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邵氏經典電影回顧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
2014年1月7日,造夢大師、慈善家邵逸夫離世,享年107歲。此刻大家才發現,這位低調的大師,原來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 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拍攝了逾千部華語電影,將黃梅調影片、功夫片、鬼片、清宮片乃至賀歲片,每種類型電影都拍到了極致。 邵氏電影捧紅了無數巨星,狄龍、劉家輝、林黛、樂蒂、凌波、鄭佩佩、王羽、姜大衛……邵氏電影培養了眾多電影精英,李翰祥、鄒文懷、吳宇森、王晶、劉偉強、程小東、許鞍華…… 他成立並帶領香港無線電視成為香港最大的電視台,和世界中文電視行業中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 然而,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卻是,在內地超過50億港元的慈善捐款,興建了5000多個教育和醫療項目,逸夫樓遍布全國各大學。邵逸夫也由此贏得了海內外的尊敬。 下面以12部電影,來回顧、領略邵氏經典電影的魅力,我們會發現,經典與技術、清晰度無關。我們已經習慣並麻木於特技的轟炸,卻會在這些看似簡陋的電影中找到久違的感動或淚水,驚訝於簡陋技術拍攝的並不高清的電影,卻能營造出如此美輪美奐的畫面,塑造出如此生動飽滿的人物,這才是電影藝術的魅力。 (從各類型題材中選出一兩部,並非逾千部影片中最好的)1、《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導演:李翰祥 主演:凌波 樂蒂 1958年,李翰祥拍攝了第一部彩色黃梅調影片《貂蟬》,開啟長達20餘年的黃梅調電影風潮,《梁山伯與祝英台》則是他的代表作,亦是黃梅調電影的最巔峰。 《梁山伯與祝英台》注重細節的刻畫和人物內心的描寫,將草台相遇、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相會、英台哭墳、化蝶雙飛這些經典橋段組織得嚴密完整。前半部分拍攝得情趣盎然,後半部分轉而催人淚下,感人肺腑。在台灣公映時,在台北創下三家戲院連映62天、觀眾72萬人次、票房840萬新台幣的空前紀錄。同年,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音樂、最佳演員特別獎等多項大獎,凌波成為邵氏最耀眼的反串明星。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09-1-1.html 2、《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 導演:李翰祥 主演:林青霞 張艾嘉 林青霞反串風流公子賈寶玉,形神俱備俊朗迷人;張艾嘉飾演林黛玉,形象上並不「符合原著」,雖有爭議,不過她的表演非常出色,把黛玉演繹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死板板的木頭,也相當令人刮目相看。 插播八卦:當這部電影面向觀眾時,港台電影界出現了一個罕見的現象:五部《紅樓夢》同時上映!五部"紅樓"電影中最爛的是《紅樓春上春》,拍的是春光泛濫、春色無邊。該片導演本是當年被譽為台灣第一美女胡茵夢的未婚夫,可胡茵夢看了他導演的這部《紅樓春上春》才知自己的未婚夫是如此的水準,於是棄他而去。關於這個《紅樓春上春》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地方,那就是該片乃張國榮電影處女作,當時連張國榮自己都沒想到他的第一部電影會是三級片。總之除《金玉良緣紅樓夢》外,其他四部"紅樓"電影,其業餘和粗糙實在是對曹公名著的侮辱。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11-1-1.html 3、《獨臂刀》(1967) 導演: 張徹 主演:王羽 潘迎紫 焦姣 最有武俠神韻的武俠片。 