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舉幾種脾胃病常見病 經方加減
脾胃同居中焦,經脈相互絡屬:表裡相通,納運相協,升降相因,燥濕相濟。
脾胃往往同病,相互影響較深:濕困於脾,脾不運不升,則胃不納不降,可見胃脘脹滿、食少噁心、嘔吐呃逆等。若飲食不節傷胃,胃不納不降,則脾不運不升,可致腹脹泄瀉等。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
筆者例舉幾種脾胃病常見病證如下:
心下痞
心下,指胃脘。心下痞,是指胃脘部的滿悶堵塞,按之柔軟不痛的病證。心下痞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脾胃疾患,可見於各種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疾病中,有時伴有胃脘部或脅肋部的脹滿,或有噁心,打嗝,大便不爽等癥狀。
寒痞
胃因寒而痞,由寒凝於胃,氣滯不降所致。多由外感寒涼,或飲食生冷,或寒濕困阻所發。
臨床表現為胃脘堵悶,嘔惡不食,不敢食涼,胃部害怕風吹,喜溫喜按,舌苔白膩。可用加減厚朴溫中湯治療。
厚朴溫中湯出自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治脾胃虛寒,心腹脹滿及秋冬客寒犯胃,時作疼痛。」原方為厚朴、姜制陳皮各一兩,炙甘草、茯苓去皮、草豆蔻仁、木香各五錢,乾薑七分。 合為粗散,每五錢匕,水二盞,生薑三片,煮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具有行氣溫中,燥濕除滿的功能,多用於寒濕氣滯證之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舌苔白膩。
熱痞
由熱聚胃中,氣滯不降所致。熱由嗜食辛辣溫燥化火;感寒日久化火;心火不得下降而嵌頓於胃;肝火犯胃氣聚不降。
臨床表現主要為心下痞滿,按之濡軟。常伴心煩,口渴,溲赤甚或便秘,面生痤瘡,口臭等,舌紅苔黃,脈數或關脈浮。可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合小陷胸湯。
《傷寒論》原文154條:「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而胃中有火之人,有不少伴有陽氣的不足,汗出、惡寒,免疫力下降,但又不可食補,一補即上火,往往有頻繁感冒,呈現越上火越感冒的局面。這是由於心火壅滯於中焦,不得下溫於腎,腎陽虧虛所致,也是《傷寒論》講的附子瀉心湯證。
如《傷寒論》原文條155:「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寒熱錯雜痞
脾寒胃熱相錯雜的心下痞,病人一方面有脾寒表現,一方面又有胃熱的癥狀。
臨床表現為心下痞,胃中灼熱,但又不敢食涼,長期便溏,食涼則溏甚,或有嘔、噫、噯氣,舌苔白膩或黃膩,或黃白相間者。可用半夏瀉心湯治之。
如《傷寒論》原文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葯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氣滯痞
由外感寒邪,或內傷飲食,痰濕內阻等諸多因素導致胃氣上逆,濁氣不降所致,這類心下痞臨床最為常見。《黃帝內經》所謂「濁氣在上,則生嗔脹」也。
臨床表現為食後胃脘堵悶或脹滿,以至於患者不敢多食,舌苔薄膩者。用自擬加味二陳湯。
水痞
由水飲停胃所致,因胃中有水飲,臨床表現為胃堵而有振水音,喜食乾燥之品,惡食稀粥或飲水,舌苔白滑或白膩。用《傷寒論》茯苓甘草湯。
如《傷寒論》第356條:「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食痞
因食積而發心下痞或胃脘脹滿疼痛,多見於小兒和老人,常伴見大便不爽、臭穢,舌苔膩。用保和湯。
胃痛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經常發生疼痛為主證。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胃病者,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醫籍中,胃痛常與心痛混淆不清,或者被說成心痛。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說:「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於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這裡所說的胃心痛是指胃脘痛。古代有九種心痛之說,都是指胃脘痛,如《病因賦》說:「九種心痛,痛在胃脘。」
後世醫家,根據各自的實踐經驗,對胃痛與心痛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如《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說:「或問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否?曰心與胃各一臟,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當心而痛之名,豈胃脘痛即心痛者哉?」
寒痛
為外感寒邪,內客於胃;或飲食生冷,內傷於胃所致。臨床表現為胃痛暴作,喜溫喜按,口淡不渴,苔白脈緊。見於急性胃炎、胃痙攣等病。治以散寒止痛,用厚朴溫中湯合良附丸。
熱痛
多為濕熱或痰熱犯胃,或肝鬱化火犯胃所致。臨床表現為胃脘部灼熱疼痛,常伴有嘈雜吞酸,口苦。舌紅苔黃。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或用化肝煎合小陷胸湯。
虛痛
多是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臨床表現為胃脘隱隱作痛,疲勞或飲食不當即發,或見大便溏泄,舌淡而嫩,脈細。用小建中湯或黃芪建中湯。
虛痛中還常見有胃陰虛一型,表現為胃脘隱隱作痛,口乾,舌苔花剝。用自擬鐵皮楓斗飲。
實痛
以肝氣犯胃最為常見。臨床常見有情緒波動史,胃脘疼痛連及兩脅,常有大便不爽或下墜感,納呆,舌薄白,脈弦。可用四逆散加味。
其次,為瘀血疼痛,此證往往出現在久痛之後,夜晚較白晝明顯,部分病人表現為刺痛,舌尖或舌邊上有瘀點或瘀斑,或舌下經脈曲張。用張錫純先生的活絡效靈丹加味。
推薦閱讀:
※中醫談脾胃病與濕邪的關係
※胃病只需兩種葯
※如何根治膽汁反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有什麼葯可以吃好?胃酸過多,總是反酸,泛酸,吐酸。
※我媽媽胃炎和食道炎,肚脹便秘,請問有什麼好的營養食物料理方法嗎?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