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刻領會「四個全面」的重大意義

2015-03-19 09:52 來源:遼寧日報 我有話說編者: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把「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定位於黨中央的戰略布局,並集中闡述了四者之間的關係。《人民日報》自25日起連續刊發五篇評論員文章,深刻闡述這一重要戰略思想,稱之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3月5日,中共本溪市委中心組召開專題學習會,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形成過程、邏輯關係以及科學內涵和現實意義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學習。「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在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十七大要求「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基礎上,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由此開啟的新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提出並形成的。在2月2日召開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用「戰略布局」來概括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框架,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路和藍圖,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的那樣,「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三大戰略舉措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一個都不能缺。全面而深刻地領會「四個全面」的科學內涵和現實意義,對於深入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對於黨的事業發展和執政地位鞏固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 「小康之家」的設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007年,十七大要求:「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2012年,十八大進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從「人民生活達到小康」到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這一歷史概念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了我們黨對小康社會認識的不斷深化。全面小康,核心是「全面」。首先,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習近平同志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多次到革命老區看望當地百姓,到河北阜平炕頭上「看真貧」,給獨龍族鄉親們回信希望 「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在延安座談「革命老區脫貧致富」,並且反覆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把13億多人全部帶入全面小康的堅定決心。其次,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從目標上看,不僅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在內的五位一體協調發展,而且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升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從實踐上看,這個全面也是 「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的全面小康,是「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全面小康,缺了哪一領域發展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全面的。全面小康,從根本上講是發展問題。中國雖然已是經濟大國,但還不是經濟強國;雖然進入了總體小康,但人們的生活還不寬裕。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既需要分配好現有 「蛋糕」,但根本出路還是要加快經濟發展,以做大「蛋糕」為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不竭動力全面深化改革,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關係到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係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活力,關係到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在「全面」。首先是改革總目標之全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與其緊密相聯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其次是覆蓋領域之全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覆蓋面之廣,任務之多,在世界改革史上都是罕見的。而且,今天的改革,遇到的困難相互糾纏,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全面啟動;涉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環環相扣,需要頂層設計。與過去相比,今天的改革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要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來謀劃,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於抓住「牛鼻子」,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全面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全面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歸根結底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全面依法治國之「全面」,指的是總目標之全面,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工作布局之全面,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進法治領域改革之全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共提出了190項法治領域改革的重要舉措,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領域。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幹部是關鍵,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對法治建設可以起到關鍵推動作用。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以此帶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面從嚴治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我們黨才能始終有「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底氣,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是基礎,「治」是關鍵,「嚴」是要害,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面」,從內容上體現無死角,就是要覆蓋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各個領域;從主體上體現全覆蓋,就是要強化黨的建設主體責任,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既要挂帥,又要出征,既要以上率下,又要層層落實,全党參與;從作風建設上,體現永遠在路上,勁頭不鬆懈,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同時,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從嚴治黨,就要「嚴」字當頭,毫不含糊。思想上要把好「總開關」,制度落實強調「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反腐敗鬥爭強調「不立指標、上不封頂,凡腐必反,除惡務盡」,做到教育要嚴、標準要嚴、執紀要嚴、懲治要嚴、制度要嚴。全面從嚴治黨,核心就是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重申「黨的作風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號召全黨及時解決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黨風政風民風氣象日新。國家統計局在21個省區市開展的民意調查顯示,87.3%的群眾認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與以往相比有好轉,71.1%的群眾認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有力度。這是我們黨密切聯繫群眾、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取得的可觀實績。共產黨員自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是黨性的核心和最高準則。應當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只有為民辦事才能贏得人民的擁護。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中共本溪市委中心組

[責任編輯:李貝]
推薦閱讀:

紫微斗數算命理論大全第三章命宮宮氣之意義
<<八字地支出現相刑的意義及吉凶》
魔術對於魔術愛好者的意義?
人生因為未知,才充滿意義

TAG:意義 | 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