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花甲璇璣論注釋部分(七)

天界

天界,佛教術語,輪迴中的六道之一;道教中指以三清天為最高天的三十六層天;中國民間信仰中泛指神界,即和人間相對的以玉皇大帝為統治者的神仙國度。

佛教認為,人如果能夠行十善業,死後將升天界享受快樂。天人壽命很長且有大能,一動念萬般華衣美食隨處湧出。佛教認為:眾生六道十界輪迴,不會永恆存在於一界一成不變,天人壽命雖然很長但也有盡頭,之後還要進入輪迴,墮回人間乃至地獄。

天人死前會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稱為「天人五衰」。此外佛教亦認中國傳統神仙、其他宗教大能者如帝釋天等為天人。

佛教天界

天界眾生以須彌山或其上而居,越往上壽命越長,例如忉利天人壽命為一千歲,其一日相當於人間一百年,因此其壽命相當於人間三千六百萬年,以此類推。

欲界六天

所居越高慾望越淡,仍有男女情事,依居住的地方分為兩類:

(一)地居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天主為帝釋天),分別居於須彌山的山腰和山頂

(二)空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天

色指的是仍有色身,但不再有男女的差別,依禪定的程度分為四類:

(一)初禪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居於大梵天的梵王為初禪天之主

(二)二禪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光音天)

(三)三禪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

(四)四禪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無煩天以上證得阿羅漢果,不再落入六道輪迴當中,此五天又稱為五不還天或五凈居天

無色界天

以無色身的形式存在,分為四類: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道教天界

道教《雲笈七籤》卷二十一「天地部」稱,地上之天共有三十六層:(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蒙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一)太黃翁重天,(二十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界。(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八)秀樂禁上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合稱為三界,共計二十八天。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此三天合稱三清天。三十六為最高一層,稱大羅天,與三清境合稱為聖境四天。三界、四梵天、聖境四天共計三十六天。

附1:二十諸天

二十諸天是佛教二十位護法神總稱,其大多來源於印度教天神,後來被佛教吸取,成為佛教的護法神。二十諸天在漢傳佛教中的有些廟宇,又吸收了三位道教神祇,以及天龍八部的緊那羅王而成為二十四天。

諸天是諸位天尊的簡稱,是梵文中提婆的意譯,《金光明經疏》中解釋說「外國呼神名為天」。

在廟宇中二十諸天一般供奉在大雄寶殿的側面,大多為畫像,少數廟宇中有塑像,作為釋迦牟尼佛的保衛武士。

以下的二十位神組成二十諸天:

1.大梵天

2.帝釋天

3.多聞天王

4.持國天王

5.增長天王

6.廣目天王

7.密跡金剛

8.摩醯首羅

9.散脂大將

10.大辯才天

11.大功德天

12.韋馱天神

13.堅牢地神

14.菩提樹神

15.鬼子母神

16.摩利支天

17.日宮天子

18.月宮天子

19.娑竭龍王

20.閻摩羅王

其中第三位到第六位諸天也被供奉為四大天王。

此外,一些漢傳佛教寺廟常常會在供奉時在二十諸天的基礎上增入四位天神而成「二十四天」。

1.緊那羅王

2.紫微大帝

3.泰山府

4.雷祖天尊

附2: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佛教概念,指佛教護法隊伍中以天、龍為首的八種神話種族。又稱龍神八部、八部鬼神、八部眾。

天龍八部是天眾、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呼羅迦八類佛教的護法神。以「天眾」和「龍眾」為首,故稱「天龍八部」。

附3:天堂

天國,或稱天堂,字面意思即天上的國度,很多宗教和心靈哲學認為人死後的生命形式將存在的處所。

天國的觀念

中國民間信仰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堂、天國、天界、神界等都是同義語,指與地上的人間相對的以玉皇大帝為天庭皇帝的神仙天界。人們相信,人死了會升天,每一個人的祖先都在天上看著自己,祖先的在天之靈會保佑自己在人間的子孫後代。中國人有敬天祭祖的傳統。神人兩界,各守其道,相安無事。神仙有可能下凡到人間。

在中國古代,神跟仙是同等地位的,仙人之上就是聖人,遠古傳說裡面的聖人有盤古、女媧、伏羲等等。三清則是道教興起之後加上去的聖人。神跟仙差別在於死後得道可謂神,肉身得道謂之仙(黃帝肉身白日飛升)。所以民間都說仙人、仙人,仙后面還要再加個人,就可以說明問題了。在台灣民間如果某人往生,朋友去安慰的時候,都會說某某人已經作神了,絕對不會說某某人已經作仙了。

