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講經說法的方法與技巧

【編者按】4月19日至22日,在江蘇省宗教事務局主辦的第三期全省佛教寺院住持(負責人)培訓班上,江蘇省佛教協會巡迴演講團成員、南通太平寺方丈文定法師對講經說法的方法與技巧作了精闢的開示。    所謂的講經,就是演講口才的一種體現,這也是處世之道。能有一個好的口才,在處世、弘法的時候,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佛教自古以來就特別崇尚講經說法,對於講經說法好的法師,我們盛讚他為辯才無礙。這個辯才分為事無礙辯才、理無礙辯才、辭無礙辯才、義無礙辯才,以及事事無礙辯才。我們說一個講經法師講得非常好,講得感天動地、天花亂墜,就是說這個人的講經契理契機、如法如律。    「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所謂上契諸佛之理,是說他講的內容有根有據,都是來自諸佛的經典和歷代祖師大德的言論,並非杜撰。「下契眾生之機」,也就意味著他講的東西能讓聽眾聽得懂,能夠流入眾生的心田,能夠起到感化、教化的作用。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要看聽眾是上等、中等,還是下等的根基,然後再講出不同層次的適合當前聽眾接受的經論。    在此所作的彙報分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經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講經的儀式,第三部分是講經的方法。    一、講經的重要性    佛教是佛陀兩千五百多年前創立的,自印度流傳到中國,其發揚光大、成熟乃至形成為世界性宗教的格局可以說都是在中國。佛教可以說就是一種教育,是對法界一切眾生最完美的教育,我們如何將世尊的教育普及下去,並且深入人心,以達到化世導俗、引導修行的目的?講經說法便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恆課。佛教發展到今天,依然迸發出生生不息的朝氣,這和歷代祖師大德對佛法的理解和弘揚密不可分。    釋迦牟尼夜逾王城,到雪山修行,經過六年的苦行,反省到這種苦行不究竟,不能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就放棄苦行,來到恆河岸邊,坐在一棵大樹下,經過四十九天的思維,獲得了圓滿的覺悟。之後佛陀到鹿野苑,去度當初和他一起出家的憍陳如等五比丘。到鹿野苑說四諦法,這就是佛陀的第一次講經說法。從鹿野苑說法到鶴林涅槃,前後四十九年中,說法三百多次,度眾無量。可以說,世尊的一生就是弘法的一生,就是傳播他的思想、理念、悟道的一生。印度佛教沒有度亡超薦、應赴佛事的功能,這種功能是佛法傳到中國以後才產生的,是為了適應中國人的需要而派生出的一種應赴形式。    印度原始的僧侶們,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觀照——思考、參悟,然後把這些思考、參悟的道理說給別人聽,這就是講經說法。經過了上百乃至上千年,才使佛法傳承到了現在。佛法之所以到今天仍舊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在形式上、組織上依然如此完備,和講經說法密不可分,所以說講經說法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出家人面臨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我,是一個寺院的方丈,平時要管理寺院,事情繁雜,應付多,誘惑也多,要想靜下心來研究經藏,宣揚經典,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寺院的住持整天都忙於事務,忙於應酬,那麼講經說法的時間就少了,長期下去,信徒——那些幡然醒悟,返邪歸正,皈依佛門,想尋找一個身心依止處所的人們,就會因缺乏法師講經說法的引導而盲修瞎練,受社會上異端邪說的影響甚至於為異教徒所拉攏。天主教、基督教發展信徒的方法特別多、力度也特彆強,甚至連我都要拉攏,更別說那些立場不堅定的信徒了,一拉就容易過去。所以法師不學會講經,不去引導信眾,我們的根基就會被削弱,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如果一個法師不深入經藏,不研究經典,當一個信徒問起來什麼是住持三寶,什麼是一體三寶,什麼是自性三寶時,就會一問三不知,那就完了。信徒就會想,我皈依你什麼啊,我供養你什麼啊。很多居士自己通過網路聽經、流通的經書也能懂得很多東西。    比如說兩三年前,我正在課堂講課,有一個客人伸頭進來張望。有位師父就問:「你找什麼啊?」那位客人回答說:「我看看這裡面有沒有佛。」那個師父就說,「要拜佛去大殿,這個地方哪裡有佛?」