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楚漢人才流向的是天下大勢與劉項集團背景(7)

3。劉邦的用人手段

劉邦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善於用人著稱,大多研究者都是從劉邦用人的態度研究,得出劉邦虛己聽人,能夠納諫,放手用人,賞不移時,用人唯賢,取人以實以賢。這些主觀的用人意願實際上項羽劉邦皆在伯仲之間。這裡來探討下劉邦的用人手段。

劉邦的出身和經歷對其用人的手段有重大的影響。劉邦早年是屬於黑社會流氓分子,結交官吏豪強,還曾跟從「恐怖分子」張耳游(73),後來為秦的基層幹部。可以說基層官場和黑社會是最鍛煉人的地方,劉邦在未曾起義的時候就表現出老謀深算,善於利用人的手段。「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原從者十餘人。」(73)。

起義後。劉邦投靠各方勢力,但是一直保持著一個小集團的獨立性以及多方面收攬人才擴大集團的實力。滅秦期間劉邦對各方勢力收買,欺騙,瓦解,武力攻取等各個手段並用得到大量兵力人才,到關中又約法三章,以收買秦人之心,鴻門宴前,劉邦已經匯聚10萬大軍。楚漢戰爭期間更是把這種手段運用的爐火純青,幾乎瓦解了項羽的全部勢力。

劉邦對人才的運用並非是單方面的收攏利用,而是利用加控制。楚漢時期各個勢力如牆頭草,根據不同的利益隨風倒,而就算是自己的親信也難保不會背叛自己。劉邦在控制這些人才方面煞費苦心。劉邦對人才的運用有如下原則:一,大量任用,只要有才能的人,均放手使用,使其有發揮的餘地,如韓信,陳平,儷生,英布;二,時刻警惕,對有可能坐大威脅自己地位的人,劉邦時時刻刻都保持高度警惕,時刻加以控制。如懷疑蕭何,多次收韓信兵權。三,在各大同盟勢力安排自己的親信加以制衡,如在彭越勢力安插親信儷商,派劉賈協助彭越作戰,明則幫助彭越,實則控制彭越,又如韓信帶兵打仗一直有自己親信曹參部跟從,而韓信副手有自己親信孔將軍,費將軍擔任。四,建立以自己豐沛故人集團為中心的政權,劉邦在楚漢戰爭期間就確定了以豐沛故人集團為核心的政權,漢朝最重要的職務三公基本都是豐沛故人集團的成員所擔任。

經過劉邦的種種努力,這些人才終為其牢牢的控制,使牆頭草們再難隨風倒。

4,劉邦的用人缺失

歷代研究者多稱讚劉邦善於用人,其實劉邦的用人缺陷亦是不少。總結起來大概有兩處。

第一缺陷是慢而少禮。陳平曾指出士廉節者多不歸附劉邦。從歷史根源上看,劉邦向來流氓作風,早期即「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74),這種慢而少禮的態度曾經使不少人才不願意歸附,如魏王豹「今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吾不忍復見也」(75),甚至引發刺殺案,貫高、趙午等十餘人「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76)。

劉邦的慢而少禮在當時是公認的陋習,如蕭何語「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77);如四老語劉邦「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78)。

劉邦的慢而少禮無疑也給自己帶來人才不願意歸附等多種麻煩。

第二缺陷是多疑猜忌。關於信讒多疑,在有些方面可以使劉邦提高警惕,防止君權外瀉。但是也帶來不好的影響,如劉邦無端懷疑蕭何,造成君臣糾紛;如劉邦因為陳豨賓客盛甚而起疑心,造成陳豨背叛;如因為劉邦的猜疑使得英布韓王信,盧綰都紛紛背叛,甚至臨死之前欲殺連襟樊噲。劉邦的多疑猜忌也使得劉邦終生都處在平叛之中而不得安生,導致劉邦的手下紛紛背叛。

5,劉,項的用人優劣之比較

楚漢期間,劉邦,項羽雙雄並立,使得整個楚漢期間的人才流向實際上也是劉項之間的人才競爭。所以有必要比較其用人優劣。

兩人在用人都有優勢的一面和劣勢的一面,劉邦優勢的一面體現在比項羽更老辣,更懂的人心需求,通達人情世故,並且善於驅使駕御人才為己所用,多方面的利用一切辦法拉攏利用人才。劉邦也善於給人才發揮的空間,並對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範圍內。劉邦劣勢的一面體現在慢而少禮,多疑猜忌,使得不少賢能之士,好禮之士,道德高尚者,清談名流者不肯效勞,而猜疑亦使其手下離心背德。

