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絕學智庫:《易經》答疑百問(六)

26、怎麼理解「器」的涵義?

  答:「器」是一抽象概念,在中華文化中相當於西方文化的「物質」一詞,這一點,學《易》時必須明白。我們已知「物質」一詞是現代物慾社會的哲學概念,相對於物質的另一面便是精神。但這一點跟中華文化的義理又完全不同。中華文化講「器」與「道」的關係,認為這兩者都是心性的產物。因此,西洋文化把咱們的心性文化稱之為「唯心主義」,在研究老莊哲學時,便說他是「客觀唯心主義」,在回答孔孟之道時,便說他是「主觀唯心主義」。這是今天祖宗文化之所以被叢林文化顛覆的根本原因。也是全民道德淪陷的根本原因。

  在《繫辭上傳》中孔子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器對應由此而來。從而影響中國人的道德思想幾千年。

  什麼是形而上之道呢?不能被感官直接捕捉,經驗直接複製,只能憑心性體悟的形態以上的道理便是道,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見前7、8兩問答疑)。

  什麼是形而下之器呢?顯然,只要是在形態下能被感知的事物統稱為器。這不就是物質的統稱嗎?但又不一樣,因為我們的文化比各種洋文化來的高明,也因為器這個抽象概念包含了物質和工具的雙重意思。我們可以說器是有形態的物質,但我們不能說有形態的物質就是器。這就如同我們可以說萬里之行始於足下,但我們不能說沒有足下,已到萬里。所以我說中華文化高明,高就高在每一方塊文字的製造,它已飽含了先哲們社會經驗和人生智慧的結晶。這樣的文字內涵,是任何語音文字的語義概念,都不可能包含的。

  首先搞清楚了器概念的語義後,我們還必須舉一反三的進一步認知:原來器是物質,器更是工具。而工具總是人製造的,它少不了力學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器又是工具理性的簡稱。中華文化簡稱工具理性為「器道」,亦叫「器道文明」。所以,西洋文化的一切文明,說到底就是「器道文明」。他們全部的認知特長就一枝獨大,那就是「工具理性」。今天稱之為科學技術。

  然而,中華文化不同,從古至今就有「上知」「下愚」的甑辨。孔子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又說「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什麼是「上知」「下愚」呢?這絕不是今天解釋的統治階級聰明,勞動人民愚蠢。如此解釋是「五四」「文革」倒孔杜撰的胡說與歪曲。顯然,「知」「愚」只能是指人的思想及其理路,只能是純對認知而言。「上知」是指「形而上」之道,「下愚」是指「形而下」之道。這兩條認知之路一上一下,它屬於天地自然本身,你根本就沒辦法將它移換,所以稱之謂「不移」。

  那麼,何為「上知」呢?顯然,認形而上之道便是上知。這種上知便是認生命由來的生生之道。認生生之道就該與道同體,從而「明明德,止於至善」。(《大學》)所謂「明德」「至善」就是人不能因自己過度逐欲而毀滅了他人之生,他物之生,從而知道克己與感恩而生存。

  何謂「下愚」呢?因工具理性同道德理性——這兩種生存觀念的思想理路完全不同,故其言行恰好相反。工具理性在認知上,總是只認形而下的逐欲之道,為物慾而競爭,因競爭而鬥爭,因鬥爭而戰爭,因戰爭而毀滅。這毀滅就是不能改變的——「下愚」的認知理路。所以說叢林競爭,弱肉強食,逐物逐欲的工具理性,其實是毀生的下愚之道。這就是孔聖教誨我們的——亘古不變的——「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的天理。

  中華文化對「道」「器」二字的甑辨,是全部文化的骨髓。所謂「君子不器」就是這麼來的。因為再好的器也不過是個工具和玩物,它不能修已安人,化成天下。

  為人只有明道修德,才能推己及人,利人利已;才會「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便才會知道「道、器」者也,執其兩端而用中。

  27、關於「氣」的含義怎麼理解?

