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畫家的自畫像 看看他們像不像

達·芬奇《自畫像》10月亮相山東博物館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啟蒙大師。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無法一睹他的真容。此次來華的達·芬奇《自畫像》於2009年在義大利南部小鎮被意外發現,並被鑒定為達·芬奇自畫像真跡。

10月15日,著名畫家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自畫像》在山東省博物館展出。在當日開幕的「2013歐美經典美術大展」上,目前唯一被公認為是萊昂納多·達·芬奇自畫像的作品首度與中國觀眾見面,吸引市民駐足欣賞。

達·芬奇《自畫像》據介紹,達·芬奇《自畫像》於2009年在義大利南部小鎮一個房間中被意外發現,屋主就是當年達·芬奇的贊助人。在清理過程中,人們發現了該作品上的達·芬奇的指紋以及簽名,在精密檢測後被證實是達·芬奇《自畫像》。

達·芬奇自畫像列昂納多·達·芬奇在藝術史上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也許是文藝復興時代非同尋常的契機,造就了他非同尋常的天才。達·芬奇同時代的作家瓦薩里對他的敬畏之情,可以從瓦薩里的這段記述中明白無誤地感受到:「世間男女,資質出眾、才氣橫溢者屢見不鮮,然而列昂納多卻獨蒙上天垂愛,風韻優雅、才華蓋世,令眾生望塵莫及,其行為舉止,處處著有靈性,而其所作所為,實則無不出於造物之手,而非人力所能企及。」事實上,義大利的科學與理智、美的追求與創造,正是在達·芬奇的這一時期,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地。毫無疑問,達·芬奇是古往今來最富創造力的天才,但創造力成全了他,也拖累了他,廣泛的興趣和活躍的思想使他的人生成了一次沒有盡頭的探索之旅,沿途撒滿了五花八門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辛酸地說:「我這一生一事無成。」這位一事無成的科學與藝術的巨人,一生苦苦追尋真理的心路歷程,深深地烙印在他那幅最著名的《自畫像》上。這是一幅用紅堊筆畫成的素描頭像,尺寸33.3×21.3厘米,目前是義大利都靈皇家圖書館的藏品。據稱,這可能是達·芬奇一生中所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創作於1513年底,當時他已61歲。此時的教廷和羅馬在教皇享樂意志的籠罩下,專事富麗豪華的藝術風格與達·芬奇實驗性的藝術活動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教皇把自己對藝術的熱情大多給了風華正茂的拉菲爾和精力充沛的米開朗其羅,而遲暮之年的達·芬奇面對的卻是教皇的冷落。正是在這樣的惡劣環境里,達·芬奇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繪製了這幅令人震撼的《自畫像》。《自畫像》以精妙的構圖、流暢的線條和洗鍊的筆法,細緻刻畫了畫家晚年的思考力、意志力和性格特徵。畫中人物睿智的雙眼、不屑的嘴角和堅毅的神情,既是畫家內心無比自尊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對周遭境遇的全部態度,那寬廣前額上布滿的皺紋和波浪狀披散的白色鬚髮,蘊涵著不盡的滄桑與無奈,卻依然掩飾不住他靈魂深處最原始的驕傲。在義大利、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聖馬利諾、摩納哥、塞普勒斯、馬里、馬達加斯加等許多國家的郵票上,我們都能看到達·芬奇的這幅著名的《自畫像》。在這些郵票中有許多是以雕刻版用紅色單色印製的,非常忠實於原作,其中票幅最大的當推馬里於1977年為紀念達·芬奇誕生525周年而發行的那枚郵票。在這枚大尺寸的紅色雕刻版郵票上,無數細小的刻點連成了力透紙背的遒勁線條,無數雕刻線條組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處處陰影,反襯出畫面明暗的變化,彷彿正在訴說畫中人物歷盡艱難的人生之旅,告訴大家他為追求科學與藝術已經耗盡了畢生的心血。每次看這張畫,心都在瘋狂的疼——他一生中共有35張自畫像,瘋掉之後還畫過幾張,特別是有一張纏著繃帶的自畫像,神經已經彎曲,處於崩潰的邊緣,一臉的焦灼與疼痛,隔了歲月煙塵,我仍然能感覺到那疼痛,來自心裏面的最裡面!誰知道他,誰了解他?

