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秋吉尼瑪仁波切回憶祖古烏金仁波切: 無別的本質

Indivisible Nature我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出生在西藏東部康區的囊謙。他從四歲開始禪修,他的父親吉美多傑每天都會為眾多的追隨者進行禪修指導,那個時候,祖古烏金仁波切就會和其他人坐在一起聽法。因此,他在四歲時,就已經達到了我們所說的「認識心性」的境界了。 隨著年紀漸漸長大,祖古烏金仁波切師從他的伯父桑天嘉措接受額外的教導,並且將其視為根本上師。桑天嘉措是一個證量高深的人物,他不僅是位清凈的比丘,還是一位擁有高度成就的修行者。第十五世噶瑪巴卡恰多傑常常讚美桑天嘉措。有一天傍晚,在桑天嘉措離開噶瑪巴的房間之後,噶瑪巴雙手合十說道:「 在目前的這個時代,可能只有桑天嘉措已經圓滿了證大圓滿的內密之見地。」這是一些來自楚布寺的老僧人告訴我們的故事。 我們的祖古烏金仁波切從桑天嘉措那裡領受了大部分的佛法傳承,其中包括灌頂和教導。尤其重要的是,桑天嘉措常常給予祖古烏金仁波切 「心性的引導」,並幫助他提升和增長證量。在仁波切四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已經為他指出了心性之「見」。在本質上,「見」本身無法再進一步增長,因為在「見」之內,沒有「東西」可以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就修行者對「見」的覺受而言,我們仍然會談論增長或是加深見地,而這種見地的增長需要一位具格上師的口耳教導。對祖古烏金仁波切來說,這個上師就是他的根本上師——桑天嘉措。在我們強調心性的傳統中,大圓滿教法談到了「立斷入本凈」,簡稱「立斷」之見,以及「任運頓超」稱「頓超」之禪修,祖古烏金仁波切把大圓滿的見地當作他修行的核心。他也非常熟悉大手印的傳統,儘管他修持大手印和那洛六法,但是他總是把認識無二明覺當作重要的核心——究竟的修持。 如果你把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康區、中藏、錫金和尼泊爾從事閉關的全部時間加起來,總共超過有二十年。在仁波切年輕時,他從事大量積聚資糧和清凈障蔽的修行法門,如四加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拙火等等。在他晚年時,他這樣描述自己的閉關:「我只是待在那裡持誦嘛呢。」 嘛呢是觀世音菩薩的咒語。偉大的修行者常常用這樣的方法,來說明純粹維持明覺之本然面貌的修行。 許多當代的偉大上師告訴我,祖古烏金仁波切具有高深的證量。這些偉大的上師不只包括第十六世噶瑪巴,還包括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和怙主敦珠仁波切,並且他們都透過領受祖古烏金仁波切的灌頂、口傳和口耳教導而與仁波切結緣。 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和我們相處時,從來不擺架子,或是以大學者自居。正如同有一天塔湯仁波切所說的,祖古烏金仁波切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瑜伽士。他不僅精通各種佛法修行法門,也是通曉究竟自性的學者。然而,他把他所有的功德全都隱藏在內。