  答:一個「氣」字,在中華文化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化生概念。按照今天的哲學語言加以理解,你可以把「氣」說成是信息、能量、質量的總根因。氣字最早的古寫是三橫或三豎,像個「川」字或「三」字。這個字也讀氣,本意是呼吸。後來又引伸為看不見形態,而又能衍生萬物的原始基因。它跟今天所說的空氣的「氣」,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但你可由其去引伸理解。在《易經》中,它指的是陰陽沒分時的渾沌狀態。

  這種狀態被稱之為氣。今天,因為漢字的簡化,我們把諸種指事不同的「氣」,即空氣、臭氣,骨氣的氣等,原來的字形是完全不同的,現在用一個氣字來表達,於是詞義就混合複雜了。這一點必須說清。

  那麼,什麼又是宇宙未開渾沌基態中的陰陽二氣呢?《繫辭上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顯然,太極才是陰陽二氣能夠從無到有的根因。

  再看《彖辭傳》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卦》)

  又說:「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坤卦》)

  這裡面的元都是指的元始基因,本原的意思。且在《易經》中,乾坤二卦本來就是陰陽之象。所謂的「乾元」「坤元」,實際上也是指的陰陽二氣。因此對這個氣字的理解,我們又可把它解釋為貫穿於「形上」「形下」之間的「生生」命門。

  有了這種命門,便找到了萬物化生的原因。因此《彖辭傳》中說:「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咸卦》)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鹹的意思是交感。陰柔居上位而陽剛處下位,陰陽二氣交相感應,於此親和喜悅,就像男子禮下求女,因此,「既亨通,且順利,這是堅守了正道,娶妻吉祥」。天地交相感應,萬物賴此化生的原因。(所以)聖人感動人心,帶來天下和平。觀察這一感應法則,便可發現天地萬物的真情。

  在《繫辭下傳》中又說「天地姻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所有這些道理,無不是講的一個」氣「之質——」氣「之本體之所在。所以說,這個氣是形上形下的」生生「命門。如此理解,方為正確。

  28、太極圖或八卦圖是什麼?

  答:太極圖和八卦圖其實是一不是二。太極圖,俗稱」陰陽魚「。這個陰陽魚在中華文化中幾乎家喻戶曉。陰陽魚是用來描繪陰陽二氣如何流轉從而形成八卦的。但八卦有先天後天之分,這個道理說起來有點複雜,其實都是後儒研讀《易傳》的心得成就,目的是讓世人都能讀懂孔子《易傳。繫辭上》關於」《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十六個字對宇宙生存圖的形象描述。見下圖:

  我們知道,世界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這是現代物理學的知識。換一句話說,這是西洋文化的科學觀念。可咱們的文化比洋人不知要高明多少億億萬倍。也不知是多少萬年前就把空間稱之為宇,時間稱之為宙,合二為一叫」宇宙「。從而形成自己非常有名的道統宇宙觀。它在回答世界的終始時,是以」自性「」自在「為結論的。這種」自性「」自在「是以」心性「為憑的。時空大不過自性自在,時空也小不過自性自在。如此認知世界,非常圓潤,所以它不受時空的限制。因此,只有工具理性一枝獨大的西洋哲學,才老是走到終結的盡頭。而中華文化,卻沒有這種災難性的死亡終結。

  什麼是災難性的死亡終結呢?例如現代物理,發現了科學的牛頓力學和科學的愛因斯坦量子信息學。於是,據此建立了現代天體運動物理學,從而推定黑洞大爆炸,光的輻射是空間時間同時產生的原因,熱熵的收縮是天體與萬物出現的原因,能量是空間曲張的結果等等。其實這些工具理性,確實有其局部意義的真實性、真理性。因此,彼真理又經常被此真理所否定。所以,從宏觀的整體看,只有工具理性,缺乏道德支持,認知才沒法圓滿,總是漏洞百出。定義與定義之間總能相互否定不值一駁。例如,現代宇宙學,只問時空以外的宇宙是什麼?神仙也不能自圓其說。換一句話說,黑洞以內的力學是什麼?輻射以外的空間又是什麼?愛因斯坦心知肚明,根本不能回答。