另外來說說精、怪、妖的差別,任何不會動的東西,例如植物、礦石、神仙的法器,日久開了靈智便會成精。而任何會動的東西,例如野獸、水生魚蝦日久開了靈智便是妖了。不會害人的稱之為精或妖,會害人的就叫做精怪或妖怪。

在道教中,若人得道,就可成為神仙。《太平經》:「上善之人」,死後陰曹判官「著善籍之文,名之為善人之籍」,「行仰善,與天地四時五行合信,諸神相愛,有知相教,有奇文異策相當,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共進於天神。」

天堂就是神仙的國度。又有以道教發源地青城為地上天國都城的說法,《廣黃帝本行記》:「青城,天國之都」。在道教中,天上設有以玉皇上帝為首的天庭,和民間信仰不同的是,民間信仰中玉皇大帝為眾神之王,而在道教中,玉皇大帝的職能是承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按《雲笈七籤》「天地部」,天共有三十六層。

佛教中的天界並非永遠享有幸福的處所,只是能享有大福報的地方,如天人、阿修羅的世界,但這些都不是永恆的,生命完結後都需參與輪迴;唯一的解脫是涅槃。

一般來說佛教不鼓勵信徒在死前願去天界,而鼓勵信徒的是死前願往生凈土。

印度教

在印度教裡面,因為有輪迴的緣故,天界的概念不是很凸出並只是暫時的,要到下一個重生之後才可入,對於信奉印度教的信徒,熱望的是永久的國度稱為 Moksha。Moksha 被視為生死輪迴的靈魂解脫,是一種個人的基本神性本性的重新確立,而這種確立可能包括與神的融合或神的加入。

進入天國或地獄是由死亡之神閻羅王和他的因果會計師 Chitragupta 決定的。Chitragupta 紀錄一個人一生的好與壞行為。這裡閻羅王和 Chitragupta都是至高上帝 Ishwara(神)的下屬,也在祂的指導下工作。進入天界與否只依從人在前世的行為,而不受宗教信仰而約束。因為人的好行為,在天界便會享受成果。天界的統治者是因陀羅,而生活在這個國土也包括了同眾多的天使。

在印度教教義中不存在的類似一神教的天國。

基督教

定 義

基督教信徒認為,天國是上帝居住之地,也就是上帝統治的天上王國。基督教中的天國來自希臘文Basileia,有王權、無上之權、統治之意。在聖經中,天國也被稱為「神的國」(或稱「上帝的國」)。

基督徒認為,普通人相信耶穌為他們在十字架上死,並且三日後復活,即在死後「得救」(得永生)進入天國(不知道筆者, 引述哪一段經文)。進入天國被基督教信徒認為是最美好的歸宿。

在基督教傳統中,天國一詞也被用來指代教會(不知道筆者, 引述哪一段經文);以及信徒的心靈(路加福音17:21)。

基督徒死後進入的天國只暫時居住的地方,因為他們所等待的是最後神所造的新天新地。

稱 呼

聖經中有關天國的稱呼很多:

2主的聖所,天堂(希伯來書9:24;彼前3:22)

2聖徒的國度(雅各書2:5;太25:34),家鄉(來11:13-16),安息日之處(來4:9-11;啟示錄14:13),城邑(來12:22;啟22:27)。

基督教徒的描述

曾有多位使徒宣稱能夠見證天國的存在,後來一些信徒聲稱曾見到異象中出現天國。一些基督徒認為天國只有在末日審判之後才能見到,而另一些則宣稱可以在地上建立「人間天國」(如托馬斯·閔採爾)。聖經啟示錄以及其他一些部分中的章節被認為是在描述天國在末日審判之後的建立過程,包括假基督出現,戰爭,饑荒,地震頻發等等。據此曾有過不止一次有信徒宣稱天國將要降臨。

基督徒認為,天國由上帝統治,執行上帝的律法,以及耶穌傳揚的「愛」。基督徒認為天國是完美的(使徒保羅說:「那是好得無比的地方」(腓1:23));永恆的;聖潔的。基督徒相信,進入天國的人將會被改造為精神體而失去肉體。

伊斯蘭教

天國(Jannah)亦譯「天堂」、「樂園」,與「火獄」相對。指安拉為信教、行善、敬畏真主且履行教規者準備的後世永居歸宿,是一個兼有物質、精神享受的永久和平的境界。

