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港部隊的037Ⅱ型導彈艇性能如何?

037-II型(北約代號:紅箭級)是由國內首次採用招標方式發包興建的海軍艦艇,由廣州黃埔造船廠得標於1987年12月簽約建造。

該艦共建成6艘,目前全部配屬駐香港部隊。770陽江號、771順德號、772南海號、773番寓號,774連江號、775新會號

該艇採用的是常規排水艇型,艦首外飄,方尾結構,全封閉設計,水線下裝有減搖鰭。高艇首,傾斜式前甲板;37毫米/63雙管炮位於A位置;主上層建筑後緣呈階梯狀;大型框架式主桅位於艦橋上層建筑後緣;上層建築在設計時考慮了艦艇的隱身性能,兩側微向內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達反射回波的強度。醒目的「谷燈」火控雷達位於艦橋頂部;C-801反艦導彈箱式發射裝置位於前上層建筑後方左右舷,朝向前方,略向舷外;2門30毫米/65炮位於Y和X位置。

為3台SEMT-Pielstick12PA6280型大功率柴油機,單台最大輸出功率為5000馬力,三台總輸出功率達到15000馬力,最高航速34節,續航力800海里/30節、1,800海里/18節。機艙實現了遠程遙控監測,提高了自動化程度。該艇柴油機的排煙煙囪在艇體水線以上的兩側,排出的高溫廢氣利用艇高速航行時所產生的水霧來降溫,這樣做不但可以使艇體上層建築設計比較簡潔,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艇的紅外輻射度。

艇體中後部兩側各布置了一座呈品字形的三聯裝「鷹擊」-8A艦艦導彈發射架。「鷹擊」-8A彈長6.25米,彈徑0.36米,翼展1.88米,最大發射重量857千克,飛行速度為0.9馬赫,最大射程85千米,採用儲運/發射一體箱。該彈制導方式為中段自控加末端主動雷達制導。中段由彈上計算機、無線電高度表及相關控制系統對導彈的高度、方向及速度進行控制。末制導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應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具有較強的抗人工干擾及海浪干擾的能力,其搜索距離為20千米,搜索範圍為正負35度。戰鬥部為重165千克的高爆半穿甲彈,配有延遲觸發引信及近炸引信。

艇首一座76A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該炮是我國80年代初在原76式雙管37毫米半自動艦炮的基礎上研製的第一種全自動、全封閉速射小口徑艦炮,1987年定型後開始了批量生產,主要裝備我國第二代驅護艦、新型導彈快艇及第一代驅護艦的現代化改進型。該炮的特點是可遙控,能全自動瞄準射擊,炮塔為全封閉式設計,下部設有大容量的彈艙,內裝有常規穿甲彈和裝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彈,採用了雙命中體制,可有效提高其反導能力。76A的最大射速達到300發×2/分,初速1000米/秒,對海最大射程為9.4千米,對空有效射程為5.5千米,對反艦導彈的有效射程為2.7千米。

該級第5艘艇(舷號為774),改裝了一門俄制AK-176m型單管自動艦炮。 該炮口徑為76.2毫米,初速為980米/秒,最大射速為120發/分,火炮射界為-15度~ 85度,對海最大射程為15.5千米,對空最大射程為9千米,備彈152發。在使用過程中,發現AK-176對於037-2來說體積、后座力都較大,同時引起重心前移,影響艦艇的操縱和穩定性能,2006年774艇在珠江號與一艘香港貨輪相撞沉沒,儘管中國海軍將774號艇打撈上來以後,進行了修復,但是AK-176艦炮被拆除[2]。

艇尾呈縱列布置的2座69A式雙30毫米自動艦炮。1980年完成研製,1982年設計定型,命名為69式雙30毫米艦炮,主要用於裝在噸位在500噸以下的小型艦艇,作為主炮或副炮使用。該炮為全自動、遙控型艦炮,可自動完成裝彈、指向、發射等一系列動作,全封閉式炮塔可有效地防護海水、鹽霧對火炮的損害。火炮最大射程為5.5千米,有效射程為3千米,最大射速為2000發(雙管),火炮高低射界為-12~ 87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設有彈庫,每個彈庫內可存放1700發殺傷爆破彈,火炮全重為1.8噸。69A則是69式基礎上的改進型,主要是提高了火炮的射擊精度,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新型殺傷力更強的穿甲燃燒彈,使用了更為先進的火控系統,反應速度及作戰性能又有了較大的提高[2]。