邵氏所謂「突破傳統,推陳出新」的「新派武俠片」,發軔於張徹執導、王羽主演的《虎俠殲仇》,開始於張徹策劃的《江湖奇俠》、《鴛鴦劍俠》,但真正揚眉吐氣還需到《獨臂刀》。 由武俠作家倪匡編劇,但內容經張徹修改甚多,倪匡笑言只有「獨臂刀倪匡」五字是屬於他寫的。劇情講述僕人方誠為救大俠齊如豐身亡,齊收留其子方剛,傳授武藝並欲立為掌門。女兒齊佩因愛方不成,與師兄以比武為名暗算方,致其右臂被砍斷。方剛為少女小蠻所救,並以其父所留《左手圖譜》練成左手神刀。齊家遭到仇人笑面三郎和長臂神魔等的攻擊,危難時刻,方不計前嫌,與小蠻合力救出師傅及齊佩,並身背代表師門的金刀,挑戰長臂神魔,最後用亡父斷刀及蠻父刀法戰勝長臂神魔。 《獨臂刀》講的仍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舊事,主演王羽採取斷臂這種置諸死地而後生的方式,在當時卻著實為一大震撼。它以獨臂、斷刀、殘譜營造的冷冽氛圍與極具動感及招式鋪排的武打場面配合得「戲味十足、劇力萬鈞」(李翰祥語),不但開港片手提攝影先河,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至此亦與張徹結緣。 本片為陽剛導演張徹的成名經典作,也是首部票房超過百萬港幣的賣座片,因而掀起港台兩地的「新武俠世紀」,具有影史上的重要意義,同時使得王羽成為第一位武俠巨星,其後延伸了多部續集,亦使「獨臂俠」掀起了殘障武林高手的新風潮。 該片的大獲成功,令張徹晉身「百萬導演」,在邵氏有了響噹噹的話語權。香港電影陰盛陽衰的局面可說由此一轉,張徹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了磊磊丈夫的性別標籤。這部影片奠定了張徹在影壇的重要地位,被人稱為新派武俠電影。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2-1-1.html 4、《獨臂刀王》 (1969) (《獨臂刀》續集) 導演: 張徹 主演:主演: 王羽 焦姣 陣容華麗,當年眾多明星都在裡面跑龍套,劉家良,劉家榮,袁祥仁、袁和平兩對兄弟,唐佳,王鍾,宗華,午馬,陳星… 最有名的兩個龍套當然是狄龍和姜大衛這對雙子星了。 本片乃六十年代末期片王(獨臂刀)之續集,武俠片皇牌張徹,王羽及焦姣等原班人馬合作;張徹大導演費心安排許多新奇的射門場面和花樣,讓王羽充分發揮武藝及演技,以保持光學的票房紀錄及巨星風采。故事描述方剛(王羽)與妻子歸隱田後,激於江湖義憤,破戒重拾[獨臂斷刀]力戰強盜[八大刀王]及數百助手。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3-1-1.html 5、《江山美人》(1959) 導演: 李翰祥 主演: 林黛 趙雷 邵氏老片DVD推出後,據說以《江山美人》賣得最火。香港作家李碧華急急跑去買,碟店的老闆告知她已經斷市,請她擇日再來。 《江山美人》是李翰祥的名作,在20世紀香港百佳影片中排名第26位。1959年該片上映時空前轟動,是邵氏歷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而女主角四屆亞洲影后林黛,更因芳華早逝,令港台和東南亞老一代影迷懷念至今。 《江山美人》講的是正德皇帝與李鳳姐的游龍戲鳳,故事傳統不出奇,拍得卻氣魄雄偉又頗有趣致。邵氏大手筆動用港幣15萬元,搭建梅龍鎮、大雄寶殿等20餘幢布景,又重點力推彩色闊熒幕黃梅調電影的招牌,以唱歌代替全部對白。黃梅調為主的唱詞揉合時代曲,古意盎然又清新通易,琅琅上口,一時廣為人傳誦。 身為女星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林黛鮮活表現出李鳳姐從嬌俏到悲苦的轉變,一曲《扮皇帝》的小女兒情態分外動人,亞洲影展影后桂冠來得實是不虛。至於大導胡金銓在其中演繹的酒保大牛, 一路插科打諢到底,則有趣得緊。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4-1-1.html 6、《少林三十六房》(1978) 導演: 劉家良 主演: 劉家輝 羅烈 劉家 天下功夫源出少林,少林電影始於邵氏;《少林三十六房》妙在硬橋硬馬的功夫展示。 