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轉載)

2010年高考複習:詩歌鑒賞專題講練

◆考點探究·複習指津◆

【考綱闡釋】

教育部考試中心頒發的2009年語文科《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的鑒賞評價仍然包括兩點內容: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歷年高考都是以古代詩歌為命題材料來考查這兩點內容,能力層級為E級。

考綱雖然只有兩句話,但它包含的內容很豐富,涉及的考點也非常多。只有從研究歷年來尤其是近年來全國和各地高考試捲入手,才能從橫向上理清試題已涉及的考點、未涉及的考點,從縱向上認知試題的難度和坡度。這樣,才能站在一個制高點上俯瞰鑒賞、評價古代詩歌這一板塊的命題範圍、難易度和命題走勢,胸有成竹地指導考生複習應考。

【考情分析】

對近幾年全國和各地高考試題進行分析綜合,不難發現詩歌鑒賞命題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第一,詩、詞、曲都有涉及。以詩、詞為主,曲只是偶爾點綴。詩以唐、宋詩為主,詞以宋詞較多。隨著自主命題省市的增多,選材範圍在進一步擴大,早已從大名家的作品逐漸轉移到關注程度不高的名家作品,可謂百花齊放了。從時間跨度來看,上至《詩經》,下至清代以至近代詩詞,都有選用。分省命制的高考試題比全國試題在這方面的特點更明顯。

第二,這些詩、詞、曲的題材遍及田園、山水、詠懷、送別、邊塞、風物、詠史、羈旅行役等多個側面。、

第三,從方式上看,近幾年比較閱讀是一個亮點。如2007年就有五個省市的高考試題採用了比較閱讀的形式:重慶唐詩、宋詩比較閱讀,湖北兩首唐詩比較閱讀,江西兩首唐詩比較閱讀,遼寧唐詩、宋詩比較閱讀,浙江更是唐詩、金詞、元曲三首比較閱讀。

第四,題目採取多題(一般兩小題,有的三小題)、多問(一般一到兩問,多的有三問)的方式對詩詞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考查。有的題目不容易分清考查的是形象、語言、思想內容還是表達技巧。所以在複習訓練時,也不可截然分開。

第五,在詩歌鑒賞的五個考點中,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考的最少,因為評價的難度太大。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涉題最多,因為形象、語言是表層的東西,對語言、形象的分析,最終要歸結到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方面來。

【考點方陣】

一、鑒賞詩歌的形象

鑒賞詩歌的形象,包括詩歌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1.鑒賞人物形象。

詩歌的人物形象有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

(1)鑒賞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例1: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的三、四兩句塑造了詩人怎樣的藝術形象?

答:

鑒賞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們在閱讀這首詩中所感悟、所「復活」的詩人形象準確地形之於文字。

如這首送別詩。詩人在名滿天下的黃鶴樓,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送別自己的知心朋友詩人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船順流而去,友人人影模糊,只見船帆;最後連船帆都消失了,只有一江春水浩浩蕩蕩流向天際,獨留長時間佇立江邊的詩人,我們分明能見到詩人的臉上盛滿了對朋友的留戀、牽掛和祝福。

(參考答案:這兩句是詩人眼中所見之景,透過這種情景,可以看出作者久久佇立在江邊,目送朋友征帆遠去,直到帆影在天邊消失,仍然極力遠眺的依依不捨的形象。)

(2)鑒賞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

2:讀下面一首唐代的詞,然後回答問題。

菩薩蠻 溫庭筠

小山①重疊②金③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④綉羅襦⑤,雙雙金鷓鴣。

【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妝的名目,為「十眉」(十種眉妝)中的一種樣式。②疊:相當於蹙之「蹙」字義。③金:唐時婦女眉際妝飾的「額黃」。④新帖:新鮮的花樣子,用紙剪成畫樣,貼於綾羅之上,作為刺繡的藍本。⑤羅襦:綾羅縫製的短襖。

(1)這首詞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女性形象?

答:

(2)作者是按幾個層次來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

答:

早該起床梳妝了,可是女主人公嬌懶不起,眉山緊蹙,眉際的「額黃」似隱似現;鬢髮如雲,要飛度主人公雪白的粉面。懶起終是要起,起來之後當然是梳妝。一個「弄」字,見出她雖然懶起,但當面對妝台,她是以一種打造藝術品的高度來對待梳妝的。一個「遲」字,遠遠地與「懶」照應,你可以理解為心事重重,也可以理解為不緊不慢或別的什麼,包含了多少層次多少心緒。梳妝完畢,以兩面鏡子前後對映,省視梳妝的效果——花光與人面交互生輝,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形象要從紙上走出來。

看樣子女主人公對梳妝的效果是頗感滿意的,但她是為此而沾沾自喜呢,還是為只能自個兒顧影自憐而生愁呢?梳洗後開始做女紅便走漏了消息:那貼在綾羅短襖上為繡花做藍本的金鷓鴣成雙作對,勾起她多少說不出口的心思……

