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性的認識(頁 1) - 我思我在 - 軒轅春秋文化論壇 - powered by Di...

什麼是人?人性是什麼?馬克思講人是直立行走的高級動物,山東神光諮詢的孫成鋼在其《新人性》中講到,人是能製造工具並用工具殺動物的高級動物,這是從人與動物的區別來講的。人是什麼?我們來看人定義的層次:人是:開放系統——是耗散結構(系統學角度)人是:生物——動物——人(生物學角度)人是:社會組織中的成員(社會學角度)人是:獨特個性的獨特的個體(心理學、哲學的角度)那麼綜合起來人的定義就是: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主宰地球的、具有鮮明的動物性和社會性和獨特個性的複雜動物體。人性是什麼?回答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千百年人們探討的話題,眾所周知,馬克思講人有自然屬性,同時也有社會屬性;東西方文化的哲人學者有的主張人性本善,有的堅持人性本惡;弗洛伊德講,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三個層次。這些理論都有道理,但用這些來概括人性,我覺得就太空泛了,信息量太低了,說的再多等於白說,那麼也就是浪費大家的時間。我不喜歡引經據典長篇累牘引用某某哲學家、思想家的言論的來羅列別人的看法而沒有自己的主張來說明這些問題。人性是人的普遍的特性。人類最本質最穩固的屬性是什麼?就是人是自私的,一個人的所言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為了自己的活的更好。不管他是求名求利還是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圖享受圖實現人生的價值等等等等,我們就不要講為了什麼政治利益和什麼革命形勢的需要講人是大公無私的自欺欺人的笑話了。承認人是自私是需要勇氣的,我們也不用羞答答的來講人是客觀上為他人、主觀上為自己的這樣的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話。有人會問:人是有理智的,人的理智會告訴自己,一味的自私對自己是有害的,生活中有些人也很大公無私,你說人是自私的就不成立。這個問題問的好,不錯人是有理智的,而且經過人類自身的進化和後天的教育,人的理智性比所有動物都強,在理智的主導下,人會變得善良,同時人有情緒情感,在情感的主導下,人會變惡,變得自私,那麼人是由情感主導還是由理智主導?換言之人究竟是善的還是惡的。這個問題也是前百年來中西方哲學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爭論的話題。大體的說西方主流的思想家主張人性本善良,東方主流的思想家(主要是儒家)主張人性本善。這裡把思想家們的主張做各羅列:主張人性本善的東方: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張之洞西方:莎士比亞主張人性本惡的東方:荀子、韓非子西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馬基亞維利、馬丁路德、加爾文、霍布斯、斯賓洛沙、黑格爾、洛克、孟德斯鳩、弗洛伊德主張無所謂善惡並存,誰也不主導的東方:老子、蘇軾、陳獨秀、孫中山、泰戈爾西方:培根、休謨、伏爾泰、盧梭、馬克思這種爭論沒有多大意義,就本人的接觸和體會有的人比較善良、有的人就自私狡猾不顧他人。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大決賽台灣大學隊與復旦大學隊就這個問題進行了精彩的辯論,復旦大學隊摘得桂冠。我看了他們比賽的視頻,最終勝利的復旦大學隊並不比台灣大學隊能言善辯。用黑格爾的話說,人性本惡的理論比人性本善的理論高明,更富有論證的邏輯性。另外大家都承認,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人不管怎麼進化,人的本性——動物性是改變不了的,人有大腦有理智的生理基礎,但人的理智主要是後天教育訓練的結果。人後天教育訓練的越有效人的理智越發達,動物性就被限制越深,所以人性本惡的理論比人性本善的理論高明,另外自私不是惡,有四種情況。自利利他是善,自利不損他也是善,損人利己、損人損己才是惡。那麼人是由情感主導還是理智主導?