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她叫魏琰,她是才女,也有著絕世的容顏。

在中國漢末魏初的時候,出現了一位女詩人蔡琰,她和她的父親蔡邕都是中國文學大家,現在,我們就來講講他們的成就和故事。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陳留(今河南杞縣)人。在中國漢族和匈奴族友好交往史上,「昭君出塞」和「文姬歸漢」是膾炙人口的兩段佳話。蔡琰以她的絕代才華而名垂青史。她所作的《悲憤詩》和漢代無名氏的《孔雀東南飛》並稱為我國長篇敘事詩的雙璧。她和班彪的女兒,三通西域的班超和《漢書》作者班固的妹妹班昭,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女,但是她卻沒有班昭那樣顯赫,其感受,盡訴於《悲憤詩》中。

和班昭一樣,蔡琰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祖父蔡棱志節很高,她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壇領袖。蔡邕,字伯喈。他學識淵博,精通經史、音律、天文和書法。當時的人就稱他是「曠世逸才」。他的散文和辭賦都獨樹一幟,善寫碑記,自成一家,受到時人的推崇。他還擅長書法,工篆、隸,創「飛白書」他曾奉旨與人為太學門外的石碑書寫「六經」,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這些寫滿經書的石碑正式立起來之後,前來觀看和臨摹的,絡驛不絕,連道路都堵塞了。所以人們稱蔡邕為碑銘聖手。其實,他也堪稱鼓琴聖手。他親自選材制琴,所做天下名器「焦尾琴」還是從吳人燒飯的火中搶救出來的,此琴木質精良,聲音效果很好,只是琴做好後尾端還有些焦痕。

在這樣一個充滿文學藝術氣氛的家庭環境中,在父親的教養下,蔡琰自幼就異常聰穎,後來在文學、音律、書法等方面,都獲得了很深的造詣。史書說她「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她常和父親一起討論詩歌、音樂,在輕鬆、自然的生活中得到了學習和提高。宋代蘇軾說她的詩「非獨為婦人之奇,乃伯喈所不逮」。就是說她在詩歌方面不僅是女中豪傑,而且連她的父親,一代學宗蔡邕也有所不及啊。

一次,父親深夜彈琴正在樂此不彼的時候,突然斷了一根琴弦,文姬說:「第二根弦斷了。」父親說;「不過是女孩子偶然猜對而已。」於是接著彈起琴來。父親又故意弄斷了一根琴弦,問她說:「這一次你猜猜斷的是哪一根?」文姬回答:「這次斷的是第四根弦。」果然一點沒錯。

可是蔡琰的一生,卻是家門屢遭不幸,本人歷經坎坷。

蔡琰剛剛出生的時候,父親受命於漢靈帝,直述了自己對治國和對大臣們的看法,但是在皇帝身邊討論問題哪裡是好玩的,蔡邕險些因「議害大臣」被殺棄市。後來虧得有人在靈帝面前替他極力求情,靈帝才再次下詔免其一死,但全家充軍朔方,可憐還在襁褓之中的蔡琰,於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七月就成了罪人的家屬,被充軍到北方荒涼的不毛之地。

值得慶幸的是,蔡邕一家罪徙朔方的第二年,即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四月,就遇到了大赦,蔡邕一家得以放還。不料在歸途中與他當時得罪的大宦官王甫的弟弟、五原太守王智遭遇,蔡邕又有新的罪狀被告到朝廷,蔡邕生怕自己再遭不測,不得已逃到吳會(今江蘇省境內)一帶東奔西躲12年。就是在這樣動蕩不安的生活中,蔡琰度過了她的童年。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她在文學、音樂、書法等方面都受到了父親的嚴格訓練和指點。我們前面提到的蔡邕搶救一段焦木製成舉世聞名的焦尾琴,也在這個時期。

就這樣,博學多才的文姬長大了。文姬16歲的時候嫁給河東一個叫衛仲道的人。不料新婚一年左右,丈夫又猝然病故,因為沒有留下兒女,不得已文姬只好又回到娘家居住。

靈帝死後,司空董卓專斷朝政,隨意立廢皇帝,生殺大臣。董卓聽說了蔡邕的才學,便派人請他出來做官,他推託有病沒有赴任。董卓大怒說;「我有殺人權,問蔡邕可有這樣的膽量嗎?於是蔡邕結束了12年的亡命生活,攜全家來到京城。這期間,蔡邕隨董卓東征西走,深得董卓敬重,官至尚書。蔡邕深感董卓知遇之恩,也很想扶佐董卓為國為民多做些好事,但董卓驕橫霸道,哪裡聽得進他的勸告。

