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神經衰弱一百六十六法
【癥狀診斷】
神經衰弱是最常見的神經官能症,主要是由於長期精神負擔過重,腦力勞動過度,不注意勞逸結合等,使大腦的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精神活動能力受到影響所致。一般來說,體質瘦弱,性格不太開朗,脆弱多慮的青壯年腦力勞動者,更易患病。
神經衰弱大多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癥狀含糊而繁多,常有反覆和波動。早期興奮性多,易激動,煩燥易怒,對外界刺激(如光、聲音等)敏感、失眠、睡眠淺,易驚醒,惡夢多等。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精神疲勞: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易集中,時間稍長,即感到頭昏腦脹,疲乏無力,記憶力減退。
神經過敏: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缺乏耐心,常因小事與人爭吵,工作缺乏頭緒,對外界的聲音、光線等刺激特別敏感。自感頭痛及周身酸痛等等。
失眠:入睡困難,清晨頭痛頭重,乏力,睡意仍未解除,白天昏昏沉沉,至夜又擔心「睡不好」,形成惡性循環。
疑病:懷疑自己得了腦瘤、心臟病、胃癌,害怕會發展成精神病等,因而焦慮、緊張。這種病人經過檢查並無陽性發現。
焦慮、憂鬱:心煩意亂,惶惶不安,心情沉重,雙眉緊鎖,坐立不安,手足無措,甚至還有憂鬱消極的情緒。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心悸、胸悶、呼吸不暢、消化不良、腹部脹滿、腹瀉或便秘、易出汗,以及遺精、月經失調等。
【簡易療法】
1.笑療。神經衰弱除了用藥物治療之外,更重要的還需要採用「笑療」。古今中外,用笑治病的實何,不勝枚舉。英國民諺雲「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馬克思也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疑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笑療,具有「多功能」,它不僅使面部表情肌肉得到運動,「一笑十年少」,煥發青春,而且使心臟、肺臟、肝臟,甚至四肢都參加了運動,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笑,既能通暢呼吸道,又能消除有害健康的緊迫感,使肌肉放鬆,精神愉快,驅散愁悶、厭煩、焦慮,緊張的情緒,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笑,能調節大腦神經,促進睡眠,對神經衰弱的治療十分有利。
「笑療」既無服藥之苦,又無手術之痛,更無副作用之弊,而且可以廣見聞,增知識,受教育,開心顏,寓治病於文化娛樂之中,一舉數得,何樂而不為呢!
願神經衰弱患者,笑口常開。
2.佩戴磁療項鏈治神經衰弱。人類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磁場,這個磁場與人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而人體本身又是一個小的電磁場,健康人的電磁場與地球磁場處於相適應狀態,一旦磁場出現變化,人體內的電磁場失去平衡,就會產生各種病變,這時,如果在病變部位外加一個適當的磁場,可以提高機體的調整能力和抗病能力,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促使疾病的好轉或痊癒。鍍金保幢磁療項鏈採用高性能稀土鈷永磁材料製成,十一顆磁珠與頸部周圍的主要穴位大椎、定喘、風池、風府、肩井、天突等穴位接近,磁力線象無數無形的磁針作用於這些經絡與穴位上,可起到調節神經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血壓,消腫止痛,鎮靜安神的作用,對神經衰弱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神經衰弱患者宜佩戴磁療項鏈。
3.常在花間行走有助於治療神經衰弱。花卉美麗而富於魅力,花卉能使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機和昂揚的朝氣。在一定的條件下,健康和長壽對每一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但健康總是屬於內心充滿歡樂的人。經常在花團錦簇的環境中生活,會使人感到歡樂舒適。花卉枝葉的綠色,則是保護眼睛和調節精神的最好底色和基調。據研究,綠色在人的視野中若見百分之二十五時,人就能感到心曠神怡。人在綠色環境中,脈搏次數要比在城市空地中每分鐘減少四至八次,有的甚至減少十四至十八次。許多花卉幽香撲鼻,而花香本身就是保健良藥。花香治病的奧秘,在於花瓣里含的各種揮發性芳香油,其成份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如天竺葵所以具有鎮靜神經、消除疲勞的作用,是與它的揮髮油中含有香葉醇、香草醇等成份有關。
一般使人感到舒適愉快的花香味,大都對人的健康有益。現已查明,有十五種鮮花的香氣對治療心血管病、氣喘、肝硬化、神經衰弱等病有顯著療效。而且,大多數花香能釋放出抗菌、滅菌物質。不久前,科學家們調查了保加利亞一個擁有六十多個百歲老人居住的山村,那裡森林蒼翠,鳥語花香。科學家們進行研究後,發現這些老人之所以健康長壽,除了飽嘗植物釋放的氧氣外,還得益於植物逸出芳香的萜烯類氣態物質。
4.參加園藝勞動治療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等慢性病可以通過種植花草得到治癒。因為花木生長的地方空氣清新,負離子積累較多,能使人心曠神怡,頭腦清醒,對健康十分有利。經常從事力所能及的園藝勞動如鋤草、培土,澆水、施肥、剪枝等,能培養愉快平靜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有利於恢復健康。神經衰弱病人參加園藝勞動後,大腦皮層的緊張和焦慮得到解除,可以促進睡眠。園藝療法可以幫助克服抑鬱情緒。每當看到精心照管的花卉長大吐艷時,可使老人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心情愉快,抑鬱症得以治癒。
5.多吃含鋅、銅的食物治神經衰弱。據科學研究證明,身體中缺乏微量元素鋅、銅,是導致神經衰弱發生的原因之一。神經衰弱患者鐵、鎂兩種微量元素與正常人沒有差別。但鋅、銅兩種微量元素明顯低於正常人。神經衰弱患者平均鋅值為八十九點七三微克/升,正常人為一百一十點一微克/升。神經衰弱患者平均銅值為八十五點三微克/升,正常人為一百零一點五微克/升。
鋅在體內以金屬酶的形式存在,其餘以蛋白結合物形式分布於體液內。體內缺鋅則影響腦細胞的能量代謝及氧化還原過程。體內缺銅會使神經系統內抑制過程失調,使內分泌系統處於興奮狀態而導致失眠,久之可發生神經衰弱。由此可見,得了神經衰弱症後,除了服藥治療,樹立樂觀精神,正確處理生活中的矛盾和積極鍛煉身體外,在飲食上應有意識地多吃一些富含鋅和銅的食物。
哪些食物中含鋅和銅較多呢?據營養學家測定:牡蠣、鯡魚中含鋅最高;
其他如魚、水生貝殼類食物、瘦肉、動物肝腎、奶及奶製品,蘋果、核桃、花生、栗子中含鋅量也較高。含銅較豐富的食物有:烏賊、魷魚、蛤蜊、蟶子、蚶子、淡菜、黃蜆、河蚌、田螺、泥螺、蟹、蝦、泥鰍、黃鱔、羊肉,動物肝腎、蘑菇、豌豆、蠶豆、玉米等。神經衰弱患者可選用。
核桃仁治療神經衰弱療效亦較滿意。荷蘭公使曾在同李鴻章閑談時,訴說自己患神經衰弱症,失眠,極為痛苦。事後,李鴻章便送一瓶用核桃仁熬制的核桃酪給這位荷蘭公使,這位公使對這瓶核桃酪能治神經衰弱半信半疑,但連服一個月後,多年的失眠症竟消失了,神經衰弱癥狀大為改善。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核桃仁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蛋白質,鈣,鋅、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A、B、C、E 等,這些物質都是神經髓鞘傳遞信息,掌握神經興奮與抑制的基礎物質。臨床應用也證實,核桃仁具有很強的健腦益智作用,治療神經衰弱有一定療效。
