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45年前的片子,連李安都誇它好
就在7月19日
一部經典電影發行了CC修復版
連李安都出面為這部片站台
▲是的,就是那個知名導演李安
▼
此處插播小科普
此處的CC修復,與罩杯無關,是影迷給美國「標準收藏」DVD發行公司起的昵稱(CC,The Criterion Collection),他們發行的影片都是影史經典和曲高和寡的大師作品,能得到CC的發行,你的作品就已是世界電影里的大牛!
▼
那麼問題來了
這麼多片子都出了CC版
為何偏偏這部片子能讓
李安大導演願意做訪談去專門推薦
首先,讓小編給大家揭秘下:
這部片子是胡金銓導演的[俠女]
▲CC修復版[俠女]海報
那麼,這個胡金銓是何許人也呢?
他1932年生於北平,算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1949年來到香港,還曾與風月大師李翰祥等人一起結為異姓兄弟。
▲胡金銓片場照
大名鼎鼎的[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空山靈雨]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胡金銓代表作
作為新派武俠電影的代表人物,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可不是簡單的打打殺殺。以[俠女]來說,融合了儒、佛、俠、京劇舞美、懸疑驚悚,以東方「禪」的意境貫穿全片,成就了大氣魄。
▲年輕時期的胡金銓還是很帥的
1975年,胡金銓親自將分為上下兩集的[俠女]剪輯成長三小時的國際版本,參加戛納影展。最終,西方人並沒有拒斥空靈的東方審美。影片一舉奪得僅次於金棕櫚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中國武俠走向了世界。
甚至有人評論:[俠女]之後再無武俠片。
▼
可能很多武俠迷們要不服了
[俠女]何德何能
敢站在所有武俠片頭上?
首先,這個片子的故事取材就挺有講究。影片故事取材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同名小說《俠女》:
小說《俠女》本無特定歷史背景,只講了一段俠女、書生和男狐狸精的三角戀,蒲松齡大叔本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誡世人:不要胡亂搞基,因為你的基友很有可能愛上你的老婆。萬萬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蒲松齡!
▲聊齋志異
但一生酷愛鑽研《明史》的胡金銓,卻給原來的故事塗抹上一層東林與閹黨的黨爭底色,於是,俠女被改編之後,故事變成了這樣:
東林黨領袖楊璉被閹黨魏忠賢陷害致死後,楊璉之女楊慧貞逃出卻又遭東廠追殺,在書生顧省齋的幫助下,共同擊退了東廠千戶歐陽年等人的故事。
反正感覺上比原本以情愛戲為主的聊齋故事精彩多了。
▲[俠女]劇照
▼
除了故事改編的精彩,深愛繪畫的胡金銓,營造的電影畫面都相當優美。
吳宇森說過:
「他對電影的要求,除了是一個電影之外,還是一幅畫。他要求電影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幅畫,他的視覺效果很優美,很傳統,但同時也很詩意。」
隨便在[俠女]中截取一幀,構圖帶來的古典美感就已溢出屏幕:
前景的人物,近處的石拱,遠處的木門,錯落有致、層次豐富、古韻生動,不由讓人慨嘆「浮名竟何益,從此願棲禪」
▲「浮名竟何益,從此願棲禪」
▲樹林打鬥場面,朦朧意境下的刀光劍影
▲空曠的荒野,威嚴的隊伍,一匹馬向縱深而去
▲俠女受傷,主體被逼至畫面邊緣,凸顯人物的弱勢
胡金銓以他自己的一整套美學觀,創造出個人風格強烈的武俠世界。
徐浩峰曾這樣評價胡金銓的鏡頭美學:
「他的意境是北宋山水畫的意境,所以你看他的攝影在技術上不見得是世界級的,但外國人根本拍不出他的構圖,因為他的構圖是北宋山水畫式的,後來他一輩子最好的作品是在韓國拍的,因為韓國有宋式的建築,我們看宋畫的服裝就是朝鮮婦女的服裝,一到韓國他就拍宋畫了,他是有方法的,他挑的松樹挑的樹林都是可以入畫了,他構圖取景厲害。」
[俠女]之所以能夠獲得戛納最高綜合技術獎,正是胡金銓的電影理念得到了國際同行業者的肯定。
▼
胡金銓個人風格的塑造,也離不開他對電影剪輯獨特的美學理解。
[龍門客棧]、[忠烈圖]等作品中精彩的打鬥場面,都離不開令人眼花繚亂的剪輯手法。胡金銓以前蘇聯愛森斯坦創立的蒙太奇學派為基礎,又糅合了日本武士電影的剪輯特徵,創造性地確立了自己的風格。
[俠女]中經典的「竹林殲敵」
在這段竹林大戰中,陽光霧氣形成的氤氳意境為打鬥定下了飄逸的基調,有陶淵明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覺。但胡金銓走的並不是「以柔克剛」的路數,而是凌厲的「短平快」式過招。
他不會用長鏡頭來完整地展現一段時空,而是通過靈動跳脫的剪輯手法,延長觀眾的心理感受時間,同時虛擬出一個想像空間。
賈樟柯就曾評價:
「我小時候看他的電影很激動,打打殺殺很過癮。重看《山中傳奇》、《俠女》,一開始也有點進不去,因為它的電影語言已經是七十年代的語言了,但是慢慢進去以後就會覺得,它在美學上非常完整,整體氛圍的把握和動作的節制讓我非常佩服。」
深受胡導影響的賈導後來由隱忍變為暴力咖,還不忘致敬[俠女]的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zen」是「禪」的意思),將自己的暴力片[天註定]英文名取為[A Touch of Sin](「sin」是「犯罪」的意思)。
▲[天註定]英文版海報
想想近日大熱的文藝電影[路邊野餐]中一段長達42分鐘的連續鏡頭,喜歡「拼圖遊戲」的胡金銓絕對算得上導演里將蒙太奇玩到最極致的那一個。
▼
提到竹林,胡金銓確實是
武俠片中「竹林打鬥」的鼻祖
後來李安拍[卧虎藏龍]
還有張藝謀的[十面埋伏]
都是對[俠女]的模仿和致敬
宋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竹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在富有東方氣韻的武俠片中,竹林自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審美場景。
▲[卧虎藏龍]中李慕白和玉嬌龍的交手相當寫意
武俠片強調力與美的結合,竹子超強的柔韌度讓它天生具有運動特性,那種「無風蓄勢、一觸即發」的張力簡直為打鬥提供了絕佳的附著空間,不僅能造成持續緊張、繃緊銀幕內外每一個人的神經,同時不疾不徐的優雅又具有相對穩定性。這是獨屬於東方的辯證式審美。
竹林鮮綠的色彩還給人內心以安寧感,在這樣的背景下亮出刀光劍影,暴力血腥自然絕緣,還反增美感,極大舒緩觀者情緒。
最重要的是,竹子喻指俠者風骨,柔而堅韌,中通外直。真正的大俠,眾生所需,一根竹竿走天下;淡泊名利,隱居竹林山谷中。屈原的《山鬼》中就有「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張正見的《賦得山中翠竹詩》也說:「復澗藏高節,重林隱勁枝」。
▼
胡金銓對動作的雕琢並不複雜,更多的是對環境與人物的描摹,不同環境對人有不同的意義。
張藝謀說:
「竹林是武俠的美學結晶,幾乎所有的武俠片都有竹林大戰的場面」。
曾在訪談中直言愛看武俠小說的老謀子作為一個武俠迷,也終於在[十面埋伏]里過了把竹林大戰的癮。
可惜,[十面埋伏]中竹子製成的重重機關,以及各種打鬥用的竹竿,讓竹子更多成為了一種實用道具。
最重要的是,張藝謀的所有美學,都以色彩為基礎,那場「勢如破竹」的竹林大戰也未能倖免。為何[十面埋伏]里的竹林被表現得如此蒼翠?較原來的重慶永川竹林美多了。那鬱鬱蔥蔥的深綠,自然是後期調色加工的成果。而人物的造型和衣飾,在這樣的場景中也全都身披墨綠,甚至感情上的深度,同樣如色彩般簡單粗暴。
▲[十面埋伏]里,老謀子又踏上了「視覺強姦」的康庄大道
這種一切以顏色為基調的審美觀,是一種假造出來的浮面美學。除了能帶來瞬時的強大感官衝擊,別無其他效果。[十面埋伏]過分的「直擊感性」,導致最終它所訴求的不是美學,而是刺激。
相比之下,《俠女》中的竹林綠色都是原有實景,沒有在色彩上加工。胡金銓的「全境美學」是從中國古典文化中悟出來的,一山一水都有所據,這在他的另外兩部作品《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皆在韓國拍的外景)兩片的前頭表現得更出色。
▲手持長刀的「俠女」,那份含蓄蘊藉和剛柔並濟
在竹林的襯托下愈顯英姿颯爽
開創了武俠電影「竹林戲」傳統的胡金銓對古典美學的造詣,賦予影片詩意中帶有禪意的空靈氣質,這種東方意蘊助力中國武俠片走入全世界影迷視線:
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就深受香港武俠片影響。
昆汀曾在自己的電影[殺死比爾2]中致敬中國武俠片,他的暴力美學有很多港片的影子:
▲昆汀暴力美學有很多港片的影子
▼
「
胡金銓在[俠女]最後傳達的「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俗緣未了善自珍重」的禪宗思想,是傳統中國源遠流長的避世觀念:
參破玄妙、遠離紅塵是楊慧貞的選擇,孽緣已盡,皈依空門,顧氏香煙,綿延不絕。顧省齋作為一介儒生,難以放下執念,攜襁褓幼子一心尋找慧貞。
▲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俗緣未了善自珍重
[俠女]傳達出的禪意在後來的武俠電影中得以傳承,如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最後主人公選擇皈依空門,亦是同樣的思想源流。
只是到了當下的武俠片中,「相忘於江湖」的結局似乎已不多見,人們更願意看到快意恩仇、功德圓滿,誰讓這是個人人將「成功」作為人生第一目標的時代呢?
來自看電影全媒體平台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李安全篡位(1206年)
※說李安,誰是李安
※張藝謀與李安,疏優疏劣!
※李安談金馬獎初體驗 讓成龍劉德華陪尿尿
※三地名人鳳凰評說奧斯卡 贊頒李安獎是著眼於未來
TAG:李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