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本性是由情感主導,至於有的人很理智,那時人類後天教育的結果。就算他很理智,在他的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情感還是處於主導地位。所以人是情感的動物。人的自私有哪些表現呢?我們來看人做為動物性的原惡,什麼是人的原惡,就是人與生具來的、即使後天通過教育修鍊也很難克服的人的屬性。人的幾大原惡有:第一貪婪,就是不加節制的滿足自己的慾望。人的貪婪性又表現在:其一,喜歡享受,人類總是無止境的追求簡單、方便、快捷、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用層出不窮不斷革新和改進的新商品新服務滿足人的享受,這其中的惡之花,結出了大量善的果實。其二,人總是盡一切可能無休止的追求名譽、錢財、權力、美女、才智、知識智慧與信息,人在滿足自己的舒適欲、性慾、名譽、控制欲、求知慾等方面總是無止境的。順便要說的是,名譽、錢財、權利、美女是稀缺的,人的原惡之花不加節制容易產生醜惡之果。而人的才智、知識、信息是相對不稀缺的是可以充分複製和共享的,這方面的追求容易結出善之果。第二懶惰,人與生具來的喜歡不勞或者少勞而獲。人本能的喜歡呆在寬鬆的自由的環境里迴避激烈殘酷的競爭,比如美女喜歡征服成功的男人來達成自己的懶惰而滿足自己貪婪的享受,本能的迴避依靠自己的漫長的奮鬥獲得財富舒適與幸福的選擇。男人喜歡用自己的智慧和武力來征服世界,讓被征服的臣民來供養自己,從而輕鬆的無止境的滿足自己的舒適欲、性慾、名譽、控制欲、求知慾等。生意人喜歡找到一種輕鬆的穩定的甚至壟斷的贏利模式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官員喜歡有穩定豐厚的俸祿加上不受限制監督的權力來滿足自己的貪婪慾望,管他治理下的老百姓死活與疾苦。年輕人夢想用自己年輕時候拼搏的成果來福澤自己的晚年,小孩總是本能的希望把那些煩瑣的事情永遠由自己大父母代辦,比方洗衣、做飯。第三任性,就是為所欲為,無視社會法則(包括道德、法律、制度、規律等)。人的人性表現在其一:總是用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別人和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和脾氣發泄、指責教訓他人,不顧他人是否接受。兩車相撞,人總是指責對方錯誤責罵對方無理,很少來自己責問自己的。批評他人是一種自我滿足,卡耐基講批評不但不會改變事實,反而招致憤恨。很少人本能的盡量多的去了解別人為什麼這麼做,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用對方喜歡的方式引導對方解決問題。如果他能夠這樣做了,那都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其二:喜新厭舊,花心是人的本性,其實喜新厭舊也可以歸到人的貪婪性中去,人在選擇滿足自己慾望的對象的時候,總是無止境的求完美,如果不是時間、空間和金錢成本方面的限制人總是不厭其煩的挑三揀四,人人喜歡不同風格的文藝作品不同風格的景觀不同風味的食物,反對千篇一律。男人喜歡不同風格不同個性的美女,女人喜歡不同個性的男人。可能很多戀愛中的男女很反感花心是人的本性這種提法,可無數鮮明事實改變不了人喜新厭舊的本性。那些曾經海誓山盟的男男女女總是經不起環境時空變換帶來感情見異思遷的打擊。男人總喜歡吃著鍋里望著碗里,見到街上的美女忍不住移目注視。男人一有條件就換掉自己糟糠之妻,女人條件成熟就投向了更安全更健壯的懷抱。現實中人花心的本性為什麼沒有充分暴露出來,主要是後天社會教化的結果,道德責任感社會評價等限制人花心的本性,其次就是條件限制,沒有足夠的金錢、權勢有很多事情就辦不到。再次就是風險問題,新的選擇不一定比原來的選擇更好,理智也限制人們的花心。人的本質既然花心的,在婚姻家庭生活中不是十分可怕嗎?有解決辦法,就是在愛人面前保持一定的神秘,有神秘感就會激發人去了解。但是僅僅靠有限的神秘感,人的好奇心的邊際效應是有限的,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是人保持常新。不斷的使自己有新技能、新想法、新思想、新作為等等,當然這裡有度的問題就不展開談了。其三:總是做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應該做的事情。