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門神畫探尋

秦叔寶、尉遲恭--宅門武將門神畫探尋摘要: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理清了門神形成的三個歷史原因;對武將門神神荼和鬱壘、秦瓊和尉遲恭分別進行了探討,指出元明時期章回小說是使武將門神深入百姓的直接原因;應用圖像學的方法對秦瓊和尉遲恭門神圖像特徵和製作工藝進行了歸類和分析,肯定彩繪門神早於木版年畫,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傳統宅門武將門神畫的藝術特色。關鍵詞:門神;秦瓊;尉遲恭;畫像特徵1門神背景1.1何謂門神門神顧名思義就是守護宅門的神靈,是古代中國人想像出來的宅院保護神的統稱。過去門神主要是貼於傳統建築大門的門板兩側(見圖1),主要有"驅鬼辟邪"和"祈福迎祥"兩類門神,包括捉鬼門神、武將門神、祈福門神等等。一般宅第大門飾武將門神,內室門戶貼祈福門神。現在仍能見到的捉鬼門神一般畫著鍾馗,武將門神大都為秦叔寶和尉遲恭,祈福門神多作與福、祿、財神相似的文官打扮。

圖1廣州陳家祠堂門神像左為秦叔寶、右為尉遲恭吳衛最早在典籍中出現"門神"二字的,是出自東漢鄭玄(127-200)為先秦時期《禮記》所做的注釋中。在《禮記?喪大記第二十二》中有:"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君釋菜,祝(本義男巫,祭祀時主持祝告的人)先入升堂。"鄭玄注曰:"君釋菜,以禮禮門神也。"也就是古代士大夫喪葬時要請巫祝來做法事,首先要拜祭門神。那麼,這個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1.2門神形成歷史原因門神形成的歷史原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2.1禮制需要在傳統觀念中,門是人居環境中與外界相通的出入口,是陰陽兩界的界隔。因此,中國古人認為對門的禮儀是不可缺少的。在《禮記?曲禮下第二》中有:"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疏曰:"祭五祀者,春祭戶,夏祭灶,季夏祭中霤(鄭玄註:"中霤,猶中室也",即室內中央土地神所在之處,這個"中室"在雨天會有雨水流下),秋祭門,冬祭行也。"[1]類似記載還有《禮記?王制第五》:"天子祭天地,諸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禮記?祭法第二十三》:"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等等。可見,雖然在《禮記》中規定了繁瑣的君侯、大夫及士民的祭祀禮儀,但祀門卻是各階層官吏、士紳都必須遵守和執行的。東漢班固(32-92)在《白虎通?五祀》中也有:"五祀者何謂也?謂門、戶、井、灶、中霤也",在這段里祀門被列為"五祀"之首。以上典籍說明古代上層建築為了鞏固統治、穩定社會、儒化百姓,將人的行為過程賦予了一定的程式,從禮制的角度約定俗成一些祭祀的禮儀,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安民達順,使百姓在精神上有所寄託,遵循正統思想,不做超越禮法的事情。因此,祭祀門神是儒者把民間習俗上升到了"禮"的高度,是一種為中國儒家輔政的禮制需要。然而,民間的門神傳說又是從何而來的呢?1.2.2神鬼傳說應該說是先有神鬼信仰,才會有門神形象出現的。《黃帝宅經》(中國古代風水秘笈,偽托黃帝所作)中說:"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在天地人三界,人處於中部,人無法御鬼,只有神仙才能捉鬼懲妖。那麼,又如何使門具備這種神化的力量呢?最早的門神起源於"桃符"之說。明代馮應京(1555-1606,明萬曆進士)在《月令廣義?十二月令》有:"道家謂門神,左曰門丞,右曰門尉。蓋司門之神,其義本自桃符。"那麼古代中國人為什麼認為桃符能辟邪呢?傳說桃木具有某種神秘超人的力量,據稱射日的后羿就死於桃杖之下。如西漢劉安(前179-前122)《淮南子?詮言訓》:"王子慶忌死於劍,羿死於桃棓(bàng,棒)"。東漢許慎注曰:"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今人以桃梗,經寸許,長七八寸,中分之,書祈福禳(ráng,祈禱消除災殃)災之辭。"《禮記?檀弓下第四》:"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liè,苕帚)執戈,惡之也。"鄭玄注曰:"桃,鬼所惡。茢,萑(huán,古代指蘆葦一類的植物)苕,可掃不祥也。"直至南宋陳元靚(宋末元初福建崇安人)《歲時廣記》卷五引《皇朝歲時雜記》仍言:"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龍生九子之一,形似獅子)白澤(古代神獸,能說人話,知萬物之事)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所謂"春詞"、"祝禱之語",後世則演化為"春聯",[2]而這裡所說的神荼、鬱壘,就是傳說中最早的武將門神(詳見下文"2.1神荼和鬱壘")。至元明之際,民間小說又出現了唐太宗李世民寢宮鬧鬼,令唐太宗寢食不安,於是秦瓊、尉遲恭自告奮勇來護駕守門的故事(詳見下文"2.2秦瓊和尉遲恭")。而到唐玄宗時,傳說中專門捉鬼的鐘馗,也被加入到門神之列注1。這個事實可從上文提到的明人馮應京所編的《月令廣義?正月令》引《神隱》中的記載可知曉:"元旦三更迎灶畢,釘桃符,書聻(jiàn,迷信的人稱鬼死為聻),畫重明鳥(古代鄰邦上貢的一種能辟邪的鳥,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做重明鳥),帖門神鍾馗於門,以避一年之崇。"可見,神鬼傳說在漢代是通過桃符和神荼、鬱壘來履行辟邪驅鬼之使命的,元明以後則又出現了大將秦瓊、尉遲恭和捉鬼鍾馗(有學者認為鍾馗作為門神早在宋代就出現了)注2來接替前者去完成守門辟邪之任務的。1.2.3世俗祈福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加深,鬼神觀念的日趨淡化,以及尚武精神的逐漸衰退,使得門神逐步由"驅鬼辟邪"變成了"祈福迎祥"的"祈福門神"。如上文提到的明代馮應京在《月令廣義?十二月令》云:"後世畫將軍朝官諸式,復加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等狀,皆取美名,以迎祥祉(zhǐ,福也)"。故明清以後"祈福門神"的形象一般多為文官穿扮,戴紗帽,著朝服,捧笏板,持吉物,慈眉善目,雍容華貴。其題材多是"天官賜福"、"加冠進祿"、"和合二仙"、"五子登科"、"招財童子"等等。如"加冠進祿"門神便是一幅文官打扮,左神捧鹿,右神捧冠,"鹿"、"冠"與"祿"、"官"同音,故左神稱"晉祿",右神稱"加冠"。[3](P.112)在湖南邵陽灘頭年畫中還出現武將祈福門神,也就是讓秦瓊和尉遲恭被祈福童子們簇擁著,描繪出一派喜氣的熱鬧場面,這正是世俗祈福納祥、嚮往美好生活意識的真實寫照。(見圖2)