結果那個人說:「看你穿的這身衣服,我叫你一聲師父,要不然我都不喊你師父。經文裡面講了,法身佛遍一切處。你說哪個地方沒有佛?為什麼大雄寶殿有佛,這裡就沒有佛呢?您給我解釋解釋!」我坐在那裡就說,「你看,我平時叫你多看點經書,你不看。這個問題你怎麼回答!」二祖慧可大師,原來叫神光大師,幼時飽讀儒家詩書,後來受達摩祖師傳法,成為禪宗二祖。小的時候媽媽帶其去寺院進香,他進大殿,沖著佛像就撒尿。香燈師父看到之後,就過來打他耳光子,說小孽障,這麼清凈的佛像前怎麼可以撒尿呢?小慧可就說,「師父,《華嚴經》上講,『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法身遍一切處。你給我找一個沒有佛的地方,我去撒尿。」師父一找,還真找不出一個沒佛的地方,於是啞然。這就叫辯才。    所以說,我們不深入經藏,不好好地學習佛經,那麼,在引導信眾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尷尬問題,回答不出來的話,你如何做師父?!    在歷代高僧大德和先賢前哲的努力下,中國佛教締造了良好的社會形象,然而當今社會的現代化浪潮洶湧澎湃,各種思想對於我佛教界尤其僧人的誘惑都很大,如何珍惜佛教的社會形象,並繼續發揚光大,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要從倡導讀經、講經開始。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個鐘要撞響了,不要撞啞鍾。    說到讀經,所謂小和尚讀經有口無心,要是真的做到有口無心也好啊。無心而有心,有心而又無心,你得把一部經讀懂了才行。現在很多人對《地藏經》、《金剛經》等佛經爛熟於心,但是熟不一定能懂,因為你讀的時候沒有觀照。我們說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從文字般若契入觀照般若,從觀照般若契入到實相般若。而講經說法,還涉及到一個方便般若。你把一部《金剛經》讀得爛熟,甚至能背下來,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趕經懺、做佛事的手段而已,內中的微言大義你沒有弄明白,僅僅停留在文字般若階段,沒有契入到觀照般若的層面,更不可能徹見證入實相般若。    我們要從讀經、講經開始,強化自身建設,促進佛教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健康發展。講經說法是我們出家人的看家本領。在第一屆講經交流會上,我們的前任會長一誠法師就強調,講經說法是我們出家人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出家人走出去,大家一般都叫我們法師(不是方丈,一般是不稱和尚的)。法師分三種,經師、律師和論師。經律論全部通的叫三藏法師,如唐代的玄奘法師、姚秦鳩摩羅什法師。當代的三藏法師是誰?弘一法師只能算是律師,巨贊法師可以稱為三藏法師。就是說這個法師不但弘經,也弘律、弘論。其餘的一般統稱為法師。    既然人家稱我們為法師,那我們就要名副其實,就要學法、講法、用法。推展講經、念經活動,就是要讓我們這些出家人掌握經典,學會看家本領。真正做到內修外弘。要想對外弘法,對內不修不行,你必須要深入經藏。我也說了,讓我來講如何把經講好,我講兩個小時之後,你們就都成了三藏法師了,那我的功德可大了去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的意思是,一定要深入經藏,一定要早讀晚讀,秉燭夜讀。要學習古人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的精神,要下這種狠工夫。而有些法師滿腹經綸,讓他寫沒問題,讓他去講,則不行了,抖得像篩糠一樣。就是那句話說的,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缺少口才的鍛煉。怎麼辦?先小範圍給自己的徒弟、居士講講,磨練自己。像我今天坐在這個講台上,從容不迫地講課,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我第一次上台講經,後面準備好的東西都找不到了,也在上面發抖,都不知道怎麼說了。這種不怯場的勇氣,是後來磨礪出來的,一次又一次的磨礪。二十年前我開始發心講經,每天給居士做開示,拉三五個人過來,和他們聊聊,一天天地,人數逐漸增多了。在下面講多了,我就給自己搭了個法座,上台去講。諸位也可以「亦復如是」地去試試看。講經也要慢慢地來,不能一蹴而就。    講經是引導信眾的基本方法,這些年來,我們佛教的發展勢頭很迅猛,善男信女越來越多,但是信眾的素養、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如何引導好越來越多的信眾,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和挑戰。