[參考答案:(1)這首詞刻畫了一個深閨獨處、多愁善感的美麗女性的形象。(2)詞人是按妝前、妝中、妝後三個層次來刻畫這個人物形象的。

2.鑒賞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詠物詩中描寫的形象。

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卜運算元·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 軾

缺月掛疏桐,漏【注】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壺,古人計時的器具。「漏斷」指夜深。詞中所描寫的孤鴻的形象是怎樣的?請作簡要賞析。

答:

這首詞是蘇軾被貶到黃州時所作。上闕一、二句寫深夜,用「缺「疏」「斷」幾個字極寫幽獨凄清的心境。三、四句用「孤鴻」襯托「幽人」,說只有幽人獨自往來。下闕寫孤鴻,實際也是寫幽人(作者自己)。「驚」「恨」「寒」「寂寞」「冷」等詞語,寫盡了「孤鴻」實際也是幽人飄飛不定的境遇和孤獨寂寞的心態。

要鑒賞詞中「孤鴻」的形象,要抓住下闕的四句話:「驚起卻回頭」,是說孤鴻驚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無人省」,說它身懷怨恨,卻無人知曉,是不敢,也是不願;「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雖有「棲息地」,卻「不肯棲」,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當然「孤鴻」的形象首先是「孤」。

(參考答案:全詞刻畫了一個飄飛不定,驚恐不安,心懷幽恨,孤獨寂寞的孤鴻形象。本詞用「缺月」「疏桐」「斷漏」『「寒枝」「冷洲」等詞語為孤鴻描繪了一個清冷蕭瑟的環境;用「孤」「驚」「回」「 恨」「 寂寞」等詞語極寫孤鴻的神態和心理。)

3.鑒賞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詩歌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碧 瓦 范成大

碧瓦樓前綉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這首小詩寫的是春日即景,寫得井然有序,詩人依照怎樣的順序描寫了哪些景物?

答:

這首詩通篇寫景。第一、二句中的「碧瓦樓」、「綉幕」、「赤欄橋」是人文景物,以下「綠

溪」、「楊柳」、「棠梨滿地花」是自然景物。作者筆下濃麗的暮春之景,猶如一幅色彩絢爛、富有生趣的圖畫。四句詩就是四幅畫:綉幕遮掩的碧瓦樓,橋外斜橫的綠溪,漫天飛絮的楊柳,落花滿地的棠梨。詩人把「碧樓」「朱欄」「煙柳」「飛絮」「清溪」「棠梨」等人文景物和自然景物以「前」、「外」,「天」、「地」之序,用兩組對句,簡煉而又流暢地勾勒出來。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花香水氣,彷彿從畫中溢出,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題目只要求從寫景的角度去思考。首先把寫的人文景物和自然景物一一列出來,最後從順序上加以排列。

(參考答案:詩人依照的是由近及遠、由上到下的空間順序寫景。近景有綉幕垂掛的碧瓦樓,遠景有赤欄橋外橫斜的清溪;空中有煙柳飛絮;地上則是棠梨落花。)

鑒賞詩歌的形象是鑒賞詩歌的基礎。感受、理解、分析詩中的形象,進而準確概括其特點,這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詩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詩人自己,也可以是詩人心目中的別人;但如果是別人,或者是景,或者是物,形象的背後一定有詩人站在那裡,詩中刻畫的形象只不過是詩人的感情寄託而已。鑒賞詩歌的形象還要鑒賞刻畫形象的方法,如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等)、烘托(景物烘托、人物反襯、陪襯等),還要鑒賞形象的意義,即它在表現詩歌意境中的作用。只有鑒賞了詩歌的形象,才能談得上鑒賞詩歌的其他方面。

二、鑒賞詩歌的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鑒賞詩歌的語言,就要著眼詩歌的用詞用語。高考試題一般從兩個方面去設題:鍊字(詞)的角度和語言風格的角度。

(一)鑒賞詩歌的「鍊字」藝術

鍊字,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一種修辭現象。鑒賞古詩詞的鍊字藝術是高考詩歌鑒賞題的重要命題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

1.動詞。

例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古人寫詩很講究鍊字,詩中的「系」和「啼」兩個動詞就用得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要分析。

答:

從題目可知這首詩作於搬家之時,詩人採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個童話般的意境,抒寫了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捨的深厚感情。全詩是說: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歡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的柳條、藤蔓輕盈招展,彷彿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服,不讓我離去。在這裡住久了,連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分別之際,別情依依,嗚聲悠悠,透出離別的傷感。

要回答此題,首先要弄清題乾的含義。所謂的「準確」,就是符合「柳條藤蔓」「黃鶯」等事物的特點;所謂「傳神」,就是用了擬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參考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

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 「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

例2: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途經秦始皇墓 許 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詩的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崩」的含義是什麼?

