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別再被這些易混淆食品蒙蔽了!

你以為你吃的是橄欖油,其實是調和油;你以為你吃的是豆腐,其實跟黃豆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以為饅頭不含糖,吃進肚子里照樣會被轉化為糖……有時候,一字之差,你以為的「健康」食品就不再健康了。

橄欖油風味調和油不等於橄欖油

市場上的調和油多以大豆油為基礎,添加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欖油、茶籽油等進行調和。由於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一些橄欖油風味調和油中的橄欖油實際含量很少。因此消費者購買調和油時一定要看配料表,查看哪種油才是調和油的主要成分。一些調和油在包裝上突出橄欖油等成分,卻把「調和油」三個字寫得很小,很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是純品油。購買時一定要擦亮眼睛。

日本豆腐不等於豆腐

日本豆腐跟黃豆一點關係都沒有,它是以雞蛋為主要原料,輔之純水、植物蛋白、天然調味料等製成,營養價值不高,當然也沒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磷脂及大豆皂甙對預防慢性疾病有利的活性成分。

另外一定要提一提的就是水水嫩嫩的內酯豆腐,跟石膏豆腐、滷水豆腐相比,內酯豆腐的蛋白和鈣的含量是最低的。一般豆腐的含鈣量在116-731mg/100g,內酯豆腐僅有17mg/100g,想通過它補鈣是不太理想的。

奶糖不等於奶片

奶糖和奶片都是很多家長願意買給孩子的零食,都帶「奶」字,可兩者的內容卻差的很多。奶糖的主要原料是糖,而奶片的主要原料則是奶粉。奶糖相較於奶片,牛奶的含量會少很多,而一些劣質奶糖甚至根本不含奶,僅用香精和色素調出奶的樣子而已。

酸奶飲料不等於酸奶

酸酸甜甜的乳酸飲料很受大家歡迎,但它和酸奶完全不同。乳酸奶是水、白糖、牛奶、果汁、酸味劑、香料等調配製成的,屬於配置型飲料,營養僅限於原料中牛奶的營養。

區分酸奶喝乳酸奶看看配料表就清楚了。如果水是第一項,那肯定是乳酸奶,酸奶配料表裡的第一位都是鮮牛奶。此外,一般酸奶的蛋白質含量都在3%左右,而乳酸飲料只有1%,從營養價值上來看,乳酸奶遠不如酸奶。

果汁飲料不等於100%純果汁

果汁與果汁飲料在果汁含量、糖分含量等方面有很大差別。市場上銷售的果汁飲料包裝上都畫著漂亮的水果,但都在某某果汁的旁邊用小字寫著「飲料」二字。仔細看看配料表就知道了,它們是果汁家水和糖配成的,其中還可能含有水果香精。與100%純果汁相比,其營養價值差距很大,且含糖較多。

巧克力不等於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也是味道最苦的巧克力,是可可含量最高的。而其他的牛奶巧克力、果仁巧克力等添加了糖、牛奶效果更差。完全沒有可可粉的巧克力產品,比如白巧克力,完全沒有任何健康效應。買巧克力時看看標籤,如果成分是「代可可脂」則是「假巧克力」。

鱈魚片不等於鱈魚

超市中的「銀鱈魚」每斤價格在百元以上,雖然不是真正的鱈魚,但其魚肉脂肪含量比鱈魚高,富含DHA、EPA,給孩子吃很好。

但超市裡十幾元一斤的鱈魚片(有的超市標為水鱈魚、龍鱈魚),其實是中蛇鯖魚類,營養與鱈魚相差甚遠。且魚肉脂肪中含有天然蠟酯成分,人體無法消化吸收,尤其是腸胃功能弱的老人和孩子,大量使用易引起排油性腹瀉。

調味堅果不等於堅果

市面上有很多加工類的堅果食品,如牛肉味瓜子仁、肉鬆味蠶豆、蟹黃味青豆等,香濃的調味料與眾多添加劑幾乎掩蓋了原料本來的味道,無從知曉原料本身質量如何。而且會增加添加劑與隱形鹽攝入,會增加代謝負擔。

帶皮核桃如果較長時間不吃,核桃中豐富的油脂也容易軟化酸敗,產生哈喇味,此時堅決不能再吃。但有的不良商家還是會將這樣的核桃進行加工,用濃郁的香精和添加劑加工成各種口味的核桃,如五香核桃、琥珀核桃等,很難嘗出原料的問題。

無糖食品不等於無糖

傳統所謂的「無糖」僅指「無蔗糖」而已,其實,除了蔗糖外,葡萄糖、蜜糖、乳糖、麥芽糖等等也都是糖,還是要留心看看外包裝的成分表。

沒有什麼食品能真正「無糖」。即便是不含糖的食物,比如饅頭,吃進肚子照樣會被轉化為糖。控制血糖最好的辦法就是平衡飲食,無糖食品也不能無限量食用。


推薦閱讀:

有保質期食品如飲料,過期日期的前一天喝與後一天喝差別大嗎?
怎樣做好羊肉飯?
攪拌麵條有什麼技巧?
2012健康食品排行榜(圖)
怎樣在沒有吸管沒有勺子什麼工具都沒有的時候優雅的喝酸奶?

TAG:食品 | 提醒 | 混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