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兌易推演1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兌易推演1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4卷,「海內經」1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個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禹、伯益所作。大約出於周秦人的記載,不可信。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時期,著名地里風水學家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劉歆(最早編輯者):(約前53-前23)是西漢末古文經學家、目錄學家、天文學家。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劉交五世孫,劉向之子。成帝時為黃門郎。河平中,受詔與其父總校群書。劉向死後,劉歆復任中壘校尉。哀帝即位,王莽薦舉為侍中太史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繼承父業,撰成《七略》,為我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曾建議為《左傳》、《毛詩》、《古文尚書》等古文經設立學官,遭今文博士的反對。因得罪執政大臣,出任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太守。王莽新政,累官至京兆尹,封紅休侯、國師。地皇末(23),謀誅王莽,事泄自殺。明人輯有《劉子駿集》。劉歆上《山海經》表,約在漢哀帝建平年間(前6~前5)。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鬥爭。《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海外西經》)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大荒西經》)在《山海經》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經》中,存在著大量的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經》中的文字。「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國的圖騰。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雖然由於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又如《大荒西經》、《海內經》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海內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經》)這個譜系具有傳奇色彩,具有神譜的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同時,《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后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為田祖。」關於手工業,《大荒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關於天文、曆法,《大荒海內經》載:「噎鳴生歲有十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現在,許多學者均認為,《山海經》在這裡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象,只不過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於是就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大荒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如《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兩條記載,有人認為前者記載的是太陽黑子活動和北極的極地現象,後者記載的是極地附近的假日現象。此外,從《山海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對大地的探測活動。《海外東經》載:「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經》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這些記載,數字未必確實,但已反映出中國古人的探測活動。總而言之,《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細心鑽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地理學上的科學地位

正如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指出的那樣:「《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儘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據譚先生研究,《山經》共寫了四百四十七座山,這些山中,見於漢晉以來記載,可以指系確切的約為一百四十座,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對晉南、陝中、豫西地區記述得最詳細正確。這應該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寶貴資料。

在《海經》中,記載了一些諸如結胸民、羽民國、厭火國、貫胸國、不死民、反舌國、三首國、長臂國、三身國、一臂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女子國、軒轅國、白民國、長股國、一目國、大人國、君子國、無腸國、夸父國、黑齒國、玄股國等奇異的國家和民族,雖然這些國家和民族並非真有,只存在於傳說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學和民族學價值。譚其驤又作《「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用《山海經》中豐富的河道資料,將《北山經》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條一條梳理,並加以排比,考證出一條最古的黃河故道。

對文學的影響

神話乃文學之母。神話與文學的關係,就像《山海經》神話中所見的盤古與日月江海的關係。神話說盤古死後,頭化為四岳,眼睛化為日月,脂膏化為江海,毛髮化為草木。盤古雖死,而日月江海、人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神話轉換為其它文學形式以後,雖然往往消失了它本身的神話意義,神話卻在做為文學中藝術性的衝擊力量而活躍起來。(語見王著《神話與小說》)例如:先秦文學的南北兩大代表:《詩經》與《楚辭》,都有古神話的痕迹,尤其是《楚辭》,保存極大量的古神話。《老子》、《莊子》、《淮南子》的道家思想也大量吸取古代神話而加以哲理化。《左傳》、《史記》、《尚書》,則是吸取神話而加以歷史化。《山海經》是古代口傳文學的成文紀錄,保留中國古神話最多的一部書,影響後世文學非常巨大。例:夸父的神話故事見載於《山海經》,而《淮南子》與《列子》書中也都有記載,皆據《山海經》而寫就的。其後的《神異經》里那位在東南大荒的巨人樸父,由夸父、博父、樸父的音義來看,此樸父疑亦夸父演化而成的巨人。又據茅盾《中國神話研究ABC》所說:《列子·湯問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話演變而成,據「帝命氏二子負山」來看,誇娥極有可能是夸父演化來的。<中山經>姑媱之山的瑤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為《莊子》里藐姑射山的綽約神女寓言。其後再化為宋玉<高唐賦>的巫山神女朝雲。再化而為杜光庭《仙錄書》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瑤姬,再化而為曹雪芹《紅樓夢》里的絳珠仙草林黛玉。《山海經》中北海海神變為風神的禺強即是《莊子》寓言的鯤鵬之變的根源。《莊子·應帝篇》「倏忽為渾沌鑿七竅」則是來自<北山經>渾沌無面目的天山神靈。莊周夢蝴蝶的寓言則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靈感。屈原<天問>、<招魂>、<九歌>、<離騷>與《山海經》的神話故事多所雷同。