項羽優勢的一面體現在比劉邦更具有人格魅力的感召,使得眾多將領以及普通士卒皆效之死力,在戰爭上無往不利。項羽的個人能力也讓敵我雙方信服,其略施恩惠就能做到恩威並用,使其歸附人才死心塌地。另項羽恭敬愛人,禮賢下士更是得賢能好禮,品格優良的廉節之士的效勞。項羽劣勢的一面體現在不能發揮屬下的獨立性,不能全面利用拉攏人才。這樣就使得很多人才流失到敵人那邊,水至清則無魚。而其個人能力太強,事事親躬又使屬下對其嚴重依賴,無法獨當一面。

楚漢時期,劉項的用人手段各有優劣,各有其稱讚的一面,亦有其不足的一面。總體說來劉邦的老謀世故略勝項羽的血氣方剛,最大的利用了人才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而竭制了人才對自己不利的一面。

五:結論

整體而論,楚漢時期人才的背楚亡漢其決定於當時的客觀局勢,無論其表現在項羽不肯封爵行賞還是表現在項羽不肯用效,甚至項羽用人唯親,其根本所在不是因為項羽小氣,劉邦大方。而是在於天下大勢決定項羽已經無地可封,無爵可授;在於西楚內部的派系勢力使得權貴勢力位於高位,地方勢力把持基層,使得項羽無法重用心腹,提拔賢才;在於劉邦與西楚權貴的老交情以及西楚內部權貴的內杠,使其勾結外敵,隨風搖擺。

總而言之,楚漢時期人才的背楚亡漢是個普遍的現象,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前人把其歸於領袖的用人態度以及手段而沒有從天下大勢,實際背景去探求,顯得太淺薄,太片面;失之簡單化,臉譜化,無助於對歷史真相的研究與探索;也難以解釋清楚全部資料所隱含的矛盾性,複雜性;更沒有理清歷史資料的前因後果與人物之前隱含的複雜的關係。放眼整個歷史進程來探討這種人才流向的根源方或則可以借一管而窺全豹。而筆者做的僅僅是一個開始,希望有識可以給一個更合理,更具體,更全面的探討。

參考文獻:

(1)(30)(41)(73)史記《高祖本紀》

(2)(12)(31)(52)(56)(59)(60)(68)(69)(70)(71)史記《項羽本紀》

(3)揚雄《法言義疏》

(4)史記《淮陰侯列傳》「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

(5)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兵初起,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為郎中,至咸陽亡從入漢,為連敖典客,蕭何言為大將軍」

(6)史記《淮陰侯列傳》「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

(7)史記集解張晏曰:「郎中,宿衛執戟之人也。」

(8)安作璋《秦漢官制史稿》附錄之王克奇《論秦漢郎官制度》

(9)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王賜噲爵為列侯,號臨武侯。遷為郎中,從入漢中」「沛公立為漢王,拜嬰為郎中,從入漢中」

(10)(28)(33)(47)(77)史記《淮陰侯列傳》

(11)史記《陳丞相世家》「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14)張傳璽《秦漢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13)(15)(27)(29)(32)(37)(58)史記《陳丞相世家》

(16)(18)史記《黥布列傳》隨何語:「大王提空名以鄉楚,而欲厚自託」

(17)史記《留侯世家》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

(19)(73)(76)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20)史記《淮陰侯列傳》蒯通語

(21)(39)(46)(53)(78)史記《留侯世家》

(22)(48)汪夢川《論周秦時代的功利潮》

(23)趙文潤《重評劉邦項羽的成敗原因及其是非功過》,《人文雜誌》1982年6期

(24)邱永明《劉項用人得失和漢楚戰爭成敗》,《歷史教學問題》1991年1期

(25)(35)王銘《楚漢戰爭與劉邦、項羽用人》,《蘇州大學學報》1986年3期

(26)蔡偉《千古一宴,盡顯英雄本色》,《書屋》二〇〇二年第六期

(31)(74)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34)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

(36)周騁《解讀項羽》

(38)周騁《漢高祖三題》

(40)(49)夏增民《劉邦與其功臣集團關係析論》

(42)劉敏《承襲與變異:秦漢封爵的原則和作用》,《南開學報:哲社版》2002年3期

(43)(45)史記《黥布列傳》隨何語

(44)史記《秦始皇本紀》

(50)羅新《從蕭曹為相看所謂「漢承秦制」》,《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5期

(51)(55)(66)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54)張正明《楚國社會性質管窺》,《楚史論叢》初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57)卜憲群《秦制,楚制與漢制》

(61)(62)(63)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64)漢書《高帝紀》

(65)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7)周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釋讀》

(72)閻盛國《論劉邦,項羽的勸降行為及其對成敗的影響》,《張家口師專學報》2002年10月,第18卷第5期

(75)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註解,1:項羽本紀中在鴻門宴的時候陳平已經為都尉,而陳平世家中以定殷,項羽派人拜為都尉,似乎陳平沒有做過都尉。但是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又言陳平「以故楚都尉」,很可能陳平當時地位稍低於都尉或還沒有正式做都尉,定殷地後,項羽正式拜為都尉,並賞賜金子。