作為人天師表的法師,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引導眾生的任務。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教主,也是我們講經弘法方面的典範。綜觀中國佛教歷史,以弘法度生為己任的高僧大德代代相傳。遠的不說,就我們所熟悉的太虛、虛雲、弘一、印光、圓瑛、巨贊,居士代表中的趙朴老、歐陽竟無等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無不是面向大眾,講經說法,連續不斷。講經要面向各種層次。我經常給老闆們講課,有時候企業也請我去講課,用什麼方法呢?你到企業,就不能用給信徒講經的方法了。你到院校,要採取給學生講經的方法。所謂觀機施教、面向大眾、貼近現實人生。我們現在倡導人間佛教,而有些人一講經,就談玄說妙,脫離實際,似乎談得越玄、越微、越妙,就說明他的道行越深。所以,我們大家要一起繼承和發揚歷代大德的優良傳統,通過講經說法積極引導大眾生起純正的信仰。    要堅守嚴謹的修學次第。我發現現在有個問題很嚴重,就是在顯教、漢傳佛教地區有很多弟子、在家信徒對藏密特別感興趣。首先我認同藏密也是佛教,而且是大乘佛教,因為佛陀說法,化法四教(藏、通、別、圓),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藏傳屬於秘密。那麼這個秘密為什麼要在那個地區傳播,就是因為這個法門的方法只適合那個地方的人修學,適合那個地方人的根性。而我們內地的佛教徒,尤其這些居士,還沒有打好基礎,沒有把顯教的功夫做透、做實、做深,就去盲目地修學藏密,這非常危險。很多人修學追求神通境界,結果神通沒追求到,倒是發了神經病。我們的信徒為什麼要去親近密宗?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我們身上。他皈依師父了,但是師父從來不給他講經說法,不給他灌輸點佛教的知識。於是他出去旅遊、朝山,去了藏地遇到了活佛喇嘛,馬上就皈依人家了,被人家用個什麼水一灌頂,渾身都酥軟了,學密宗去了。我不是說學藏密一定不行,而是說修密必須要在上師的指導之下進行。一個禮拜至少要有五天時間親近上師,否則非常危險,怎麼個危險法不是今天的課題。所以要遵守嚴謹的修學次第,在現實生活中踐行信仰,真正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講經還是佛教適應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佛教從古印度傳到中土之後,逐步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最終成了中國佛教。我們現在談到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是外來教,只有佛教和道教是我國本土教。其實,佛教也是舶來的,即「進口」的。漢孝明帝做了一個夢,佛教就傳入中國了,所以中國佛教是從皇帝的一個夢開始的,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肇始。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有很多理論、理念與中國老百姓的思想、習慣不契合,引起了佛、儒、道之爭,一些人就排斥佛教,而另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人有好處。漢代有一位大學者,名叫牟子,造《牟子理惑論》從三十多個方面列舉了佛道的同異之處,這才使得學界接受了佛教。佛教剛開始傳入中國是在上流階層流傳的,直到唐朝慧能大師之後,佛法才真正走向平民化。    從早期傳入中國到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才最終成就了中國佛教。這種傳承和發展,離不開譯經、講經、注經,離不開譯師、法師和講師的傳承與求變。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還要靠中國的法師,一是傳承,二是結合中國人的習慣、思維模式進行求變。當然這種「變」是智慧的變,萬變不離其宗,變得讓中國人更加容易接受但又不脫離佛陀原始的思想宗旨。    現在要給老百姓講經,就不能用古代講經的方法,你要用現代語言,時髦的語言,讓現代思維下的人容易接受,你可以有你自己的觀點,但不能脫離原著。為什麼新版的《紅樓夢》、《三國》電視劇在網上遭到批判?因為新版的《三國》里,關公竟然自己抹脖子,變成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了,關公明明是被別人砍頭的吧——這就脫離原著了。新版的《紅樓夢》脫離得更加詭異,場景搞得像鬼片《聊齋》一樣詭異,這樣人家就不喜歡看。老版的為什麼大家又喜歡看呢?並不是它拍攝的技藝有多麼高超,也不是因為演員的演技有多麼高超,而是因為它更忠於原著。