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大上海,豈可再造「特別行政區」
06-06
堂堂大上海,豈可再造「特別行政區」 近日,《復旦大學教授張軍:讓上海成新特別行政區》正遭熱議。 張教授的話無非在目的上是想更進一步地提高上海的經濟。因為想進一步提高上海經濟實力,於是便提出新特別行政區的論調,倒也實在好笑! 第一、經濟豈是特別行政區的建設根本? 中國現在有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香港、澳門。 香港和澳門的經濟都非常發達,是不是某些所謂專家看到了這個現象就覺得上海必須從中國現有的體制當中脫離出去,實行一國兩制政策成為新的經濟特區才能實現上海的和諧穩定快速發展呢?繆矣繆矣! 經濟不是成立特別行政區的主導。我們知道香港和澳門之所以成立特別行政區是有著他們自己的歷史背景的,絕不是因為他們特殊的經濟地位而給於的特權。上海再搞一個所謂的特別行政區顯得非常之可笑。而且經濟絕不能夠成為成立特別行政區的主導。我們的社會不光是要發展經濟,建立一個或幾個品牌經濟城市絕不是一個泱泱大國的理想。或者說這種政策傾斜的本身是非常無利於甚至說是有害於中國發展的!現在我們的一些專家學者已經意識到了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問題。應該說現階段我們的最大目標是讓那些沒有富裕起來的地區和人民富裕起來,當然讓他們富裕起來不是說平抑以上海為龍頭的大型城市。換一種說法,上海已經長大,可以憑藉自身的力量去獨立發展自身經濟,而不是繼續向國家討要各種優惠的政策傾斜! 再者,國家的政治不是光發展經濟。所謂政治是一種統籌國家規劃發展的大手筆,經濟不過是其中一項而已,以一隅之經濟而妄想獲得政治體制上的優待,有點天方夜譚的意思了! 第二、政府治理模式和考核體系豈是特別行政區便可實現? 當然,張軍畢竟是復旦大學的教授,他也提到了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當中所面臨的一種痛苦。他說:「這種痛苦,源自政府治理模式和考核體系,它決定了地方政府的產業選擇的矛盾。在現階段,發展服務業和發展製造業是不同的。因為GDP和政績觀的需要,發展製造業,更符合地政府的目標,但如果GDP作為考核政績的重要因素,上海就不可能放棄一些東西。」 非常然也的一個現象,筆者也曾經多次說過,現在地方政府熱衷於政績工程,從本質上了來說這是和我國現行的政績考核體系是分不開的。 不過我很奇怪張軍此後的言論,既然這種考核制度不合理,為什麼按照張教授的意思,倒是上海執行另外一個制度,其他地區繼續現行政績考核體系呢?為什麼不下力氣在全國範圍內將這種考核制度的轉化執行下去呢?這其實是非常必須的,在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模式下,作為地方執政者更應該保持一種清醒!獨善其身的念頭決不可取。 就此筆者同樣以為完全沒有必要在上海執行這個特別行政計劃,好的正確方向的改革,是應該全局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