主桅頂部裝有一部352型多用途搜索雷達,主要用於對海面目標及中低空目標的探測,雷達採用了頻率捷變技術,對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為80千米(7平方米目標)和30千米(0.02平方米目標),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同時處理其中的4個,並可為艇上的88c型光電探測系統進行目標選擇及目標指示。艦橋上方裝有一部343型火控雷達,用於對艦艦導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的火控,對海最大作用距離80千米,有效跟蹤距離65千米,艇載導彈可在這個距離內自主攻擊敵水面艦艇,艦艦導彈可全程由該雷達進行控制。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就需要由其它平台(如艦載直升機、偵察機等)進行目標指示,以實現超視距攻擊。在對空模式時,對5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40千米,對0.02平方米目標的跟蹤距離7千米,可對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目標指示、分配及數據裝定。此外還具有光電探測器作為輔助探測手段,以便在雷達受到干擾時確保對目標的跟蹤。不過,該雷達不能同時對艦艦導彈及76a雙37毫米艦炮進行控制,這一點在作戰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一部RM-1290型導航雷達用於艦艇在海上航行時使用。艦橋後部一單獨桅杆上裝有88C型光電探測系統,綜合光電對空探測系統(同時也具有對海探測能力),主要用於提高中小型艦艇的近程防空反導能力。 88C光電探測系統主要由多用途搜索雷達、光電探測器、數據處理系統及火力系統組成。光電探測器包括紅外攝像機、光學攝像機、跟蹤攝像機及激光測距機,對2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0千米,對0.2平方米目標為8千米,可有效發現低空飛行的飛機及導彈目標,具有晝夜工作能力。該系統採用了集中控制,模塊化設計,分系統之間採用了高速數據線進行聯結。電子對抗設備,含923型雷達告警接收機、918型主動干擾機、電子偵察系統等。在艦橋後部平台上裝有干擾彈發射裝置,每組發射裝置內可存放36枚彈藥,其中18枚為紅外干擾彈,另18枚為金屬箔條幹擾彈,其最大射程為1500米,可單發和多發齊射,能有效地對來襲反艦導彈進行干擾。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520噸

全長

65.4米

全寬

8.4米

吃水

2.4米

燃料

柴油

動力

3台SEMT-Pielstick12PA6280柴油機

總功率

14240馬力(10620千瓦)

最高速度

30節~34節

續航距離

1,800 海里/18節

800海里/30節

乘員

75人

武器裝備

三聯裝鷹擊-8A反艦導彈發射裝置x2

一PJ26型單管76MM隱身艦炮x1(774號)

H/PJ76A37mm雙管艦炮x1(其餘艇)

69式雙管30毫米艦炮x2

12.7毫米機槍x2

電子設備

H/LJQ-352E搜索雷達x1

765導航雷達x1

347G火控雷達x1

88C近程防禦光電射控系統x1

923雷達偵察系統x1

「紅箭」級於1987年12月簽定了首艇的建造合同,1989年7月首艇正式開工建造,1990年12月下水,1994年5月交付部隊,其總體技術已達到國際90年代初期的先進水平。其研究代號為037II,雖然它和海南級、海鳩級、海青級、紅星級都是037系列,然而,紅箭級卻與他們並無多大的聯繫,後來發展成038。後來,由於其價格較高,在為香港生產幾艘艦艇後,海軍轉而繼續生產紅星級。
推薦閱讀:

中國新型火箭發射車真的可以「放霧霾」防導彈?
戰鬥機"大象漫步"是什麼意思?中國空軍有這個能力嗎?
為何說俄羅斯「布拉瓦」洲際導彈導彈成功試射「打臉」美國?
美軍公布轟炸塔利班的血腥視頻:對1個武裝分子也發射導彈
中國為何從俄羅斯引進大量的反艦導彈?會是哪種型號?

TAG:性能 | 導彈 | 部隊 | 導彈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