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22周年祭,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
九月的北京,暴雨之後,仍然有些炎熱。早過立秋的時節,看似在與秋天的寒冷做最後的掙扎。
我路過窗邊,夕陽的餘暉穿過密密匝匝的樹葉灑進空空如也的辦公室,落下一席斑斕的影子。
我的電腦屏幕上是張愛玲的照片,老舊的黑白照片里,那個身著旗袍,下巴高昂的女子,長得並不算漂亮,卻透著一股子高傲與冷艷的氣質。
我沒有讀過太多張愛玲的小說,電視劇也沒怎麼看過,但關於她筆下那些抒寫愛情的,敘憶人生的精緻句子,卻從小到大聽了不少。
也是偶然間在新聞里瞥見,「9月8日,張愛玲逝世22周年祭。」才猛然想起來,這個中國文學史上極負盛名的女子,我卻從不曾了解過。
於是翻看張愛玲的故事,我第一次對這個傳奇女子有了淺顯的了解,也終於有一點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讓她有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這樣不知作何評述的看似凄冷的感慨。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天才夢》
老照片里,張愛玲雙手叉腰,五官精緻,抬起下巴,高傲的神情不可一世,這是她表現給世人的孤傲,不入世俗,甚至冷艷的一面。這張照片也作為張愛玲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出現在關於她的許多著作封面之上。
這樣的張愛玲,不了解她的人或許不會輕易喜歡她。有人會覺得張愛玲倚仗自己的才情行事太過高傲,也有人抨擊張愛玲的小說中筆下的人物太世俗,但正是這樣的張愛玲,才變成今日的文壇傳奇,才寫出了眾多傳奇故事。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的公寓中孤獨終老。她在晚年一直在「躲避」中度過,與她有所聯繫的,只有一位新認識的友人,林式同,也是後來她的遺囑執行人。
她在躲避什麼呢,說來可能有點詫異,幾十年前她寫下了這句著名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幾十年後,「蚤子」當真在她的心裡潛伏著,無法抹去。
為了躲避蚤子,她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半時間內,平均每個星期要搬一次家,她流連在各種各樣的汽車旅館中,她覺得這樣的住所定期有人打掃,連床也不用鋪。
在頻繁搬家的過程中,她丟棄了自己的大部分身家,家居擺設都扔了,連《海上花》的英譯稿也弄丟了,再後來護照也不知何時被清潔工偷走,連香港也去不了了。
很多人勸她,蚤子用殺蟲劑很容易被殺死,不必要搬家,但她始終堅信,有蚤子在威脅她,讓她皮膚變得瘙癢,她說:「是南美種的蚤子,非常頑強,小得肉眼看不見,根本就殺不凈。」
為了躲避這些肉眼看不見的「蚤子」,愛美的張愛玲甚至把頭髮也剪了。見人時就在頭上包一塊方巾。
再後來,張愛玲在一位醫生的幫助下,終於擺脫了對蚤子的恐懼,皮膚也不再感到瘙癢,才讓林式同物色了固定的居所,稍稍安定下來。
沒有了「蚤子」,她仍然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她似乎在「躲避」世人。晚年的她很少出門,一次買很多生活用品,出門只是為了倒垃圾,常年閉門不見客,與朋友也只是偶爾書信聯繫。
她的身邊早已沒有任何親人,儘管有很多關心她的朋友,喜愛她作品的「張迷」都想要幫助她,了解她的近況,但就是這樣的張愛玲,寧願在孤獨中老去,也不想暴露在世人的眼裡。
她一個人度過了最後的20年,不知道這種孤獨對她是折磨,還是一種享受。儘管她連死去都是默默的,死後七天才被人發現,在空無一物的屋子裡,她的身上只有一張薄薄的毯子,但她死時卻把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表情非常的安詳。
她的一生不算短暫,享年75歲,她的骨灰最後被撒入了太平洋,隨海浪散去。
她在去世前4個月,還寫信給林式同,說想搬到沙漠去,或許她想離人群更遠一點,越遠越好。我們無法理解這樣的張愛玲,所以有很多學者試圖去研究她,更是想盡辦法想窺探她晚年的生活,或許她覺得這才是最大的打擾。