  今天,全人類的所有科學成就,其實,均不過是從中華文化」自性「」自在「中,流出的滄海一粟的認知功用。倘把功用都用知識產權的自利進行營運,拚命的保護,從而使競爭無限,再由競爭而戰爭,由戰爭而科技。最終可以斷定,人類將因科技的極大自利而毀滅。這就是所謂的西方哲學終結。因為這種工具理性能夠推導出來的結果,就只有人類的自相殘暴。因此,才使認知鑽入了死胡同,這才叫哲學終結。故他們的先知先覺們,亦很了不起,很早就意識到了哲學終結的災難。現在全球開始研究孔孟之道,中華文化,就是為了重尋世界大同之路,使自己固有的文化,走出始終是相對鬥爭的死胡同。

  我們不把話扯的太遠,還是來研究太極圖,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的成圖原理。

  首先看看太極圖。此圖據說最早由北宋周敦頤所繪,後來跟學,而又發揮和修正的人很多,被稱為」天地自然之圖「,其黑白兩部分正好把一個圓等分為兩半,」熟玩之有太極函陰陽,陰陽函八卦之妙「,設計非常精巧。關於其寓意,清人胡渭曾廣采眾說,在他著的《易圖明辯》詳加解釋:

  」其環中為太極,兩邊黑白回互,白為陽,黑為陰。陰盛於北,而陽起薄之:震東北,白一分,黑二分,是為一奇二偶;乾正南全白,是為三奇純陽;離正東,取西之白中黑點,為二奇含一偶,故云對過陰在中也。陽盛於南,而陰來迎之;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為三偶純陰;坎正西,取東之黑中白點,為二偶含一奇,故云對過陽在中也。坎、離為日月,升降於乾坤之間,而無定位,故東西交易,與六卦異也「。

  由此可見,所謂太極圖,原來圖中的黑白是表陰陽二氣的運轉情狀。這就有個問題,孔子說的」太極「顯然是渾沌為一的,此圖能表陰陽之狀,但非太極本相,似乎不宜以」太極圖「名之。所以,理當可以置疑,本圖應為」兩儀圖「,抑或名」兩儀四象八卦圖「,亦相當準確。不過,此圖剛開始就以」太極「命名,且流傳日久,世俗公認,我們亦姑且從俗。但看官應當心裡明白,說是」太極圖「,孔子如有靈,必定批此作業做跑了題,言此而答彼。但若是言彼答彼,則應當是百分之百的正確,孔子必能給此作圖之人以滿分。

  而八卦圖的排列,是在」太極圖「的形象上,來用孔子原話排定的,包括先天與後天。所謂」先天八卦圖「是指伏羲八卦圖,後天八卦圖是指文王八卦圖。兩者的區別,前者論天地洪荒,後者論生命流程。《說卦傳》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這意思是說:乾代表陽光代表天,坤代表陰暗代表地,首先把這兩者的方位確定(天南地北,或者說天上地下);艮代表山,兌代表澤就相互通氣了;巽代表風,震代表雷就兩相迫擊了;坎代表水,離代表火就相反相成了。八卦就是這樣兩兩交錯的。要追溯以往的事就順推,要預知未來的情況就逆測。而《易》的功用在預測,因此,卦是從下往上而逆數。

  據此,宋儒繪製出先天八卦方點陣圖(見上圖中)。它的順序是以陽的消長為始,天左轉,地右旋。先左後右(見上圖中,中間還有數字順序做說明)。

  那麼後天八卦圖,亦即文王八卦的方位又是怎麼排定的呢?原來也是出於對孔子《說卦傳》另一段言論的圖解:」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以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於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以終而所以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這段言論反覆比說,其實是一副完整的生命流程圖,現將意識意譯如下:

