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2011-8-11] [瀏覽:161次] [編輯:Admin]-    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張萍————  【案例再現】  師:默讀第一部分,思考:這一部分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引起你的共鳴,勾下來讀一讀,寫下你的感受。  (生默讀、勾畫、批註)  師:讀了這一部分後,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概括。  生1:賣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憐。  生2:賣火柴的小女孩家裡很窮。  生3: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很悲慘。  生4:賣火柴的小女孩很孤獨,很可憐。  師:文中哪些語句描寫出了這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和可憐呢?  生:「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口袋裡裝著許多盒火柴。」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家裡很窮,穿的衣服又舊又破。那麼冷的冬天,腳上卻只穿了一雙拖鞋,而且這雙拖鞋還是她媽媽的。  師(引導):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天氣的寒冷?  生:「……正在下雪,天氣冷得可怕。」「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  師:小女孩在下著雪的大街上賣火柴,腳上只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會是怎樣的感覺?  生:感覺非常寒冷。  師:你覺得小女孩可不可憐?  生:小女孩很可憐。  師:還有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  生:「小女孩走著走著,……小女孩只好光著腳走路,寒冷的雪將她的小腳凍得又紅又腫。」從這裡可以看出小女孩本來就很冷,很可憐,還受到別人的欺負,把她的拖鞋弄丟了。那些人真是沒有一點兒同情心。  生:「天漸漸黑了,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小女孩一個人了。」我從這句話體會到又冷又黑的街上只有小女孩一個人,多孤獨,多可憐啊!  師:剛才同學們找的語句很準確,都是對小女孩的直接描寫,寫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可憐。請同學們注意,這是聖誕節的前一天。第一部分哪些地方描寫了與聖誕節有關的情景,找出來讀一讀,想想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生1、:第二自然段的「喲,屋裡的聖誕樹多美呀,那兩個孩子手裡的糖果紙真漂亮。」  生2:第八自然段的「街邊的房子里都亮起了燈光,窗子里還傳出了笑聲。食品鋪里飄出了烤鵝的香味,……」  師:作者描寫了聖誕樹的美,糖果紙的漂亮,街邊房子里傳出的笑聲,食品鋪里烤鵝的香味。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生1:這樣寫讓我們更感覺到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別人在快樂地過聖誕節,而小女孩卻只能在下著雪地街上賣火柴。  生2:這樣寫對比出富有人家的孩子是快樂的,而窮人的孩子卻是那麼的可憐。  師:對,作者在這裡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告訴我們在小女孩當時生活的那個社會是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這種對比的寫法,更反襯出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可憐,更能激起我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師:如此可憐的小女孩,她的火柴賣出去了嗎?  生(齊):沒有,一根也沒有賣出去。  師:小女孩是多麼可憐,多麼讓人同情啊。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生:(齊讀第一部分)  師:文中這位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生:最後一段:「這時,人們看到一個小女孩凍死在牆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  師:為什麼小女孩死後臉上還放著光彩,嘴角還露著微笑呢?  生:因為小女孩是在擦然火柴後的美好幻景中死去的。  師:請同學們課文第二部分,思考: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一次出現了什麼樣的幻景?  (出示表格,指導完成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賣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 現實 幻景 希望 第一次 寒冷 火爐 渴望溫暖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師:自由讀描寫第一次擦火柴的部分,思考: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後眼前出現了什麼幻景?  生: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後眼前出現了大火爐。  師:為什麼會出現火爐的幻景?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擦燃嗎?  生:文中的「終於」一詞可以看出她不敢隨便取火柴來擦燃,因為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才「終於」鼓起勇氣抽出了一根來擦燃。說明她非常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師:說得很對。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是因為她很冷,所以她在火柴的火光中彷彿看到了大火爐。可這樣的幻景隨著火柴的熄滅而破滅了。  師:請同學們分四人小組討論學習,完成後面的表格。  賣火柴的小女孩 擦火柴 現實 幻景 希望 第一次 寒冷 火爐 渴望溫暖 第二次 飢餓 烤鵝 渴望食物 第三次 痛苦 聖誕樹 渴望快樂 第四次 孤獨 奶奶 渴望幸福     (完成後全班交流。)  師:小女孩明明是在極度寒冷和飢餓中痛苦地死去的,作者為什麼要描寫「小女孩凍死在牆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  (生分小組討論,再交流)  師小結:對,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說明她是在幻景的幸福與歡樂中死去的,這就使幻景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表達了作者對女孩深切同情。  ……  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饑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教學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並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自讀自悟,體會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初步領悟對比的寫法。  依據《課標》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理念,在課文第一部分教學中,我主要採取讓學生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自讀中找到相關語句體會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在交流時,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把自己的獨特感受說出來,老師只是在需要學生加深理解的地方給予引導。如學生說到「那麼冷的冬天,腳上卻只穿了一雙拖鞋,而且這雙拖鞋還是她媽媽的。」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天氣冷的程度,從而加深對小女孩悲慘生活的體會,我就順勢追問:「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天氣的寒冷?」從交流的情況看,多數學生都能找到描寫小女孩可憐和悲慘的語句說出自己的體會,有的學生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對比談出自己的感受。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的生活,同時也對小女孩充滿了深深的同情。  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提問:「請同學們注意,這是聖誕節的前一天。第一部分哪些地方描寫了與聖誕節有關的情景,找出來讀一讀,想想這樣寫有什麼作用?」由此把學生引導到領悟文章對比的寫法中。很快,學生找到了相關語句,通過交流,學生初步領悟到作者在這裡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反襯出小女孩生活的悲慘和可憐,更能激起人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二、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合作探究,進一步感悟對比的寫法。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發揮教材的課程功能,依據教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機重組,以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這時,人們看到一個小女孩凍死在牆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抓住這一重點句中小女孩嘴角的微笑,我引導讓學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9—17自然段)。我先引導學生一起理解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內容,並完成第一欄表格填寫。然後後面三次就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填寫表格的形式完成。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後眼前出現的幻景——火爐、烤鵝、聖誕樹與奶奶,並探究出現這些幻景的原因,也就是表格中的「現實」與「希望」兩欄。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對比寫法的作用。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第二部分(9—17自然段)內容後,我又進一步提問:「小女孩明明是在極度寒冷和飢餓中痛苦地死去的,作者為什麼要描寫『小女孩凍死在牆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角露著微笑。』呢?」通過討論交流,學生領悟到作者在這一段同樣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小女孩眼前出現的幻景與她生活的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表達了作者對女孩深切同情。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我認為我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的教學中,較好地注意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把領悟文章的寫法寓於體會文章的內容之中。    原文標題: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統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_教學反思原文網址:http://www.jiaoba.net/yuwen/JiaoBa_Html/Fansi/280_47168.html
推薦閱讀:

13歲女孩自殺說可以給父母省10萬擇校費
女孩戀愛後的表現
六個動作,讓你從女人變女孩
為什麼說壞女孩北上廣好女孩回家鄉?有根據嗎?
如何看待秀身材的女生?

TAG:人文 | 工具 | 女孩 | 教學 | 反思 | 火柴 | 有機 | 賣火柴的小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