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別讓湄公河成為中國的下一個「南海麻煩'
美麗的湄公河綿延4345公里,橫跨六個國家。湄公河維持著約6千萬人的生計,而湄公河流域的國家更是約3億人的家園。 作者:黎秋,台灣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編者按 當世界都在關注南海人造島嶼的軍事化以及南海仲裁案時,另一個重要戰略水域的安全問題需要得到關注。橫跨六個國家的湄公河水域的安全正引來越來越多的爭議。儘管湄公河問題的國際關注度和全球影響力較低,但該區域將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 IPP評論今日推送一篇越南學者的文章,有助於我們了解湄公河最下游國家越南在湄公河安全問題上對中國的擔憂。越南認為,中國不僅威脅到了越南的海洋經濟,如今更危及其在湄公河流域的農業經濟。中國該如何在湄公河問題上表達自己的善意,值得深思。 當世界都在關注南海人造島嶼的軍事化以及南海仲裁案時,另一個重要戰略水域的安全問題需要得到關注。湄公河流域的安全正引來越來越多的爭議。儘管湄公河安全問題的國際關注度和全球影響力較低,但該區域將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 綿延4345公里,橫跨六個國家,湄公河維持著約6千萬人的生計,而湄公河流域的國家更是約3億人的家園。湄公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國戰略水道之一。湄公河下游國家——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生產著佔全世界15%的稻米。 越南位於湄公河下游,在出海口位置。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也被稱為越南的「飯碗」,集中了全國農業的四分之一,同時也是該國最重要的漁場。然而,由於海拔較低,一旦海平面上升,三角洲就容易遭受洪災。事實上,越南已被認為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首要影響是土地的鹽鹼化,這使該國最重要的農作物(包括稻米、咖啡、甘蔗和水果)的耕作受到嚴重影響。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加劇了中國在湄公河的水壩的影響,而這蘊含著一場生態災難。對越南來說,這場乾旱已經是9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正是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和湄公河上游水電站大壩的影響,越南的農業和漁業正遭受大規模的破壞。越南政府在應對這場可能導致嚴重的糧食安全挑戰乃至嚴重影響國家經濟的自然災害時,顯得驚慌失措。 由於湄公河上分布在中國、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境內的39座水電站大壩,外界對湄公河流域環境安全、農業及水資源安全的憂慮進一步加劇。如此大規模的對河流的干擾註定會導致可怕的生態影響,比如危及農業灌溉、飲用水和數百萬人的生計。處於這一大壩鏈條末端的越南在面對其鄰居的「水管理」時顯得非常脆弱。目前,有34萬戶家庭經歷著缺水危機,數以千計的農民遷徙到城市去尋找工作機會。農業所遭受損失估計在2億5千萬美元左右,而整個漁業和農業部門的損失則在7億8千萬美元左右。一旦遭受嚴重乾旱的襲擊,所有高度依賴農業的湄公河流域國家將更加依賴中國在上游的放水。 在三月初,湄公河流域國家領導人在中國西雙版納進行了會晤,會後宣布在原有的、始於2014年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LMCM)下展開此區域合作。中國是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的成員之一;是亞洲開發銀行的創始國之一,並自1992年以來一直支持該行的發展;同時也是由寮國、柬埔寨、泰國和越南在1995年建立的湄公河委員會(MRC)的對話夥伴之一。通過建立另一套合作機制,中國希望能在合作中扮演領導角色並建立合作規則。 更重要的是,中國希望能確保將域外勢力排除在湄公河事務之外。美國主導的湄公河下游倡議(LMI)——由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於2009年發起,儘管影響相對較小,卻引起了北京的一些擔憂。因為這份倡議將中國排除在外,且非常強調生態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大壩與調水戰略具有雙重功能:作為有效的討價還價的工具,尤其是那些與中國緊密聯繫的鄰國;同時也作為「水電外交」的機制,能深化中國的影響並削弱該地區其他河岸聯盟。 