梵谷昨天我畫了一幅畫,我認為我觸及到了某種東西,它和以往任何作品都不同——畢加索

《最後一幅自畫像》畢加索作於1972年這是一幅被死亡奪去皮膚的面孔眼睛懸吊著,而神情陷沒在紅、綠、白的顏色里陷沒在線條里陷沒在粘土、高嶺土和泥巴里你披著這一身五顏六色是火,還是泥土你在不停地忙碌。一把鎚子一雙眼睛,刻畫著一個世界終於回歸了可怕的正常每一個關節都在拚命地燃燒致使天才的神話繼續蔓延和流傳你在這寬宏大量的世界上憤怒地尋找、思考懷中踹滿了疾病和熱烈的慾望遠古的恐懼,絕望的背後手裡緊緊握住的貪婪又一次摧毀了一座光的牆壁你握緊的拳頭尚未砸下去卻已經觸及到身子下面被無畏和慾望掏空的肉體那是死亡柔軟而冰涼的雙臂正如你看到的,火在熄滅黑暗從遙遠的地方帶來蒼白磁石般的凝視,麻木而寒冷那不知帶了多久的面具在鉛灰中無聲地呼喊著誰在沉淪,甘心榨乾自己等待珊珊來遲的又一次復活又有多少歲月和色彩因此而黯淡再次緘默,停止生長你是那個一去不復返的鬥士挑戰般地把傷痕展示給人們看卻擺脫不了世間的貪婪眼睜睜看著它流進血管和思想里陰森森地穿過日漸枯竭的肉體帶著快感殘忍地欣賞自己一種希望從右眼慢慢滾落世界消失,大火將再次被點燃布格羅油畫作品選威廉姆·阿爾道夫·布格羅(1825—1905),法國畫家,是19世紀上半葉法國學院派繪畫的最重要人物。他以神話和寓言題材的繪畫吸引了大批追隨者。他作品中赤著腳的農村姑娘,就好像神話中公主,由魔杖變成了鄉下人。他把宗教內容世俗化,把農婦美化和理想化的處理手法,使之溫馨嫵媚,活色生香,略帶一絲淡淡哀愁的氣氛和情調。他筆下的孩子們天真純潔,可愛至極。他精緻細膩的畫風和完美無瑕的技巧深受世人的青睞。

布格羅自畫像「無論處境多麽悲慘,我們都有責任為生命找出個意義來。」 - 維克多?弗蘭克 (Viktor Frankl)「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

高更自畫像倫勃朗的自畫像荷蘭畫家倫勃朗一生創作了近百幅自畫像。他從21歲時便開始記錄自己的容貌,一直到去世的那一年。他以冷靜而客觀的方法,彷彿是在鏡子里凝視另一個自我,看自己從努力扮演美術家角色的風采青年到若有所思、自信成功的壯年,再到洗盡鉛華、蒼老頹敗的老年。似乎每一幅自畫像都是對自己最嚴格的解剖像。如果將他不同時期的自畫像放在一起,倫勃朗的一生就已經向我們敞開了。倫勃朗光是憑著這些自畫像就足以跨入大師的行列,年輕時的自畫像瀟洒飄逸,技法優美華麗,晚年時的自畫像簡樸謙卑、內省,已經不去注意什麼技法了,而是把生命真正的融入到繪畫中去。每當我看到他的最後一張自畫像,看到他那淡淡的滿是滄桑、滿是悲憫、滿是睿智、犀利而靜靜投射的目光,總有一種心為之酸的感覺!這麼有才華的一個藝術家,晚年的生活竟是如此凄涼。但有時我又想如果他的一生都很順利,他還能畫出晚年這些感人至深的作品嗎?也許有時安逸的生活就像一劑慢性毒藥,它會慢慢消磨你的意志、侵蝕你的靈魂,對一個有才華的藝術家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莫奈一生畫過的兩幅自畫像