附4:地 獄

地獄,被一些人認為是人死亡後靈魂會到的地方。在漢族傳統宗教觀念中,地獄是陰間地府的一部分。地獄的觀念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觀念中,如道教、佛教、印度教、現今的猶太教和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別、伊斯蘭教等。其實陰間和地獄的性質不盡相同.陰間也稱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間,而地獄特指囚禁和懲罰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說是陰間的監獄和刑場。

地獄的觀念同時出現在古代東方的印度和西方的西亞,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其最初來源可能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伊朗高原。 據德語WIKI百科本條目介紹,早在公元前1800年古波斯的拜火教就有這樣的描述:末日審判是有一個大火坑,好人在那裡被牛奶和蜂蜜澆灌,而壞人則被融化的金屬溶液澆灌。有人認為這是東西方所有地獄觀念的共同起源,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學者也持此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佛教傳入前中國沒有地獄觀念。以著有《東漢生死觀》的余英時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中國道教原本已有地獄觀念,佛教傳入後又影響後來道教的地獄概念。

不同的信仰對地獄的理解會有所不同,但一般與人死後的靈魂會到地獄受審、等待輪迴、轉世或受刑罰等事有關。地獄與痛苦的負面情緒有不可分割的聯想,佛教認為地獄道是沒有喜悅意和喜樂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地獄道的是囚犯即「罪鬼」,這與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各種文化中的地獄

不同宗教所描述的地獄酷刑,都只是對肉體進行折磨,並沒有描述過專門對受刑者的情緒、精神進行虐待和折磨的酷刑。

由於與痛苦有密切關係,故有人用來指災難後的情況如人間地獄。

中國地區

在中國宗教信仰中,人生前為陽間,死後便是進入陰間,或稱陰曹地府。陰間的概念大於地府,地府的概念大於地獄。根據《太平經》,人在世間,「為善亦神自知之,惡亦神自知之」,行善之人,則其在陰曹的命簿「無惡之辭」,「天見善,使神隨之,移其命籍,著長壽之曹」,不僅能長壽,而且還能讓子孫得福,上善之人則能成神;行惡之人,死時則入惡曹地府判罪受罰,而以後還有改過自新的機會。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道教受其影響又發展出了十八層地獄的概念。

大概從秦漢時期起,人們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又認為酆都為冥界入口,則酆都之神酆都大帝也被奉為是冥界主宰。而東嶽大帝、酆都大帝職能、屬性、部屬及管轄範圍幾乎一模一樣,民間一般認為兩神為同一神。

佛教傳入後,民間受到佛教思想影響,認為地獄是六道輪迴中最劣最苦的,民間認識的「重獄」便是指「十八層地獄」。而十八層地獄分別由十殿閻羅王掌管。其中被認為是最令亡靈痛苦的第十八層地獄,是阿鼻地獄。而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所化之鬼王就是地獄的主宰,統轄地獄一切神和靈,同時也是亡魂的引渡者和施救者。同時佛教中地藏王菩薩也是地獄的教主,統轄十殿羅閻王,拯救地獄眾生。曾發誓「地獄不空終不成佛」。

佛教傳入後,民間受到佛教思想影響,認為地獄是六道輪迴中最劣最苦的,民間認識的「重獄」便是指「十八層地獄」。而十八層地獄分別由十殿閻羅王掌管。其中被認為是最令亡靈痛苦的第十八層地獄,是阿鼻地獄。而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所化之鬼王就是地獄的主宰,統轄地獄一切神和靈,同時也是亡魂的引渡者和施救者。同時佛教中地藏王菩薩也是地獄的教主,統轄十殿羅閻王,拯救地獄眾生。曾發誓「地獄不空終不成佛」。

中國人相信,冥幣可使用於地府,故焚燒冥幣,可幫助祖先的經濟來源。另有人相信,通過冥幣能夠買通地獄中的鬼卒,而免於較重的刑罰,而已故親屬的家人往往會在春節、中元節、重陽節、清明掃墓節等節日,也會焚燒冥幣給「陰間」的親屬。

歷 史

地獄思想隨著佛經的傳譯,由印度傳入了中國。最早的譯述出現在東漢末年桓帝靈帝時期,安世高便譯有《佛說十八泥犁經》、《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等著作。期後,支婁迦讖所譯《道行般若經》中有泥犁品一詞,康巨譯有《問地獄事經》。自此至唐宋時期,佛家的地獄思想便逐漸被中原漢族所接受。至於閻羅王,簡稱「閻王」。被認為是地獄的主管,掌管陰曹地府。大約在南北朝期間由印度傳入中國。由於閻王的信仰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閻王觀念:十殿閻羅。