6.常喝自釀蜂蜜酒治神經衰弱。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用蜂蜜釀成的蜂蜜酒,色香味俱佳,含酒精量適中,不僅營養豐富,且熱量、氨基酸、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含量,均比蜂蜜要高,有特殊的藥用價值。蜂蜜酒對神經衰弱、失眠、性功能衰退、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有增強血液循環、活血化瘀之功能,對哮喘等痼疾,也有一定治療效果。飲用蜂蜜酒還能促使皮膚紅潤,永葆青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很適合成年人和老年人長期飲用。
蜂蜜酒釀製方法,蜂蜜五百克,加水四千克,再加紅曲五十克(無紅曲,可用白曲即酒藥二十五克代替),混勻裝於乾淨的小口壇或瓮、瓶中,外用牛皮紙封口,經過一個半月發酵,即可過濾飲用。若需製成陳釀,則不必過濾,並作適當封嚴。蜂蜜酒除盛夏以外,其他時候均可釀製。
如果經發酵之後投入當歸、熟地、党參、黃芪、枸杞、仙/PGN0267.TXT/PGN>靈脾等補氣補血補腎的中藥,製成蜂蜜補酒,則卻病延年的功效更好。
7.克服嫉妒心理,有助治療神經衰弱。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善嫉妒的人不僅在生活上是苦澀的,精神備受折磨,而且也給自己生理上造成危害,加速衰老的出現。研究結果表明,嫉妒能造成人體內分泌紊亂,腸胃功能失調,經常腰背痛和胃痛,經常夜不成眠,易患神經衰弱症。因此,要克服嫉妒心理,才能有利於治療神經衰弱症。
【拔罐療法】
1.取穴:新設穴、胸至骶段脊柱兩旁全程膀胱經內側循行線。治法:單純疏排罐法,或塗雲香精或皮膚針輕叩潮紅後,施行疏排罐法,留罐十五至二十分鐘。起罐後,針對有機能紊亂的某一臟器,取同名背俞穴(如胸悶取肺俞,心悸取心俞,胃脹取胃俞、腹脹取大、小腸俞,等等),或取對該病症有較好療效的常用穴(如遺精、早泄、陽痿、多尿取志室、腎俞,關元;月經不調取腎俞、肝俞、氣海俞、關元俞等),或取循行線上的相應部位的壓痛反應點,進行閃罐六至七次;也可在起罐後,取上述有關穴位施行挑痧法。每隔一至三日施術一次。如果頭面焮熱、心煩,失眠嚴重、多汗者,加湧泉、勞宮穴施行單純罐法;頭痛、頭暈甚者,加太陽穴施行單純罐法。若無效,改於百會、四神聰穴點刺放血數滴或毫升刺二十分鐘(也有取百會穴施行單純罐法的,但不輕易用,因要剃髮)。
2.取穴:心俞、嗝俞、腎俞、胸至骶段脊柱兩側全程膀胱經內側循行線及周榮穴。
治法:以拇指指腹在心俞、膈俞、腎俞上進行往複重力揉按五次左右,然後於兩側膀胱經上各拔罐四個(均勻分布),留罐三十分鐘,起罐後即在周榮穴的範圍內又拔罐約三十分鐘,每周治療兩次,六次為一療程。
3.取穴:胸至骶段全程督脈及兩側膀胱經內側循行線。治法:單純走罐法,至局部皮膚紫紅起丹痧為度,每周兩次,六次為一療程。
驗案:
彭某,女性,十八歲。近一個月來,因複習功課緊張,導致出現疲乏、
頭暈、頭痛、心悸、胸悶脅脹、食欲不振,便秘等癥狀。本月月經已延期十八天未至,午後和夜間手、足心和額頭髮熱,且面部焮熱發紅,口咽於澀(咽紅),失眠、多夢。注意力集中不持久,記憶力明顯下降,體重已減輕二點五公斤。曾服數種中、西藥治療不見好轉。拔罐治療取新設穴,胸至骶段脊往兩旁全程膀胱經內側循行線,施行塗雲香精疏排罐法二十分鐘,起罐後,在兩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關元俞、小腸俞上各閃罐五次左右,然後又於每穴上尋找明顯痧點一至兩點施行挑痧法。治療當日,頭暈,頭痛、心悸等癥狀減輕,午後大便一次,夜能安眠。第三天再施術一次,第四天月經來潮,諸症已明顯好轉。此後每隔三天施術一次,連續四次,療效保持。
【敷貼療法】
1.藥物:夏枯草六十克,麻油適量。制用:將夏枯草搗爛,加入麻油調拌,外敷貼於火椎穴,期門穴。功效:疏肝清熱。主治:神經衰弱,以及婦女更年期心中煩亂,睡眠不安、口乾便秘者。2.藥物:香附十二克、枳實十克、蔥白三十克、樟腦三克,蜂蜜或雞蛋清適量。
部位:心俞穴(雙)、中脘穴。
制用:將前四味研成細末,加入蜂蜜或雞蛋清調拌成糊狀,外敷貼心俞,
中脘穴。功效:行氣化瘀,化痰和中。主治:神經衰弱,以及婦人精神憂鬱、失眠、煩躁、時欲哭者。
3.藥物:野菊花八十克。部位:兩側脅肋部。制用:將野菊花搗爛,外敷兩脅肋部位。功效:清心除煩,疏肝利膽。主治:神經衰弱,婦人心煩不寧,情緒易激動,胸脅脹悶疼痛,難寐,多夢,口乾便秘者。
【氣功療法】
1.強壯功採用自然盤膝坐式。臀部著墊,兩小腿交叉壓在大腿之下盤坐,足掌朝向後、外。頭、頸、軀幹端正,臀部稍向後,以適於含胸,頸部肌肉放鬆,頭微前傾,兩眼輕閉,兩上肢自然下垂,兩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將一手置於另一手的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意守丹田。採用深呼吸法。即用鼻子呼吸,舌尖輕抵上齶(鼻腔通氣不良者可微張
口輔助呼吸),吸氣時胸腹隆起,呼氣時腹部凹陷,要求呼吸深長、靜細、均勻。這種呼吸法不宜在飯後進行。
每日練功二至四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鐘。
2.太極內功採用靜練式立站式。姿勢與太極拳預備式相似,立正。左腳橫開,腳尖向正前方,與肩同寬。頭正直,下頦內收,含胸拔背,松肩沉時。兩手貼於身體兩側,全身關節,肌肉放鬆,兩眼向前凝視。
以意守命門為主,似氣聯絡其他部位。
採用沉氣呼吸法。全身放鬆,以意配合呼氣,不注意吸氣(即只注意呼氣,不管吸氣)。開始時以意導氣由命門下降,降到會陰、大腿,小腿、湧泉,久練則可感到呼氣時氣由命門下沉到腳心,並能產生一股熱流。
每日練功二至四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鐘。
有遺精、早泄者,可配合抓閉呼吸法。即呼氣時把氣由會陰引導到腳心,呼吸停頓一下,停頓後吸氣,引氣上行經兩小腿、膝關節、大腿、會陰、尾閭至命門。隨吸氣的同時,用手用力抓緊(握拳),兩腳十指扣地不放,舌尖輕貼齒與齒齦之間,緊縮肛門並上提,吸氣到不能再吸時為止。然後停頓(閉住)。停頓後隨呼氣再將氣慢慢順原路線送回到腳心、手指,腳趾放鬆,全身放鬆,如此周而復始。本法屬內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較猛烈,抓閉停頓時間不宜過長。
3.銅鐘氣功採用蝦卧式。患者側卧(左右均可),頭部稍向前斜。下頦內收,舌尖貼上齶或平放,全身屈曲,含胸弓背,臀部後突,形如蝦狀。在下的手臂肘部彎曲,手掌貼在額部,在上的手臂肘部稍彎曲,手掌平放在胸前約六厘米處。在上的大腿屈曲在前,與軀幹成銳角,膝部彎曲約九十五度;在下的大腿在後,膝蓋靠上腿,彎曲約七十度。此姿勢以自然舒適為度。雙眼慢慢閉合。
意守臍中、關元穴。以自然呼吸為主。此功每日練二至三次,每次二十至四十分鐘。
【體療法】
1.冷水浴冷水的刺激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神經系統,增強體質。患者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後進行冷水浴。開始時可先用溫水擦身,經過一段時間後,改用冷水擦身,逐步過渡到用冷水淋浴,每次半分鐘至一分鐘左右。有心臟病者不宜進行。
也可進行早泳鍛練,最好從夏天開始,堅持到秋冬季節。
2.散步神經衰弱患者做較長距離的散步,有助於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血管活動失調的癥狀,並可改善情緒,使心情舒暢。每天可散步二至三公里,最好在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
【呼吸靜功療法】
1.每日於子(二十三至一時),午(十一至十三時)、卯(五至七時)、酉(十七至十九時)四個時辰,獨處靜室,床鋪厚褥,盤坐於上,以干棉球塞耳。2.閉目絕念,意隨呼吸上下於心腎之間,呼吸不急不慢,任其自然。坐約一柱香的時間後,可自覺口鼻之氣漸漸柔和;再約一柱香時間,可覺口鼻之氣似無出入。3.下坐前,先緩緩伸腿,開目、去耳塞。下床行數步後,仰卧床上稍睡片刻。起床後喝稀粥半碗。註:練功開始的三個月內,應節制性生活。
【松靜療法】
本方法具體操練如下:
1.先松後靜法,取坐或卧式,先從頭至足放鬆,可循環數次,繼而意守下丹田,逐漸進入松靜狀態。放鬆身體的具體方法是,一般吸氣時注意一個部位,呼氣時默念「松」字,以助放鬆,然後再注意下一個部位。放鬆身體的步驟或路線可有多種,其常用的是「三線放鬆」,即按如下三線放鬆全身:(1)頭部兩側→頸兩側→兩肩→兩時→兩前臂→兩腕→兩手→十指,意守中指一至兩分鐘。(2)面部→頸前→胸前→腹前→兩大腿前→兩膝→兩小腿前→兩腳背→十趾,意守大趾一至兩分鐘。(3)後腦→後頸→背部→腰部→兩大腿後→兩腘→兩小腿後→兩腳跟→兩腳底,意守腳底湧泉一至兩分鐘。如果嫌上述部位過多,亦可簡化為:頭部→頸部→兩上肢→胸背→腰腹→兩下肢→兩腳。需要時還可按上述部位倒行放鬆者,或根據病情進行局部放鬆等。2.吸靜呼松法:即靜與松交替進行,吸氣時,意想「靜」;呼氣時,意想「松」,同時使身體有關部位放鬆;至全身或局部放鬆的同時,亦達到了「心靜意靜」之目的。【服日月光芒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1.服日光法:在白天取坐成立式,以鼻吸滿氣後,閉氣不息,存想心中有個紅色的太陽如銅錢大,從心中發出九條紫色光芒,向上至喉、齒間(不得出口),又下回到胃中;略停留一段時間後,兩目內視,觀想心、胃中光明透亮;然後以口慢慢吐氣,再漱津咽液三十九次而止。每日可練三次。2.服月芒法:在晚間取坐或立式,以鼻吸滿氣後,閉氣不息,存想泥九(腦中)中有個黃色的月亮如銅錢大,從腦中發出十條白色光芒,下入喉(不得從齒間漏出)至胃中;片刻後,兩目內視,觀想腦、胃中光明透亮;然後以口慢慢吐氣,再漱津咽液三十九次而止。每夜可練一至兩次。註:操練本法中的閉氣不息,須逐漸延長持續時間,不可強忍。梵谷血壓、青光眼、肝硬化、腦動脈硬化等患者更宜謹慎,或改用自然呼吸法。