陶淵明的<讀山海經詩>是句句源自於《山海經》。浪漫詩人李白具遊仙思想的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梁甫吟>、<北風行>,甚至<清平調>……皆源於《山海經》神話。李賀詩對《山海經》神話亦多所運用。李商隱更是大量運用《山海經》神話象徵、隱喻的個中翹楚。魏晉以降的小說:王寶的《搜神記》所志之怪,幾乎是《山海經》神話的脫胎。唐傳奇如《柳毅傳》脫胎於《山海經》陵魚(人魚)的演化。宋名詩人蘇東坡<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的祀歌:「騎龍白雲鄉、織錦裳的天孫、謳吟下招的巫陽」,都是直接源於<海內西經>的。

元劇《竇娥冤》、明小說《封神演義》、清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莫不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一脈相承。 明吳承恩《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神、獸雜揉的形性是《山海經》變化神話的運用。李汝珍《鏡花緣》的奇聞異事、四十一個神話國……則是海內外經遠人異國的改寫。例:女兒國、毛臉國分別是《山海經》的女子國、毛民國……

近代戲劇:《牛郎織女》、《白蛇傳》、《嫦娥奔月》……莫不取材脫胎於《山海經》神話。

古詩詞、小說、戲曲……泛取《山海經》神話題材者所在都是,舉不勝舉。現代詩文也不乏以《山海經》神話入詩者:楊牧、余光中、郭沫若、覃子豪、吳瀛濤……在詩中,神話往往成為諷喻性的解說主題。 總之,《山海經》神話塑造了不少文學母題,神話與文學幾乎是一體的兩面,是象徵的、想像的、樸野的、是敘事描繪的、是情感的、是富於生命力……的文學形式。《山海經》的古神話,比之於西洋神話,是嫌零碎、簡陋。然而雖不是琳琅瑰奇的篇章,但仔細探究,竟是一塊一塊的璞玉美石,可譽為「中國文學的寶礦」。

1、在上古時期,《山海經》原來是一部有圖有文字的作品。現存版本中「山經」部分,還完全保留了圖書解說形式。其「山經」部分的圖書,是分有方位的。標題上的方位分布,是「東山經」、「西山經」、「南山經」、「北山經」、「中山經」。而在內文中,其方位的依次延續,卻可能是一個圓周圖。這就有可能符合「洛書」方位,或「河圖」方位,甚至可能符合「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圓圖方位。

2、周代三易並存,記載於典籍。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並且按照三易,分別設立占卜官員。其中「歸藏易」,又叫做「坤乾」或「坤乾易」,分明「歸藏易」是以坤卦為第一卦,以乾卦為第八卦。依據這個思路,我們整理個三易形式便是:周易:1乾、2兌、3離、4震、5巽、6坎、7艮、8坤。關鍵是乾坤二卦,做首卦與最後一卦相對應。

歸藏易:1坤...................8乾。關鍵是坤乾二卦,做首卦與最後一卦相對應。連山易:1艮...................8兌。關鍵是艮兌二卦,做首卦與最後一卦相對應。

3、《易經》八卦卦象中:艮為山;兌為澤,為海洋。《山海經》書名,經文名稱,與「連山易」相符。不僅是經文名稱相符,像《周易》八卦研究者首重乾坤二卦一樣,《山海經》內文內容「山經」、「海經」,也與「連山易」應有的內容相符,與「連山易」研究者首重艮兌二卦的意義相符。

4、《山海經》在內容上,由與《易經》卦爻辭內容相同的現象。比如「大荒經」中王亥的故事,與《易經》中旅、大壯、觀、需等瓜,記載的是同一個歷史人物與同一件事件。

5、劉秀編輯《山海經》時,沒有「大荒經」部分。「大荒經」部分是後人所補。「大荒經」應該不屬於「山海易」(即連山易。或許「連山易」的名字,最初叫做「山海易」。像「歸藏易」也叫做「坤乾易」一樣)的內容,而屬於「歸藏易」的內容。「大荒」者,有土地的意思。應為後人見「大荒經」文義古樸,與《山海經》有聯繫,而爨綴與一起。

6、《山海經》屬於「山海易」、「大荒經」「歸藏易」、《周易》三易內容混雜與一起的作品,三易過度演變痕迹明顯。 周 易:1乾、2兌、3離、4震、5巽、6坎、7艮、8坤。關鍵是乾坤二卦,做首卦與最後一卦相對應。

歸藏易:1坤、2?、3?、4?、5?6?、7?、 8乾。關鍵是坤乾二卦,做首卦與最後一卦相對應。

連山易:1艮、2?、3?、4?、5?、6?、7?、8兌。關鍵是艮兌二卦,做首卦與最後一卦相對應。

我依據以上思路,分別繪製有「連山易64卦方圓圖」、「歸藏易64卦方圓圖」。有興趣的朋友,你也試一試?