十殿閻羅王

中國民間信仰,受到中國佛教與道教的影響,有十殿閻羅之說。此說源於唐代,相傳玉皇大帝冊封閻羅王,由閻羅王統率地獄和五嶽衛兵。閻羅王更分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和名號,稱地府十王,統稱十殿閻王,而十殿閻王及其一切部眾,都受佛教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或者是道教東嶽大帝的管轄。

十殿閻王各有其主、誕辰和專職,簡述如下:

2第一殿:秦廣王蔣(傳說是:東漢的蔣子文),二月初一日誕辰(一說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凶。

2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一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

2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

2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

2第五殿:閻羅王包(傳說是:北宋的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

2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2第七殿:泰山王董(傳說是:後漢的董極),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鬧地獄,即幽冥地獄。

2第八殿:都市王黃(傳說是:五代的黃思樂),四月初一日誕辰,專司大熱鬧大地獄,即五嶽地獄。

2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鐵網阿鼻地獄。

2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往轉世。

十八層地獄

地獄的外圍是鐵圍山,鐵圍山隔斷了陽間與陰界,並且地獄的各個部分也是由鐵圍山隔斷。

據東漢安世高所譯的《十八泥犁經》中,地獄分為十八層,合稱為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的「層」不是指空間的上下,而是在於時間和內容上,尤其在時間之上。十八層地獄是以生前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受罪時間的長短。每一層地獄比之前一層地獄增苦二十倍和增壽一倍,全是刀兵殺傷、大火大熱、大寒大凍、大坑大谷等的刑罰。當到了第十八層地獄時,苦已經無法形容,也無法計算出獄的日期了。

佛教之地獄說是與其輪迴觀念有關,以便形象地解析「孽」與「果報」,以導人向善。

據佛陀所說,地獄為六道之一,輪迴者根據其業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獄不是永恆,地獄有情(生命)雖受苦但亦有死亡時候,到時會再根據其業決定下次往生界別。而地藏菩薩,專門救渡地獄眾生。

六道輪迴

天 | 人 | 阿修羅 | 畜生 | 餓鬼 | 地獄

印度教

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傳說第一個死去的人叫做閻摩(Yama),後來演化為印度教的陰間的主宰閻王。其後思想被佛教所吸收,成為二十諸天之一。《玄應音義》中稱閻羅王兄妹,閻摩與閻密(Yami),兄管男鬼、妹管女鬼。印度教只認為地獄是靈魂投胎轉世的一個階段。

猶太教

早期的猶太人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這並非早期猶太教的教義。據古波斯宗教的學者研究,「在巴比倫之囚以前,猶太人並不相信有天堂和地獄。……舊約幾乎沒有提到過天堂和地獄。」此觀念是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而產生的。現今的猶太人認為,人死後不是完全消滅,死人仍然存在一個荒涼,痛苦,陰暗,恐怖之處,稱為「陰間」或 「地獄」。那是一個與上帝隔絕,沒有光明,沒有喜樂,永遠痛苦的地方。

基督教

按照基督教《聖經》希臘文原文和意義分別是:

2

磯漢那(Geenna),指欣嫩谷,是過去位於耶路撒冷城牆外的一個谷地,當時的以色列人在此焚燒罪犯屍體(如果人犯罪嚴重就不配復活,因此猶太人認為不知悔改的人不配進入墓地安葬,只能扔到這個谷自然腐爛或者被焚燒)及生活垃圾。當時的人們還在垃圾上撒上硫磺以幫助燃燒,因此這個地方總是煙霧繚繞。

2海地司(Hades),指死人的地方。

2塔塔魯斯(Tartaroo),描述撒但及其反叛天使墮落的動詞,意思是「扔到tartar里去」。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各派別基本都完全接受地獄的概念,不像基督教那樣,各教派對地獄各執一詞。

耆那教

耆那教認為地獄是由惡魔掌權,罪人會受到折磨的,直到一生的積惡全都清除為止。

埃及神話

阿努比斯將死人的心臟與瑪特(Ma"at)羽毛放在天秤上。要是心臟比羽毛重,代表該人罪孽深重。阿努比斯便會將他交給阿米特吞下,永遠不得安息。

文學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地獄》中詳盡描寫地獄的情況。但丁描述的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地心是魔王撒但掌握漏斗頂端。


推薦閱讀:

《野望·東皋薄暮望》注釋譯文_作者唐代詩人:王績
周易正讀之十一:"坤"卦注釋 - 易經基礎 - 周易頻道 - 藏風得水
煙波釣叟賦注釋
年月吉神注釋
《靈城精義》注釋10 [南唐] 何溥 撰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