【守一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卧、坐、站姿均可,手、足隨意置放,只須身心盡量放鬆,排除一切雜念,把意念集中並意守在臍下小腹中(有人稱此為下丹田),此處為元氣之海,只要經常意守該處,元氣即可日漸充盛,元氣強盛則能防病治病。2.練習純熟之後,則不但卧、坐、站可進行,即使在走路時或做某些不需十分集中注意力之事時,皆可應用本療法。註:婦女月經期或月經量、次多者,不宜意守下丹田,宜改守膻中或印堂穴等。
【化身坐忘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宜擇靜夜練功,先仰卧,閉目養神,屏絕雜念妄想,長呼濁氣二至三次。起坐,前後拗腰並左右轉腰,意念集中臍下,觀想自身分出一個形貌若己的「小人」——影人,長約三至四寸,再想像該影人分化為無數個小「影人」,連續不斷地從自身頭頂湧出,穿屋直上,布滿天空。此時,想像自身內一片光明。然後觀想影人進入自身臍下,其布滿天空的無數化身亦相繼回歸臍下,此時可感到渾身顫動。再安息一會而畢功。
註:1.本療法不宜在飯後半小時內進行。
2.高血壓、癲癇、癔病及各類精神病患者慎用本療法。【服紫霄療法】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盤坐或平坐於靜室內,兩手握固,忘卻一切。片刻後,觀想自身元神從頭頂衝出,穿屋頂直上。到達無限遙遠的天空,元神吸引了空中紫色雲彩,又自上直下,穿屋過頭頂,直達腹中。如果覺得紫氣尚未充滿腹中而彌散全身,可連續作數次,直至充滿全身。然後再靜坐一會,即可起坐活動。每次操練需時約半小時,每日可作二至三次。
註:高血壓患者慎用本療法。
【影人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坐或立式,想像自身中分出一個「小人」——影人,長約三至四寸,立於鼻上。由此小影人吸取遙遠天空中大量存在的「太和元氣」,從上而下,穿屋入室,從頭頂灌下,直人四肢百脈,以至全身每個部位,當此太和元氣通貫全身時,可自覺渾身戰動,一般可連續通貫數十遍。操練時以鼻吸口呼,呼吸須調得深、長、細、勻,吸氣時可微微叩齒,呼氣時如蟄蛇吐氣緩緩而作。
【真氣運行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1,練功姿式: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坐於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並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撥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於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後,則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與意念: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3.收功: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鬆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圈,使精神恢復常態後,慢慢起身活動即可。4.五步練功法: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練功準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儘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八至十二次
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可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一至十,再回頭從一至十,反覆進行,雜念平息,則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三次,每次二十分鐘。儘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於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三次不可缺。練功約三至五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十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練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齶不習慣等,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慾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慾,精神日振。
第二步:憊息相隨丹田趨。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熱時,即可意息相隨,於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亦須注意輕鬆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三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十天左右,即可於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汨汨有聲,矢氣增多,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溫發熱後,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意呼氣。每日練功三次,每次四十分鐘左右。本步緞練時間約需四十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形成一個「氣田」,隨著功夫的積累,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及四肢發熱等,這些現象和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不調、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助。接上步,當丹田真氣充實到一定的程度,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當其止於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于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後「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視頭頂法,一般即可衝過玉枕關。本步是關鍵的一步。每日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至四至五次,每次需一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氣流即可衝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次;慢者需數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鬆;通關後(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鬆愉快。通關後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慾低下、月經不調、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症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任督循環形成後,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樑緊張,環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後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後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或痊癒。
