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沒到對內地充滿敵意的程度

香港沒到對內地充滿敵意的程度

2015年03月10日 10:28

訪談嘉賓: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張倩燁 安邦諮詢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信息主管,曾長期在香港媒體工作。

鳳凰評論時事訪談員 熊志

近日發生在香港反水貨客示威事件,再度點燃陸港摩擦的輿情;與此同時,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上,圍繞自由行政策,也引發了代表委員的廣泛爭論。香港居民與內地遊客間的衝突如何有效化解?

自由行也包含香港市民與商家的自由

鳳凰評論:圍繞香港問題的系列爭議性事件,多因自由行而起。自2003年「非典」肆虐香港以來,自由行這一旨在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政策,推行已有十多年,它對香港經濟的發展到底有何影響?

劉遠舉:以保險行業為例,內地訪客的新單保費多年連續高速增長,2013年第一季度,就達到44億港元,佔到香港所有個人業務總新保單保費的12.5%。根據香港保險制度,投保必須本人親自到港,保險業的增長對自由行有著極大依賴。所以,自由行的好處絕不限於旅遊業,零售、高端服務業等都是受益者。

更何況,自由行,不但意味著大陸遊客的自由,還包括了香港市民與商家的自由,以及香港作為自由港的自由。根據相關數字統計,「水貨客」中有近6成是香港居民,而在最近的示威中,香港商家更是立場鮮明的表示反對。

張倩燁:自由行的確對「非典」後香港經濟復甦起到關鍵作用,2003年第三季度放開自由行,同時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當年第三、四兩個季度失業率就從8.7%下降到8.0%,十幾年過去,香港失業率保持在3%左右。自由行對旅遊、零售等行業也都有直接刺激作用。

但由於零售業受到鼓勵,商業地產租金不斷上漲,本地小規模商戶經營成本上升,十年間多家本港「老店」關門,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今天在銅鑼灣、旺角隨處可見的周大福、SASA等,客觀上加劇了壟斷。

赴港購物本質上是購買香港的制度

鳳凰評論:赴港旅遊購物的火爆,自由行只是政策前提,吸引內地居民前往的根源,還是香港高度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這種成熟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遠舉:香港集中了全世界的商品,嚴格的法治下,商品質量有保證。而且,香港的稅收低於大陸,相應的產品也比內地便宜。不管是自由港、法治、還是低稅收,其本質都是制度。內地遊客到香港購物,本質上是購買制度,香港通過自由行向內地同胞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庇護。水貨客與內地遊客,都是制度的搬運工。

對內地居民來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像香港那樣容易進入,但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卻比中國更低;還有些地方,像香港一樣,擁有完善的法治與發達的自由市場,但卻需要經過苛刻的簽證。只有香港,既擁有較健全的法治、金融、自由市場,對內地居民來說,又無需押金、資產證明,只需簡單的辦理一個港澳通行證。

張倩燁:我同意劉遠舉先生的觀點,內地居民買的是制度,更具體地講:

首先是稅制,香港除煙草、酒類等特殊須徵稅商品外,沒有商品及服務稅,尤其是國外進口產品,價格很有吸引力。

其次是完善、提供安全感的法治。極少能在新聞中看到有顧客在香港買到假貨,按現行法例,售假最高可判罰金50萬港幣及監禁五年,並且保證執法。無論是生產者還是商家,規則意識都很強。

第三是優質的服務。香港的服務品質、服務業從業者素質比首爾、東京等城市都更有優勢,訓練有素,至少兩文三語溝通順暢。

另外港府著意打造香港特色,比如「紅酒港」概念,香港的葡萄酒免稅,品質高,原裝進口,絕不山寨或灌水,對特定消費者具有吸引力。

香港社會沒到對內地充滿敵意的程度

鳳凰評論:內地遊客的大量湧入,確實給香港居民造成了一些困擾,甚至催生了一批極端的香港市民,他們遊行示威,甚至圍攻普通大陸遊客。對此,少數內地居民作出了不當反應,呼籲停止供水、供電,引發了不少口水仗。對這個觀點,你有何看法?

