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基礎理論

中醫學基礎理論

中醫核心理論:研究病理,調理氣血,講究陰陽調和.

一 精,氣,血,津

(一)精:"精"通常所說的腎中所藏之精,這種精與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都有直接的關係.

又稱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來源於父母,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先天之精必須依賴後天之精的培育和充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後天之精依賴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它們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其泛指一切精微物質,包括體內的水谷精微,生殖之精,氣,血,津液等原始物質,為生命的基礎:

(二)氣:氣推動血液循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越足,血液循環越快.

  古人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基礎的物質,氣的運動變化是產生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始基.中醫學把

人體看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並運用氣的運動變化來闡釋人體的生命活動.

  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中醫學的"氣"還有其他含義,如"水谷精氣(是指在食物當中吸取的營養)","正氣","

邪氣","水氣"等,這些都與本處所論述的構成人體基本物質的"氣"有區別.

1 氣的生成與運動:

  氣的生成來源有三方面:即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氣,飲食物中化的水谷精氣和自然的清氣/空氣.

  氣又分為:原氣/真氣,宗氣,營氣,衛氣.

(1) 原氣:來源於腎中的精氣,它由腎精氣蒸騰氣化而成,它分部於我們的全身,包括

我們的經絡,骨髓.

作用:具有激發和推動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之功,能溫養全身促進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

(2) 宗氣:又稱為胸中之氣,它由肺吸入的自然清氣和脾胃生化的水谷精氣,稱為宗氣,

又稱為大氣.

(3) 營氣:與血共行於脈中,營養全身,稱為營氣,來源於脾胃.

(4) 衛氣:抵禦外邪之氣,遊離於經脈之外之氣,它起到保衛人體肌表,防禦外邪侵入,

可以調控毛孔的開啟及汗液的排泄,便部於全身.

2 氣的功能:

  氣的功能概括起來主要有六個方面

 A,推動作用  B,溫煦作用/溫度  C,防禦作用  D,固攝作用

 E,營養作用/儲存能量,固定吸收 F,氣化作用/液體變固體,固體變氣體,排泄廢氣的過程.

(三) 血:動脈帶來營養,靜脈帶走廢物.

1 血的生成:血主要同營養氣和津液都來源於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氣,因此飲食

營養的優劣和脾胃運化功能的強弱,都直接影響著血液的生化.

2 血的功能:血循行於脈中,內至臟腑,外達皮肉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

起著充分的營養和滋潤的作用.                   

3 血的循行:血在脈中運行不息,流佈於全身,為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提供豐富

的營養,以供其需要.

(四) 津液:

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內在體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肺津,腎水,胃液和涕,淚等。

1 津液的生成:/水分和營養的轉化物

  津液來源於飲食水谷,經脾,胃,小腸和大腸等消化吸收飲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而成。

2 津液的功能:

   津液具有滋潤和濡養的功能。津液滲入血脈,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具有滋養和滑潤血脈的作用。津液調節機體陰陽的相對平衡,在自身的代謝過程中,通過汗液和尿液,將機體各處代謝產物不斷排出體外,所以對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津和液的區別:津和液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性質較清晰,流動性較大的為津,有起到滋潤的作用。

性質較為粘稠,流動性較小的為液,液起到濡養的作用。

    

二 八綱辨症

1 表裡 2 寒熱 3虛實 4陰陽

(1) 表裡:病在皮毛,肌膚,部位淺的屬於表症.病在臟腑,氣血,骨髓部位較深的為里症.表症不治也會轉化為里症.

(2) 寒熱:寒症和熱症是人體陰陽偏盛,偏衰的表現.

    寒症上升時體熱就會下降症,反之相對.

(3) 虛實:虛為正氣不足,實為邪氣過重,虛實皆為一種病症.

氣虛:神經疲勞,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淡白無華,自汗(出虛汗),畏風,腹部脹痛,脈虛無力.

陽虛:面色蒼白,體寒肢冷,小便清長.

血虛:面色萎黃,頭昏目眩,心悸失眠,兩目乾澀,肢體麻木,爪甲不榮.

陰虛:形體消瘦,潮熱,五心煩熱,口咽乾燥,皮膚乾燥脫屑.

   

(4)陰陽:陰陽是辨症疾病性質的綱領,陰陽也是表裡,寒熱,虛實的總綱.

陰陽的區別:

繁表現為:興奮,亢進,明亮,火熱多為陽症.

繁表現為:抑制,衰減,晦暗,寒冷多為陰症.

三 七情六淫

六淫:

1  風(春):風為陽邪,以春季為多,風為百病之長.

2 寒(冬):寒者冷也,凝結特性,病邪稱為寒邪,為冬季多見.

3 暑(夏):暑邪,屬火,暑跟火都屬熱症.也可稱為熱邪,暑病有明顯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夏至之後,立秋之前,暑是外症.

4 濕(長夏):濕邪,具有水濕之重濁,濕以長夏為主,脾臟失健,運水濕不化,開成內濕.