人只要在時間等條件允許總是優先做喜歡做的事情。甚至總是把明知要優先做的應該做的事情放到一邊,而沉溺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皇帝明知要上朝處理國家大事為大,可歷史上的皇帝沉溺與溫柔鄉,迷戀於自己的興趣的比比皆是。 漢靈帝、南齊東昏侯、明武宗懶得做皇帝扮商人卻常常扮成商人,喜歡在皇宮裡做買賣遊戲。 「睡王」遼穆宗的可以稱得上怪,不顧皇后不要妃,白天睡覺晚上通宵飲酒作樂,幾乎終身不上朝。元順帝和明熹宗是能工巧匠,精通木工機械,不理正事。魏忠賢就是在明熹宗的沉溺於木匠的情況下步步奪權的。歷史上勤於政事的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皇帝少之又少。皇帝擁有普通人不可比擬的自由,除了自己的長輩、先賢這些虛擬的力量外,誰能限制得了他?一個人暫時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是由於條件和理智道德等的限制,一旦條件具備,就迫不及待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個人當了官,發了財周圍有錦衣玉食美女總是會迫不及待的享受。那些幼時貧窮年輕的時奮鬥做成大官,到老時總晚節不保比如包養情婦貪污受賄的腐敗官員,在臨刑前總是哭哭啼啼後悔莫及自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和什麼思想道德改造,才墮落成如此結局,這樣的表演真是十分可笑。其實那些官員的墮落再正常不過了。沒有人監督他的權利,周圍又有那麼多觸手可得的誘惑,不墮落才不怪呢!做自己喜歡作的事情也是人的一種享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用費力的監督也不要苦口婆心的教導,問十個人有足夠的錢和時間之後做什麼?肯定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喜歡做的事情由個人的興趣和情感主宰,應該子做的事情又人的理智主宰,這裡就涉及人的情感與理智哪個處於主導地位的問題。可以肯定的說,絕大多數情況下,人的情感多於理智。很多銷售人員向客戶銷售產品時總是遇到這種情形:客戶清楚並認可了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但就是不簽約。銷售不知道為什麼?以為客戶傻或者有問題。是有問題沒有解決才不簽約。就是客戶和銷售還沒有什麼感情,他對銷售人員在情感上還沒有接受或者根本就不認可。其四:第四、趨利避害,動物本身就有逃避痛苦追求快樂與安全的特性,哪怕他是微生物;動物怕死怕追捕怕天敵怕毒藥等等,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害怕。那麼人類的害怕是什麼?人害怕黑暗、死亡、傷害、疾病、寒冷、飢餓、貧窮、暴力、疼痛、醜陋、責罵、勞累、麻煩、批評、冷漠、孤寂、無所事事等等。與之相反,人類喜歡光明、生機盎然、健康、溫暖、富有、讚揚、輕鬆舒適、美麗、簡潔、重視、關心、有事可做等等。趨利避害如此之多,以至總結起來很時間,人類害怕的黑暗、死亡、傷害、疾病、寒冷、飢餓、貧窮、暴力、疼痛及喜歡的反面的就不用羅嗦了。這裡只談幾個趨利避害心理上的表現:其一:喜歡得到讚揚、認同、欣賞、關心、喜歡、重視和尊重,討厭受到排斥、否定、批評和指責,《卡耐基成功學教程》的第一篇「待人處世基本技巧」就談到批評與讚揚問題,他舉例那些死有餘辜的罪犯,他們在獄中很少認為自己是壞蛋,他們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作辯解,他們認為自己根本不應該關在牢里。那些在監獄的犯人還有沒有在監獄的亡命的男男女女,他們從不為自己的行為自責過,我們有如何強求周圍的普通人?為什麼人害怕批評?批評使人情緒大為低落,打擊人的尊嚴與自信,甚至否定個人的價值。人是情感主宰的動物,這些與人情感傾向相背的言行當然受人討厭。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很直,總要不留情面的批評指責他人。前文所講是人任性的本能使然。批評有沒有用呢?批評也有藝術和方法的,不能一概說沒有用,但不留情面的批評只會讓人逆反心理,明知你說的對,但就是不按你說的去做。