「我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散文《私語》
張愛玲的筆下,一直有很多結局最終走向死亡的人物。她在十六歲時就寫了《霸王別姬》,虞姬以愛情為生命,不管項羽成功或失敗,決然地自殺在項羽的懷中,「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輝,她成了一個被蝕的明月,陰暗、憂愁、鬱結、發狂。」張愛玲寫道。
在小說《沉香屑-第二爐香》中,張愛玲寫了一個關於大學教授的醜聞,他的新婚之夜,不懂性地新娘被嚇得出逃,一夜之間,衣冠楚楚的大學教授被世人誣衊成了道貌岸然的色情狂,教授在避之不及的人言可畏中,以自殺結束了這一切。
在著名的作品《色戒》中,張愛玲寫了一個本該為國獻身的女大學生,願意犧牲自己的貞潔去勾引漢奸易先生,企圖將其刺殺,卻在最後的關頭髮現自己愛上了對方而放棄,而就是被她放走的易先生,卻反目成仇,下令將她槍斃。
除了結局,張愛玲作品中情節中的死亡更是此起彼伏延延宕宕。《金鎖記》中被曹七巧逼死的長白媳婦芝壽、吞食鴉片自殺的娟姑娘;《茉莉花香》中悲鬱而死的馮碧落,《秧歌》中金根投水自殺,月香葬生火海,《十八春》中曼璐的死亡。
而這些所有的關於死亡的精心描述或多或少都來自她對死亡的親身經歷。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的府邸。張愛玲本是擁有最顯赫的家族背景,祖父是光緒年間的大官,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生母則是首任長江水師提督的孫女,後母是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女兒。
清末顯赫的幾大姓氏都與張愛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卻唯獨張愛玲生在戰亂年代,家族沒落,少年凄慘。
她也見過家族的富有,家中有房有車,有錢有閑,司機,傭人,還有自己的專職保姆;她也見過父母的恩愛,婚時是人人羨慕的金童玉女。然而家裡風光的日子沒過多久,父親便開始花天酒地,母親傷心出走,再次回來時,卻是跟父親一刀兩斷,留下了張愛玲和弟弟給父親贍養。
不久,後母進門,她的苦日子到來,她忍受不了沉溺於抽大煙的父親和後母一天天墮落,家不成家。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7歲的張愛玲提出出國留學,父親暴怒,張愛玲躲去了母親家中。再回來遭繼母打罵反被誣陷,不分青紅皂白的父親也開始毒打張愛玲,把她關進空屋裡,一關就是好幾個月,得了嚴重的痢疾也不去管她,差點死了。
在禁閉中,她每天聽著嗡嗡的日軍飛機,「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願意」。那便是她離死亡最近的日子。一直到1938年的一個深夜,張愛玲終於逃離了這個已不成家的家,奔向了母親的家。
「我覺得一條長長的路走在了盡頭。」——《小團圓》
張愛玲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更是凄涼的一生,她的一生都在尋求一個家,卻從來沒有真正的家。
逃離了破敗的家族,在母親那裡,張愛玲並沒有獲得多少慰藉。母親在精打細算中,張羅著張愛玲讀書的費用,從來沒做過家事,沒搭過公交車的張愛玲,一切都需從頭學起。她開始學習怎樣過不再有人服侍的生活:包括洗衣服,做飯,買菜,搭公交車,省錢……
第二年,張愛玲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英國倫敦大學,但日本侵華,炮火阻斷了她的行程,她只好轉入香港大學。然而至此,母親卻不再支持她,在自己的生活和女兒的前途面前,母親選擇了自己。
張愛玲沒有了學費,誰也不知道她是怎麼過來的。她還是門門功課拿第一,有幸得到了一位教授私人獎勵給她的800港元獎學金。本是雪中送炭的一筆錢,卻讓張愛玲耗盡了對母親最後的希望。
正值母親到香港看張愛玲的時候,聽說了這筆錢,竟不顧張愛玲的學費生活費,全拿去打麻將輸光了。因為這件事讓張愛玲徹底與母親斷絕關係。張愛玲再次失去了家,那是母親的家。