  生命之蒂出於驚雷的震動,然後被風吹生長齊,在暖陽的夏季欣欣向榮,這萬物全靠大地的辛苦養育,喜得江海湖澤的滋潤,然後就把乾陽耗盡,從而化成陰水,藏於墳墓般的艮山之中。這墳墓般的艮山既是生命的終點,也是生命的起點。萬物出於春雷震動,春雷是東方的象徵。又被和風吹生長齊,所以和風是東南方的象徵。在暖陽中欣欣向榮,所以代表暖陽的離火,便是南方的象徵。遠古聖君向南聽政,為的是天下蒼生欣欣向榮,無非就是此種心態感應。坤地本來就是母親,萬物無不賴其育養,所以說最役苦的是母親。秋天碩果累累,萬物無不高興,所以說兌秋是喜悅的象徵。然後把乾陽耗盡,所以乾是西北落日的象徵,說的是陰陽交替、乾父與坤母該於夜間交配,是其相薄感染的時間。由此化生精水,坎水是北方的象徵,也是陰陽辛勞的象徵,這才是萬物歸根的生命之源,所以說,坎水是辛勞的象徵。為什麼說艮是東北之卦呢?因為萬物在這裡埋藏也從這裡出生,所以說,一切終始成就都在艮山之中。(註:四注預測中的生旺圖表也是據此演繹出來的,後文還有詳細的問答)。

  顯然,文王八卦對時空的認知切入,是跟太昊伏羲有所不同的,他以生命流程作觀察,發現艮是生命的終點和起點。宋儒以此為據,排出文王后天八卦圖(見上圖,後天八卦圖)。

  應該說明的是:無論是太極圖,還是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都是歷史的先儒們研讀孔子《易傳》的心得成就。各位看官如有更準確的理解,勢必會更進一步的造福整個人類。一個洋人萊布尼茨,據此發現八卦二進位原理,另一洋人馮諾伊曼又據此二進位搞成電腦科技。可咱們這些不肖的子孫,竟然有人批孔罵孔,自毀文化長城,真是可恥而悲哀。

  29、筮辭的類別可以大概分為幾種?

 答:所謂的筮辭,就是卦辭和爻辭的通稱。當然有時也稱兆辭。這些舊有用詞必須明白。但卦爻辭,或者說筮兆詞往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要講分類的話,一般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記事類;二是取象類;三是敘事類;四是斷占類。這四類情況又往往同時出現。

 還是大致先從第一說起,什麼是記事類?

  所謂記事類,其筮辭所記載的文辭,一般是講古代故事,從而指示吉凶禍福。故斷占亦在其中。例如王亥喪牛羊於有易之事,講的就是殷王亥客居有易之國,有易的國君綿臣殺王亥而奪其牛羊的故事。大壯卦六五爻爻辭云:」喪羊於易,無悔「。《象》:曰」喪羊於易,位不當也「。象曰是孔子的評論。為什麼說是位不當呢?因為九五陽位被陰占,所以說,後面的占斷不言而喻,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故曰」無悔「,斷占亦在其中。又如旅卦爻辭上九云:」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於易,凶「。《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於易,終莫之聞也「。象辭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人行謂旅,鳥動謂飛。上九爻是」亢龍有悔「,即物極必反的爻位,故有鳥飛過高,被焚其巢之兆。因此,孔子《象傳》才說,」以旅在上,其義焚也「。而」喪牛於易,終莫之聞也「,乃是凶災的歷史事實,不解自明。這些都是為了便於斷佔取象的記事類。也同時記錄了斷占的結果。

  再說什麼是取象類的大致情況?

  取象類的筮辭一般是以事物作人事象徵。其實上面舉的」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這句話就是典型的借事物象徵人事。從而告訴人的吉凶禍福。又如乾卦諸爻皆用」龍「來象徵人事。龍的圖騰乃是對巨蟒的形象進一步的發揮和想像的產物。但用它來理解氣象的滾動,確實能起到很好的形象作用,加深人的認知印象。然而,六十四卦所有卦的名稱都屬取象類,例如:益卦。《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卦的卦辭則說」利有攸往。利涉大川「。益卦的取象是上巽下震,巽為風,震為雷。所以說,風雷交動,相互助長,象徵增益。君子為人理當效法,見善而遷,有過必改,則益莫大焉。這就是所謂取象類的論事手法,它幾乎貫穿通部《易經》。