《少林36房》為劉家班的少林武打經典之作,亦是1978年香港十大賣座電影,因注重設計武打的雜耍趣味而大獲成功,對日後香港功夫片影響深遠。 1978年,劉家良讓哭著剃了光頭的劉家輝主演《少林三十六房》,劉家輝自此成為香港影壇最出名的「和尚」之一,闖出了香江。後來只要日本觀眾一看到光頭、赤膊、揮動三節棍的形象,就知是劉家輝。 《少林三十六房》妙在硬橋硬馬的功夫展示,循序漸進表現少林和尚練功過程是其最別緻之處:從輕功到臂力,從目力到頭力,從腕力到腳力……毫不生硬地融入僧人日常生活,吃飯挑水皆成習武平台。後半段拳腳棍刀短打長攻的武器與功夫獻藝,直叫人熱血沸騰。 要說《少林三十六房》的故事,一個字——俗!反清復明、學藝報仇——太俗!可是導演劉家良卻偏能在俗中求變,在俗套的故事裡搞新意,在當時全片武打場面必須要佔到全片時間50%以上的約定俗成的規矩下,劉家良卻偏偏把武打場面盡量減少到最低程度,取而代之的引入了大量表現少林和尚練功的場面。在這之前雖然有不少描寫少林寺題材的影片,也有用一定篇幅展示少林和尚練功場面的影片如《少林寺》(張徹版)和《少林寺十八銅人》等,但是像劉家良這樣在一部影片里用佔去全片一般以上的時候來系統和全方位來展示和尚練功場面,《少林三十六房》還是第一次。影片的前半小時節奏比較拖沓,但是從練功場面一出現,影片立刻變得饒有趣味。正是因為有了場面,才能使《少林三十六房》成為一部絕對無法超越的經典。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17-1-1.html 7、《傾國傾城》(1975) 導演: 李翰祥 主演: 盧燕 狄龍 《傾國傾城》 李翰祥第一部清宮戲,美術場景的華麗超出了《垂簾聽政》和《火燒圓明園》。 1975年的《傾國傾城》,是邵氏電影最後一部史詩巨作,集合了當時所有邵氏能請得動的最好的明星:盧燕的慈禧,狄龍的光緒。在不出外景的前提下,靠搭建的內景拍出了北京紫禁城的威嚴與肅穆。由於李翰祥精雕細刻的導演功力,演員表演的成功,影片中的布景"以假亂真",幫助影片在香港一炮打響,名噪東南亞。本片是李翰祥的巔峰之作,邵氏旗下大牌明星雲集一堂。影片公映後榮獲第十二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獎、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獎,飾演慈禧太后的盧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只可惜此時,邵氏已經在慢慢減少電影業務,轉投電視。 李翰祥清宮戲兩部曲《傾國傾城》與其後的《瀛台泣血》,是邵氏清水灣片廠最聲勢浩大的製作。依著從前參觀故宮的印象,戀鄉且具考據癖的李翰祥向邵逸夫描繪恢弘布景,要求把連著的兩個棚打通。六百萬元的大手筆投資記錄下的是絲毫不苟到每處細節的服裝、道具和布景,沉悶深宮中勾心鬥角的人物角力則凸顯導演的從容調配,恭親王怒諫西太后的憤怒發泄後是全景拍攝的孤獨忠臣之沒落,節奏控制有條不紊。 該片榮獲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女主角(盧燕)、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而姜大衛飾演的小太監寇連材如何跳脫地抓牢李導鏡頭直蓋主演狄龍,則是另外一段「從此分道揚鑣」的江湖風波。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5-1-1.html 8、《天涯明月刀》(1976) 導演:楚原 主演: 狄龍 / 羅烈 / 井莉 邵氏的武俠動作片由張徹發揚光大,到70年代,則幾成「鐵三角」楚原、古龍和狄龍的天下。 一向以文藝浪漫著稱的古龍自1976年拍罷《流星蝴蝶劍》大受歡迎後,便頻頻和和古龍合作,《天涯明月刀》以其突出風格、成熟技巧成為這一系列電影的代表作。紅楓冷月、小橋流水、亭台樓榭……「搭景大師」慣會這類華美古典的布景,情緒化的用光及台詞和鏡頭的結合則鋪墊出步步危機的緊張感。此外,武指唐佳為傅紅雪設計出刀把拐和刀結合,可說武俠片中極契合的一件兵器設計。