中國的"自信」不僅已經引起了湄公河流域國家的擔憂,更由於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而引發了全球的擔憂。 從戰略上來看湄公河,越南對「上游超級大國」在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LMCM)成立時所表達的良好意願保持著警惕。河內懼怕中國不僅要染指海上霸權,如今更要壟斷淡水資源的管理。中國不僅威脅到了越南的海洋經濟,如今更危及其在湄公河流域的農業經濟。當河內的大多數軍事、外交乃至經濟力量都被牽入到南海的海洋爭端上時,對湄公河水資源的戰略關注已非常不足。 近年來越南通過與美日及其他地區內大國緊密聯繫,並且不斷強化軍力,以尋求「脫離中國的軌道」。在經濟安全方面,則通過加入TPP來幫助越南實現貿易夥伴的多樣化和減輕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儘可能減少中國的影響。但是,儘管在貿易和服務業方面有更安全的選項,越南的農業生產依然高度依賴中國的善意,例如它打算何時釋放以及釋放多少水量給越南。 考慮到柬埔寨政府已經「完全投入了北京的懷抱」,寮國也是類似情況,越南政府對失去中國的青睞又感到憂慮。相比起其在南海航行自由上的利益相關性,越南在湄公河事務上的利益很難得到域外大國的關注和支持。 湄公河次區域同樣是大國的利益所在,比如曾經支持過湄公河國家發展的日本。美國在東南亞大陸只有有限的利益,但由於中國獲得該富庶的農耕區絕對主導權的威脅也已認識到湄公河的重要性。伴隨著地區大國的競爭,東南亞地區對域外國家在戰略、外交和經濟方面變得更加重要。 東南亞大陸國家(通常指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即CLMV)是東盟(ASEAN)的第二梯隊成員。這個次區域正經歷著迅速的變革,同時也因該地區較微弱的聯繫而承受著追趕東盟第一梯隊成員的壓力。在為東南亞大陸國家(CLMV)提供發展援助和投資方面,域外國家著實幫助東盟縮小了發展差距,也因此在建設東盟共同體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大國依然在塑造該地區局勢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們都視與CLMV接觸為提升自己與東盟關係的渠道。日本與中國是東南亞大陸最主要的外國援助者和投資者,同時也主導了對湄公河流域的發展援助。兩國在該區域的滲透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嚴重的分歧。美國在東南亞大陸的介入顯得滯後,而它與東南亞海洋國家的關係歷來都更密切。通過湄公河下游倡議,美國希望藉此標記它在該次區域的利益。 中國在湄公河問題上的"自信」不僅已經引起了流域國家的擔憂,更由於可能造成的生態破壞而引發了全球的擔憂。大壩危害到了東南亞的生態系統和人民生活。雖然大壩積累著水電容量,但卻限制了飲用水的使用和干擾了魚類的遷徙和覓食。這些都影響了該地區的糧食安全。 在政治上,中國通過「能源依賴」獲取權力的戰略已經具有了新的形式,而這在此處體現為中國對水資源利用的控制。相反,日本支持的綠色湄公河倡議以多邊平台為基礎,促進共同價值觀,提升法治和可持續發展水平。美日對該地區的介入都可被視為對中國在東南亞聲望提升的一種回應。從國內來看,日本在東南亞的投資是為了恢復工商業的活力,作為它解決經濟停滯問題的新增長戰略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由於地緣戰略及國內經濟方面的動因,大國越來越關注湄公河地區。對湄公河國家來說,大國的介入將對其安全環境、農業以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起著關鍵作用。 *本文作者:黎秋(台灣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譯者:劉亦淇;編校:子云。本文英文版首發於http://www.ippreview.com, 查閱英文版以及更多精彩評論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本文的中文譯稿獨家授權刊發於微信公眾號IPP-REVIEW。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詩心沒有斷!看這位00後美少女活出了古代才女范兒~
※為什麼中國人會成為四處流浪的「沒娘兒」?
※小印章,大內涵,淺談中國玉石印章雕刻文化
※中國男人喜歡含蓄的女人
※中國古代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