在教導修行方法時,祖古烏金仁波切把最重要的重點放在安住於正見的定靜之中。他一再教導我們所有人從事不同層次的修行的重要性,他也強調共與不共的前行法。他說在究竟上,教法和修行法門應該要讓我們直接認識心性。他總是教導三大傳統的無別見地:大圓滿的本凈見、大手印的心無為見、中觀的心無造作見。 祖古烏金仁波切的直介面耳教導,讓那些遇見他的人由衷的敬慕、樂於修行,並且對教法產生深刻的信任與信心。他的話語總是對他們的心有所幫助,他給予的忠告有助於減少煩惱,讓慈心、悲心和內觀自然而然地增長。許許多多人都有這種切身的經驗,這也是為什麼仁波切的弟子如此全心全意愛戴他的原因,這是他們生起信心和虔敬心的基礎。 所有遇見他、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仁波切的性格非常謙遜,對每個人都非常溫柔、慈愛。當然,修行者因為他們的法緣,而對仁波切具有強烈的信心和虔敬心。然而,被他感動的不只是修行者。有一天,我遇見一個人對我說:「 我對佛法一無所知,但我知道祖古烏金仁波切是一位非常好的人。他的過世讓我感到非常的悲傷,我失去了一個真正的好朋友。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如此的隨和、溫柔、可靠、心胸非常開放。我們失去了一個非常善良的人。」 許多人會去這樣談論祖古烏金仁波切。他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和眾生結緣。 我們曾經聽說過,過去的偉大上師們離開這個世界時,會出現許多不同尋常的徵兆。佛陀也描述了偉大的修行者在過世時,所出現的特定徵兆。祖古烏金仁波切圓寂時,他非常輕鬆。他兩度從卧姿坐起,在某個時候,他脫掉身上大部分的衣服。我們迅速的用毯子蓋住他的身體,輕柔地把他的腿伸直,這樣他就能夠再次躺下。他很快又坐起來,大喊一聲「阿」。之後不久,他的生命跡象全部停止。有些人死亡的過程緩慢,呼吸困難且聲音刺耳。祖古烏金仁波切卻完全沒有這樣的情形,他非常平靜的圓寂。 圓寂之後,仁波切安住在「圖當」,安住於三摩地之中。大圓滿的教法中描述,具有高深證量的人圓寂時,會出現一些外顯的徵兆。據說,最好的徵兆是 「 上有無雲晴空,下有無塵清風。」 祖古仁波切圓寂之後的好幾天,都出現了這樣的徵兆,在現今污染嚴重的加德滿都河谷,這相當的不尋常。 (摘自秋吉尼瑪仁波切《無別的本質》(Indivisible Nature)的談話) "The real object of devotion is thought—free wakefulness, which is the ultimate guru of our innate nature—your natural mind,your self—existing wakefulness or natural awareness. This is the true view of Mahamudra and Dzogchen. So first we must recognize, then train in that recognition and attain stability. But remember, this recognition must be genuine and not some kind of personal concept we』ve made up. It we can train in genuine thought free wakefulness, then it is possible to awakened to enlightenment fully and completely in this very lifetime. But it doesn』t helpmuch just to train in your own intellectualized version of the view, no matter how long you try. This is why it is said that Vajrayana can be very risky, but also has great advantages.」 「虔信心的真正終點是無概念的覺醒,那是我們最究竟的內在上師——我們的自性 ——非緣起而本具的覺醒或自然的覺性,這就是大手印和大圓滿的正見。所以首先要認知自性,然後串習安住在自性的認知上以達到穩定不變。但要記住,這種認知必須是真實的體驗,而不是某種自己造作出來的個人的概念。如果我們能夠練習真正無念的覺醒,那麼是有可能在這一生就覺醒而達至完全圓滿的證悟。但是如果僅僅只是訓練我們智識上的見地,那麼無論嘗試多久時間,都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金剛乘的修習可能是非常難拿捏和掌握,但卻具有很殊勝的優勢的原因。」 ——秋吉尼瑪仁波切 秋吉尼瑪仁波切長壽祈請文(怙主敦珠法王 作) 嗡索德 離遷至上安樂智是乃,無摧金剛青春美妙身;圓滿所現聖母如意輪,今此願降無死大加持。世間自在具德噶瑪巴,尊其殊勝發心禪樹林;莊嚴利他如意香樹王,無等如來佛芽願常駐。教證顯密法相蓮花苑,講修明輝光芒以開放;勝密了義教法之大日,為除邪見黑暗願常駐。具緣引入解脫道事續,恆時不斷遍及廣闊地;無有偏袒教法眾生故,願為殊勝救怙而常駐。殊勝導師蓮足駐百劫,了義正法妙音傳四方;修承法脈成熟如秋果,願現妙善賢劫成吉祥。1、秋吉尼瑪仁波切官網:http://www.shedrub.org2、 秋吉尼瑪仁波切教學及開示網址:http://www.dharmasun.org3、 俱生智佛學院網址:http://www.ryi.org4、 俱生智出版社網址:http://www.rangjung.com5、 秋吉尼瑪仁波切國際禪修中心網址:http://www.dharmahouse.org


推薦閱讀:

焦慮恐懼的本質
社交的本質 | 一篇文章終結你所有的社交問題
【丙子日】本質懼水者婚姻易出問題
縱慾的本質
專家:我國強調依憲治國與西方憲政有本質區別|依憲治國

TAG:回憶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