芬蘭的研究者們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他們通過比較正常人與帕金森(PD)患者腸道微生物成分特徵,發現相比於正常樣本,PD患者腸道微生物群中普雷沃氏菌科的丰度發生了明顯的下降。這一發現可能為研究PD的發生提供了一條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儘管這一發現僅僅是『表面工作』(指研究部位較淺)」,然而卻為我們深入研究提供了極佳的理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大學神經學系的教授,Filip Schepenjans博士說道。「如果進一步的研究能夠證明PD是由於腸道這種特定微生物的缺失而引發的,那麼向患者體內補充此種微生物就可能減緩疾病的惡化,甚至阻止疾病的發生。」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ovemont Disorders》雜誌的三月刊上。
「這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發現」,Schepenjans說:「我們將會重點研究這一問題,因為我們研究這項課題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找到那些我們能夠改變的因素」。然而,一個更加迫切的目標就是要確認腸道微生物組成分的改變在PD出現前就已經發生。
【4】Sci Rep:腸道細菌或和多發性硬化症發病相關
doi:10.1038/srep28484
如果被問及有害的腸道細菌會引發什麼問題,大多數人或許都認為有害腸道菌群會引發消化道問題,比如便秘、胃脹氣或腹瀉;但近日科學家們發現,有害細菌,或有益細菌水平不夠或許和多發性硬化症發生直接相關,相關研究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Ashutosh Mangalam博士表示,人類機體腸道中攜帶著數萬億個細菌,俗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改善並維持人體健康上扮演著重要作用。腸道細菌往往機體健康息息相關,為此研究人員就想知道是否腸道菌群和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相關,比如多發性硬化症等,同時研究者還想知道是否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機體的腸道微生物組不同於健康個體的腸道微生物組。
研究者表示,實際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有著和健康個體不同的腸道微生物組,儘管這是一項初步研究,但相關數據表明,多發性患者機體中有益菌群的水平較低,比如那些從健康食物(黃豆、亞麻)中獲取效益的有益菌群。
【5】FAN:首次發現益生菌或可改善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大腦的認知功能!
doi:10.3389/fnagi.2016.00256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斯蘭阿薩德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益生菌能夠改善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在最新的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在為期12周的研究中,每日單一劑量的乳酸菌和雙歧桿菌或許能夠明顯改善在細微精神狀態檢查(MMSE)老年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的評分情況,MMSE是一種認知損傷的標準測試方法。
益生菌能夠幫助機體抵禦特定的感染性腹瀉、腸激惹綜合征、炎性腸病等疾病;長期以來研究者們假設,益生菌或許能夠增強大腦認知功能,因為腸道菌群、胃腸道及大腦之間存在一種雙向溝通的機制,即微生物群腸腦軸;在小鼠機體中,益生菌能夠改善其學習和記憶能力,同時降低小鼠的焦慮感和抑鬱表現,然而此前研究中研究者並未發現益生菌能夠改善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
【6】Nat Commun:胃腸道細菌變化可阻止中風發生
doi: 10.1038/ncomms2266
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人腸道菌群變化與表現出癥狀的動脈粥樣硬化和中風相關聯。這些研究發現於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人體含有的細菌細胞數量是人細胞的10倍多,其中大多數細菌細胞是在人腸道中發現的。除了我們的宿主基因組外,這些細菌含有大量的基因,它們一起被稱作腸道宏基因組(gut metagenome)。
這種宏基因組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當前已有很多研究人員正在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發現幾種疾病與腸道宏基因組的變化相關聯。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也證實腸道宏基因組變化與動脈粥樣硬化和中風相關聯。
【8】Sci Rep:抗生素影響腸道菌群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發展
DOI: 10.1038/srep30028