卡耐基說,批評象家鴿總會飛回來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一個人的觀念思想、才能、技術和成果無不渴望他人認同、欣賞和重視。從事技術工作的工程師,無不希望他的成果得到你的認同、欣賞、讚揚,談到在他(她)專長的專業領域,喜悅之情有如在久行在沙漠里的人找到了甘泉。同樣的還有藝術工作者、教師、學者、設計人員、作家、思想家……與他們打交道最好的辦法,就是談他們的得意之處,讚賞他們擅長的專業領域的成果。反之如果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否定排斥他的觀點輕視他的成果,指責他們自以為是,惟我獨尊;他們會用全力來反擊你,人是不容他人挑戰自己的尊嚴和價值的。在專業領域達到一定成就的人,難免曲高和寡、自戀甚至惟我獨尊。渴求他人理解不僅僅是專業人士的的特點,普通人同樣需要人的理解,幼兒園的小孩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得到老師的喜歡、一個女人如果有幾個男人追她,是女人的幸福。老年人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兒女和親人好友的關心。「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理解萬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多少人為心愛敬重的人不辭辛勞不計報酬做事,只求得到他(她)一句的肯定、一個微笑;有多少員工加班加點只求上司的肯定和重視。前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一個性格內向各方面看來都很普通的女生,在老師和同學的配合下,大家開始重視她、喜歡她、讚美她,這個女生漸漸變的開朗活潑、隨和、成績也越來越好。人類面臨的永久的孤獨與恐懼,都說明同類的理解讚賞關心愛護是最好的良藥。其二、渴望成為重要人物,不願受冷落。美國哲學家杜威:人類最深遠的動力是成為重要人物的慾望。佛洛伊德說:凡你我做事,都起源於兩種動機,那就是性的衝動,和能成為偉人的慾望。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也有這樣說過:「人類天性至深的本質,就是渴求為人所重視。」其三、愛美的有生氣活力的、討厭萎靡、沮喪恐懼死亡,喜愛有或者能夠喚起人的生氣活力的美女帥哥、藝術品,討厭疲勞、萎靡、頹廢,與生俱來的害怕死亡其四、欺軟怕硬,保護自己其五、虛偽其六、以自己的優點優勢看他人是否擁有,表現 學歷高的人多以學歷來衡量他人 外貌漂亮帥氣的多以外貌衡量他人 擁有財富的人多以財富多寡衡量他人 上海人看不起安徽人 東京人看不起上海人 聰明的人以才智衡量他人 原於比較 產生自卑、嫉妒與自信(自豪)、羨慕 已經或可變得優於他人而自信 已經或不可改變不及他人而自卑、嫉妒、羨慕 不僅僅以自己的優勢來衡量他人,而以雙方的綜合憂劣勢來比較的就比較理智 忽略自己的優勢,而注重學習對方的優勢克服對方的劣勢的人叫超越2006-2-7 01:10 corgan天地間自有尺度,是上帝也好,神仙也好,大自然也好,客觀的總是存在的(這句就很主觀 )不說全部,但至少對於大多數的情況下,比較被接受的處理方法還是有的。所以與其憤憤地列舉人性的種種負面,不如發揚善良的一面。進化是存在的,或者用evolution更確切,進退之間還是未知數。思潮的變革一次又一次,人性是阻力也是動力。2006-2-16 10:29 隨雲逐水人性本善!人性就是:做好事會受到表揚,做壞事都會被懲罰,永遠都沒有謊言,真相被所有人知道……還有就是:大家要永遠在一起,一起幸福,一起快樂,希望永遠都不會分開不會死!2006-2-17 20:08 門清請問樓主這篇是原創么:)2006-2-18 22:56 心如寒冰人沒有原罪,人的罪是後天形成的另外我是主張人性本善的,人的本性應該是美好的,善良的。人性本惡的理論是沉浸於紙醉金迷之中的腐朽又墮落的世人最有利的武器,也是最常提起的東西:人性本惡嘛,既然人的本性就是黑暗的,那幹嘛要違背人的本性,就讓我們徹底墮落到底,何樂而不為!
推薦閱讀:

關於傘的極簡史
品牌文化的案例?
如何使美國崩潰或者如同蘇聯一樣解體?
赫雷斯|這裡濃縮了雪莉酒的甘冽、駿馬的優雅和弗拉門戈的熱烈

TAG:人性 | 文化 | 認識 | 宜嘉 | 軒轅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