注意事項:
1.凡練本法時須在靜室內,明暗強度適宜,空氣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當風。2.凡大飢、大飽、大怒、大驚等情志不寧時,不宜勉強練功,須待心情平靜後再練。3.練功時應盡量避開一切干擾。凡天氣劇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之時,暫勿練功。若練功中有意外干擾(如突然聲響、有人急叫或闖進練功室內等),則不必驚慌,須慢慢放鬆意念,臨時收功後再慢慢坐起應付,待恢復平靜後補練。4.用本療法者平時須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氣和,勞逸適度,飲食清淡,忌食辛躁,腥膻、粘膩之物。5.用本療法者,尚未通關之際,須戒絕房事,以免影響進程。通關後須有所節制,保持精力充沛。【幻真先生內氣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1.準備活動:擇高燥凈空之處,避風清靜之室,鋪以厚軟之褥,仰卧,枕高二寸余,腳部稍墊高。呼出腹中濁氣九次後,閉目,叩齒三十六通,以斂心神;以指捻揉兩目外內毗,並按鼻樑兩側、擦耳摩面。然後,舌抵上齶,待口中津液滿口則下咽入胃中。如此三咽後,兩目內視,耳不外聽,雙手握固,身心完全放鬆,始可進行以下操練。2.淘氣法:當空腹時,仰卧,兩拳置胸前兩乳中間,兩膝屈曲豎起,背部及臀部挺起離床,以鼻吸氣,吸滿即閉氣不息,同時鼓動氣海中內氣,使之自內向外運轉,閉氣至極則以口呵出。如此作九遍或十八遍。然後行調氣法。3.調氣法:以鼻緩緩吸氣,再以口緩緩吐氣,吸氣吐氣皆不可聞到聲響。如此一吸一吐為一次,可作五次、七次或九次,以使氣平和。然後行咽氣法。4.咽氣法:當吐氣時,氣海中的內氣隨吐氣而向上直至喉中,待吐之極則閉口。咽津,男子從左、女子從右下行,使津液之下汩汩然有聲,直達氣海(臍下三寸)。初練者,氣道不暢,可手摩胸腹以助氣液下行。一般每閉口一次,可連咽三次氣津,接著用行氣法。初練者只能咽一次氣津,隨即用行氣法,待久練氣道通暢,方可逐漸增加連咽的次數。5.行氣法:意想丹田後有兩穴通督脈,當咽氣至下丹田時,意想內氣進入二穴,兩條白氣沿督脈直上泥丸,布散腦中,直至每根頭髮。而後經面部,下頸項,至兩肩,從兩手臂外側下達手指,又從手臂內側返至胸部,經中丹田(心區)布散五臟,然後回歸下丹田。再直下至外生殖器,復分兩路,經大腿、兩膝、小腿、踝關節,直達足心湧泉。此時雙拳鬆開展指,並想像身中所有的濁惡邪氣,積滯瘀血等被內氣蕩滌一凈,從手腳指趾端而出,謂之「散氣」。如此為行功一遍,作畢可以調氣法使氣平和後,亦可再行第二遍。以上述五法為基礎,有此基礎後,又可行以下數法:
6.鍊氣法:寬衣散發,仰卧,舒展手腳,先用調氣法,既而咽氣,咽畢閉氣不息,冥心絕想,任內氣自由流通。當閉氣至極,則緩緩吐氣,若覺氣喘即用調氣法,待氣息平和再如上法鍊氣,如此十遍。初習者氣未通,可逐漸增加鍊氣數遍,多可至五十遍。當鍊氣至遍身汗出,是得效之徵,此時,須安心和氣,靜卧片刻,不可起身吹風。本法不必每日操練,一般須在自覺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若身心欠和,肢體乏力,昏昏欲睡之時則不可操練本法。
7.委氣法:於體氣和平,身心調暢之時進行。或坐、或卧,目不外視,耳不外聽,無思無慮,寂寂沉沉,如調氣法鼻吸口呼,任其自然;一段時間後,當自身有氣從周身毛孔出散時,則不再以口吐氣。修習純熟則行、住、坐、卧皆可行之。8.閉氣法:當修養不慎或偶患疾病時,須速入密室,兩手握固,先調氣,繼咽氣,然後閉氣不息;何處有疾,即以意運氣至病處攻之,閉氣至極即緩緩開口吐氣;然後再咽氣、閉氣,以意運氣至病處攻之,閉氣至極即緩緩開口吐氣;然後再咽氣、閉氣,以意運氣攻病處。若氣急則調氣,氣平和後再閉氣攻疾,可連續進行二十至五十次,直至患病處汗出即止。如果病未減輕,則須於每日半夜至清晨閉氣攻疾,直至病癒。9.調氣液法:凡口中焦干,口苦舌澀,或咽喉痛、不能食等屬熱極之證者,須大張口呵氣十至二十次,隨後鳴天鼓(即用兩小指塞緊耳朵,突然同時放開)七至九次;以舌攪口腔內,有津液即咽之;再行呵氣,咽津等,直至口中津液清稀甜潤,是為熱退臟涼之徵,方才停止。若口中津液冷淡無味,或因呵氣過度致心頭如覺水汪汪,飲食無味,不欲飲水等,乃臟寒之證,須吹氣以散寒溫臟,直至口中和美,心頭舒適,臟寒散而轉溫,即可停止。本療法還可配練六字氣法、布氣法、胎息法。注意事項:
1.本法一般以半夜至凌晨時間內修習為宜,但此段時間有所不便或不習慣,則凡天氣清和、腹中空時皆可進行。2.初習本法階段須節制性生活百日以上。此外,練功場所應盡量避開穢濁之處。3.練功日久可出現「氣滿不思食」之自然現象,不必強食而反致不適。【太極內功療法】
1.練功姿勢:靠卧式(半卧式):頭背墊高成坡形,兩腿伸直併攏,足跟相靠,足尖分開呈八字形,兩臂自然伸直,置於體側,手心向下,平貼床面,兩眼微閉或微露一線光。練功時全身放鬆,僅注意呼氣,以意引氣,由命門下降,經會陰分兩路至大腿、小腿、達湧泉。吸氣則任其自然,勿加意念。反覆鍛煉,日久可自感呼氣時有一股熱氣流由命門下沉到足心。2.收功法:結束前,以意使氣下沉到腳心,然後稍活動肢體,散步片刻而止。【八段錦療法】
1.兩手托天理三焦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掌心貼附腿側。兩臂外展,掌心向上,約至肩平處,乃屈前臂至頭頂上方,覆掌,十指交叉,然後翻轉掌心向上,如托物上舉,同時足跟順勢踮起,兩手分開,兩臂內收復原,如鳥斂翼。反覆進行。上舉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2.左右開弓似射鵰由直立式左足平開一大步,身體下蹲作騎馬式。同時,右臂曲時,從胸前握拳,如拉弓弦向右,左手中食指豎起,餘三指環扣,從右臂內作推弓勢向左,左臂隨之伸直,頭亦左轉,目視指尖,左右互換,反覆進行。推弓拉弦勢吸氣,互換時呼氣。
3.調理脾胃須單舉直立式同一式,左臂外展並翻掌上托,五指併攏,指尖向右,左臂伸直,頭仰視手背。同時下方之右掌作按物勢,指尖向前。左右互換,反覆進行。上托下按吸氣,互換時呼氣。
4.五勞七傷往後瞧直立勢同一式,但兩掌貼緊腿側,頭向左後方緩緩轉動,目隨之後視。然後,頭再前轉復原。左右交替,反覆進行。轉頸時吸氣,復原時呼氣。
5.搖頭擺尾去心火由直立式,左足平開一步,身體半下蹲,作高馬步勢,兩手反按大腿上方(虎口對腹)。頭面軀幹緩緩前俯,繼之,向左、向後、復向右、向前,緩緩作圓環轉動,上身由俯而仰,復由仰而俯。轉動數圈後,再反方向如法進行。由俯而仰時吸氣,由仰而俯時呼氣。
6.兩手攀足固腎腰直立、並足,兩膝挺伸,上身前俯,以兩手攀握兩足趾,頭略昂起,然後恢復直立姿勢。反覆進行,本式自然呼吸。
7.攢拳怒目增氣力由直立式平開左足一大步,作騎馬勢,兩手握拳,貼置腰側,拳心向上:左拳向前平擊,拳心向下,怒目奮力;收回左拳,如法擊出右拳,左右交替進行。出拳呼氣,收拳吸氣。
8.背後七顛百病消直立,並足,兩掌緊貼腿側,兩膝伸直,足跟併攏提起。離地數寸,同時昂首,作全身提舉勢。然後足跟頓地復原。反覆進行,提跟時吸氣,頓地時呼氣。
注意事項:
1.眩暈症發作期間,不宜採用「往後瞧」及「搖頭擺尾」等式。2.心力衰竭者,不宜作「攢拳」一式,或改「怒目奮力」為緩緩伸拳。3.直立性低血壓者,慎用「托天」、「單舉」、背後七顛」等式。4.每式動作的重複次數,應按體質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宜漸次增多,不可驟然作超負荷鍛煉,對於高血壓、心臟病、肝硬化等病及重病恢復期患者,尤應注意。【十二段錦療法】
本療法具體操練方法如下:
1.盤坐:兩手握固,置於大腿上,上身挺直、含胸拔背、閉目存神,排除一切雜念。2.接上式,先叩齒三十六響,然後兩手十指交叉,抱於後頸,兩手掌緊掩耳門,以鼻慢慢呼吸九次,呼吸極微細,不得有任何聲響。3.接上式,兩手移食指疊中指上,然後先左後右用力滑下,彈擊腦後,使耳中咯咯有聲,左右各二十四響,共四十八響後,放下兩手仍握固。4.接上式,低頭扭頸向左右交替側視,兩肩隨之左右搖擺,各二十四次。5.接上式,以舌攪動口腔上下左右,使津液滿口,鼓漱三十六次後,分三次緩緩咽下,同時,隨著咽下之汩汩聲,兩目內視,以意將所咽下之津液送至臍下丹田。6.接上式,以鼻吸滿氣後,閉氣,用兩掌相搓至極熱,分別摩搓兩後腰三十六次,同時以鼻緩緩呼氣,兩手摩腰畢仍握固。7.接上式,以鼻吸滿氣後,閉氣,同時存想心頭之火,下燒臍下丹田,至丹田覺熱,仍以鼻緩緩出氣。8.接上式,兩手曲時,先以左手連肩如轉轆轉三十六圈,然後右手亦如此作三十六圈。9.接上式,放開盤腿,向前平伸,兩手十指交叉,翻掌向上,如舉重石般用力託過頭頂,腰身一齊用力上聳,然後叉手回落頭頂,再用力上托,共九次。10.接上式,兩手前伸,扳兩腳底,俯身低頭如做禮拜狀十二次,仍收腿盤坐,兩手握固。11.接上式,如第五式般鼓漱咽津兩次。12.接上式,閉氣存想臍下丹田中熱氣如火,然後以意運氣過肛門、提肛、使熱氣上升後腰、背脊、後頸、腦後至頭頂,又從額上至兩太陽穴、耳根前、兩面頰、降至喉下,心窩,回至下丹田,至全身皆熱。注意事項:
1.本療法須閉氣之各節,梵谷血壓、食道靜脈曲張、青光眼、腦動脈硬化、肝硬化之伴有門靜脈高壓者,均不相宜。2.本療法各導引動作,幅度須由小漸大,量力而行,不可用力過猛。3.本療法原傳於每日子後午前進行,但按現代人生活習慣,可改為早晚兩次為宜。【搓面療法】
先將兩手掌相對,用力搓動,由慢而快,約三十至四十次。手掌搓熱後,立即搓面部,先從左側開始,經額到右側,再經下頜部(過承漿穴)搓回左側,如此為一周,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輕輕搓揉十餘周,再從右到左逆時針方向輕輕搓揉十餘周。每次十分鐘,每天三次,搓面時,閉眼,放鬆,腦中除去雜念。
【球摩療法】
操作方法:可因人因病而異,有單掌雙球法,雙掌雙球法和三球、四球等多法。一般以兩球托於掌中,依靠五指順序屈伸,使兩球互繞盤旋。旋轉方向可順時針,也可逆時針,或兩者交替,使手的各個關節都處於有序運動之中,隨著手指的屈伸收展,手部肌肉有節奏地收縮和放鬆。操練時須專心致志,並持之以恆。保健球型號多種,初練時可選小型號,待嫻熟後,再改用大型號。
【捏脊療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挾持肌膚,捆指在後,食指、中指在前,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捻動,拇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從尾骶部開始,一直捏到項頸部為止。
在捏脊的過程中,用力拎起肌膚,稱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稱「捏三提一法」。也可根據臟腑辨證,在相應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挾提,以加強針對性治療作用。
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後,可進行第二個療程。
【耳穴模壓療法】
取耳穴:心、腎、神門。
方法:將耳模套在耳上,在所選穴位處開穴孔,穴孔置磁珠,或王不留
行子按壓。每日按壓三至四次,每次三至五分鐘。晚上取下耳穴模,次日再套上。
【耳穴貼膏療法】
取耳穴:耳尖、神門、心、神經衰弱區、緣中、皮質下。
膏藥:成年人選用香桂活血膏;老年人選用關節止痛膏。
方法:先清潔耳廓,將藥用橡皮膏剪成4×6 毫米長方形,貼在相應選取的穴位上。每周兩次,雙耳同時貼。
【耳穴壓九療法】
取耳穴:腎、神門、心、脾、緣中、額。
方法:將膠布剪成0.5×0.5 厘米大小的方塊,把白芥子或油菜籽貼附在小方塊中央,再貼敷在以上穴位上,囑患者每天自行按壓數次,隔天更換,十次為一療程。
【耳穴綜合療法】
取耳穴:耳尖、神門、心、神經衰弱區、緣中、皮質下。
臨證配穴:頭暈乏力加脾、小腸;記憶力衰減加興奮點、額;心煩口乾加腎、肝;心悸、易驚醒加肝、膽;早醒難入睡加垂前;心煩易怒、口苦或脅痛加肝、三焦;腰膝酸軟、遺精等加內生殖器、內分泌、腎;腹脹、不欲食、呃逆欲嘔加胃、脾、三焦。
治療方法:採用壓丸、埋針、貼磁法,每次選上述穴位四至五個,單、雙側耳穴應用均可,每天按壓三至五次,三至五天更換穴位,十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間隔一周。症見心煩易怒、口苦舌燥者,可取一側耳尖穴點刺放血數滴配合,每日或隔日一次,至癥狀明顯減輕止。
【耳穴割治療法】
取耳穴:心、胃、神門、神經衰弱點。
治療方法:割治前皮膚常規消毒,在所取耳穴上刺破一毫米深,將自製的割治膏(白古月粉、辣椒油、微量麝香混合而成)點在耳穴上,用小膠布塊貼敷。貼敷後一至二日內局部有溫熱感。隔日治療一次,六次為一療程。第二次治療時,如局部刀口未愈、可除去結痂另換藥膏,也可重新割治。
療效:治療三百五十四例,有效三百一十五例。有效率百分之八十九。
來源:《黑龍江中醫藥》一九八七,(四),三十七
【耳穴壓豆法】
1.取耳穴:耳尖、神門、心、枕、神經系統皮質下區、神經衰弱區、利眠區、神經衰弱點。耳穴加減:心脾兩虛,配脾、小腸,心腎不交配肝、腎。心氣虛配肝、膽。肝鬱氣滯配肝、三焦。腎陽虛配精宮、內分泌、腎。胃失和降配胃、脾、三焦。
治療方法:耳穴壓豆法:以耳穴探測儀或耳穴壓痛棒選擇穴位,常規消毒,選好適合穴位大小的半個綠豆,以粗糙面貼於膠布上,用彎或直的血管鉗送至耳穴,以綠豆的光滑面對準穴位,貼緊並稍加壓力,使患者感到酸、麻、脹或發熱感。貼壓後,囑患者每日按壓三至五次,每次使之發熱為宜。每次貼三至五天,休息一日再貼,六次為一療程,可持續一至三個療程。
治療效果:用此法觀察治療一百六十六例,其中臨床治癒,觀察半年來複發者六十例,佔百分之三十六點一;顯效三十九例,佔百分之二十三點五;進步四十三例,佔百分之二十五點九;治一個療程無效者二十四例,佔百分
之十四點五;總有效率為百分之八十五點五。
選按:本法治療選穴要准,手法適中。綠豆壓迫接觸耳穴的面積大,如放不到穴位上,壓後患者感覺不明顯,效果多不理想。以耳穴探測儀尋取穴位,電量大小要適合,避免過大和過小。電量太大,患者疼痛,出現假陽性;太小病人反應遲純,找不到疾病的反應點。按壓穴位時要注意手法的輕重,屬實證者,手法要重,類似瀉法;屬虛證者手法要輕,類似補法。按壓穴位時,以使病人感到酸、麻、脹、熱等感覺為宜。按壓期間,囑其經常按壓耳穴,起到持續治療作用。
來源:《中國針灸》一九八五年,五(四),十一。
2.取耳穴:神門、心、神經衰弱點、皮質下、枕。配穴:肝、脾、胃、腎。治療方法:將香桂活血膏剪成約零點四厘米見方,王不留行籽放中央,雙側耳部消毒,尋找壓痛點,將香桂活血膏貼上,輕輕揉壓,使耳廓充血。三天換一次,十次為一療程,兩療程間隔十天。
治療效果:用此法治療囚十六例,其中臨床痊癒(癥狀基本消失,自我感覺很好)七例;顯效(癥狀明顯減輕)二十二例;有效(癥狀稍有減輕,但不穩定)十八例。
來源:《上海中醫藥雜誌》一九八七,(十一),二十一。
【直流電葯離子導入療法】
藥物:鉤藤、遠志、酸棗仁各三十五克,共為細未,浸入一千毫升五十度白酒中,一周後濾去藥渣備用。
葯離子導入部位:大椎穴周圍,前額部穴位。
極板面積:10×10 厘米置於背部,3×l0 厘米置於額部。
極性:中草藥液置於正、負兩極板。
治療時間:治療儀開啟後,緩慢調節電流量,詢問病人感覺,調節至能耐受的龜刺激感,不可有燒的、疼痛的感覺,以防的傷皮膚。每次治療三十分鐘,隔日治療一次。
療程:十五次為一個療程,每療程間休息一周。
【穴位埋線療法】
取穴:神門、豐隆、心俞。
治療方法:常規消毒穴位皮膚,器械,鑷取一段約一至二厘米長已消毒的羊腸線,放置在腰椎穿刺針針管的前端,後接針芯,左手拇、食指繃緊或提起進針部位皮膚,右手持針,刺入到所需深度,當出現針感後,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針孔處敷蓋消毒紗布。三十天埋線一次。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如有感染,三至四天就會出現紅腫、疼痛加劇,伴有發熱,應予局部熱敷及抗感染處理。2.避免損傷神經。如損傷神經,應及時抽出羊腸線,並給予適當處理。【激光針療法】常有頭痛、頭暈、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易疲倦等症者,應用二毫瓦氦氖激光儀,取風池;翳明(翳風穴後一寸)或風池、翳風,兩組穴位交替應用,每穴照射五分鐘。每天一次。十次為一個療程。
【電聲針療法】
取穴:百會、神庭、神門、內關。
配穴:心悸者加郄門;頭脹甚者加瞳子髎或太陽;消化不良者加足三里;有耳鳴、口渴等陰虛火旺症者加大溪、太沖;遺精者加關元、三陰交。
治療方法:將毫針刺入選定的穴位,令其得氣,再在一至兩對的毫針體上通入聲電流,電針感調至患者中等耐受量,每次電針二十至三十分鐘。隔日一次,十五次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間休息一周。