圖2湖南邵陽灘頭年畫的武將祈福門神,秦瓊和尉遲恭被祈福童子們簇擁著2武將門神2.1神荼和鬱壘被漢代人推為門神的是神荼(音申舒)、鬱壘(音玉律)[4](見圖3)。東漢王充(約27-97)在《論衡?訂鬼》引《山海經》:"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凶魅有形,故執以食虎。"這段文字不見於今本《山海經》,有學者認為當屬佚文(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神話與傳說》)。又東漢應劭(約153-196年)在《風俗通義?祀典》引《黃帝書》曰:"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jiāo,蘆葦編成的繩索),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凶也。"南朝梁代宗懍(約501-565)所著《荊楚歲時記》《寶顏堂秘籍本》中有:"正月一日,……帖畫雞,或斲(zhoú,砍、削)鏤五采及土雞於戶上。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按莊周云:有掛雞於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注3上面所有的文獻說明漢代人就普遍認為神荼、鬱壘最早出現在黃帝之時,但那隻不過是一種傳說,可以肯定的是至遲在東漢,人們已有在門上張貼象徵神靈和英雄崇拜的小神武將神荼鬱壘了,他們為元明小說中給李世民護駕守衛的新門神秦瓊和尉遲恭打下了原型鋪墊。

圖3神荼和鬱壘陝西社火臉譜2.2秦瓊和尉遲恭秦瓊(?-638),字叔寶,唐初將領,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玄武門之變力佐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後被封為胡國公,是我國古代唯一能與三國關羽並列的義士、良將、忠臣的典範;尉遲恭(585-658年),字敬德,唐代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市城區)人,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了頭功,射殺齊王李元吉,並奏請唐高祖李淵降手諭,令諸軍皆聽從李世民的指揮,後賜爵吳國公。然而,二人如何就成為門神的呢?

圖4秦瓊畫像/尉遲恭畫像以秦、尉遲二將為門神的習俗,應當是在元明之際已經形成,而且可能更早。明刊本元無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7《門神二將軍》條中有關於他們被奉為門神的記載:"按傳唐太宗不豫,寢門外拋磚弄瓦,鬼魁呼號,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無寧靜。太宗懼之,以告群臣,秦叔寶出班奏曰:"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屍如聚蟻,何懼魍魎乎!願同胡敬德(即尉遲敬德,傳說他是胡人,故稱胡敬德)戎裝立門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無警。太宗嘉之,謂二人守夜無眠,太宗命畫工圖二人之像,全裝手執玉斧,腰帶鞭鐧弓箭,怒發一如平時。懸於宮掖之左右門,邪崇以息。後世沿襲,遂永為門神。"明吳承恩(約1500-約1582)在《西遊記》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中也有相關記載,嘆詞有"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綉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睛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年作門神。"清顧張思《土風錄》也談到門神成因:"俗多用秦叔寶、尉遲敬德,蓋本唐小說也。"從中可看出,秦叔寶和尉遲恭二位名將成為門神在百姓心中廣為流傳,章回小說《西遊記》、《隋唐演義》(清代褚人獲)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在百姓中說起神荼、鬱壘,沒有幾人相知,若問門神是誰回答一定是秦叔寶和尉遲恭。
推薦閱讀:

TAG:轉載 | 門神 | 神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