  下面再看敘事類的基本情況。

  敘事類的筮辭,是直接告訴人的所作所為,從而指示吉凶禍福的。人的所作所為,或是或非,或成或敗,本身就是吉凶禍福的象徵和原因,因而含有吉凶禍福的意義。如乾卦的九三爻,爻辭云:」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整天勤勤懇懇,即便夜晚,仍時刻警惕,謹慎如此,雖有被欺的危險,但不可能造成危害。這種」終日乾乾,夕惕若「的敘事,其實就是對正人君子所作所為的肯定。這種所作所為,本身就含有」厲無咎「的道德意義。

  最後我們來談談斷占類。

  所謂斷占類筮辭,是指《易經》論斷吉凶禍福的文辭。如元、亨、利、貞、吉;或悔、吝、厲、咎、凶。《易經》乃卜筮之書,孔子沒作《易傳》前,其用途主在卜問吉凶禍福上,所以,其筮辭均系論斷吉凶禍福的文辭。有些文辭即便不作直接論述,也含有指示吉凶禍福的道理。故斷占吉凶總與記事、取象、敘事合而為一。這是中華文化極善抽象思維的一大特色,細在注重整體的內在聯繫。這就跟中醫看病一樣,你可以說你手疼腳痛,把腳手分開論述描述。但醫生卻不管你這些,他在聽你敘述時,只判斷你的脈絡出了什麼問題,從而找到你手疼腳痛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這一切都是得益於《周易》文化的整體思維,與洋人動不動就分類劃分完全不同。什麼是思維整體的占斷聯繫,下面舉例稍加說明:」帝乙歸妹,以祉,元吉「。這是泰卦六五爻爻辭,意思是說帝乙嫁妹,給妹福祉,因此大吉。此乃記事斷占。又如未既卦九四爻爻辭云:」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意思是說:堅守正道吉祥,悔恨因此消亡。就像以振奮之師討伐鬼方,三年苦戰定可獲勝封賞為大國諸侯。這是一種說理敘事的斷占筮辭。再看取象,如坎卦初六爻曰:」習坎。入於坎窞。凶「。意思是:面臨重重險阻,又在墜入穴陷深處,因此兇險。有時吉凶斷占無須明說,意喻其中。如坤卦六三爻爻辭云:」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意思是說:若能輔助君王的事業,雖然功歸君王,卻也同樣獲取了好結果。因此,坤的總象徵是臣幫君,妻幫夫,好結果不言而喻。

  30、《易傳》的內容及其要旨應當如何理解?

  所謂《易傳》,亦即《易大傳》,乃孔子解易傳文,共七種十篇,亦稱十翼。分別為:

1.《文言》一篇,2.《彖傳》上下二篇,3.《象傳》上下二篇,4《繫辭傳》上下 二篇5.《說卦傳》一篇,6.《序卦傳》一篇,7.《雜卦傳》一篇。

  《易傳》在解釋《易經》經文時,特別注重」天地定位「的根本作用,因此,圍繞乾坤兩卦有認知本體功能的詳盡解釋。對其他六十二卦亦各有特定的重點觀察角度,現分敘如下。

  一《文言》

  文言的含義,就是文飾《乾》,《坤》兩卦之言。文言分前後兩節,分別解釋說明乾卦和坤卦的象徵意旨,故前節通稱《乾文言》,後節通稱《坤文言》。

  《文言》之所以專解乾卦和坤卦,不解其他卦體,是因為這兩卦在六十四卦中是本體,亦叫門戶,猶如六十四卦的父母和家長。故把這兩卦的秉性及其意旨辨明了,理解了,其餘六十二卦的意旨就容易理解和把握了。所以姚信說:」乾坤為門戶,文說乾坤,六十二卦皆放焉「。

  二、《彖傳》

  彖者,斷也。即論斷,斷定一卦之意旨,說明各卦的象徵意蘊。

  《彖傳》隨經文的上經和下經分上下兩篇。上篇三十節,下篇三十四節,共六十四節,即每卦一節,分別解釋六十四卦,內容是說明卦名,卦辭及卦意。解釋卦名,卦辭及卦意時,往往依卦象,爻象進行解說,多能指明每卦中的為主之爻,並以簡要明了的文字論斷該卦主旨。