我們講經也是這樣,可以求變,但是如果你變得脫離原著了,全部都是你自己的觀點,胡說八道了,那麼即使你有再好的口才也沒用,因為你講的東西不符合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叫三法印。你講的東西人家會用三法印來印證,符合這三個原理的,即使不是佛說的,它也是佛法;不符合這三個原理的,即使是「佛」說的,也不是佛法。這是印證佛法真偽的三個標準。    現在社會上流通的《玉曆寶鈔》、《地獄遊記》、《西方遊記》、《天地八陽神咒經》等都是偽經。為什麼說它是偽經呢?它不符合三法印原則。哪個跑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回來的?飛到西方極樂世界,呆了幾天又回到我們世界,然後給我們這裡的人說極樂世界有多麼好,你們認為可能嗎?還有一個人到地獄去了又回來了,然後口述了經歷,讓人記下來了。胡說八道嘛!這不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也不符合涅槃寂靜,把佛陀的三大原則都否定掉了。你能說它是佛法?這就打大妄語了。    也可以說,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一直都在發展變化,如果沒有發展變化,也就沒有今天的佛教。因此在講經說法中,自覺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獲得新理解,做出新闡釋,這是中國佛教的一個重要傳統。閱讀和講解佛教經典,不是為了復古,而是要在對原創經典(鳩摩羅什、玄奘、菩提留支等譯師翻譯到中國的經典,原典。)認真鑽研的基礎上,做出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解讀和研究,做到常講常新,常聽常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中國佛教尤其要繼續完善和發展講經說法這一重要傳統,通過學經講經,挖掘佛教經典中既契合教理教義,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努力探索佛教與當今社會的通融之處。記住,講經你是講給現代人聽的,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很活躍。過去的法師講經在儀式和方法乃至語言上很呆板,就老說,師雲,祖雲,盤個腿,打個坐,眼睛一閉,經上怎麼說的他就怎麼念。這也是一種講經啊。這個問題放在下文講經儀式里再談。    歷代祖師在講經的時候,比如六祖慧能(你們可以去研究一下《壇經》),他所用的方法,很多都是符合唐代人的思維模式的。再比如塑造觀世音菩薩像,從北魏、唐一直演變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形象。到了唐代,觀世音菩薩像變得很肥美,雙下巴。大凡雙下巴的佛像都是唐代的。你們考古,如果有人認為這個佛像是北魏的,一看居然是雙下巴,那麼這個判斷一定是胡說八道,北魏時代的佛像沒有雙下巴的。因為北魏人講究瘦美,雙下巴不好看。唐代講究胖美,因為楊貴妃比較胖,武則天也胖,所以唐代的塑像都是有雙下巴的,這就是時代的烙印。現代的佛像都是仿的,都沒有現代特色。如果有現代特色,那麼當代佛像都應該穿西裝的吧!哈哈!你們認為我們身上穿的是僧裝嗎?其實這是漢服,我們權且把這個當僧裝了。漢代的在家人也穿這種衣服的。我專門研究了中國的僧裝發展史,僧裝就是「三衣」——安陀會(五條衣)、郁多羅僧(七條衣)、僧伽梨(九條大衣)三種。僧的所有用具就是三衣、一缽、一杖、一具。為什麼我們要用這個漢服來做僧衣呢?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北方,出家人都是要偏袒右肩的,這個右膀子是露著的。北方冷啊,後來皇帝說算了,中國北方和印度的氣候是沒法比的,所以就把漢服放在裡面,把僧服罩在外面。僧服就是袈裟,除了袈裟,其他的都不是僧服。像這種服裝,就是佛教傳入中國求變的結果。變就是變通。我們去東南亞,看南傳佛教的僧人,他們的膀子都是露在外面的,而且是赤腳不穿鞋的。    所以說現代人講經要符合現代人的思維模式,講出來的話,要讓現代人聽得懂,善於尋求中國佛教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的連接點。你把此土的眾生引導好了,讓他們有了正信正行,這就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了。
推薦閱讀:

寶寶起乳名小名四大方法推薦
解決新鞋子磨腳後跟的方法
如何將最後一點牙膏擠出來?
128-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太上五星七元空常訣--
(1)全面論八字方法3

TAG:方法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