5 燥(秋):燥邪,易傷津液,燥邪為病,多見津液虧損,表現:皮膚乾燥,毛髮無光澤,口乾舌燥,便秘,小便減少.秋季多潤肺可以緩解改善此類癥狀.

 

6 火(五氣化火):火邪,火為熱之極,陽盛所生,火有生理和病理之分.

          外感:外面可以感覺出來的為病理.

          內生為陽盛:體內熱氣太重.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1 喜:傷心

2 怒:傷肝

3 憂,思:傷脾胃

4 悲:傷肺

5 恐:傷腎

6 驚:傷五臟六腑

四 五行

金,木,水,火,土.土相生相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 金 火 木 土 水

五臟 肺 心 肝 脾 腎

六腑 大腸 小腸 膽 胃 膀胱 三交

五官 鼻 舌 眼 口唇 耳、二陰

五色 白 赤 青 黃 黑

五味 辛 苦 酸 苦 咸

五味與五髒的關係:

過多的食用鹹味:咸屬水,水克火,心屬火,則損傷心脈,使血脈凝澀不暢,面色變黑.

過多食用苦味: 苦屬火,火克金,肺屬金,則損傷肺臟,使皮膚無光澤.

過多食用酸味: 酸屬木,木克土,脾屬土,則損傷脾臟,使肌膚枯燥,生皺紋,口唇乾裂.

過多食用甘味: 甘屬土,土克水,腎屬水,則損傷腎臟,使骨骼疼痛,毛髮脫落.

過多食用辛味: 辛屬金,金克木,肝屬木,則損傷肝臟,使經脈受損,指甲枯脆易斷.

五 五臟辨症與五行的關係

(一) 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係:

1 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

五行學說將人體五臟分別歸屬於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髒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係以及與其他組織結構的關係.

A 肝喜條達而惡抑鬱,具有疏泄的功能,木的特性可曲可直,枝葉條達,有生髮的特性,故肝屬木.

B 心陽具有溫煦的作用,火性溫熱,其性上炎,故心屬火,心配小腸,合脈,開竅於舌,舌苔其華在面,如夏應南方,火熱主令,其味苦.

C 脾具有運化水谷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為氣血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脾屬土.

D 肺性清肅,肺氣以肅降為順,金具有清肅,肅靜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

E 腎方藏精,主水,有滋潤周身的作用,水具有滋潤下行的特性,故腎屬水.

2 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聯繫:

  五髒的功能活動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的.既有互資生,又相互制約,這種相互聯繫

就是利用五行學說的生克制化理論來說明的.

(二)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病理上相互影響.一臟有病,可以傳至他臟,病理上的這種相互影

響稱為"傳變".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五臟疾病的傳變.其傳變規律,可以分為相生關係的傳變和

相剋關係的傳變.

六、五臟六腑的基本功能

1 肺:肺的功能具有推動氣血,津夜及其他營養物質遍布全身,營養肌膚皮毛的

作用.如這種功能不足,皮膚乾燥,失去光澤,缺乏彈性等問題.

2 心:具有主血脈的功能,使血液循環周而復始輸送到全身內外,營養五臟六腑及肌肉和皮膚,所以心血的旺盛與否,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反映出來.如果心血旺盛,則面部血脈充盈,紅潤光澤;反之,則面部蒼白,苔黃,失去光澤.所以說"其華在面".心功能失常,最常見面部出現暗瘡.

3 肝:肝具有調節心情,舒暢心機的功能,一旦肝失疏泄,感覺到苦悶,煩躁,易怒,還會出現現部暗瘡,眼眶發黑以及黃褐斑,還會影響到其他臟腑的功能,對美容有及大的傷害.俗語說:"煩惱催人老".調節好肝的疏泄功能,使氣機條達,是美容的關健.怒傷肝,肝主要起到凈化血液和解毒的作用.

4 脾:"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說明脾在氣,血方面的關健作用.脾的功能正常在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之後,能使營養物質游便全身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皮膚毛髮,一旦出現問題,不能將營養物質消化及營養全身,而且還會出腹瀉,腹脹,懶言等癥狀,面部則出現黃褐斑,面部痤瘡,面部萎黃,皮膚粗糙,面部虛浮,虛腫,精神不振等.

5 腎:"腎為先天之本",腎中有真陰真陽:真陰為人體陰液之本,對體各個器官及組織起到溫煦生化的作用.如腎陰不足會導致面部產生雀斑及發枯萎,脫毛,色斑;如腎陽氣不足,會導致腎體為黑色,會出現未老先衰的現象.

推薦閱讀:

鴨脾壞死漿膜炎用什麼葯治療效果好
你不能不知道三個的穴位保健法?
血府逐瘀湯
潘曉川論氣(十):能量儀器亟待研製
【保命視頻教程】(中醫)全集系列 6

TAG:醫學 | 中醫 | 理論 | 中醫學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