有人說:「我僅讀過南懷謹老師的易經雜說。一直以為,周易並不是:1乾、2兌、3離、4震、5巽、6坎、7艮、8坤,而是: 6乾、7兌、9離、3震、8巽、1坎、7艮、2坤。前者是宋代以後出現的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數,後者才是周易的卦數,所謂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5居中,是邵康節把先天卦數用到後天八卦里(也就是周易)。所以,要說規律嗎,周易首尾相對,也是離坎相對,不是乾坤對。」

以上所說太對了。「一直以為,周易並不是:1乾、2兌、3離、4震、5巽、6坎、7艮、8坤——是對的。是先天八卦。而是: 6乾、7兌、9離、3震、8巽、1坎、7艮、2坤——也是對的,是人們歷來認為的後天八卦。但也有問題,正像您後面所講,這實際上是洛書,是給洛書配卦。」

是不是周易應該是的樣子:歸藏坤乾 ,之後周易乾坤呢。是不是說後天八卦,不是「周易」?

那位先生又說:「我認為,周易始終不是乾坤啊!所謂的周易,就是周文王做的易。事實上,誰做的易就可以叫誰的名字。這個不重要。邵康節把先天八卦數引入後天八卦,是創造性的,用起來的確得心應手。但是誰也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用。問題是的確先有周易的後天八卦,到宋朝才有先天八卦出來。後天八卦,周易卦在《說卦》早就有了『帝出乎震,齊乎巽……』這就是後天八卦象,也是解釋後天八卦的來由。到宋朝才有『乾坤相對,水火相望……』先天八卦的說法。那麼結論就是,周易畫的就是後天八卦,後天八卦就是周易,是離坎相對的,沒乾坤什麼事。這裡涉及我一直考慮的問題,易是理、象、數的學問,但是周易更偏重象,孔子更注重理,而除了河圖、洛書、基本沒有數什麼事。河圖、洛書說什麼天數25、地數30,天地五十有五,但是大衍之數卻是五十去一,取其四十九.。那麼用蓍草計數,是為了起卦,起了卦看象,看爻辭等。我說的這些主要的意思是,這些都和八卦計數沒什麼關係。在術的這部分,我實在沒看出來周易的數有什麼用,河圖洛書的數好像是解釋了為什麼用49根蓍草的原因。那麼邵康節用的先天八卦數也無非是起卦方便,真要推出子午卯酉卻也未必。但是奇怪的是,先天八卦數來記憶方圓圖卻是再好不過了,也是異數,或許邵康節正是發現了方圓圖的秘密,才如此計數也說不定。」

《周易》之所以叫「周易」,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周易》是周朝才有的文本,是由周王朝開創者文王、武王、周公完成的作品因此叫做「周易」。這個說法,比較有力。歷代相傳,現代人依然公認現有的《周易》文本形成時間,與周王朝開闢時間基本是同一時間。

第二種說法,《周易》為什麼叫「周易」,「周」表示圓,表示天,是易經八卦中乾卦的象徵。這符合商代與周代之間的歷史、信仰、宗教意識的變遷。商王朝時期,天命觀念還不夠強烈,商部落崇拜的是祖宗的靈魂對後世作祟所起的作用,以及大地上的山脈、河流的自然神,特別是後者。商部落這種習俗,可以從大量的殷墟甲骨文占卜文字中看出。到了周代,周部落重天命,而輕鬼神,賦予了天意人格神的意義,認為天、天命主宰一切。「天子」的觀念也由此而來。 說《周易》的「周」字,是周圓為天的意思,是乾卦的意思,是乾卦做首卦的意思,還牽涉到易本身的發展、推演歷史。

易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易。《易傳》中講,易「不可為典要」,為什麼?一方面我們認為,一部易經,十分了不起,是中華民族的第一經典,是諸子百家思想哲學之宗源,又為什麼說它不可為典要?大約也就是說,易,本身也是在不斷改變之中,它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不應該有一成不變的文本,不是一字一詞不可變動的聖經、佛典那樣的作品。易,是一部適時而變的書,是一部適時而變的經典。