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6-1-1.html 9、《大醉俠》(1966) 導演:胡金銓 主演:鄭佩佩 岳華 楊志卿 《大醉俠》 它是武打電影的傳世之作,也奠定了胡金銓在影壇的重要地位。 胡金銓和同期的張徹一樣痴迷戲曲、古典文學等中國傳統文化,也醉心西片和日本動作片,路向卻迥異。他在邵氏的代表作《大醉俠》可視為其風格化追求的集中體現。 他強調「舞蹈一樣的動作美」,金燕子「在客棧內與惡徒周旋、對抗的場景一如京劇武場的層次,而且留下許多想像的餘地;在廟宇內外與惡徒大戰一場,也是鑼鼓點和梆板襯托」(鄭佩佩),其內斂漸進的人物關係,迥異於張徹角色的大開大闔,是冷眼看濁世的出世心態。該片不光捧紅岳華,更讓鄭佩佩確立邵氏頭號武打女星的地位,成為1965至1966年間新派武俠片嘗試中成果最美滿的一部。但製作習慣和理念上的衝突令胡金銓鬱郁不得志,《大醉俠》拍到最後,邵氏放言限期拍不完,就換導演。邵逸夫看完樣片後還當面教訓「小胡要多跟小徐學習」,強加十個女兵入戲。三年導演合約期滿後,胡金銓跳槽台灣,自成武俠一方霸主。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1-1-1.html 10、《西廂記》 (1965) 導演: 岳楓 主演: 凌波 李菁 方盈 《西廂記》是深受歡迎的中國傳統戲曲之一,數度被搬上銀幕,大受觀眾歡迎。由岳楓導演,加上當時得令的紅星凌波反串張生,娃娃影后李菁飾演紅娘,青春可人的方盈飾演崔鶯鶯,令電影加強了吸引力!張生、鶯鶯才子佳人相會;俏紅娘從中系赤繩;西廂夜訪、私定終身;崔老夫人知情大怒、憤而拷問紅娘;紅娘怨夫人不該言而無信,終成就百年姻緣!一幕幕經典場面,呈現觀眾眼前,蕩氣迴腸,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長留觀眾心間。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8-1-1.html 11、《刺馬》 (1973) 導演: 張徹 主演: 狄龍 姜大衛 《刺馬》 除了導演張徹,電影的幕後陣容更是不能忽視。編劇倪匡,武指劉家良,助理導演吳宇森,僅在工作照中閃現的袁和平,這個陣容足證經典。 「我拍《刺馬》的主要特色,是不將馬新貽當傳統的反派來拍,張汶祥雖由當時最紅的姜大偉飾演,但把重點放在形象正派的狄龍飾演的馬新貽身上。全片劇情由張汶祥行刺馬新貽後的作供逐段倒敘出來,一方面避開了華語片從來拍不好的戰爭場面,一方面也可把戲集中在馬新貽和井莉飾演的老二(陳觀泰飾)妻子的畸戀身上。」 《刺馬》里深沉多詐的馬新貽,是狄龍一力爭取的角色,他希望這個姦夫能讓他演技上有所突破,他做到了。開場鮮衣怒馬駛來的耀目少俠最後寂寥地等待被義弟審判,姜大衛手刃狄龍的戲碼是這對雙生首度在電影中反目。大膽的嘗試為狄龍贏得那年的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和亞洲影展表現突出性格男演員獎,公司分的花紅足以買下一幢樓。而姜大衛再也沒看過這部戲,只記得張汶祥刺馬時「帶著仇,帶著恨,還有愛」。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19-1-1.html 12、《大刺客》(1967) 導演:張徹 主演: 王羽 / 焦姣 / 李香君 「《大刺客》拍攝時"六七暴動』正酣,我那時似未入住邵氏,反正去開工時,還遇上土炸彈,《大刺客》中的激情、暴力和叛逆性,受"六七暴動』的感染十分明顯。」張徹此番回憶,是開啟《大刺客》何以如此悲歌未徹的鑰匙。 在張徹那裡,這個白衣古琴的慷慨義士竟成絕唱。聶政(王羽飾)懷刃獨闖相府,上演張徹電影首場盤腸大戰,但其「在鏡頭運用上師法費穆,以《孔夫子》為目標,多用四大鏡頭,低角拍攝,鏡位亦少運動」,氣氛卻沉重古樸。「你看我,我年輕、高大、強壯,人總有一死,你願意我趁現在的時候,做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死,還是願意看我日漸老去,做個殺豬的屠夫?」這樣直白響亮的發問,把青春的激情悲烈包裹在方正規矩的鏡頭裡,化作白袍上刺目的血光。 