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曆法《歷術甲子篇》的研究(七)應用 1

三、《歷術甲子篇》曆法的應用

、前「大余」是記年前十一月朔的干支。「無大余」就是那天是零。據《一甲數次表》,零代表甲子,那天是甲子日;「無小余」就是那天零時合朔,也就是甲子時。即:

前大余————年前子月朔日干支。

前小余————合朔時的分數。

、後「大余」是年前冬至的干支。「無大余」就是冬至那天是零(即甲子日);「無小余」就是零時(甲子時)冬至。即:

後大余————年前子月冬至日干支。

後小余————交冬至時的分數。

、具體推算還須加蔀余。即:

蔀余 + 前大余 = 合朔日干支

蔀余 + 後大余 = 冬至日干支

()、入蔀年的演算法:

殷歷甲寅上元是公元前1567年,己知公元前427年前十一月己酉日子時會朔為基點的蔀法己是十六蔀,即己酉蔀、蔀余為45。以此為基點,便可上下推算數千年的朔閏情況。

基本蔀法是

設X為所求年。

(X ± 427)÷ 76 =商數……………餘數

⑴求公元前427年後至公元前 1年的所在蔀:

427X÷ 76 =商數(整數)………餘數

16 + 商數 = x 年所入蔀數。

②餘數 + 1 == 入蔀年數(亦曰:餘數算外)。

例一、 又,賈誼《鵬鳥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鵬集於舍。」

「單閼」是「卯」的別名。根據賈誼生活時代推知,卯年即丁卯年。單閼乃「徒維單閼」之省稱。這是漢文帝六年公元前174年丁卯年。

推算:427—174=253(年).

以蔀法除之253÷76=3……餘25(算外加1)

16 + 3 == 19(十九丙午蔀) 蔀餘地42

該年為丙午蔀第26年。(前427年在己酉蔀,己酉蔀之後三蔀即丙午蔀。算外,入第26年。)

查,《歷術甲子篇》太初二十六年,大餘五,小餘三十一。

蔀余加前大余:42+5=47(辛亥)

得知,前174年子月辛亥目31分合朔。

按月推之:

丑月庚辰,530

寅月庚戌,89

卯月己卯,588

辰月己酉,147

巳月戊寅。646

午月戊申(下略)

巳月(夏曆四月)戊寅朔,則二十三日庚子。

賈誼所記乃漢文帝六年(丁卯年)四月二十三日事。

⑵求公元前427年以前x年所在蔀:

X427÷ 76==商數………………餘數

16 —(商數 + 1==所在蔀。

76 餘數 + 1==進入某蔀之年數(亦曰算外)。

例二.《史記·晉世家》:「五年春,晉文公欲伐曹,假道於衛,衛人弗許。……三月丙午,晉師入曹……四月戊辰,宋公、齊將、秦將與晉侯次城濮。乙巳,與楚兵合戰……甲午,晉師還至衡雍,作王宮於踐土」。

晉文公五年為公元前632年,

632—427=205(距前427年年數)

205÷76=2……餘53(年)

76—53=23(算外24)

該年入四分曆第十三蔀(壬子蔀)第二十四年。蔀餘48。

查《歷術甲子篇》太初二十四年:大餘四十六,小餘七百一十六。

壬子蔀蔀余加前大余為朔日干支:

48 + 46 == 94 (逢60去之, 34戊戌)

四分曆先天205×3.06=627(分)

34.716+0.627=35.403(日加日,分加分。分數940分進一日。)

得知,公元前632年實際天象:

子月己亥(35)403分合朔

丑月戊辰 (4)902分合朔

寅月戊戌 (34)461分

卯月戊辰(4) 20分

辰月丁酉(33)519分

巳月丁卯(3) 78分(下略)

求公元後X年的所在蔀:

427 +X÷ 76 ==商數………………餘數

①16 + 商數 == X年所在蔀(如超過20則減20)。

②餘數(不加)== 即進入某蔀的年數。

推薦閱讀:

瑪雅曆法石碑碎片再出土 2012預言或被推翻
猴年為何兩頭無「春」?專家:系正常曆法演變|猴年|無春
璇璣:中國古代曆法漫談
干支紀日的產生根源
日曆網 陰陽合曆 曆法

TAG:中國 | 曆法 | 古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