劉遠舉:從歷史角度上,香港人對內地多有幫助,從幫助飢餓的人們大逃港,到高唱血染的風采,從長江水災到汶川地震,香港人出於同宗同源的同胞之情,從來都是最積極的支援、救助內地之急。香港人對中國的整體忠誠,不應被低估,也不該被無視。這是討論香港與內地關係的一個前提。

要知道,香港從來沒有依靠戶籍強制、剪刀差盤剝內地的農村,也更沒有盤剝內地的任何地區與群體。香港的發展,依靠的是香港人自己的努力。即便內地向香港提供水、電、煤、蔬菜,也是兩地間的正常貿易。從歷史路徑出發,香港對內地沒有義務。而帶著恩主心態看香港的內地居民,與把自由貿易政治化、民粹化,認為自由行是內地遊客佔便宜的少數港人,犯了同樣的邏輯錯誤。

張倩燁:兩邊的民間輿論都有點「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意思,都自認為站在「高地」:少數港人認為自己站在制度與文明高地,內地呼籲斷水斷電的民眾站在金主、恩主的經濟和道德高地。情緒化表達可以理解,但並不是理性選擇。

我相信香港的「驅蝗行動」參與者並不代表全港市民,只是少數的激烈行動更吸引媒體眼球,內地居民在網路和信息不夠全面的條件下,看到的香港也是被媒體設定議題後的香港。生活在香港的內地朋友應該有體會,基本上這個社會還沒到對內地全面充滿敵意的程度。

內地遊客赴港的最熱階段已過去

鳳凰評論:傅瑩在此前的人大新聞發布會上,回應香港政改問題時,提到了「奔跑吧兄弟」,她說,問題不是不能解決,中國內地和香港要一起往前走。而種種信息顯示,自由行有收緊的跡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會見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時的說法是,對於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和「一簽多行」問題,內地公安機關將不斷完善。除了收緊自由行外,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劉遠舉:從自由行人數的趨勢上看,今年春節黃金周內地訪港旅客總人數和消費首次出現雙降,即使不做任何措施,最嚴重的階段已經過去。

而且,香港市民生活受到較嚴重影響的上水、元朗、屯門等地,都是靠近深圳的區域。不管是水貨客還是以購物為需求的內地遊客,他們並無意捨近求遠,進入到香港島、九龍。在施行政策改變之前,是否更該嘗試分流不同目的的人員?

早在去年年初,就有提議在與深圳接壤的落馬洲與羅湖興建大型、甚至簡易的零售中心,緩解水貨客的壓力,但並未被採納。香港問題本是個典型的地方治理問題,在未採取其他措施前,政策指向有意地導向內地居民,只會加劇兩地的對立。

張倩燁:「收緊自由行」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在制定政策前,有必要把每日過境的簽證種類細分:哪些是深圳「一簽多行」,哪些是內地個人游的遊客,哪些是組團游的遊客。水貨客在內地這一邊,基本是由深圳的「一簽多行」居民構成,這一部分可以商討調整,限制一天內出入境次數。

從緩解香港壓力的角度出發,可以為中國遊客提供更多的出境目的地,目前正在做的簡化出國簽證手續、規範旅遊業等都是備選,今年中國遊客的赴日熱潮,就說明香港不是不可以替代的。

不過,解決的根本,就像李克強總理在「兩會」上針對中國遊客「日貨熱」的表態:根本還是要中國的企業升級,提供相同質量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不僅包括貨品,也應該包括服務和法治等制度產品。

自由行收緊將影響香港的自由港地位

鳳凰評論:霍震霆在兩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若限制自由行,生意不興旺,你會不會又發牢騷?」這道出了香港問題的兩難困境,如果自由行真的收緊,又會對香港會產生什麼影響?

劉遠舉:如果民粹壓力之下,自由行政策出現了改變,逼迫商家放棄利益,那麼,內地居民施以政治壓力,逼迫供應方改變供水、供電政策、價格,何嘗不是一種求仁得仁的結局呢?

但是,這些被傷害的感情,當下雖然被抑制住,但在其他場合,卻可能會被別有用心者導向香港的自由與民主。實際上,這已經不是一個推斷,而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這種雙輸的趨勢,不但傷害香港,也傷害大陸自身的政治發展。

香港人與內地人註定有同一個未來,只有香港人保持、接受與內地人同為一國國民的心態,共同面對未來,才能更有力量去保持香港的自由、民主與法治。

張倩燁:收緊自由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香港的失業率上升和一定時期內的經濟萎靡,同時也會影響香港「自由港」的經濟地位。

但是日益加劇的陸港矛盾,也應該促使港府做深入思考,除了抱住內地這棵大樹之外,應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文化創意產業、IT產業等。業界不是沒有人才,但港府在這些行業的扶持明顯不夠,有IT業界人士就抱怨,某些官員來企業考察產業基本是「走過場」,政策重點還是金融、房地產等傳統強勢產業。

推薦閱讀:

內地綜藝天后 幸福快樂精靈——謝娜
再度沖向內地,香港電影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在香港內地學子眼裡,香港失去吸引力了嗎
五一訪港內地遊客數量下降 商戶營業額較去年減半
【訊息】內地客戶赴港投保好簡單,專家講解保單流程全解析

TAG:香港 | 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