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芳華》之前,你一定要看看這個女人的故事

「她,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那些花兒》-《芳華》推廣曲 來自喜馬拉雅FM 03:47

◆◆◆

聲音| 馮小剛 黃軒 等

她,12歲從軍,13歲隨部隊到西藏演出,15歲時瘋狂愛上一個30歲的軍官,6個月里寫了160封情書,但男方交出了情書,留下她面對無盡的被談話與寫檢討。

她的祖父、父親、前夫、公公都是作家,她在魯迅文學院的同學是莫言、余華、畢淑敏,她做過李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電影的編劇。

她,30歲才開始學英文,但她用英文寫的小說,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當然,她在中文小說上的成就,絲毫不弱於她的那些同學們。

她,就是熱映電影《芳華》的原著作者——嚴歌苓。

她60年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比《芳華》這個故事精彩得多。畢竟,《芳華》只是她截取人生的一小段寫就的故事。

張藝謀的《歸來》,是她祖父的故事

就跟杜甫說「詩是吾家事」一樣,嚴歌苓也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我父親家五代書香是絕對不誇張的。」

她的祖父嚴恩春是留美博士,《德伯家的苔絲》的第一個版本就是他翻譯的。他孤高、敏感,長期患有失眠症,在淞滬會戰期間,嚴恩春自殺。嚴歌苓後來回憶說:「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國難和家難同時發生。」

嚴歌苓一直被認為是家裡最像祖父的人,連失眠症也是一模一樣。也許是精神氣質上的血脈相通,嚴歌苓以祖父為原型,積20年之力,寫出了被大家公認的,她的創作生涯中的高峰《陸犯焉識》,並被張藝謀拍成電影《歸來》。

由陳道明、鞏俐主演的《歸來》

不過,張藝謀只是截取了這部長篇小說的最後一小部分。她本來以為這是一部很難拍的電影,但沒有想到張藝謀會這樣處理。

她的父親蕭馬,最初是一個畫家,後來寫作。在嚴歌苓的印象里,母親單方面愛著父親,簡直是為愛瘋狂,「她就是愛上一個人吧,她就這樣愛,這樣哼哧哼哧地愛……。」嚴歌苓說她母親愛父親,愛得像一個小姑娘,膽怯,又有點拙劣。

有這樣一個故事:文革開始,嚴歌苓父親下放農村勞改,母親節衣縮食為父親做油炸小魚,堅決不允許子女吃。

在嚴歌苓的小說里,那些女性也大都具有這種博愛的品格,這可能與嚴歌苓成長時受到的影響有關。

不過,父親恢復工作後,就決定與嚴歌苓的母親離婚,「他說他一天也沒真正愛過媽媽。」

嚴歌苓的母親近乎把所有的愛都給與了父親,對兒女關愛則不足,但父親則把所有的關愛都投注到了子女身上。嚴歌苓認為父親是她一生中最好的文學伴侶,最好的交流文學的朋友。

她小時候就在家看祖父留下來的一些書,比如《西廂記》,「圖很葷的,有時候搬出來我爸爸也不管我,媽媽在家我就絕對不敢看。」在很多次採訪中,嚴歌苓都感佩她父親給予的自由、寬鬆的教育方式。

「沒有我父親的影響,就沒有我這個作家。」

六個月寫160封情書

嚴歌苓剛剛滿12歲的時候,就考進了成都軍區文工團做文藝兵,「一起整隊從北京出發,坐火車,兩天三夜才到成都,我這才知道,成都這麼遠。」在此之後她跳了八年的芭蕾舞。

剛進文工團的時候,文工團的團支書問她的理想是什麼,嚴歌苓如實回答:「我的理想是獨舞和領舞。」雖然當時的標準答案應該是「共產主義」。

不過,這個回答倒是符合嚴歌苓對自己的期許。她四歲的時候,母親帶她到一個詩歌會上,小小年紀的嚴歌苓就敏感地發現當一個著名詩人上場時,氣氛一下就不一樣了:每個人的笑都顯得可憐巴巴,每個人明明在捧場,卻都含著微量的敵意。

當時,她就想:「當一個大名人多麼好啊。」在她成人後,寫下這一段記憶時,絲毫不否認自己從小就醉心功名。或者這也是她多年來,能不斷推出高質量新作品的原因。

到部隊後,嚴歌苓一下子進入了成人生活。於是,她自那時就學會了看人臉色,揣摩人家的心思。所以,嚴歌苓認為自己很早熟,但早熟的嚴歌苓,依然不能想像人心的叵測。

在她入伍三年後,她瘋狂愛上了一個30歲的軍官,六個月里嚴歌苓給他寫了160封情書,但這個軍官在選擇了另一位女軍官,在這個女軍官的逼迫下,男軍官把情書都上交了組織。

在當時的環境下,即便雙方並無逾矩之處,這種戀情仍屬作風問題。所以,迎接嚴歌苓的就是一場場批判,在集體面前一次次念檢查,不夠深刻還要重寫……

這個經歷後來屢次出現在嚴歌苓的小說里,包括《芳華》。

電影《芳華》劇照

戰場讓她覺醒

跳了8年芭蕾舞的嚴歌苓,仍然覺得自己跳得不夠好,不願意跳。20歲的時候,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為了逃避跳舞,她主動要求作戰地記者。在挎包里放上一隻五四式手槍後,她就去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