最近,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廣譜抗生素長期治療能夠使小鼠的澱粉樣蛋白斑塊減少,同時激活腦內的炎症性小膠質細胞。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該研究還發現抗生素治療後腸道菌群發生顯著變化,這表明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多樣性可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活性進而影響了阿爾茨海默病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有兩個關鍵特徵:其一是腦內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形成,其二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負責免疫系統功能的小膠質細胞出現炎癥狀態增加。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形成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起主要作用,而有研究認為神經炎癥狀態會影響阿爾茨海默病導致認知下降的速率。
【9】帕金森氏症患者腸道菌群特殊
doi:10.1002/mds.26069
根據赫爾辛基大學和赫爾辛基大學中心醫院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健康對照者相比,帕金森氏症患者腸道有不同菌群。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試圖確定腸道微生物和帕金森氏症之間的聯繫。
我們最重要的發現是,帕金森病患者腸道中有比較少的普雷沃氏菌家族細菌,不同與對照組,帕金森病患者腸道幾乎沒有人有這個家族的大量細菌。這項研究發表在Movement Disorders雜誌上。
研究人員尚未確定帕金森患者缺乏普雷沃氏菌科意味著什麼,這些細菌是否可能保護他們的主人?還是缺乏普雷沃氏菌科只是患者腸功能紊亂病理的一部分? Sheperjans說:這是我們正試圖回答的一個有趣問題。
【10】Neurology:重磅!首次發現細菌會直接影響阿爾茲海默氏症的疾病進展
doi:10.1212/WNL.0000000000003391
日前,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eu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和大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在晚發性(遲發性)的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大腦樣本中存在較高水平的革蘭氏陰性菌的抗原,相比對照而言,這些患者大腦樣本中細菌脂多糖和大腸桿菌K99菌毛蛋白的水平較高,此外研究者還發現,這些脂多糖分子能夠聚集在澱粉樣斑塊中,而這就和阿爾茲海默式症患者的病理學表現及疾病進展直接相關了。
研究者Xinhua Zhan說道,我們通過免疫組化方法對所有18個老化的大腦樣本進行檢測發現了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組分:脂多糖和大腸桿菌K99菌毛蛋白,相對用蛋白印跡分析對照的結果而言,k99在阿爾茲海默式症患者的大腦中水平明顯會增加,同時脂多糖還能夠聚集在β澱粉樣斑塊上以及患者大腦的血管中。研究者並不確定是否細菌引發了阿爾茲海默式症還是該疾病導致的結果。
【11】微生物研究有助神經變性疾病療法開發
數萬億的微生物棲息在人類的機體中,這些微生物群體被稱之為微生物組,據估計這些微生物群體重2-6磅,其總體重是平均大腦體重的2倍,大部分的微生物生活在機體腸道中,其可以幫助機體消化食物,合成維生素以及抵禦感染;但截止到現在研究者對微生物組的研究顯示,微生物群體對機體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腸道,其還會對人類大腦產生影響。
在過去10年里,有研究就表明腸道微生物組合一系列複雜的行為直接相關,比如情緒、情感、食慾等,然而腸道微生物組不僅可以可以幫助維持大腦的功能,而且可以影響個體患神經性障礙及心理障礙的風險,比如焦慮症、抑鬱及自閉症等。研究者Christopher Lowry教授表示,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微生物組如何對機體大腦施加效應,而我們的研究可以揭示是否有益的微生物組可以被用來治療或抑制壓力相關的心理疾病,比如焦慮症和抑鬱症等。
研究者表示,小鼠機體中的微生物組對壓力比較敏感,而且壓力誘導的小鼠母親機體的微生物組的改變可以遺傳給幼鼠,並且改變幼鼠的大腦發育。因此如果母親機體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因為感染、壓力或飲食而發生改變的話,其新生兒腸道的微生物組就會發生改變而且會對後代醫生有影響。(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 點擊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 app.
生物谷更多精彩盤點!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細菌的抗震能力。礦泉水瓶里裝一半湖水,猛搖瓶子,瓶里的微生物和細菌會大量死亡嗎?這算是微生物的大地震嗎
※有沒有微生物可以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
※蠕蟲的微型社會
※人體微生物群落
※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屬不同菌種,為何譯名如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