【挑治療法】取穴:顳淺動脈額枝處、枕動脈點。治療方法:用碘酒、酒精消毒穴位皮膚,術者右手持已消毒的針(縫衣針、三棱針均可),左手固定挑治點,先將針尖迅速刺入皮膚,然後提高針尖,挑出皮下組織纖維,或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樣物數十根,或至挑盡為止,後用碘酒消毒,敷貼膠布即可。
【割治療法】取穴:拿四(位於第四、五掌骨間隙掌側,無名指與小指根部聯合下零點五厘米處)、掌六(位於掌面、腕橫紋中點前一點五厘米處》、掌七(位於掌面、腕橫紋尺側點前一點五厘米處)。
治療方法,穴位常規消毒後,局部麻醉,術者以左手拇指緊壓割治穴位的下方,用消毒後的手術刀縱行切開皮膚,只需切開皮層,不宜過深,切口長約零點五至一厘米左右。用直血管鉗分離切口,暴露脂肪組織,取出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組織一塊。將血管鉗深入皮下,沿切口向左、右、上、下方向進行按摩,宜強刺激,要求患者局部出現酸、脹、麻感,並向四周擴散,以細絲線縫合切口,覆蓋消毒紗布,包紮固定。每次取一部位割治,隔七至十天後換一部位割治,三次為一個療程。注意事項:
1.出血性疼痛、嚴重心臟病、垂危病人、持續高熱病人,以及局部有水腫、感染者均不宜割治。2.割治不宜過深,防止傷及血管、神經或韌帶。3.手術部五至七天不能接觸水,否則易感染。4.術後應休息三天,並注意飲食、冷暖。【鑷針療法】
取穴:神門、三陰交。
治療方法:用針時,先以右手拇、食、中三指用握筆式的姿勢緊捏針柄,在選定穴位上按壓片刻,以形成明顯的凹坑,出現酸、脹、重等針感為準,按壓時也可以拇指甲沿針柄作上下刮動,加強感覺。
【皮內針療法】
取穴:神門、三陰交(雙側)。
治療方法:左手拇、食指按在穴位上下皮膚,稍用力將針刺部位的皮膚撐開固定,右手侍夾著顆粒型皮內針針柄的小鑷子,沿穴位皮下將針身刺入真皮內,可埋人零點五至一厘米。埋針對針身與經絡線垂直成十字型交叉,在露出皮膚外部分的針身和針柄下的皮膚表面粘貼一小塊方形膠布,然後再用一塊較前稍大的膠布覆蓋在針上,將顆粒型針柄粘貼固定。埋針兩天。
【鼻針療法】
取鼻穴:心穴、腎穴、首面穴。治療方法:針刺前常規消毒,用三十至三十二號零點五寸不鏽鋼毫針,以輕緩手法捻轉刺入心穴、腎穴,待患者出現酸、脹感時,可留針十至二十分鐘,每隔五至十分鐘捻轉一次。刺首面穴,可持三十號兩寸毫針,由額正中處向眉心透針。
【自我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和抑制性,從而改善癥狀,緩解病情,治癒疾病。
1.按穴位:取風池、神門、內關、三陰交、足三里。先用兩手中指的指尖,按壓項部兩側的風池穴約半分鐘,使酸脹向頭一側擴散;繼之用一隻手拇指的指尖,按壓對側手腕的神門穴,按到穴位周圍有明顯的酸脹感後,持續按壓半分鐘,而後,再更換對側穴位如前法按壓,同時配合按壓內關,可以寧心安神。上部穴位按壓完畢,用兩手拇指的指面,分別按壓兩側小腿的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使酸脹向上擴散,可以健脾和胃,通經活血,養血安神。2.擦腰部:將兩手掌面相對搓熱,用兩手掌根及掌面貼附在腰部兩側,從腰部的腎俞穴至骶部的大腸俞穴部位,做往返推擦,擦至腰部有溫熱感為止,此法可以益腎固本,有助安神催眠。3.揉腹部:仰卧位,將右手掌面置於上腹部中院穴處,然後作順時針環形揉動,沿任脈由上而下至中極穴處。動作宜柔和緩慢,用力要均勻協調,一般往返按摩十到二十次。4.抹前額,微閉雙眼,四指併攏,兩手指指面分別置於上眼瞼,眉棱骨及前額處,由眉頭向太陽穴處分抹。動作要輕柔,待抹至雙目有乾澀感時或出現困意時為止。一般在卧床後,用此法可以誘導入睡。5.叩巔頂:四指指尖並齊置於頭頂督脈線百會穴的前後處,分別沿督脈向前輕輕叩擊至神庭穴處,沿督脈向後叩擊至風府穴處,往返進行五至七遍,然後在頭頂反覆叩擊一至二分鐘,再用掌心放於百會穴處,用揉和的手法摩按半分鐘;此法不僅可以調和百脈,而且還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點穴療法】
使患者仰卧位,閉目,以拇指指腹點揉印堂、神庭穴各兩分鐘,太陽穴一分鐘,神門、內關穴各兩分鐘,均用補法。肝鬱化火:加點章門、期門穴各兩分鐘,點揉太沖穴一分鐘,用瀉法;掐大敦穴,使出血少許。痰熱內擾:加點按豐隆穴兩分鐘,點按內庭穴一分鐘,用瀉法;掐厲兌穴,使出血少許。陰虛火旺:加點揉氣海、關元穴各兩分鐘,點揉太溪、三陰交穴各三分鐘,用補法。心脾兩虛:加點揉心俞、隔俞、脾俞穴各兩分鐘,點揉血海。足三里各兩分鐘,用瀉法。心膽氣虛:加點按百會穴一分鐘,用瀉法;點揉心俞、膈俞穴各兩分鐘,用補法;點按丘墟穴,用瀉法。胃氣不和,以振顫手法點中院穴一分鐘,點梁門、大橫穴各一分鐘,點揉脾俞,胃俞穴各一分鐘,均用瀉法。經典醫案:
1.任××,男,四十七歲。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初診。主訴:失眠已兩年之久。癥狀:頭疼、胸悶、氣短、心裡經常有灼熱感,鼻干,耳熱。本病經內科診斷為神經宮能症,經服中藥與電睡眠治療數次,未見效。
處理:點三陰交(補)、合谷(瀉)(使患者作深呼吸)、印堂穴(補)
等,每穴平揉,壓放各一百次。複診:本病第一次點穴後,頭疼輕,心熱誠,身體舒適。三診:加點打法,仍用前穴,術者五指屈曲握拳,以下拳眼於三陰交、
合谷、印堂穴上,一起一落地打擊。四診:患者已能睡六小時。五診:睡眠已接近正常。本病共點穴六次而痊癒。
2.戴××,男,成年人。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初診。主訴:失眠一月余,每晚僅睡兩個小時。左邊頭痛,其他一切正常。處理:以偏頭風兼失眠,取神門(補)、太沖(瀉)、足三里(補)、心俞(補)、肝俞(補)、脾俞穴(補)。每穴平揉,壓放各一百次,手法
緩而重。複診(十九日):昨晚睡八個小時,偏頭疼減輕。三診(二十一日):昨晚睡眠很好,頭疼也止。四診(二十四日):連日睡眠很好,沒有頭疼。本病共點穴四次而愈。來源:馬秀堂:《點穴療法》
【手療法】
精神衰弱性的眼睛疲勞,很明顯和經絡有關,其治療方法當然也離不開經絡。具體他說,就是刺激手掌內的「心包區」,位於食指指甲下方、大腸經起點的商陽穴,以及小腸經的起點,位於小指指甲下方的少澤穴。
【藥茶療法】
1.花生葉茶用料:花生葉。制用:洗凈晒乾揉碎成粗未。每用十克,放入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功效:寧心安神。主治: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選按:本品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葉,有安神寧心功效,據報道,用本品治療失眠一般用藥四至七劑後,睡眠情況即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來源:《遼寧中醫雜誌》,(四),一九六○。
2.燈芯竹葉茶用料:燈芯草五克,鮮竹葉三十克。制用: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飲。功效:清心安神。選按:燈心草、竹葉均入心經,性味甘淡寒。燈芯草《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言其能「清熱安神,利水通淋」。《西藏常用中草藥》載:「治心煩不寐」。竹葉《本草正》雲其:「退虛熱煩躁不眠」。《藥品化義》有「竹葉清香透心,微若涼熱,氣味俱清,《經》日,治溫以清,專清心氣,味淡利竅,使心經熱血分解」。
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3.柿樹葉茶用料:柿樹葉制用:洗凈切碎,每用十克,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功效:寧心安神。選按:藥理研究證明,鮮柿葉含維生素C 兩千七百毫克/一百克,並含
(十)無色飛燕草素一三一葡萄糖甙。還含黃酮甙。其性涼,味苦、酸、澀。有降壓作用。亦有安神功能,可用於防治失眠。來源,《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
4.腦清茶用料:炒決明子二百五十克,甘菊、夏枯草、桔餅、首烏、五味子各三十克,麥冬、枸杞、桂圓肉各六十克,黑桑堪一百二十克。制用:上藥共制粗末,每用十五克,沸水沖泡代茶飲。一日兩次。功效:清肝明目,榮腦益智。選按:方中決明子、甘菊、夏枯草清肝火,首烏、五味子、枸杞、麥冬、
桑堪滋養腎陰。諸葯配合能清肝明目,榮腦益智。適用於心肝腎陰虧虛火旺所致的失眠,腦神經衰弱症。來源:《山東中醫雜誌》,(六),一九八四。
5.安神茶用料:龍齒九克,石菖蒲三克。制用:將煅龍齒研末,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飲。功效:鎮驚安神。選按: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經,具開竅安神之作用,《神農本草經》稱本葯可「開心孔,補五臟」。據藥理研究,石菖蒲水煎劑對動物有鎮靜作用。龍齒歸心肝經,可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治心悸、驚癇諸症。兩葯合用,旨在寧心安神。故本方適用於失眠多夢,心悸怔仲,睡卧不寧,頭昏目眩等症。