莫奈的其中一幅自畫像

莫奈的另外一幅自畫像莫奈一生中只畫過兩幅自畫像,一件自畫像收藏於日本東京的Bridgestone藝術博物館,而另外一件則是去年在蘇富比拍賣上亮相的《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這兩件自畫像曾經在莫奈的幾次重要回顧展上出現過,比如1983年在巴黎大皇宮和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舉辦的莫奈回顧展上。在《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的畫面里,藝術家右手拿著畫板,左手拿著畫筆,身著考究的薑黃色夾克....莫奈饒有興緻的把自己畫成了一個時髦的紳士。莫奈的這件自畫像在這次上拍場之前,一直收藏在對沖基金億萬富翁斯蒂芬·科恩手中,這是科恩收藏的第一件藝術品,之所以送拍,是因為他覺得「收藏了十年,現在是這幅畫更換買主的時候了。」結果,這件作品在去年的倫敦蘇富比「印象主義與現代藝術」 主題拍賣會上,以2240萬英鎊的高價成交。打破了莫奈作品在1989年拍賣中創下的1630萬英鎊的最高價格記錄。徐悲鴻是中國近代美術的奠基者,他的繪畫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為一爐。他說:「我所法者,造物而已。」被視為寫實畫派的代表人物。從他流傳最廣的素描自畫像,可以欣賞到他的寫實功力。除了他作於不同時期的油畫自畫像外,在他的油畫作品中,如《蜜月》、《遠聞》以及《撫貓人像》等,都畫進去自己的形象。

徐悲鴻自畫像 (炭精筆、紙本1925年)

徐悲鴻自畫像 布面油畫 1931年

徐悲鴻自畫像(1937年)

徐悲鴻自畫像

《撫貓人像》 徐悲鴻作這幅被蔣碧微稱為《鏡中的他們》的油畫,是1924年徐悲鴻在法國繪製的一系列以自我為主題的作品之一。表現了他對新生活的熱愛。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他集文人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在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畫上,都十分精到。他的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獨具風采。 張大千在早年和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花費了一生大部的時間和心力,從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歷代名家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進而到偽作。張大千的畫風,數度改變,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這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帶有抽象味道的墨彩交輝的意境。張大千最富於創造性的是人物畫,而且他的人物畫中,自畫像這種題材非常特殊,不單單是數量多,有很多自畫像是寓意深刻的繪畫佳作。

張大千自畫像

張大千自畫像(1932年)

張大千自畫像局部(1932年)

《張大千與黑虎自畫像》 約作於1969年這是張大千晚年創作的彩墨自畫像,據說是他送給妻子徐雯波的禮物。畫中張大千身邊的黑犬是西藏獒犬,張大千於敦煌時所養,後死於四川,張大千常懷念這隻寵物。畫此畫時大千目疾,視力不穩定,但畫中的黑犬,毛髮蓬鬆,質感逼真,有很強的體量感,尤其頭部的眼鼻嘴額細膩傳神,顯示出畫家對動物觀察入微。特別是他運用自己畫山水常用的潑墨、潑彩技法,使背景與人物動物渾然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齊白石是近代中國畫大師,以畫草蟲花卉見長,他畫的山水獨具一格,人物也頗有自家特色,用筆簡練,縱筆揮寫,寥寥幾筆,人物的神態便呼之欲出。約1937年,齊白石作《老當益壯圖》是他的自畫像,表達出白翁的精神世界。

齊白石作《老當益壯圖》 約1937年

齊白石作《歇歇圖》  約1935年

齊白石作《人罵我我也罵人》見到菜地兄在此帖後的留言:俺曾見白石翁所繪「『人罵我我也罵人』大概也是漫筆自畫一類。」 說得極好,白石翁把自己定型為白眉白須,不圖形似而求神似,以此表達自己的思想境界。這也是一種「我寫我心」。現將菜地兄推薦的齊白石作《人罵我我也罵人》補上,已饗網友。

潘玉良也喜歡墨西哥女畫家佛里達的自畫像。艷麗凄美,如同她的畫她的著裝,衣不驚人死不休的艷,帶著異芋色彩的狂放與不羈,她的眼神里充滿了不屑與不相信,如同她自己所說,「我一生有兩次事故,一次是愛情,一次是車禍。」幸虧有繪畫拯救她的靈魂,在繪畫里,她次次把自己燃盡,這是一個從來不心甘情願做寂寞鳥兒的女子——她的自畫像,有無法掩掩的邪惡味道,透露出神秘和不祥。一個四十幾歲就去逝的才情女子在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我希望快些離開,而且,再也不要回來。」如果不是絕望到頂點,怎麼會有這樣的話吐露心聲?