張徹時代的電影總是在配樂和畫面里透出盎然古意,故事情節張弛有度,人物性格很豐滿。張徹的電影總帶著一股豪氣,當王羽說著:「這一把劍,這一腔熱血,不知道交付給誰。」隨著鼓點,敲得我心頭髮顫。好在張徹的英雄沒有變成聖人,在真正面對生死的時候也會彷徨,也想著死之前要揮霍一把。同時也是鐵錚錚的漢子。 白衣赴死,是張徹的標籤,也成了我心目中英雄的標籤。英雄本就應該,鮮花簇擁,聖潔的死去,死去成了張徹電影的唯一意義,生不可貴,活著不可貴,可貴在死去。這顯然顛覆了傳統的價值觀,好死不如賴活著。那賴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最終自己行將入土,天天喝著酒渾渾噩噩,抑鬱而終?人總是找不到自己的真正的定位。唯一只能剩下的坐著搖椅慢慢搖,看著別人的傳奇自憐自艾。好在還有那麼一抹白。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0-1-1.html 13、《報仇》(1970) 導演:張徹 主演: 姜大衛 狄龍 《報仇》對後世電影有兩大重要影響:一是張徹自述開創了民初動作電影的濫觴,促成李小龍電影的崛起;另一個則是風格化慢鏡美學的應用。 《報仇》鮮明搬用了京劇舞台程式,借《界牌關》羅通盤腸大戰一場戲,戲中有戲地交代暗害陰謀。其後關玉樓(狄龍飾)在茶館被偷襲,雙眼割瞎腸破血流,兩垂死場面形成巧妙對接。到為兄報仇的關小樓(姜大衛飾)最後殺入敵穴,張徹以長達數分鐘的慢鏡凝視他從樓梯滾下地面,再掙扎到大門外,中間加插羅通/關玉樓同樣絕望掙扎的情景,三者命運遙相呼應,以死達到匯合。它讓早前並不被看好的姜大衛拿下亞洲影帝,令一個小小的女戲迷在十幾年後仍能默背其情節。她後來寫了本小說,借用過「小樓」這個名字,便是李碧華的《霸王別姬》。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18-1-1.html 14、《五毒》(1978) 導演:張徹 主演: 郭追 孫建 1978年,張徹一反常態地捧出兩部邪片,一是更殘忍的《殘缺》,一便是被美國《娛樂周刊》拍為「世界最怪誕電影第11位」的《五毒》。 這時的張家班經歷前三代弟子的輝煌,漸漸步入式微。帶著一幫長於北派功夫的精壯憨厚小子,張徹玩起了追查懸案的遊戲。《五毒》最有趣的部分便在蜈蚣蛇蠍壁虎蟾蜍的功夫設計,開場帶著面具的五個師兄,一早定下電影詭異的基調。諸如萬針衣、紅背衫、刺腦針等大量古代酷刑的展示,正正掐准Cult迷的死穴。合謀與相鬥,最難測最可怕的,是人心。 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7-1-1.html 15、《乾隆下揚州》(1978)導演: 李翰祥 主演: 劉永 / 姜南這是乾隆下江南系列電影的一部,對於這部電影,網友有最恰當的評論:電影戲說歷史,有文化、有趣味,有意思。 茶館老闆和剃頭匠說揚州話的兩段讓人笑破肚皮。 特別是剃頭匠的那一段,極盡喜笑謾罵之能事,剃龍頭,剃虎頭,剃狗頭,剃龜頭,剃死人頭…台詞妙哉!借古諷今,樂而不淫,俗而不膩。李翰祥不愧為大師級!他的才華,學識,以及流淌於片中的幽默與智慧,還有拍片時認真嚴謹的態度,都是現在的導演不能比的,乾隆系列以群口相聲的形式,寓閑情野趣民間文化與歷史科普中,加上導演個人的見解,可謂部部都是精品!君臣三人組裡我最喜歡李昆的劉慵,看似憨厚,其實是個腹黑老狐狸,奸臣鄂容安的扮演者同是邵氏老戲骨姜南,說得一口地道的京片子,方言也是成為乾隆系列的亮點之一,還記得下江南里那個一口蘇北腔罵了無數遍「婊子養的乾隆」的茶館夥伴么……?噗哈哈哈哈~~~劉永的乾隆,既有帝王的貴族氣質,又有那麼一股子不著調的紈絝感,走出來就是一翩翩濁世佳子,最意外地發現鄭板橋竟然是岳華演的,吼吼,鄭板橋形容自己「老且丑」,可我腫么覺得華叔好帥啊!下載地址:http://www.yundaquan.com/thread-729-1-1.html |
推薦閱讀:
※看電影時,你關注過片子的副導演嗎?
※迪迦奧特曼身世與經歷是什麼?
※有哪些外星人入侵地球科幻題材的電影?
※新一部《捉妖記》的演員有哪些?
※洪金寶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