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黃性賢太極拳神功

黃性賢體認

我國武術自幾千年至今代代相傳,各門派名稱甚為繁複,概括之不外內家與外家拳法兩大類矣。然今日有說內家即內功、外家即外功者,紛紜不堪。殊不知內家、外家均有內功與外功也。吾研其源,內家系國內道家所創,故曰內家,以武當拳派為代表包括太極、形意、八卦與拳種;外家乃天笠達摩始祖所傳,是為外加,以少林拳派為代表包括少林拳、查拳、譚腿、劈掛掌等拳種。為發揚光大太極拳,應從無數理論上加以探討,學以致用,達到內外兼修之目的。現僅以內功理論分析太極拳起勢一式。

目下不少人演練太極起勢,多流於形式而失其內在之真意。觀新本太極拳書所載預備式均為:「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腳尖向前,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向前平看。」老本太極拳書所列之起勢曰:「立定時,頭宜正直,意含頂勁,眼向前平視,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後仰,沉肩垂肘,兩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兩足直踏,平行分開,距離與肩相齊,尤要精神內固,氣沉丹田,一任自然。」上述新本者皆外形架式要求,無半點涉及內功;老本者僅一句「尤要精神內固,氣沉丹田」耳,至於如何修鍊內功,未見解說。

太極拳系中華武術精華,乃博大精深養生之道。無論男女老少,身強體弱者均宜,故今已風行世界各國,惜多處教練未經考選,使太極拳之傳播幾成空架,僅有外形而已。

修練習太極拳者,應遵循先賢張祖師《太極拳論》、明?王宗岳先師《太極拳論》、清?武禹襄《十三勢行功心解》之拳理,然皆文理深奧,習者有學識不高或太極功力膚淺而難解其意者,有忽倫吞棗不求其解者,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等等。尤以近代爭此時髦印行太極拳書者比比皆是,多抄引經典拳論,雖文華詞美,卻無獨到之見解,使讀者越看越胡塗。

吾以為太極拳正統道統,應是「虛無」、「無極」、「太極」。此三者乃太極拳之根基,何舍此根基只求架子之演練矣!何謂虛空透,不能有一絲一毫之念。無極者雖亦空也,然在渾渾沌沌之象中孕有一點生機,此機乃先天真一之祖氣,系造化之源、性命之根、生死之本,陰陽由此而化,龍虎氣自此而發,道謂金丹,釋稱牟尼,名雖殊其理則一,此乃太極拳之無極妝,原名起勢通稱預備式,系太極拳練法、用法至為重要的關鍵所在,絕不可忽略也。此秘訣乃仙師傳授,在身心空透的基礎上,精神專著,守無極內的一點生機,侯此機一動,即陰陽分,太極成。之所謂「無極而太極」,方可續練下式。預備式後須無妄勿助,勿生雜念,心平氣順,鬆開松透,一切空靈。如處此虛無之狀態下,那一點生機未現之前,卻去行氣行功行架,與拳理不符耳。故不可隨意一站便行架式,而失卻內功方面的修鍊,如忽略此點,便失去太極拳之真諦,誤人誤己矣。

進而尚須理解兩手相抱球形之意,及其變化和內功作用與修鍊之法。由預備式開始,上提、下按、中六個方位動作,其內意若何?由前途,預備式開始時練拳者自身不能感覺處於空空洞洞之中,因空洞者非無極也,此點必須分清,不然所演練的太極架式便成為空架子。蓋虛無是生無極,而不能直接生太極。太極為三才五行之本,故上提者必為陽,下按者必為陰,中抱必為於臍,此象阻手為天,陰手為地,中抱臍為人。現將此天地內功修鍊之法分述如下:

一、天:太極拳起勢由虛無進入無極之後,必須精神專著,使六合集於靈台而守,候先天真一之祖氣動,將垂於胯旁之兩手,慢慢環抱翻轉,應不離松意,動不離圓動,圓動不離中。此時精神專註於無極圈內之中心點,使本身所聚之真靈,與天之真靈合歸於心內,同時須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坐跨,百骨輪串通靈,運手如抽絲,邁步似貓行,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綿綿不斷,使全身散體形成整體,一動百動,一動全動。如上述太極起勢內意內功完整,,則一通百通,上下相隨內外合一,動靜分明,虛實分清,方有功效。

二、地:接前式動作內外合一,精神貫注於地穴十二龍脈之總點,使水火風所聚之真氣,也收於無極圈之中心點內,促成本身陰陽與天地陰陽相合於本身之穴竅內。練以上天地陰陽與人地陰陽相合之功法,不可忽略精神專著,如心理上無此意念則失其效矣!

三、人:接上式兩手相抱於臍,意念亦隨兩手相抱時將本身之元真,慢慢往胎元內而含。因胎元為人生之根本,筋骨血脈內臟五腑皆由此而生。練太極拳之內功並非從外架而求。如心理與生理不配合,與物理不結合,則內功無從而至,因意念乃內功之母也。


推薦閱讀:

[轉載](轉帖)四時八節用事訣
[轉載]夏季吃一豆健脾補腎竟有奇效
[轉載]百病生於瘀(五)
別等老公出軌才明白這些事(轉載)
[轉載]****最全的童裝尺寸對照表

TAG:太極拳 | 轉載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