不久,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蔡邕聽到這個消息,臉上露出了不忍的表情,嘆了口氣,王允斥責道:「董卓國賊,幾乎要顛覆漢室。你身為漢室大臣,竟以他待你好而忘了大義,為罪人傷痛,豈不是同黨爪牙?」當時就要治他的罪。蔡邕知道自己一個沒有政治經驗的文人這次定是難逃一劫,於是自請刺首斷足,以便完成自己尚未寫就的漢史。王允不允。太尉馬日磾為他的才華和忠孝替他求饒一命,王允也不允。王允甚至說,當初漢武帝就是因為沒殺司馬遷,才讓他寫出誹謗漢室的《史記》出來。不久,蔡邕死於獄中,時年61歲;當時的文人學士們聽說了,沒有不為他流淚的。後來王允對此有所悔悟,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父死夫亡的蔡琰,又身遭不幸。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漢獻帝請南匈奴出兵對付董卓餘黨李傕、郭汜的嘩變,戰火蔓延到蔡琰的家鄉陳留圉縣。蔡琰被匈奴擄去做了左賢王的妻子。在舉目「非我族類」的異地他鄉,整整生活了12年,並生有兩個孩子。

在蔡琰流落匈奴期間,中原地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武全才的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曹操愛惜人才,倡導文化,於是派周近為使者,用重金把屈死的老朋友蔡邕的女兒蔡琰從南匈奴贖回。要回到闊別12年的故土,對蔡琰來說,真是喜從天降,正如《胡笳十八拍》所寫「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沽衣」。但是她的兩個孩子卻不能同她一起回去,又令她悲從中來:「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故鄉之情與母子之情對一個顛沛流離了大半生的女人來說,都是那麼可貴,那麼難以割捨,她愁腸寸斷,恍惚痴迷,最終還是選擇了為中原的文化事業盡自己的力量。這就是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

蔡琰歸漢以後,嫁給了同郡的屯田都尉董祀。由於生活的波折,內心傷痕難以撫平,她長時間生活在痛苦的陰影之中。婚後不久,董祀犯法當死。蔡琰親自闖到曹操堂下請求赦免其罪。當時朝中的公卿名士及遠方的使驛都正坐滿堂上,聽說蔡琰來了,曹操對大家說;「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只見她身著素衣,披散著長發,從容地向曹操叩首請罪,而且聲音清晰,言辭哀楚,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就連一向執法嚴峻的曹操也動了側隱之心,他對蔡琰說:「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蔡琰回答說;「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曹操也就赦免了董祀,同時還賜給蔡琰頭巾、鞋襪以禦寒。由此可見,史書說她「有才辯」當不是虛言。她確實出言不凡。

回到中原,蔡琰就投入到曹操所希望她做的撰寫《後漢書》的工作之中,來完成她父親未竟的事業。接著,又根據曹操的要求,整理蔡邕在兵亂中完全喪失的藏書,居然憑記憶所及,默寫出四百多卷珍貴的古代文獻,其記憶力和對中國文化的貢獻,都令人驚嘆。

現存題名蔡琰的作品有三篇。但是否為蔡琰所作,自北宋蘇軾以來,就一直存在爭議。

五言敘事體《悲憤詩》,有108句,540字。多數學者認為是蔡琰所作。描寫的都是詩人漢末董卓之亂,被擄匈奴以及棄子歸漢的親身經歷,一氣呵成,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楚辭體(騷體)《悲憤詩》38句,寫的也是詩人一生的凄楚遭遇,多數學者也認為是蔡琰本人所作。其詩具體生動,真實自然。

楚辭體(騷體)《胡笳十八拍》長達1297字,是一部長篇抒情詩,多數學者認為不是蔡琰所作。其詩感請熾烈,是很值得欣賞的一部佳作。依我看,它們都應該是蔡琰親自所作,不過,這個學術問題我們還是留給學者們去探討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會不喜歡劉媛媛的演講?
贈給活躍在網上的巾幗才女們!
民國大才女林徽因精美絕倫的39段優美句子
她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可惜生逢亂世灑血淚
如何評價作家蕭紅這個人和她的文字?她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是什麼?

TAG: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