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碩鳴:鳳凰十五年見證中國巨變
凌晨,還在網上關心日本核輻射的江蘇公務員孫明江,在微博上看到聯軍開始向利比亞政府軍發動攻擊的消息,他趕緊打開電視,調到鳳凰信息台,尋找聯軍空襲的最新消息。關心時事的孫明江早已養成習慣,每逢重大事件發生,他都會守住鳳凰,追蹤新聞。「九一一」、俄羅斯別斯蘭人質事件、伊拉克戰爭、台灣大選等,有重大時事發生看「鳳凰」已經成了孫明江的新聞習慣。自一九九六年三月三十一日,整整十五年,鳳凰通過它的新聞平台,不僅及時告訴觀眾世界上正發生什麼,還經常以各種評論的方式告訴觀眾這是為什麼!展翅十五年的鳳凰,吸引更多華人。 三月二十八日,鳳凰衛視開播屆滿十五周年前夕,鳳凰衛視香港台啟動全新的二十四小時粵語頻道,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對亞洲周刊表示,全球華人中講廣東話的人很多,鳳凰的廣東話台是獨立頻道,覆蓋全球。在開播儀式致辭,劉長樂說:「今年是鳳凰衛視成立十五周年,我們以開啟一個嶄新的頻道、鳳凰衛視香港台為鳳凰的生日添上喜慶的一筆,為鳳凰的征途樹起新的里程碑,鳳凰衛視香港台完全用粵語播出,它的成立是我們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的回饋,也為鳳凰服務全球華人增添了更多的管道。」 劉長樂曾經是新聞人,在中國改革開放中下海營商七年後,揮之不去的新聞夢讓他又重返傳媒界,要拓展日益走入國際社會的中國人的話語空間,讓鳳凰展翅飛翔。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劉長樂表示,十五年來,堅守新聞理念,鳳凰秉承的是國際化、全媒體化,更重要的是多元化的「三化」理念,讓鳳凰不僅拉近了全球華人的距離,也拉近了全球華人和國際之間的距離。
從單一頻道到全媒體 「拉近全球華人的距離,向全世界發出華人的聲音」。鳳凰衛視十五年前成立時確立的宗旨,已經成為鳳凰進入全媒體時代共同的符號。十五年來,從單一頻道的電視台,率先進入華語全媒體時代。至今已發展成為擁有中文台、信息台、歐洲台、美洲台、電影台及香港台六個電視頻道,近三億觀眾。通過九個衛星直播平台,覆蓋亞太、歐洲、美洲、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邁向全媒體,在中國新聞改革步履艱難中,鳳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五年來,以鳳凰品牌延伸發展鳳凰互聯網、廣播、周刊、出版、戶外電子大屏幕和教育等多元化業務的全媒體集團。整合鳳凰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鳳凰網聚集人氣,一天訪問點擊創下四點五億人次的歷史紀錄,超過了CNN、BBC,也超過了央視、新華、人民網的總和。鳳凰進入全媒體時代,旗下各類媒體除有自身內容,更在於各平台內容的流動。電視主持、嘉賓與觀眾網上互動;鳳凰網設視頻平台,依託電視及平面媒體,在不同的媒體平台給觀眾讀者全新的新聞感受。 鳳凰秉承的是話語空間的多元化、語境的多元化,還包括傳播手段的多元化。因為無論觀眾還是讀者,這個時代是多元的。美籍華人阮次山在鳳凰擔任評論員,他祖籍海南,出生於中國廣西,自小隨父赴台灣。阮次山有一批忠實觀眾,傾心於他的新聞評論,但他也被某些觀眾貼上標籤。