  三《象傳》

  象,即形象,象徵。形象,這裡指卦形;象徵,這裡指卦辭所顯示的該卦的象徵意蘊和爻辭所顯示的該爻的象徵意蘊。

  《象傳》亦隨經文的上經和下經分為上下兩篇,解釋各卦的卦象和各爻的爻象。其中釋卦象者六十四則,每卦一則,稱《大象傳》;釋爻象者三百八十六則,每爻一則(包括乾卦用九一則,坤卦用六一則),稱《小象傳》。

  《大象傳》的體例,是先釋上下象相重之旨,而後再從重卦象的卦象中推衍出切近世事人情的象徵意義,文辭多取」君子「的言行、道德為喻。如乾卦《大象傳》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即表明該卦的上下象徵均為天,君子當效法天的健行氣質,奮發圖強,永不止息。其他諸卦皆如此。

  《小象傳》的體例,是根據每爻的性質、處位特點,分析爻義吉凶利弊之所以然。如乾卦初九爻《小象傳》稱:」潛龍勿用,陽在下也「。這是指明此爻微陽初萌,不可急於施用。其它各爻亦皆類此。

  《象傳》以簡明的文辭,逐卦逐爻地解釋該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立象所在,使《易經》經文的象徵意蘊有了比較整齊劃一的解說。

  四.《繫辭傳》

  系者,系屬也。繫辭,即系屬於經文,解釋經文之辭。

  《繫辭傳》是早期的《易經》義理的通論,對經文的各方面內容如基本含義、原理、功用、起源、筮法等等,作了較為全面的辨析與闡發。具體而言,即:對易經作者,成書年代的推測,對易經創作方法——」觀物取象「——的追述,對陰陽之理的辨析,對八卦之象的闡釋,對乾坤要旨的疏解,對筮法略例的陳述;並選擇爻辭十九條,加以穿插解說,揭示其象徵要旨。在這種通說過程中,也充分地表露了作者的道德價值體系,道統哲學觀念。

  總之,《繫辭傳》的要義,是發《易經》義理之深微,示《易經》研讀之範例。

  五.《說卦傳》

  這是闡述八卦象例的專論。

  全文首先追述用蓍衍卦的歷史,再申言八卦的」先天「和」後天「兩種方位,而後又集中說明八卦的取象特點。其中還揭示了八卦最基本的象例,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八種象徵意義:

  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天 地 雷 風 水 火 山 澤

  健 順 動 入 陷 麗 止 悅

  這在《易經》六十四卦象徵義理中,是幾乎每卦必用的象喻條例,對認識卦形符號的構成原理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六.《序卦傳》

  序者,編次也。亦即先後的排列之次序。旨在解說易經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揭示諸卦相承的意義。

  全文分兩段:前段敘說上經三十卦的次序,後段敘說下經三十四卦的次序。其中所揭明的是各卦依次相承的意義,包含有事物的變易轉化,陰陽互根的深層哲理。這表明,《序卦傳》是一篇富於哲理性的六十四卦推衍大綱。

  七.《雜卦傳》

  雜者,雜糅,錯綜的意思。

  《雜卦傳》的要旨是」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即打亂《序卦傳》所揭明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加以排比,分成三十二組,使兩兩對舉,以精要的文辭概括卦旨。對舉的兩卦,其卦形或」錯「——六爻相互交變,亦稱」旁通「,亦稱」旁通,或「綜」——卦體相互倒置,亦稱「反對」,其卦義多成相反。這種「錯」「綜」現象,是六十四卦符號形式的重要特徵;而對「錯」「綜」現象的揭示,則顯示出作者對卦形結構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

  總之,《易傳》七種「十篇」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各有側重地對《易經》經文作了深刻而精要的闡釋,是唯獨權威性的解經專著和讀經指南,只有認真研讀,仔細探討,才能有所斬獲,方可為往聖繼絕學。
推薦閱讀:

民間絕學智庫:《易經》答疑百問(三)
怎樣運用易經八卦解讀世間萬象
易經預測未知的理論是什麼?瘋言無忌 之 瘋子說易(數往知來)
從易經角度淺談「南水北調」工程
《易經新譯》乾卦下

TAG:易經 | 智庫 | 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