「當我看到那些跟我年紀差不多大的士兵,在剎那之間就變成了終生殘廢甚至就失去了珍貴的生命時,我忽然間就成熟起來了,對英雄主義之類的概念有了自己的反思。」

回到成都以後,嚴歌苓就不再跳舞了,她希望能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表達自己的方式。她認為這個方式就是寫作。

很快,她創作了自己的處女作《七個戰士和一個零》,父親蕭馬看完後,被女兒的才華震住了:「我從來不知道她有寫作才能,真沒想到是這樣的出手不凡。」

不久,接連發表多篇小說的嚴歌苓,得到了兩項文學獎,並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的會員,而且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著名作家李准之子李克威。

一切都好像是那麼快樂、幸福,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她很可能也會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但肯定就沒有我們現在見到的這個嚴歌苓了。

外交官夫人,文學的吉普賽人

在受邀去美國參加過一次文學研討會後,她喜歡上了與美國的青年作家們一起寫作、討論、切磋的感覺,她決心去美國留學,當時,她已經30歲了。

直到現在,嚴歌苓也覺得自己去美國留學的經過是很勵志的,她僅僅用了一年零七個月,就把英語從只認識ABC的水平,考到超出美國研究生錄取線的570分。她成為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文學寫作系,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外國學生,並取得了文學寫作的碩士學位。

雖然嚴歌苓以一個學霸的形象進入了美國,但在具體的生活面前,這沒有任何幫助。同任何一個中國留學生一樣,她要到餐廳打工,做侍應生、看護員來掙生活費。

給台灣人看孩子被挑剔時,她心想:「你知道我是誰嗎?我的小說也很有名的呀,我還是我們大院第一個萬元戶呢!」

也就是在這個侍候,嚴歌苓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勞倫斯,一位美國外交官,精通多國語言,包括中國的東北話。如今,嚴歌苓依然記得,那個美麗的黃昏,立在她家門口的那個大個子美國青年,如此讓她怦然心動。

因為是跨國婚姻,FBI隔三差五就上門調查,因此勞倫斯為了嚴歌苓放棄了自己外交官的工作。後來政策改變,勞倫斯才到非洲任職。

現在,嚴歌苓每天堅持在家寫作,一到下午三點就停下來,開始化妝,換上漂亮衣服,靜候丈夫回家,用心經營著他們的感情。

在一次採訪中,閨蜜陳冲取笑她,何苦這樣做,但嚴歌苓卻有著自己的邏輯,「你要是愛丈夫,就不能吃得走形,不能肌肉鬆懈,不能臉容憔悴,這是愛的紀律,否則是對他的不尊重,對愛的不尊重。」

由於丈夫勞倫斯的外交官身份,嚴歌苓有在世界各地生活的經歷,「我是過著吉普賽生活的作家,是從遷移中獲得靈感和力量的作家。」

她自從12歲參軍,經過了文革,經過了戰爭,然後到了海外,在成為知名作家後又重新打工,「我要是在上海小弄堂、安徽小巷子長大的女孩,肯定不像我現在這樣關心全人類。」

只要有飯吃,我不會當編劇的

如今,嚴歌苓已然是中國電影界的超一線編劇(只改編自己的小說),中國那些大名鼎鼎的導演幾乎都跟她合作過,包括李安、張藝謀、陳凱歌,以及熱映的《芳華》導演馮小剛。

嚴歌苓所著《芳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對於這些導演,她也有自己的印象,張藝謀」做人厚道」,「從價錢到待人,都是我打交道這麼多的導演中,最為優厚的。」而馮小剛則比較尊重她的獨立思考,「比較好伺候」。

雖然都是與大腕導演合作,而且酬勞甚高,但嚴歌苓依然有著嚴肅作家的追求,她並不願意做編劇。曾有記者問,你覺得自己做編劇怎麼樣?她硬生生地回了一句:「不怎麼樣!」

嚴歌苓特別痛恨商業行為的寫作,「我絕對不可能做到哪個導演跟我約一個什麼故事,我就能生髮出一個故事專門伺候著他。」

「只要有飯吃,我不會當編劇的。」純粹編一個故事拍電影,是她所不屑為的。

雖然不做純粹的編劇,但她的小說被大量改編成電影,對此,她是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它用電影和電視做了一個很好的廣告;不好的一點是很多人不看小說了,認為影視就是小說。

嚴歌苓更願意讓大眾直接面對她的小說,「電影和電視劇不可能容納小說想要告訴讀者的所有信息,其實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洗馬君說

嚴歌苓,當代中文作家,專業編劇。代表作《扶桑》《第九個寡婦》《金陵十三釵》《小姨多鶴》《陸犯焉識》《媽閣是座城》及用英文寫作的《赴宴者》等。

致逝去的七十年代青春年華,獻給記憶中的芳華。馮小剛導演、黃軒主演同名電影上映,敬請聆聽嚴歌苓女士的原著。播講者:葉白,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曾任冰心獎作家莊海燕特邀播音,聲音美妙絕倫。


推薦閱讀:

7大「超難相處」的星座,看看你身邊有嘛!
怎們在居家風水上幫助孩子好好學習,有崽的來看看
手決|九字真言錯了,來看看真的!
你覺得你過著身無分文的日子嗎?進來好好看看!
結婚,一定要看看家境!

TAG:故事 | 芳華 | 這個 | 看看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