這個至情至性的女子,在親情面前,被傷得遍體鱗傷。幾年後,她獨自強大,憑著一支筆,一顆冷艷的心,成了上海最負盛名的女作家。
1944年初春的一天,一個中年男人看到一篇小說時,才剛讀了個開頭,就不由得坐直了身子,細細地讀了一遍又一遍。這個男人就是胡蘭成,他讀的小說就是張愛玲的《封鎖》。
胡蘭成是誰,與他有關的愛情是張愛玲傳奇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與他有關的歷史卻是世人口中最不堪的言語。胡蘭成本身是出生於貧苦家庭,赤手空拳打天下,在社會底層求生的文人。後來被汪精衛組織的偽政府拉攏,他成了民族的罪人,從此被扣上一個漢奸的帽子。
那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但他們相戀了。兩個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讓他們第一次坐下來便聊了五個小時。這段戀情被稱為「傾城之戀」,張愛玲從小沒有父愛,她對胡蘭成是依戀的,儘管她知道世人眼中的胡蘭成是漢奸,是不堪之人;儘管她知道胡蘭成已有妻妾兒女,且不可能馬上離婚;儘管這個男人年齡大到可以做張愛玲的父親。
但她不後悔,亦沒有任何抱怨和偏見,她在給胡蘭成的照片背後寫道,「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這朵花,是張愛玲的愛情之花,亦是張愛玲文學才華上的絢爛之花。與胡蘭成在一起的短短三年,張愛玲著作了大量驚世的作品。
那是她收穫愛情如願以償的三年,胡蘭成在1944年8月拋棄一妻一妾,給了張愛玲一個把愛情升華為婚姻的機會,沒有婚禮,沒有登記,只用一紙婚書,「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好友為證,張愛玲終於嫁給了胡蘭成。
這也是她文學靈感絢爛綻放的三年,她寫《傾城之戀》,寫范柳原與白流蘇的愛情,悄悄在情節里加上「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告白。雖然在小說里,她總是高貴的背後推手,她總是用近乎尖刻的語言揶揄故事中的男女,極盡譏誚諷刺。但在愛情里,她高貴的靈魂也是低到塵埃里。
這段驚世駭俗的愛情,因胡蘭成在逃亡途中移情別戀而告終。彼時,日軍在中國的形勢在沒落,作為汪精衛的官員,胡蘭成感到危機來臨。兩人在張愛玲家的陽台上看日落,胡蘭成告知她自己恐怕有難,想要隱姓埋名一兩年,張愛玲讓他只管更換姓名,讓他改「張牽,張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牽你招你。」
沒想胡蘭成這一去就再也回不來了。他果然改了姓名姓「張」,但並不叫「張牽,張招」,也不記得張愛玲在牽掛他,召喚他。他又愛上了別的女人,他絲毫不向別的女人隱藏張愛玲的存在,卻許諾要給別的女人一個婚姻。
半年以後,張愛玲一路尋到了胡蘭成。他們的「傾城之戀」就此走到了盡頭。相愛時,她可以卑微到塵埃里,不愛時,她也可以高貴得不低頭,1947年6月,胡蘭成收到了張愛玲的訣別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在胡蘭成有劫難時不提分手,不想增加他的困難,這是張愛玲在這段愛情里最後一點惻隱之心。此後,她說到做到,與胡蘭成斷盡情緣,再無牽連。
這條長長的路走到了盡頭,她曾經渴望的胡蘭成的家,也不是她的家。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花凋》
?
22年過去了,那個在我出生時就死去的張愛玲,留給我們的,也就是一段琢磨不透的傳奇了。還是無法去評價她,想不出任何恰當的語言,高冷,孤傲,凄涼,悲慘,愛而求不得,死生亦淡薄。
一生怕癢的張愛玲,死後應該不會再遇見「蚤子」了。
她的生命雖然被「蚤子」爬過,但袍子的終究是華美的。
文/蓿流一
圖/張愛玲
原創第21篇?????
推薦閱讀:
※人生之苦,苦在選擇,人生之難,難在放棄生命之美
※生命的美就在於平和,生活的美在於平淡。
※生命的目的是為了存在,存在是為了等待什麼?
※生命的刻度
※關於生死,關於活著,你們都是怎麼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