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餐具的使用禮儀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其用餐時藉助的餐具往往大不相同。有的餐式要用筷子,有的餐式要用刀叉,有的則需要直接以手來取食。 使用刀叉進餐,是西餐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學習西餐禮儀,就要系統地學習刀叉的使用。 除了刀叉之外,西餐的主要餐具還有餐匙、餐巾等等。 以下將分別進行系統的介紹。至於西餐桌上出現的盤、碟、杯、水盂、牙籤等餐具,其用法與中餐用法大同小異,在此將不再介紹。 刀叉: 刀叉,是餐刀、餐叉兩種餐具的統稱。二者既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但在更多的情況之下,刀叉是同時配合使用的,因此,人們在提到西餐餐具時,喜歡將二者相提並論。 學習刀叉的使用,主要是要掌握刀叉的區別、刀叉的使用、刀叉的暗示3個方面的問題。 (1)刀叉的區別。在正規一點的西餐宴會上,通常講究吃一道菜要換一副刀叉。也就是說,吃每道菜時,都要使用專門的刀叉。既不可以胡拿亂用,也不可以從頭至尾只用一副刀叉。 享用西餐正餐時,在一般情況下,出現在每位用餐者面前的餐桌上的刀叉主要有:吃黃油所用的餐刀,吃魚所用的刀叉,吃肉所用的刀叉,吃甜品所用的刀叉,等等。 它們不但形狀各異,更重要的是其擺放的具體位置各不相同。掌握後一點,對於正確地區分它們尤為重要。 吃黃油所用的餐刀,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餐叉。它的正確位置,是橫放在用餐者左手的正前方。
吃魚所用的刀叉和吃肉所用的刀叉,應當是餐刀在右、餐叉在左分別縱向擺放在用餐者面前的餐盤兩側。餐叉的具體位置,應處於吃黃油所用餐刀的正下方。有時,在餐盤左右兩側分別擺放的刀叉會有三副之多。要想正確地取用它們,關鍵是要記住,應當依次分別從兩邊由外側向內側取用。 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應於最後使用。它們一般被橫向放置在用餐者面前的餐盤的正前方。 (2)刀叉的使用。使用刀叉,一般有兩種常規方法可供借鑒。其一為英國式。它要求在進餐時,始終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一邊切割,一邊叉而食之。通常認為,此種方式較為文雅。 其二為美國式。它的具體做法是,先是右刀左叉,一口氣把餐盤裡要吃的東西全部切割好,然後把右手裡的餐刀斜放在餐盤前方,將左手中的餐叉換到右手裡,再來以之大吃一氣。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比較省事。 在以刀叉用餐時,不論採用上述哪一種方式,都應注意以下問題: 在切割食物時,不可以弄出聲響。 在切割食物時,要切記雙肘下沉,而切勿左右開弓。 那樣做,一是有礙於人,二是「吃相」不佳,而且,還有可能使正在被切割的食物「脫逃而去」。 被切割好的食物應剛好適合一下子入口。切不可叉起它之後,再一口一口咬著吃。另外,應當以叉鏟著它吃,不能用刀扎著它吃。 要注意刀叉的朝向。將餐刀臨時放下時,不可刀口外向。雙手同時使用刀叉時,叉齒應當朝下;右手持叉進食時,則應叉齒向上。 掉落到地上的刀叉切勿再用,可請侍者另換一副。 (3)刀叉的暗示。使用刀叉,可以向傳者暗示用餐者是否吃好了某一道菜肴。其具體方法是: 如與人攀談時,應暫時放下刀叉。其做法是,將刀叉—刀右、叉左,刀口向內、叉齒向下,呈漢字的「人」字形狀擺放在餐盤之上。它的含義是:此菜尚未用畢。但要注意,不可將其交叉放成「十」字形。西方人認為,這是令人晦氣的圖案。