來源:《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6.柏子仁茶用料:柏子仁。制用:除去柏子仁殘殼和種皮,輕輕搗碎,每用十至十五克,放入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
選按:柏子仁為柏科植物側柏的種仁。味甘而有油膩感,氣微香,性平無毒,入心、肝、脾。《神農本草經》列作「上品」,說它「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濕痹。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飢不老,輕身延年」。《本草綱目》載:「養心氣,潤腎燥,益智寧神」。明·賈所學《藥品化義》還說它「香氣透心,體潤滋血。主治心神虛怯,驚悸怔忡..皆養心血之功也」。臨床實踐證明:它是一味理想的滋補強壯,養心安神良藥。故本方適用於血虛不能養心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以及老年及產後血虛腸燥便秘等症。
來源:《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
7.菖蒲茶用料:九節菖蒲一點五克,酸梅肉兩枚,大棗肉兩枚,赤砂糖適量。制用:先將菖蒲撕成絲狀,共放入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功效:芳香開竅,寧心安神。選按:九節菖蒲,又名石菖蒲。《重慶堂隨筆》載:「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本經逢原》亦云:「菖蒲,心氣不
足者宜之。」據研究,本品含揮髮油,有顯著的鎮靜作用,酸梅肉酸溫,《日華子本草》載其能「令人得睡」。大棗味甘,能益氣養心安神。故本方運用於心氣不足所致的失眠多夢、心悸不寧等症,
來源:《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
8.青茶十克,茉莉花和石菖蒲各六克。制用:共研粗末,沸水沖泡,每日一劑。【藥酒療法】
1.用料:桂圓肉二百五十克,白酒(六十度)四百毫升。制用:將桂圓肉切碎,裝入磁瓶中,以酒浸泡十五至二十日。每日兩次,每次十至二十毫升。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心悸等症。2,用料:核桃仁十克,白糖二十克,黃酒五十毫升。制用:將核桃仁、白糖共搗成泥狀,加入黃酒,用文火煮十分鐘,每日
食用兩次。
3.用料:菌靈芝三十克(切碎),白酒五百毫升。制用:將菌靈芝浸泡在白酒中十五日,密封,每日搖動數次。每日飲一至兩次,每次十毫升左右,長期飲用可見效。
4.用料:女貞子二百五千克,米酒五百毫升。制用:共浸三至四周,每天一至兩次,按各人酒量酌飲。5.用料:白人蔘五十克,六十度白酒五百毫升。制用:將人蔘搗碎,加入酒瓶,密封十五日,每日振搖一次。半月後開瓶飲用,隨飲隨添加白酒至五百毫升。每日晚餐時飲用十至三十毫升。
6.用料:靈芝三十克,丹參五克,三七五克,白酒五百毫升。制用:共入瓶內浸泡,密封十五日即成。隨意飲用,主治神經衰弱、失眠。
7.用料:生枸杞五百克,白酒兩千毫升。制用:將生枸杞搗碎,入絹袋,放於酒罈密閉,冷浸兩周。每日三次,每次一小酒盅。
8.豬脊髓一具、黃酒五百毫升。制用:將豬脊髓切碎,同黃酒放砂鍋內煮爛,分二至三次吃。9.用料:黃精五十克,首烏三十克,杞子三十克,灑一千毫升。制用:共浸於酒罈內,密封七日後飲用,每日三次,空腹飲用,每次一至兩小杯。
【醋蛋療法】
1.醋飲方用料:醋一湯匙。制用:一湯匙醋沖一杯冷開水或溫開水喝下。主治:失眠。2.杞棗雞蛋方用料:杞子二十克,大棗七枚、雞蛋兩枚。制用:將杞子、大棗與雞蛋同煮,至蛋熟去殼再煮片刻,吃蛋喝湯。每日或隔日服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即可見效。主治: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
3.蛋奶方用料:牛奶二百五十毫升,雞蛋兩枚,紅糖適量。制用:將雞蛋、牛奶、紅糖攪勻煮熟。臨睡前吃,連服十日為一療程。主治:失眠。
4.百合蛋方用料:百合七枚,雞蛋兩枚。制用:百合水浸一夜,當百合出沫時另換凈水四百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去渣,打入雞蛋黃兩隻攪勻。頓服,每日一次。主治:熱病後期,陰虛火旺,心煩不安,失眠,具有特效。
5.小米雞蛋方用料:小米五十克,雞蛋一枚。制用:將小米煮成粥,打入雞蛋一枚,稍煮即可,臨睡前用熱水泡腳,然後吃蛋粥。主治:長期失眠者。
【食療】
1.桑椹茶用料:桑椹十五克。制用:以桑椹煮水代茶飲。功效:滋補腎陰,清心降火。主治:病後體虛,心腎不交所致失眠、夢遺、滑精、心悸、健忘。來源:民間驗方。2,龍眼洋參飲用料:龍眼肉三十克,西洋參六克,白糖少許。制用:將人蔘浸潤切片;龍眼肉去雜質洗凈,放入盆內,加入白糖,再加適量水,置沸水鍋內蒸四十至五十分鐘即成。早晚服用,吃人蔘、龍眼肉,
飲藥液。功效:養心血,寧心神。主治:心悸,氣短,失眠,健忘等症。來源:民間驗方。
3.桃仁硃砂酒用料:桃仁一百克,硃砂十克。制用:將桃仁燙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研細碎,硃砂細研後,用醇酒五百克浸桃仁於凈器中,封口煮沸,取下候冷,再放入硃砂細末,攪動令勻。不拘時,每次溫飲一至兩小杯。
功效:活血安神。主治:心悸怔忡,面色不華,筋脈攣急疼痛。禁忌:勿食羊血,孕婦不宜用。來源:《太平聖惠方》。
4.白石英酒用料:白石英二百五十克,磁石二百五十克,醋五十克,白酒一千克。制用:將白石英及醋鍛磁石放入紗布袋,貯置於凈器中,以酒浸之,密封,每二日攪拌一次,浸泡十五天即成。將酒燙熱隨意飲用。功效:溫補肝腎,安心神。主治:心神不安,驚悸譫忘,陽痿,小便不利,黃疸,石淋,風寒濕痹
證。禁忌:元氣下降者忌服。來源:民間驗方。
5.小麥紅棗粥用料:小麥五十克,糯米一百克,紅棗五十枚,桂圓肉十五克,白糖二十克。
制用:將小麥淘洗凈,加熱水浸脹,傾入鍋中煮熟取汁水,加入淘洗凈的大米、洗凈去核的大棗,切成粒的桂圓肉,共煮成粥,起鍋時,加白糖食之。凡病人自汗盜汗較重,將小麥用量增至一百克,每個療程四至五天,每天眼二至三次。趁溫熱食之。生小麥性熱,陳小麥性平,小麥面甘溫,可據情況選用。
功效:養心益腎,清熱止汗,補益脾胃,除煩止渴。
主治:心氣不足,怔仲不安,煩熱失眠,婦女臟躁,自汗、盜汗、脾虛泄瀉等。
來源:《本草綱目》。
6.酸棗仁粥用料:酸棗仁(生、熟均可)三十克,粳米一百克。制用:將酸棗仁搗碎,濃煎取汁,再以淘洗凈的粳米煮粥,米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湯,同煮成粥。每晚餐溫熱眼食。功效:養肝、寧心、安神、止汗。
主治:心悸怔忡,自汗盜汗,失眠少寐等。
來源:《太平聖惠方》
7.蛋黃油用料:雞蛋一百個。制用:將煮熟的雞蛋剝去皮,取去蛋黃放入鐵鍋內,以文火煎熬出蛋黃油約五百克,每日服兩次,每次一茶匙。,連續服用。主治:心律不齊。來源:民間驗方。
8.百合脯用料:生百合三十至六十克,蜂蜜一至三匙。制用,將生百合用清水洗凈放入碗內,上面澆蜂蜜,然後將百合及蜂蜜蒸熟(約三十分鐘),取出後或烘乾或風凈即成。睡前服適量。主治:神經衰弱,睡眠不寧,驚悸易醒。來源:民間驗方。
9.百合棗粉凍用料:鮮百合六十克,生、熟棗仁各十五克,洋粉五克。制用:將鮮百合用清水浸一晝夜,加生、熟棗仁同煎至百合煮熟,去百合、棗仁留湯三百毫升,加入洋粉,燒開至洋粉溶化,起鍋倒入盤內晾諒,
切塊加糖水即成。主治:失眠。來源:民間驗方。
10.牛(羊)肝大棗湯用料:牛或羊肝二百五十哀,大棗十五枚。制用:將牛或羊肝切片與大棗共煮眼食。功效:補心氣,養陰血。主治:心悸乏力。來源:民間驗方。11.白面雞蛋餅用料:雞蛋清五枚,白面適量,淡豆鼓六十克,適量的蔥、姜、鹽等調味品。制用:雞蛋清白面相和作餅,淡豆鼓煮取濃汁,再把蛋清麵餅放入豆鼓
中煮熟,加適當調料,隨意食用。功效:扶正健脾。主治:脾胃虛弱見食嘔吐,羸瘦無力。來源:民間驗方。
12.面姜羊肉雞蛋清用料:白面一百二十克,生薑汁三十毫升,羊肉一百二十克,雞蛋清兩枚。制用,將羊肉切碎,調入姜、蔥、鹽煮湯,用蛋清、薑汁和白面作餅放入羊肉湯內煮熟,空腹當主食服用。功效:補虛和中。主治:脾胃虛弱,身體羸瘦等虧損病症。來源:民間驗方。
13.茯苓米餅用料:茯苓細粉、米粉、白糖各等分。制用:用水將茯苓、米粉、白糖調成糊,以微火在平鍋里推烙成極薄煎餅,經常隨量小吃。
