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愛國篇 1 屈原

屈原是楚國同姓的貴族。《史記》中記,屈原,名平。《離騷》開頭也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楚是顓頊的後代。屈原也是羋姓。屈其實是氏稱,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表明貴賤。地位低的沒有氏,所以才叫無名氏。姓是別婚姻的。女子得稱姓,在婚姻時防止同姓通婚。屈原這一支,以屈為氏,因為楚武王熊通的兒子瑕分到了屈地,今天考請是秭歸。所以以此作為這一支的氏。屈瑕成了屈氏的先祖,屈原是其後裔。今天姓與氏不分了。屈原的出生日期,《離騷》說是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正月為陬,夏曆以寅月為首月,庚寅是日,這句的意思是生於寅年寅月寅日。今天看是巧合。當時看來是良辰吉日。正是這種巧合,許多好日子作為文化的節點。漢文化有組成部分,像二月二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等,固化為民俗節日。屈原強調自己出生日,是充滿了自信。他出身高貴,又趕上好日子,他從骨子裡認為自己高中,是與眾不同的。屈原的經歷與精神物質,可以用四個詞來概括,一是忠直之臣。他一生經歷兩代國君,楚懷王與頃襄王。他是楚懷王時的忠直之臣,他擔任過三閭大夫和左徒。前者掌管王族三姓屈昭景譜系的編纂,子弟的督導。他培養了一批有用的人才。他希望自己培養的人才能為楚所用。左徒是僅次於令尹的。這時楚懷王想有作為。所以屈原能「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這時屈原受重用如此。當時中國局面是,爭雄。當時七國都在爭奪天下,秦最強,齊國最富,楚國最大。秦要兼并六國,如果齊楚結盟,就會遏制秦的東擴。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屈原的作為,是想改革楚國的內政,藉此提高楚的綜合國力。這個改革在當時遇到阻力,主要來自內部的貴族勢力,其次來自楚懷王的阻力,楚懷王自認為自己最有本事,特自大,所以有些反對改革的人像上官大夫,在屈原改革前,就想拿到這些改革條令,屈原不讓看,就在楚懷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這刺痛了楚懷王,認為屈原太自傲了。所以楚懷王聽到這樣的讒言,就疏遠了屈原。第三種阻力來自秦國。他最怕的是齊與楚結盟。

屈原的忠與直:秦國派了張儀來到楚國,來遊說楚懷王。他知道楚懷王貪小利,缺遠見,許給楚懷王如果與齊斷交,就送你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斷了與齊國的交往,派使者去秦時,張儀變卦了。只許給六里地。導致楚國的使者無果而終。回來後,楚懷王知道上當了,生氣了。所以一怒之下,臨時決定出兵,與秦打仗。由於沒了齊的聯盟,再由於是衝動的決定,所以一仗打得傷亡八萬,丟了漢中。楚懷王惱怒極了,這是前818年。楚國從此走下坡路了,兩年後,秦國向楚示好,願意將漢中分一半給你們。楚懷王只要張儀的人頭。張儀說,既然這樣,我一個人去。結果張儀收買了鄭袖與靳尚。最終忽悠了楚懷王,最終放了張儀。屈原間為什麼不殺張儀?派人去追殺,張儀逃了。楚懷王左右搖擺,最終兩面受損。楚懷王三十年,秦再次忽悠他們,我們去武關會盟吧。屈原堅決阻止。楚懷王堅持要去。這時屈原表現的是極大的忠誠。屈原不掩飾自己,是直。他固守理想,不會裝。忠與直是屈原的第一個特點。

屈原的坎坷經歷:第二個特點是,貶謫之客。第一次遭貶是流放到漢北。第二次是流放到江南。第一次貶謫是在楚懷王二十四年前後。只能憑藉屈原的作品《抽思》判斷。時間不長。第二次是頃襄王時期,被貶的原因是政治上換人了。楚國大臣們擁立了楚懷王的太子做了國君,就是頃襄王。讓子蘭做了令尹。這是國相。屈原對子蘭這人不看好,在政治上完全對立。子蘭是堅決主張楚懷王去武關會盟。結果楚懷王被扣留。子蘭主張與秦求和。子蘭千方百計要打擊屈原。屈原被流放後,楚國的政治經濟一天天下沉。前308年二月,白起帶秦軍攻陷了郢。屈原當時正在汨羅江流放。在這兒,他形容枯槁。無法發泄自己,絕望中抱著石頭沉江而死。這一躍,把他永遠定格為貶謫之客。汨羅江接受了一個痛苦的靈魂。這天可能是陰曆五月初五,這本是楚地的傳統節日,後來人們就把他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第三個特點是狂狷之士。三個方面造成。一是高貴出身,二是過人才能,三是經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他認為自己有內在美好的品格,外在有過人的才能。合起來,導致他對自己充滿自信。屈原的狷,主要是潔身自好。屈原被貶後,有三種選擇,可以重回政治陣營。一是與政敵妥協。二是隱居山野,不間世事。三是到其他國家尋求發展。《漁父》篇中,漁父間他為什麼流落?屈原說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父說,為什麼不和他們同流合污呢?結果屈原講了一大段,如截圖。寧可投江,葬身魚腹,也不能蒙受世俗的塵埃。第四個特點是文學之祖。今天講風騷,是國風和離騷組成的。這是文學的源頭。國風是集體創作,離騷是屈原一個人所作。劉勰說他「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影響了一代代詩人。李白也說「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不朽的屈子精神:其實屈原影響後世的不僅僅是這些。屈原的作品與形式中體現的人格與精神,可以根據為屈子精神。最重要的是兩點。一是堅持正義,追求真理的責任、擔當和勇氣。他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一生,為自己的責任奮鬥了一生。他遇到困難多,遇到貴族的勢力楚王的阻力,他只一條,不願意同流合污,不改變自己的理想。他用極端的方式踐行了對真理理想的高揚生命的意義大於了生命的本身。這對後世文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第二點是對楚國深沉不渝的熱愛。當時各國鬥爭,在今天看來是內部戰爭。要去其他國家,尋求發展,這種行為在當時是允許的。多國爭雄的割據狀態,每個諸侯國,都在自己的範圍內行使管轄權。生活的百姓對自己的諸侯國的前途與命運不可能不關心,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諸侯國富強。屈原也有這樣的心理。而且他與人不同的是有更濃烈的故國鄉土之情,這可以轉化為愛國主義精神。還要看到楚國與中原不一樣,楚國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崛起的。楚文化中包含對故土濃烈的思念情結。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動物尚且如此,何況人乎?屈原是用它們來說明戀鄉情結。司馬遷從歷史長河中,從悲情汨羅江中打撈起偉大的政治家與詩人。用一千二百多字,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不屈的脊樑。屈原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端午節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的精神價值是人類精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在礦大(徐州)戀愛是一種什麼體驗?
故事:長白山

TAG:中國 | 故事 | 愛國 | 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