如果吃完了,或不想再吃了,則可以刀口內向、叉齒向上,刀右叉左地並排縱放,或者刀上叉下地並排橫放在餐盤裡。這種做法等於告知侍者,請他連刀叉帶餐盤一塊收掉。 餐匙: 品嘗西餐時,餐匙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餐具。學習餐匙的使用,應重點掌握其區別、用法兩大問題。有時,餐匙也叫調羹。 (1)餐匙的區別。在西餐的正餐里,一般會至少出現兩把餐匙,它們形狀不同、用途不一,擺放的位置也有各自的既定之處。 一把個頭較大的餐匙叫作湯匙,通常它被擺放在用餐者右側的最外端,與餐刀並列縱放。 另一把個頭較小的餐匙則叫作甜品匙,在一般情況下,它應當被橫向擺放在吃甜品所用刀叉的正上方,並與其並列。如果不吃甜品,用不上甜品匙的話,有時,它也會被個頭同樣較小的茶匙所取代。 一定要記住,上述兩種餐匙各有各的用途,不可相互替代。 (2)餐匙的使用。有下述幾點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餐匙除可以飲湯、吃甜品之外,絕對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任何主食、菜肴。 已經開始使用的餐匙,切不可再放回原處,也不可將其插入菜肴、主食,或是令其「直立」於甜品、湯盤或紅茶杯之中。 使用餐匙時,要盡量保持其周身的乾淨清潔,不要動不動就把它搞得「色彩繽紛」,「渾身挂彩」。 用餐匙取食時,動作應乾淨利索,切勿在甜品、湯或紅茶之中攪來攪去。 用餐匙取食時,務必不要過量,而且一旦入口,就要一次將其用完。不要一餐匙的東西,反覆品嘗好幾次。餐匙入口時,應以其前端入口,而不是將它全部塞進嘴去。 不能直接用茶匙去舀取紅茶飲用。 餐巾: 餐巾雖小,但在西餐餐具里,卻是一個發揮多重作用的重要角色。 西餐里所用的餐巾,通常會被疊成一定的圖案,放置於用餐者右前方的水杯里,或是直接被平放於用餐者右側的桌面上。它們面積上有大、中、小之分,形狀上也有正方形與長方形之別。 不論是大是小,還是哪一種形狀,餐巾都應被平鋪於自己併攏的大腿上。使用正方形餐巾時,應將它折成等腰三角形,並將直角朝向膝蓋方向。若使用長方形餐巾,則可將其對摺,然後折口向外平鋪。打開餐巾,並將其折放的整個過程應悄然在桌下進行,萬勿臨空一抖,吸引他人注意。 尤其要注意,在外用餐時,一定不要把餐巾掖於領口圍在脖子上,塞進衣襟內,或是擔心其掉落而將其系在褲腰上。 在正餐里,餐巾所發揮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幾條: (1)用來為服裝保潔。將餐巾平鋪於大腿之上,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迎接」進餐時掉落下來的菜肴、汁湯,以防止其搞臟自己的衣服。
(2)用來揩拭口部。在用餐期間與人交談之前,應先用餐巾輕輕地揩一下嘴,免得自己「滿嘴生輝」、「五光十色」。但也應注意不要亂塗亂抹,搞得「滿臉開花」。女士進餐前,亦可用餐巾輕印一下口部,以除去唇膏。以餐巾揩口時,其部位應大體固定,最好只用其內側。通常,不應以餐巾擦汗、擦臉,擦手也要盡量避免。特別要注意,不要用餐巾去擦餐具,那樣做等於向主人暗示餐具不潔,要求其調換一套。 (3)用來掩口遮羞。在進餐時,盡量不要當眾剔牙,也不要隨口亂吐東西。萬一非作不可時,應以左手拿起餐巾擋住口部,然後以右手去剔牙,或是以右手持餐巾接住「出口」之物,再將其移到餐盤前端。倘若這些過程沒有遮掩,那是頗為失態的。 (4)用來進行暗示。在用餐時,餐巾可用以進行多種特殊暗示。最常見的暗示有:暗示用餐開始。西餐大都以女主人為「帶路人」。當女主人鋪開餐巾時,就等於是在宣布用餐可以開始了;暗示用餐結束。當主人,尤其是女主人把餐巾放到餐桌上時,意在宣告用餐結束,請各位告退。 其他用餐者吃完了的話,亦可以此法示意;暗示暫時離開若中途暫時離開,一會兒還要去而復返,繼續用餐,可將餐巾放置於本入座椅的椅面上。見到這種暗示,侍者就不會馬上動手「撤席」,而會維持現狀不變。
推薦閱讀:
※西餐餐具擺放示意圖 西餐禮儀注意事項
※不貴且有藝術感的日式餐具有哪些推薦?
※日本人發明了一個餐叉 用來讓抽水馬桶的聲音響起在餐桌上
※來自挪威,這個只生產了10年的餐具,為什麼能火到現在?
※吃法國菜時,那一排叉子要按照什麼順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