2:都尉又稱郡尉,一郡之最高軍事總長。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

3:漢朝建立的時候,張耳已死,其子張敖繼承其王。

4:據史記記載:項羽因為張良從劉邦而遷怒於韓王成,或是項羽欲吞併韓地的借口。但是張良跟韓王成未獻一計,對韓王成的安危絲毫未放在心上,可見身在「韓」營心在「漢」。

5: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劉澤封侯戶數萬二千戶,而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則記載萬一千戶,不管是萬二千戶還是萬一千戶都屬當時最高戶數。

6:據史記《高祖本紀》「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另史記《魏豹彭越列傳》「漢元年,項羽封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東,都平陽,為西魏王」可見東魏之地被項羽所佔。

據史記《留侯世家》「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另史記《項羽本紀》「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可見舊韓之地亦被項羽掌握。

7:荀悅《漢紀》說宋義是舊楚的令尹。就算未必屬實,宋義亦是舊楚集團核心人物,以致懷王與其合謀壓制項羽為首的新勢力。

8:舊楚集團統治的楚國亦是個鬆散集團,被懷王依為左右手的宋義被殺,呂青投靠項羽。其他勢力也如陳嬰,吳芮,英布也站在項羽一邊。可以算是兵不血刃的解決了舊楚集團。

9:考項伯在楚漢時期兩次行為,一次勸說項羽不殺劉邦之父,二是盡殺英布妻子兒女,使英布和項羽在無緩和餘地。都是有為劉邦而謀的最大嫌疑。

10:項伯的位次在功臣侯表中缺,但是按司馬遷記載的功臣侯表列在第14位,可見其對劉邦的功勞之大。

11: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靈常以荊令伊漢五年投靠劉邦,不知其何時為西楚二把手的。項伯在鴻門宴為楚左伊,而呂青投靠劉邦亦是左伊的身份,估計項伯已升至右伊。龍且早在項梁時期亦是大司馬,曹咎在守成皋時為海春侯大司馬,前期未見其蹤跡,亦是後來所封。周殷亦是後期才出現大司馬,故為後期所封。

12:據《廣韻——姓氏急就篇》「靈氏:齊靈公之後或雲宋公子靈圍龜之後」而彭城乃戰國宋之都城。

13:不少學者認為項佗,項他,項它乃一人,如果是一人,項佗從項梁時代就獨當一面帶兵救魏,項羽時代曾經為魏相,魏步將,後又為西楚柱國兼任碭郡長,後投靠劉邦被封平皋侯。屢敗卻屢坐高位,亦可能是項氏家族中一大勢力,所以才屢屢被重用。

14:柘公王武據史記《曹相國世家》《樊酈滕灌列傳》記載,其人在劉邦彭城敗後,反劉邦,被曹,灌擊破。據史記集解徐廣曰:「柘屬陳。」陳地又屬西楚地,亦應該是項羽手下的縣令,劉邦攻來投靠劉邦,劉邦戰敗又反劉邦。還有程處,柱天侯,羽嬰等人或則情況相同。另有魏公申徒或情況相同或如史記集解張晏所云:「秦將,降為公,今反。」

15:《漢書.高帝紀》注孟康曰:楚舊僭稱王,其縣宰為公。陳涉為楚王,沛公起應涉,故從楚制,稱曰公。當時劉邦只是一縣之長,故稱公。同理這些諸公都是一縣之長

16:據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堂陽侯孫赤「坐守滎陽降楚免,後復來,以郎擊籍」。據史記《韓信盧綰列傳》韓王信「及楚敗滎陽,信降楚,已而得亡,復歸漢」

17:項氏之地曾經被魯國統治幾百年,項燕上代很可能就是魯人。懷王奪項氏軍權安慰項羽,給項羽魯公虛號,魯地在項羽死後為項羽守禮,劉邦又以魯公安葬項羽,亦可見魯與項氏的關係密切。項羽受魯風影響亦屬正常。

18:史記載,項羽曾經以陳平帶領舊魏之兵進攻殷王司馬印。而諸侯之內既有項羽使者,如張耳之項嬰;亦有魏之相項他。可見項羽亦是以他人之軍為己所用。

推薦閱讀:

做不到這兩點,你憑什麼能拿高薪?
《士兵突擊》背景?
佘詩曼個人資料及家庭背景怎麼樣
18款簡約現代電視背景牆,盡享歲月靜好
簡約電視背景牆裝修效果圖大全,總有一款適合你!

TAG:人才 | 漢人 | 背景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