易經,是一部永遠沒有完成的書,永遠需要後人去續寫,去翻開新的一頁的書,去不斷推演、演易的書。「演易」一詞的重大意義,也許就在這裡。易經的根本特色,也就在於:《易經》具有的自身也需要不斷變易性。這使得《易經》成為人類史上僅有的一部奇特奇異經典,也是它的生命力將永遠存在,能夠「易與天地准」的形式保證。

  需要不斷演易,易經中的符號體系部分,為後世不斷演易提供了可能。試想,易經如果沒有符號體系,只有文字部分,要把文字重新編排,重新分布,那會沒個頭緒、每個標準的。符號體系則不同,它有重新編號的可能,而不會讓人不可接受。符號系統重新編排後,掛在符號後面的爻辭,可以跟著符號走,重新到位。

  易經中的符號系統,十分重要。它不一定像往常人們認為的那樣,是因為沒有文字,文字還沒有產生時候的產物,而是保證易經自身變易的需要,是易經本身不可缺少的符號、文字雙重體系之一。在我認為,在易經的應用方法上,就應該圖文並用。這不僅指的是大的方面的易經推演、演易行為,在日常預測行為上,也應該如此。

《周禮》中有三易之說。指的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三種。按照《周禮》中記載,周代是三易並存,分別設置有管理「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的官員。這是說在周代初期,三種易經都還存在。

  其中的「歸藏易」,又稱作「坤乾」。應該是以易經八卦中的坤卦為首卦,以乾卦為第八卦,坤乾相對應,才稱作坤乾。如同先天八卦中第一卦是乾卦,第八卦是坤卦,被人們叫做乾坤八卦一樣的對應形式。

  據說,(無所考證。連黃帝這個人物是否存在,也無所考證)歸藏易是黃帝時期的易經。雖然無所考證,但符合學理。黃帝之所以稱作黃帝,是與土地、與農業開發有關、與大地開闢有關,與疆土開闢有關。易經中的重坤卦,就有土地開闢、地方開闢的意義,預測中遇到重坤卦的人,也多又不守舊土,另擇新地之意義。黃色,又為土地的顏色,當然,洛書中宮為土,又有黃帝代表中央的意思。黃帝時期,開闢疆土,發展農業,與坤乾重坤卦,以坤卦為第一卦的意義相合。

坤卦有「歸藏」之義。世間萬物,一切歸藏於土。這可能就是「坤乾易」又被叫做「歸藏易」的以泥土的性質為易定名的原因。

  中國人的土葬風俗,也應該就是黃帝時期的產物,是在歸藏易時期形成的。它的意義重大,是中華民族效法自然觀念的實踐行為,是忠孝文化的源頭。黃帝之前,人死之後,不封不樹,不做屍骨處理,聽任自然毀壞。黃帝時期,或者說歸藏易時期,人們開始把先人的屍骨,用作與自然建立聯繫的方式,用作活著的人取得自然能量的重要手段,擇地葬骨,選擇好的地理風水,把先人的骨殖安葬到哪裡,後人的心靈記掛著那裡,以此形成地理風水的作用。   這也是歸藏易的一種重要方法,一種重要發明。

連山易應該在歸藏易之前。歸藏易以坤卦為首卦,以乾卦為末卦,被叫做「坤乾易」。連山易,顧名思義,應該是以艮卦為首卦。艮卦的卦象為山,重艮即連山。

  連山,是不是也可以叫做「列山」,一排一排、一列一列的山峰相連,為連山或列山。中國上古傳說中,有列山氏,即神農氏。我們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開創者炎黃二帝,黃帝演歸藏,即歸藏易的應用者黃帝。炎帝即神農,這是一個山林部落,應該是洪荒時期生活在山頂上的人民。神農演連山,神農部落的主要貢獻,在於對山林的認知與開發,比如傳說神農嘗百草,就主要是對山中草木的作用的認識。神農氏對於草木知識的認識與應用,是屬於技術性的,不大具有文化意義。神農氏的真正文化建樹,是在對於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確立上。