知名評論員楊錦麟在一次主持《有報天天讀》時得罪了當時的中國鐵道部長劉志軍,結果劉志軍下達封殺令,不準老楊踏足鐵道部下屬的任何部門。歷史證明,以後不能踏足鐵道部的卻是劉志軍。 二零零四年黑龍江水污染,地方領導帶頭喝水,《總編輯時間》主持人呂寧思在節目中拿瓶水喝了一口,然後說:「什麼叫幸福,有杯乾凈的水喝就是幸福。」有人批評他是戲笑、影射,但有黑龍江的幹部到鳳凰參觀,卻對呂寧思說﹕你的「這句話印象深刻」。開放的中國,社會是多元、多樣的,鳳凰反映的就是這種社會的真實。 信息台開播就推出了《時事辯論會》,讓不同的觀點在節目中碰撞,有人指,為什麼要吵來吵去的,這是主張群眾斗群眾,破壞一元化領導。但劉長樂堅持這種多元化觀點表達的形式,以後又增加了《一虎一席談》,讓更多不同觀點交鋒,不僅有嘉賓,還有現場觀眾參與,兩會期間還有政協委員參與。劉長樂說:「不能什麼事都千人一聲,鳳凰提倡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聲音,這是這個時代的進步,是中國的進步。」 鳳凰《時事辯論會》最大的突破就是公眾的直接參与,通過網路、手機短訊等互動形式,讓觀眾參與辯論。網上網下、熒屏內外的互動,讓鳳凰進入了全媒體的隧道。電視播放過程中,還在網路上做實時民調,這種民眾參與就是全媒體的一種選擇。劉長樂表示,鳳凰十五年的實踐做到了「三回歸」,是讓媒體從官本位向媒體本位回歸,原來認為新聞媒體就是工具,以官、政府、政權,以領導者的意志為基本出發。鳳凰是使新聞回歸到媒體本位,以新聞事實、新聞價值、新聞規律為出發。 同時鳳凰的實踐也讓新聞媒體回歸到市場規律。過去中國是財政撥款辦電視,辦媒體,政府財政包打天下,沒有按市場規律來辦。鳳凰沒有這樣的故事,依靠自己的創造力在商場摸爬滾打。一零年鳳凰整體收入二十六億港元(約三點三億美元),利潤七億,整體有近二億美元的積累。
回歸到以民為本的規律。以老百姓、人民的知情為依歸。不久前,在日本災情新聞很緊迫的情況下,聯合國通過了在利比亞實行禁飛的決定,鳳凰以新聞人敏銳的觸覺,預早派出記者從埃及開車趕到利比亞,成為第一批到達第一線的華語記者。劉長樂強調:「滿足民眾知情權,對媒體來講是天職。鳳凰所有的媒體人都有職業的衝動,當有重大事件發生,鳳凰一定會有人到現場。」日本遭遇大地震,劉長樂收到鳳凰同仁很多簡訊,紛紛要求上前線,令他感慨。 劉長樂深知:「欲想知,欲想讓人知,於是有了新聞。」他接著說:「沒有欲想讓人知的衝動就別當記者,你自己蒙頭知道就行,不用同別人分享,但你有與人分享的強烈衝動和願望,就是一種使命感。」為悍衛華人的利益,在美國尼亞加拉瀑布中國遊客被打得鼻青臉腫,鳳凰的記者第一個到現場報道;中國人被俄羅斯暴徒襲擊、在西班牙中國公民的鞋廠被燒,鳳凰記者都第一時間趕到。釣魚島事件,儘管有壓力,鳳凰每次都有報道,這都出於民族大義,都是使命使然。 劉長樂說,鳳凰沒有預設立場,堅持的是普世價值觀的立場,「這是每一個媒體人應該秉承的,比如說正義、道德、對文化的追求、對人性的崇尚,這些都是普世價值觀立場,不能躲閃,不能迴避,這是真理道義。但在具體問題上,不能先入為主。」 報道新聞打擦邊球 十五年,鳳凰走鋼絲,打擦邊球,劉長樂笑言:「其實我們摔了無數筋斗,打掉牙齒往肚裡咽。這樣的痛苦太多了。我過去常說,『在命運拳頭的痛擊下,頭破血流但不回頭』。這是鳳凰人的前途。」在困難和挫折面前,鳳凰人的格言是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到了最後一刻更不放棄。劉長樂稱,最大的心結是「理解」,「你自己一腔熱血,你自己覺得自己守身如玉的時候,卻被人家誤解了。那時是一種極委屈的過程」。
鳳凰對中國的新聞改革到底有多大影響?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黃煜教授說,鳳凰開啟了中國時事新聞創意的先河。雖然不能說中國的新聞變化都來自鳳凰,但可以說重大變化都和鳳凰有關。 |
來源: 作者博客 | 來源日期:2011-04-17 |
推薦閱讀:
※湖北市民300萬元被「暫扣」 警察:退不退錢看領導-鳳凰新聞
※2008年的鳳凰涅磐
※鳳凰衛視製作的《西沙往事》
※日本公主下嫁平民,陪嫁僅1億日元,為什麼豪門貴族女總是愛上鳳凰男?
※早上好,送你100隻鳳凰,開啟四月的好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