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中國經濟全球第一論:家底有多厚明眼人自知|經濟排名|世界第一|GDP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劉麗娜)有海外媒體日前報道稱,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9日將超過美國」,「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對於外界一再炒作的「中國經濟全球第一」話題,中國應冷靜看待,不要因這一標籤而產生誤判。

  此番外媒對中國經濟奪冠世界的數據,來自世界銀行[微博]的國際比較項目報告。對此,需要慎思明辨。

  今年4月30日,世行發布了最新一期國際比較項目報告。報告顯示,以購買力平價的統計方法計算,2011年中國GDP為13.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87%,佔全球經濟總規模14.9%。以2011——2014年間兩國經濟增速推斷,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時間就在今年。而最新的媒體報道認為,中國超過美國的時間節點在9月29日這一天,並給這一天賦予了「全球權力轉換」的特殊意義。

  對於購買力平價法,中國持保留意見。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以國際上更被普遍認可的匯率法計算,2013年中國GDP約為9.2萬億美元,約佔全球12.3%。事實上,世行在報告中同時列舉了以匯率法計算的結果,在2011年,中國GDP總量為7.3萬億美元,僅約為美國的47%,這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符。

  客觀而言,購買力平價理論是當今匯率理論中頗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項目報告並非僅對中國經濟進行計算,而是涵蓋全球約200個經濟體。

  幾十年來,外界看待中國經濟,「崩潰論」、「威脅論」、「責任論」、「不可知論」等,林林總總,有「棒殺」,也有「捧殺」。對於這些輿論標籤,中國應當超脫,也做到超脫,從而保持定力。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避免發展進程受到干擾,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的發展態勢,不僅對自身至關重要,也對世界有重要意義。

  拋開世界排名,須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實力。中國GDP總量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這在學界不是秘密。但中國經濟家底究竟有多厚,實力有多強,明眼人自知。《華爾街日報》不久前曾載文,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人均GDP只排在全球第99位,遠落後於美國的第12位。這一事實說明,過度關注GDP總量,容易產生誤導。

  中國經濟要由大而強,依然任重道遠。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挑戰艱巨。中國經濟總量可觀,但「強」度不足,使本國經濟既大又強才是中國人期望的理想狀態。這種「強」,不僅體現在規模、基礎設施等硬實力上,還體現在國民素質、幸福感、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等軟實力上。要想達到這些目標,中國還要保持冷靜,克服諸多困難。「不以GDP論英雄」,目前已深入人心,即便有一天中國真的拿下GDP總量桂冠,人們也不必太在意,而應更加註重增長的質量。

  建設一個強大而美好的國家,中國仍應虛其心,淡其名,順時應勢,自強不息。


推薦閱讀:

金磚宣言,攤牌後還有退路嗎?
最新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已完成255項
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與思想變遷(修訂版)
胡耀邦與經濟特區的初創歲月
中國式人情的經濟學反思

TAG:中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世界 | 排名 | 新華網 | 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