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星:探尋長治久安之道
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苦苦尋求長治久安之道。所謂長治久安就是指國家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理,政權穩固,長時期地維持社會和諧安定。其本質內涵就是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水平與社會穩定的程度,是對社會全面繁榮和穩定的整體概括。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把長治久安作為治國的最高目標,不斷地進行探索。這一方面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繁榮昌盛;另一方面也是統治者為了保證他們一家一姓的天下能夠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以長久地維持其統治地位。漢初的治道思想就是在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刺激下產生的,漢人對長治久安的追求就顯得分外熱切。所謂「治道」是指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針對如何治理國家而提出的理論、學說、思想等,形成了以「治國平天下」為宗旨的學說體系。
儒學在秦王朝遭受重大摧殘,大批儒士逃隱各地,在民間保存力量,到了漢初政治環境寬鬆,走向復興。儒學的復興有一個艱難的過程。劉邦出身卑微,粗魯無學,對儒學沒有什麼好感。但經過酈食其、陸賈、叔孫通在政治實踐中的努力,經過陸賈、賈誼與韓嬰在理論上的繼承綜合,儒學不斷地走向復興。
陸賈、賈誼、韓嬰三位漢初儒家代表人物,他們都與先秦儒家大不一樣,都在相當程度上吸取了別家的思想觀點,在思想上都具有以儒為本,兼容道(黃老)、法的特點,反映出漢初思想整合的基本趨勢。
陸賈經歷了戰國末年和秦漢之際兩次政治變動,憑藉其豐富的政治閱歷,直接總結秦亡的教訓,提出以「仁義」治天下的主張。他著《新語》12篇,發揮「行仁義,法先聖」的儒家政治主張,舉出堯舜之治、周公之政等歷史經驗,說明一切先聖明王都是以仁義治天下而取得赫赫政績,又舉出吳王夫差、智伯、秦代的歷史教訓,聲明完全依靠暴力必然導致滅亡,強調「仁者道之紀,義者聖之學。學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主張以仁義為本,主要通過教誨,輔之以賞罰,建立協和的社會階層秩序,使不同等級不同類型的人們和諧相處。陸賈站在儒家立場上,以儒為主,兼容法家,提出文武並用、德刑相濟、以德為主的治道主張。他向劉邦解釋為什麼「馬上」得天下而不能「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時,提出了效法商湯、周武的「逆取順守」「文武並用」的建議。在陸賈的思想中,德與刑不是同等的,他強調德不厭重,刑不厭輕,「故設刑者不厭輕,為德者不厭重,行罰者不患薄,布賞者不患厚,所以親近而致遠也」。這顯然有德主刑輔的意思。
賈誼,洛陽人,漢初政治家、思想家。少有才學,年僅十八就因為能誦詩書而聞名於郡中,其學以儒為宗,精通百家。他思想敏銳,意氣風發,但在朝廷上陷於群小的嫉恨之中,漸受排斥,後貶為長沙王梁王太傅。鬱郁不得志中抱恨早亡,年僅33歲。賈誼論著經後人整理,匯成《新書》10卷。其中《過秦論》《治安策》《論積貯疏》等乃千古名篇,影響極大。他與先秦儒家的不同之處在於思想上有意識地整合諸家,相同之處是針對現實,反思歷史,著眼於解決所面臨的重大社會政治問題。與陸賈相似,賈誼也是從反思秦王朝速亡的教訓來提出其以仁義守天下的政治主張的,他認為秦之速亡,就在於取得政權以後仍然以法治詐力為統治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而沒有改弦更張。賈誼從「民本」的角度論證以「仁義」治國的必要性。他對社會現實有深沉的感受,在批判和反思秦王朝「有為」之過的同時,也對現實抱著批判態度,批評「無為」的黃老政治,這說明他的思想比陸賈深化了一步。他認為秦之所以滅亡,主要的原因不僅在於苛政,而且在於「失禮」,即沒有推行禮制。因此要採取的治國方針就不是「無為」,而是「有為」——建立和推行禮制。賈誼還指出,當時存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需要用積極有為的辦法解決,如匈奴的侵擾,同姓諸王的跋扈,社會貧富的分化等,都需要採取「有為」的辦法才能解決。
賈誼的治道思想是沿著荀子的思路,主張禮法並用,德主刑輔。在治國過程中禮與法各有功用,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結合,其政治便能像金石一樣經久。顯然,在他的眼裡,以禮為主,禮法並用,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這也正是他上《治安策》的目的。陸賈和賈誼注重現實,偏重政論,從總結秦王朝滅亡的教訓和漢初面臨的各種社會矛盾入手,而韓嬰則偏重於學術,主要是借對儒家經典的詮釋而表達自己的觀點。他的著作流傳至今的是《韓詩外傳》。《韓詩外傳》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加以雜編而成,每條一般都以一句《詩經》引文作結論,來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其主要基調是道德教化。他的治道思想中也強調禮法結合、王霸兼用。對於治理國家,他提出要吸取秦不講禮義導致敗亡的教訓,強調禮義是治國的根本,而禮法結合才能達到治國安民的目的。他把禮比作轡銜,把刑比作鞭策,認為治國就像御馬一樣,必須禮法結合,同時使用,不可偏廢。與先秦儒家不同的是,韓嬰認為重法愛民的霸術也是王道仁政應有之義,他講儒家的「仁道」時把仁分為四等:聖仁、智仁、德仁、磏仁,其中的「磏」(廉直)是法家特彆強調的,他詮釋「磏仁」云:「磏仁雖下,然聖人廢者,匡民隱括,有在是中者也。」廉直者可以「弗顧弟兄,以法度之」,這種帶有法家精神的廉直儘管有些偏離儒家,但在治國理民過程中對於為民伸張正義則是不可或缺的。
為了尋求長治久安之道,漢初儒者應實現政治的需要,以儒為宗,兼容道、法、墨、名,有目的地進行思想整合,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治道思想,不但為漢代走向強盛、建立大漢帝國提供了精神動力,而且也為其後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提供了思想基礎。
來源:學習時報
推薦閱讀:
※韓星出場天價排場大:究竟是誰慣壞了他們?
※尷尬了何穗!一身名牌輸給了鄭秀妍啥都沒穿,網友:韓星就是抗凍
※安倍夫人: 能喝愛跳迷韓星
※《步步驚心:麗》除了四王子,粉絲最愛的竟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