佛里達相比較她的絕望而言,夏加爾的自畫像那麼飄逸空靈。臉上是淡定與從容,很顯然,這是一個被愛情餵養得十分豐盈的男人的眼神,他的蓓拉給了他最完美的愛情,他給了這個世界最美的繪畫。那些飛翔在空中的人們,有著怎樣靈動的心呢?夏加爾的自畫像最充滿了人文與寬容,是一朵蓮花綻放,禪意而安寧。看過這個男人的眼神之後,會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善良,寬容與慈悲,我想起聖經中的一段話:你們的罪雖然像砂紅,因為愛,必變成雪白。愛情可以使人的眼神變得如此溫柔,每次看夏加爾的自畫像,都會慨嘆愛情的偉大。

夏加爾而倫勃朗,好象寫日記一樣畫著自己,不斷地畫著,他不美,卻有著巨大的慨嘆,我彷彿聽到他的生活由盛及衰的嘆息,就象《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一個穿著西服去教孩子英國口語的上海女人,為了生活所迫終於又回到東北,面對著一個粗俗的女兒和丈夫,看他們罵粗口當著人的面挖耳屎,最後淪落到在集市上的擺攤位,很冷的冬天,穿著極髒的棉衣,吃著冷饅頭,倫勃郎曾經是有錢人,在晚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開了一個雜貨店,他的自畫像,由富貴到貧窮,詮釋著生活的幸與不幸。

倫勃朗拉斐爾的自畫像讓人安寧——難怪他畫天使那麼好,原來他本身就如天使一般,眼神安靜得近乎要滴出水來,穿了黑衣,清高寡淡的樣子。讓我想起他的名作《泉》中的女子,亦有這樣的眼神。

拉斐爾在中國美術館看過一場畫展,《從提香到戈雅》,看畫展的人幾乎乎摩肩擦踵了,從來沒有過的熱鬧。提香的畫那麼華麗,非常注重形式感,但提香的自畫像是大鬍子,似哲學家和一個傳教士,而戈雅太像牛頓,戴著眼鏡,實在像物理學家,倒是畫家庫爾貝,天生一個文藝男青年形象,至於莫奈,我看了半天的結果是他像一個挖礦的工人,而張大千的自畫像,宛如一個白衣飄然的道長,有著銷骨的美……

提香

戈雅

庫爾貝最迷戀梵谷的自畫像。那麼瘋狂那麼絕世的孤單,眼神是正宗的絕望與無奈,還有一隻耳朵的他,臉上布滿了剛長出的鬍鬚,火在眼裡燃燒著,他看到自己藍色的天空了嗎?他聞到了阿爾焦灼的太陽了嗎?他是別人眼中的瘋子,終生只賣出過一張畫,還是他的弟弟提奧怕他傷心買走的。沒有人肯定過他,沒有人相信他,小鎮所有人全以為他是瘋子,一次次送他進瘋人院,除了死,他幾乎沒有更好的選擇。連高更都離他而去,連那個可笑的妓女全在恥笑他!只有那個耳朵聽到過他的呼喚,於是,他割下了它。每次看這張畫,心都在瘋狂的疼——他一生中共有35張自畫像,瘋掉之後還畫過幾張,特別是有一張纏著繃帶的自畫像,神經已經彎曲,處於崩潰的邊緣,一臉的焦灼與疼痛,隔了歲月煙塵,我仍然能感覺到那疼痛,來自心裏面的最裡面!誰知道他,誰了解他?
推薦閱讀:

當代著名畫家張志平
夢特芳丹的回憶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
世界名畫100幅之八
60幅名畫告訴你宋代繪畫為何如此鼎盛(高清無水印) | 翰墨
7幅圖讓你學會鑒賞世界名畫

TAG:畫家 | 名畫 | 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