作為中華民族的創立者,炎黃二帝中炎黃並稱,並不單單是說黃帝之前,有過一個炎帝部落統治時期,而應該指的是炎帝在確立中華民族文化、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奠基上,有過貢獻。這就應該是「我們都是龍的傳人」的中華民族龍文化,是由炎帝確立下來的。龍是什麼,龍的真正意義,應該指的是中國特有的以易經為理論依據的地里風水中所者的龍,龍和龍脈,也就是山脈,「山主人丁水主財」的山脈。(可以參閱我的另一個帖子:易經三要義:人口、政權、財富)而決不是文化界、知識界的大師們叫嚷的龍的什麼什麼動物的胡說。神農氏對於山的認識,除了醫藥,更在於對效法自然、天人感應中山這種自然力量對於形成人丁人口的作用。中華民族萬世不滅,就在於神農的貢獻,在於神農的發現,在於神農對易經、對易經艮卦具有的人口延續作用的發揮上。

是誰,用什麼方法,使得中華民族人丁興旺、延續至今?是神農,是神農使用了易經原理。這大約就是「連山易」的內容,大約應該就是「連山易」的根本作用。

應該說,不學習易經,不研究易經,中國文化中,就有很多問題講不清楚。就不會明白為什麼說作為一本占卜書的易經,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為什麼說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祥於易。外面,他們在祭黃帝、祭炎帝,他們明白炎黃二帝的作用嗎?明白多少?外面,有很多文化大師,他們能說情中國文化中的幾個問題?他們研究易經嗎?能把易經中的問題說清楚嗎?能說清楚多少?一個不懂得中華民族文化原典易經的人,敢在中國稱大師?

易經,不止於占卜。  後天卦序:6乾、7兌、9離、3震、8巽、1坎、7艮、2坤。

先天卦序:1乾、2兌、3離、4震、5巽、6坎、7艮、8坤。 從三易的推演發展歷史來開,神農用連山易,以艮卦為首卦。黃帝用歸藏易,以坤卦為首卦。周代用周易,以周為圓,為天,《周易》就應該是以乾卦為首卦。這才會符合先天卦序中7艮之後是8坤,8坤之後是1乾的易經推演順序。 按照這個思路,艮卦做首卦的連山易之前,應該是6坎做首卦的「坎易」時期。坎卦表示河流,河流恣肆,造成洪荒,這也符合傳說中伏羲、女媧在洪荒時期演八卦、造人類的口傳歷史,也符合上古東西方都曾經存在過的河流文明時期的歷史。 我的主要研究主體,是在以乾卦為首卦的《周易》時期結束後,應該是什麼易?什麼卦作首卦?由此試想把易經向前推進一步,推進一大步!這樣,現在我們日常所傳所用的後天八卦:1,不是以乾卦為首卦,也不是一坤掛為第8卦。2,而是以離卦為第1卦,以坎卦為第8卦。3,其他幾卦不對應。