14.豬肉蓮子湯用料:瘦豬肉二百五十克,蓮子三十克,百合三十克。制用:共放砂鍋中加水煮熟,調味後服用。15.淮山豬腦飲用料:豬腦一具,淮山藥三十克,枸杞子十克,加水燉服。16.黑芝麻核桃餅用料:黑芝麻二百五十克,核桃仁二百五十克,紅砂糖五百克。制用:先將紅砂糖放鍋中,加水少許,熬成稠膏,加入炒熟的芝麻、核桃仁,調勻,趁熱倒入表面塗有麻油的大盤中,待稍冷,壓平切塊,隨意食用。
【偏方】
1.藥物:大蔥(取白)一百五十克。制用:將大蔥切碎放在小盤內,臨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夢。主治:神經衰弱之失眠。
2.藥物:龍眼肉四至六枚,蓮子、黃實各二十克。制用:水煎湯。於睡前眼,連眼三至五天。功效:補血安神。用治神經衰弱之心悸、自汗盜汗、夜不能寐等。3.藥物:豬心一千克,蔥、姜、豆鼓、醬油、面醬、黃酒各適量。制用:豬心洗凈,放鍋內,入蔥等全部調料,加水小火煨,熟爛後,收汁。待涼,改刀將豬心切成片,擺在盤內佐餐食用。功效:補虛益血,鎮靜安神。適於心血虧損、心悸失眠、憂煩等症患者食用。
4.大棗蔥白湯治失眠藥物:大棗十五個,蔥白八根,白糖五克。制用:加水兩碗煮成一碗,臨睡前一次服完。功效:用治神經衰弱失眠症。註:臨睡前用熱水燙腳,多泡些時間,水涼再加熱水,隨燙隨飲大棗蔥白湯,療效更好。
5.豬心大棗治血虛心悸藥物:豬心一個,大棗十五克。制用:豬心帶血破開,放入大棗,置碗內加水,蒸熟食之。功效:安神定驚。治血虛心悸、心慌症。
6.毛雞蛋補虛損止眩暈藥物:毛雞蛋(孵化胚胎),食鹽各適量。制用:將毛蛋蒸熟,以食鹽蘸食。每次飯前吃一個,一日二三次。功效:治頭暈眼黑,四肢無力症。7.藥物:五味子十克,蜂蜜三十克。制用:水煎五味子,沖蜂蜜服用,每日一次。註:腹瀉者禁用。8.藥物:山楂三十克,玉米葉三十克,槐葉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9.藥物:枸杞子三十克,梨樹枝三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10.藥物:海帶三十克,大棗十個,苡仁二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11.藥物:絲瓜絡三十克,丹皮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12.藥物:蒼耳葉十五克,蒼朮十二克。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13.藥物:白蒺藜三十克,桂枝三克,冰糖二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14.藥物:丹參十五克,丹皮十五克,桃仁十二克。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註:孕婦慎用。15.藥物:制乳香十二克,菊花二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16.鱉甲三十克(醋炒),鮮雞蛋一個。制甲:水煎鱉甲,用其湯液趁熱沖開雞蛋服用,每日一至兩次。17.藥物:沙參十克,天冬十五克,防風十五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18.藥物:蜈蚣一條,百合十五克,合歡花三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19.藥物:鐵礦石三十克,天麻十五克,菊花十五克。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兩次。20.藥物:鮮蚯蚓三十克,棉花根三十克,豬骨六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21.藥物:苦瓜三十克,杏仁十二克,炙甘草十克。制用:水煎服,每日兩次。【驗方】一、健脾益氣、補血安神的方葯
1.藥物:鐵落二十一克,大棗二十一個。制用:將大棗煮熟去核,搗為泥狀,鐵落研為細末,拌勻,製成四丸,早晚各服兩丸,連服兩日。
2.藥物:陰地蕨二十四克,柏子仁九克,大棗七枚。制用:水煎早晚分服。二、補氣生津、養血安神的方葯1.藥物:太子參六十克,硃砂十五克,琥珀十五克,薄荷十克,蔻仁十克。制用,先將太子參、薄荷、寇仁烘乾,加工成粉,然後同硃砂、琥珀混勻,分為二十包,早晚各服一包。三、滋腎生津、寧心安神的方葯
1.藥物:五味子五十克,蜂蜜一百克,白開水三百五十克。制用:共泡在瓶里,七天為宜(為一付)。七日內分服。喝完一付後,可在原瓶內再加入蜂蜜一百克,涼白開水四百克備用。一療程七至十天,輕者一療程,重者兩至三療程。
2.藥物:丹參三十至九十克,夜交藤三十至六十克,生地三十克,百合三十克,五味子十五克。制用:水煎服,午睡前和晚睡前一小時分服。
【秘方】
1.主治:虛勞頭昏腦痛(神經衰弱),頭疼失眼藥物:黑芝麻三十克,明天麻、焦黃柏各十二克,破故紙十五克,焦棗仁,大枸杞各二十四克,血茸片一點五克。制用: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早晚各眼四點五克,開水送下,如頭痛甚者加羌活、蒿本;失眠甚者加重焦棗仁;記憶力減退者,加重茸參。來源:陝西長安縣黨志寬家傳方
2.主治:失眠。藥物:白芍六十克,雞肝一具。制用:先煎白芍去渣後,把雞肝搗爛,煎溫服。來源:廣西博白縣李慶英師傳秘方。3.主治:健忘。藥物:龜板(炙酥)六十克,龍骨(研末入雞腹煮一宿)六十克,遠志三十克,石葛蒲三十克。制用:共研細未,水泛為丸,如小綠豆大,白開水送服,一次服三克,一日服三次。療效:久服益智,健腦。來源:河南陳大夫祖傳三世秘方。
4.主治:體弱驚悸,血氣虛弱,兩足痿軟,不能行動,久卧床褥之症,神效。藥物:鹿角膠五百克,鹿角霜,熟地黃各二百五十克,川牛膝、白茯苓、菟絲子、人蔘各六十克,當歸身一百二十克,白朮、杜仲各六十克,虎脛骨(酥板)、龜炙(酥炙)各三十克。
制用:上為細未,另將鹿角膠用灰酒三盞烊化,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腹,姜、鹽湯下。來源:《醫學正傳》一九六五年祖傳方。
5.主治:憂愁思慮傷心,令人惕然心跳,驚悸不安之症。藥物:川歸(酒洗用身)、生地黃(酒洗)、遠志(去心)、茯神各十五克,石菖蒲九節、黃連各七點五克,牛黃三克(另研),辰砂六克(另研),金箔十五片。
制用:上藥以前六味研細,入牛黃,辰砂二味末子,豬心血為丸如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五十丸,煎燈心湯送下。
來源:《醫學正傳》一九六五年祖傳方。
6.主治:體弱驚悸。藥物:朱茯神九克,棗仁九克,遠志九克,柏子仁九克,枳殼四點五克;當歸六克,山藥十二克,石菖蒲四點五克,炙黃芪九克,益智仁九克,生龍骨九克,生牡蠣九克。
制用:水煎服。來源:陝西溢陽王鑒祖傳方。
【西藥療法】
治療神經衰弱的藥物繁多,常用的西藥有:安定二點五毫克,一日三次:或安寧零點二至零點四克,一日二至三次;或谷維素十至二十毫克,每日三次,連服三個月。
【注意事項】1.中醫治療神經衰弱,在一般情況下,忌用附片、於姜等燥熱葯。
2.神經衰弱患者忌精神負擔過重。精神負擔過重是神經衰弱的致病因素。患者往往思想狹隘,受到一些精神刺激不善於自我解脫,久而久之,疑慮叢生,疾病纏身,若患者一旦能從沉重的精神桎梏中解脫出來,轉變為樂觀豁達,則神經衰弱癥狀將大大減輕甚至消失。3.忌長期服用安眠藥。神經衰弱有個明顯的癥狀就是失眠。若患者長期服用安眠藥,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大多數安眠藥在體內主要是通過肝臟、腎臟代謝,長期服安眠藥會增加肝、腎負擔,出現肝、腎功能損害,表現為肝腫大、肝區痛、黃疸、浮腫、小便黃少、尿中有蛋白和紅細胞。長期服用安眠藥還會出現胃腸道癥狀,如噁心、腹脹、納差、腸蠕動減低、便秘等。有的安眠藥長期眼用,還會蓄積中毒,出現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血壓下降等等。
如果患者每晚服用安眠藥,一般連續使用兩至三個月即可產生耐藥性。到了最後,劑量再大也無效了。因此,神經衰弱患者,不宜長期服用安眠藥。
4.忌常服去痛片,有的神經衰弱患者因頭痛而常眼去痛片或頭痛粉或APC,殊不知常服去痛片,也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引起腎乳頭壞死,間質性腎炎,血壓升高,夜尿增多,輕度水腫,貧血,消化道潰瘍,肝功能異常,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耳鳴,耳聾等等。因此,神經衰弱患者忌常服去痛片。
推薦閱讀:
※每天拉耳對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解決半夜醒來無法入睡的方法
※神經衰弱治療以及緩解小竅門
※神經衰弱後果嚴重,艾灸能快速安撫你的神經!
※遠離失眠,我可以燦爛的笑,真正抵達自由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