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
06-06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詩經、楚辭到樂府民歌,從魏晉詩歌到唐詩、宋詞、元曲,一脈相承而又風格各異的詩歌燦若星河,熠熠生輝。這些作品積澱著智慧的結晶,映射著理性的光輝,凝聚著豐富的情感,蘊含著優美的意象,對於我們治學修身、陶冶性靈、引導價值取向、提高審美品味,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會欣賞,我們將受益終生。一、鑒賞古詩首先要能夠讀懂它1.要確切理解字、詞、句的意義。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由語音、語法、辭彙構成,辭彙的意義尤為重要。讀者如果不懂得詩人所用詞語的意義,就不能理解詩所傳達的思想感情。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里的「坐」是「因為」的意思,「停下車來是因為欣賞楓林的晚景,那經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還紅呢!」有人不明白「坐」的這個意義,理解成「坐在那裡」照坐立的「坐」去理解,就不符合詩人的原意,也就談不上欣賞這句詩了。2.注意作品中的「典故」運用。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在增強了作品意蘊的同時,也給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有些時候要是不能正確理解其中典故的含義就直接影響對整個作品的鑒賞。所以必須對作品中的「典故」有個初步的理解,透過原來典故中的本意進而理解出用典後所表達出的新的含義。點化前人語句。點化不同於直接引用,而是將前人語句消化後用自己的話寫出。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準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引用歷史故事。如果知道所用的歷史故事,便能讀懂詩詞;反之,便要大傷腦筋了。如:李白的「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句中關係到兩個典故:姜太公曾經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後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後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這兩位古人開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終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詩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會有施展抱負的機會,表現出了對未來、對前途的美好希望。二、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覆,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例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讚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讚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讚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三、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例如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深秋之夜,鄉愁遊子,寫下這一首意境清遠的小詩。詩的前半部分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五種景象:月落、烏啼、秋霜,依稀江楓、點點漁火,勾勒出水鄉秋夜寂靜清冷的氛圍。在這清冷的氛圍中,詩人用一個「愁」字點明了自己當時的感受,這種孤寂遊子的輕愁和秋夜凄清的氛圍自有一種無言的交融與默契。詩的後半部分寫山寺寒鍾,這靜夜的鐘聲,越發襯托出夜的靜謐和清寥,而悠遠鐘聲里所蘊含的悠遠情懷,在無言中給人以強烈的共鳴。四、鑒賞詩詞的語言詩詞是美的藝術,其語言是美的語言。作為對美的藝術的詩詞的鑒賞,鑒賞文章也應像詩詞語言一樣美,不能將鑒賞文章寫得枯燥無味,了無詩趣。例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晚唐衰敗,但豪門貴族依然夜夜笙歌,醉生夢死。這首詩的第一句在用字上頗具匠心,兩個「籠」字十分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樣景物,被這兩個「籠」字和諧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描繪出月色的柔和,夜色的幽靜;而在這柔和幽靜之中,各種平常的景物也顯現出一種如夢境般的矇矓。於是,「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便順勢而出:清風明月,酒家燈火,在詩人疏淡的筆下,被協調出一幅江南繁華都市的夜景,令人如臨其境,流連忘返。五、品味詩詞的風格詩人所處的時代、生活經歷、藝術素養、性格興趣各不相同,他們的作品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格。漢代古詩有悲愴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詩則蒼涼雄健。王維詩含蓄生動,邊塞詩(以高適、岑參為代表)雄渾奇拔。李白詩感情奔放,極富浪漫色彩;杜甫詩沉鬱凝重,詩風富於變化。白居易詩雅俗共賞,李賀詩奇詭變幻,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杜牧詩含蓄綽約,以溫庭筠為代表的一批「花間派」詞人(韋莊、歐陽炯、李詢、孫克憲等)詞風既有農艷香軟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范仲淹詞蒼涼悲壯,晏殊詞明朗疏淡,蘇軾詞雄健豪放,柳永詞纏綿悱惻,黃庭堅詞流暢自然,秦觀詞情真意切,李清照詞婉約凄切,楊萬里詞新鮮活潑。號稱小太白的陸遊,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辛棄疾的詞風在氣勢雄壯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的作品。另外,格律派詞人姜夔的特點是精心刻意、清妙秀遠等。學習時就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對比分析,從中了解他們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六、鑒賞詩歌中的形象所謂「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於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例如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中刻畫了詩人年近古稀,僵卧孤村,卻滿懷壯志,一心想收復失地的英雄形象。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例如曾鞏的《西樓》: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來。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連天的海浪隨著陣陣雷聲洶湧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地拍打著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種壯美景象的描寫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從而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總之,在欣賞詩歌時,既要整體把握,又要局部品味。不能把完整的一首詩肢解,也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用科學的方法,力求全面準確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提高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林肯》領跑奧斯卡提名 《少年派》11項緊跟
※少年進德錄之第二十六章 貽謀
※紅棗紅糖能補血?你被騙了多少年!真正能補血的是這5種食物
※15歲網癮少年為搶錢殺害同學母親並焚屍
※老夫聊發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