漢代留下的後天卦序,也就是流傳至今,我們依然在大量使用的《周易》版本卦序,它的卦序乾、坤、屯、蒙、需、訟、師、比......等,倒是以乾卦為首卦,但它又不是以坤卦為最後一卦。也與後天八卦卦圖上的卦序,對不上號,顯得是兩回事。 那麼,真正的「周易」卦序,就應該是現在依然流傳的所謂的「先天八卦」或稱「伏羲八卦」,其64挂圖式,也就應該是現存的「先天64卦方圓圖」或稱「伏羲64卦方圓圖」圖式。它既不應該是現存的「後天八卦」或俗稱的「文王八卦」圖式,也不應該是現存的漢代的卦序。 不是嗎?「連山易」失傳了,「歸藏易」失傳了,比「連山易」與「歸藏易」還要久遠的洪荒時期的「伏羲易」,能夠單單留存下來,並且流傳、保存得如此完整嗎? 我們的目的之一,是在於復古。 是試圖依據《山海經》中保存的「連山易」的信息,結合《周書》中保存的三易信息與「歸藏易」對應消息透漏,再結合「先天64挂圖式」這個「周易」圖式,試圖恢復「先天64卦周易圖」式之前的兩個易圖,即「連山易64卦圖」和「歸藏易64卦圖」。它或許對我們研究上古人文、研究探討中華民族文化在上古的發祥、傳承過程,研究「連山易」、「歸藏易」時期的社會結構、意識形態、生活習俗等,不無補益。對於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本與實質,更是所必需的。 我們的真正目的,在於探討中華民族文化需要什麼樣的傳承方法,需要怎麼樣繼續傳承下去?這點十分重要! 連山易的對應結構有:艮——兌對應。 歸藏易的對應結構有:坤——乾對應。 周易或先天易的對應結構有:乾——坤對應。 周易或先天易其他對應結構有: 兌——艮對應。 離——坎對應。 震——巽對應。 我們是不是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無論是在「周易八卦」中、「先天八卦」中,還是「連山八卦」中、「歸藏八卦」中,乾坤、兌艮、坎離、震巽這四對對應卦,始終不可以打破。 我們從後往前推演。 以「天」、「天命」為主題的周易的結構式是: 第一對對應卦:以乾卦為第1卦,以坤卦為第8卦; 第二對對應卦:以兌卦為第2卦,以艮卦為第7卦; 第三對對應卦:以離卦為第3卦,以坎卦為第6卦; 第四對對應卦:以震卦為第4卦,以巽卦為第5卦。 以「土地」、「大地」為主題的歸藏易的結構式應該是: 第一對對應卦:以坤卦為第1卦,以乾卦為第8卦; 第二對對應卦:以兌卦為第2卦,以艮卦為第7卦; 第三對對應卦:以離卦為第3卦,以坎卦為第6卦; 第四對對應卦:以艮卦為第4卦,以兌卦為第5卦。 以「山」、「山脈」為主題的連山易的結構式應該是: 第一對對應卦:以艮卦為第1卦,以兌卦為第8卦; 第二對對應卦:以兌卦為第2卦,以艮卦為第7卦; 第三對對應卦:以離卦為第3卦,以坎卦為第6卦; 第四對對應卦:以震卦為第4卦,以巽卦為第5卦。 用圖表表示以上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的對應結構式: —————————————————————— 連山易(數序) 歸藏易(數序) 周易(數序) —————————————————————— 兌8 乾8 坤8 —————————————————————— 7 兌7 艮7 —————————————————————— 6 離6 坎6 —————————————————————— 5 震5 巽5 —————————————————————— 4 巽4 震4 —————————————————————— 3 坎3 離3 —————————————————————— 2 艮2 兌2 —————————————————————— 艮1 坤1 乾1 ——————————————————————我們可以依據「先天卦方圓圖」,試著分別繪製出「連山易六十四卦方圓圖」,「歸藏易六十四卦方圓圖」。在這裡,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是什麼樣的結構。「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也叫「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它是有方位的:天南地北,離東坎西。天南:干為天。在圓圖上找到乾卦所在的位置,為實際地理上的南方。地北:坤為地。在圓圖上找到坤卦所在的位置,為實際地理上的北方。離東:在圓圖上找到離卦所在的位置,為實際地理上的東方。坎西:在圓圖上找到坎卦所在的位置,為實際地理上的西方。先天六十四卦,由圓圖確認時間,由方圖確認空間方圓圖。3,在方圓圖內的方圖上,找到由西北至東南的「乾坤對角線。」我們所說的干1,兌2,離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8八個主卦,就在這條對角線上。4,從方圖的下面第一排開始:干,夬,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易經六十四卦,每1卦都是由上面所說的8個主卦,兩個兩個上下組合而成的。注意這第一排,第一排上的8個卦,它的下卦全都是乾卦。乾卦數序為1。上卦則依照次序分別是干1,兌2,離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樣,把每個卦的數字都一起記住的話,就可以記成:1 / 1干,1 / 2夬,1 / 3大有,1 / 4大壯,1 / 5小畜,1 / 6需,1 / 7大畜,1 / 8泰。由下往上第二排,下卦全是兌。數字全是2。上卦依然依次是:干1,兌2,離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就可以記成:2 / 1履,2 / 2兌,2 / 3睽,2 / 4歸妹,2 / 5中孚,2 / 6節,2 / 7損,2 / 8臨。以上各排,都是這種規律。卦符的記憶,只需要記住8個主卦的卦符,然後依照上面的規律,熟練後就可以畫出全部六十四卦的卦符。我們把方圖中這種橫排排列,依次叫做:干宮橫排8卦。兌宮橫排8卦。離宮橫排8卦......等。方圖中,有橫排八宮,也就有豎排八宮。方圖中靠西邊的豎排,叫做干宮豎排。它的規律是:上卦全都是乾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別是干1,兌2,離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第二排為兌宮豎排規律是:上卦全都是兌卦,由下至上下卦分別是干1,兌2,離3,震4,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他各宮豎排,規律同上。


推薦閱讀:

讓周易命理風水走出玄學的誤區
【周易原義】
塞上學堂的文件夾【周易/八字】
《周易》之門57--《未濟》1 - 儒學經解 - 國學論壇
(1)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兌易推演8:兌易64卦卦序

TAG: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