答:

這是一首懷古詩。詩的第一句描寫作者所見到的秦始皇墓陵的景象:高大的墳陵,給人「龍盤虎踞」之感;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第二句是作者的感慨。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徵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這種聲勢與帝國滅亡之迅速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極富諷刺性。第三、四句詩人筆鋒一轉,同樣是青山秋草,同樣是陵墓,路人只向漢文帝的陵墓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儉樸,同秦始皇兇殘、奢靡形成強烈對比,秦始皇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

鑒賞這首詩,要抓住詩的題目「途經秦始皇墓」;要回答這道題,要從實和虛兩個方面去思考。從前兩句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崩」和秦朝的「崩」,從後兩句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形象的「崩」。如果不聯繫全詩,意思就有可能回答不全面。

(參考答案:前兩句寫作者途經秦始皇墓時的所見所感。「崩」一指始皇和秦帝國的滅亡,一指秦始皇在人們心目中形象的崩塌。)

2.形容詞。

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甘草予柳 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欄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請簡要賞析一下「亂灑衰荷」句中「亂」字的妙處。

答:

本詞上片寫景。「秋暮」「衰荷」「冷徹」等詞.描繪出一幅秋天的傍晚,雨停月出,雨珠在衰荷上滾動的幽冷凄清的景象,為下文的抒情作鋪墊。下片抒情。「愁無侶」「單棲情緒」等,體現了女主人公孤單寂寞的心緒;「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側面反映了女主人公百無聊賴的心理。

「一切景語皆情語」。要賞析「亂」的妙處,勢必要從寫景的角度和抒情的角度兩個方面去分析。於景而言,「亂灑」是訴諸人的視覺,「真珠雨」是訴諸人的聽覺,李商隱有「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讓人聯想起自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妙句。而第二層意思可能被忽略了。於情而言,亂的形、亂的聲正是主人公亂的心緒的外在體現。

(參考答案:「亂」字既寫出了雨灑衰荷歷亂驚心的聲響,又畫出跳珠亂濺的景象,還顯示了憑欄凝佇、寂寞無聊的女主人公心緒之亂。)

3.副詞。

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閨 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有人說「忽見」的「忽」字乍讀似乎有些突兀,細讀卻耐人尋味,為什麼這樣說?請作簡要賞析。

答:

這是一首描寫閨中女子形象的詩。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色,結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這一變化迅速而突然,彷彿難以理解,卻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尋味。詩歌細膩而含蓄地描寫了宮閨女子從「不知愁」到「悔教夫婿覓封侯」的心理狀態及其微妙變化,從而表達了「閨怨」的主題。

理解「忽」字的含義,不能只局限於此句,而應從全詩的內容和結構方面來分析,找出其內在的聯繫。

(參考答案:從全詩來看,第三句是全詩的關鍵,「楊柳色」是「悔」的直接原因,但細細品味,「楊柳色」是外因,「悔」是內因,總會有一天會爆發的,所以,「忽」字乍讀似乎有些突兀,細讀極富神韻,極其準確地表現了潛藏在人內心的某種情感,平時並不覺得,一旦為外物觸發,不可自已的瞬間變化。)

4.數量詞。

例: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此詩好在「千里」,另一種認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實際。你贊成哪一說?為什麼?請結合詩的主旨作簡要分析。

答: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日《江南春》……」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關鍵在於分析。

(參考答案:贊成用「千里」。這首詩既寫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了江南的廣闊、深邃和迷離。作者在這裡用兩副耳目來看、來聽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裡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實見實聽,心裡的耳目虛見虛聽,虛實結合,馳聘千里,才能寫出「江南春」。用「十里」,顯然與詩題《江南春》相距十萬八千里。

贊成用「十里」。詩的一、二句都是寫眼前的景,惟有十里才能聽到鶯啼,惟有十里才能看到綠樹紅花,惟有十里才能看到風中酒旗。總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體現是對眼前景物的描寫;同時,詩歌以小見大,給人無限想像的空間。)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此類開放題並非儘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不能定論的開放題。本題答前者還是答後者還是能體現答題者鑒賞能力的高低的,這能直接誘發評卷人賦分的慷慨或吝嗇。本題還是答前者為好。

5.疊詞。

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杳杳寒山道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疊詞運用是本詩的特點。請找出最能直接表現詩人情懷的兩句詩,並結合詩歌內容,賞析這兩句詩中疊詞運用的藝術效果。

答:

寒山是唐朝的詩僧,長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詩的內容,寫寒岩左近高山深壑的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此詩句句都用了疊詞。前六句是寫環境,突出了清冷、幽寂的特點。後兩句才直接表現詩人情懷,讓人聯想起「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的意出紅塵、超然物外的情趣。

(參考答案:「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為詩的結句。「朝」「歲」是單個的名詞,一經疊用,就表現出時間的悠長。這裡寫出詩人長期置身於深山密林之中,經常見不到陽光,因而不知時序的變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達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與前面寂靜幽深寒冷的環境描寫自然地融合為一體。)

(二)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

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是針對不同的詩人,不同的詩歌,或者同一詩人不同的詩歌,乃至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詩歌,往往呈現出的不同語言風格而言。語言風格種類繁多,我們只需對含蓄與質直、豪放與委婉(婉約)、淡雅與華麗、莊重與幽默、典雅與通俗等幾種常見的比較容易掌握的語言風格能體悟就行了。

例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中送別 王 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本詩的語言風格有什麼特色?請簡要賞析。

答:

詩的題目是「山中送別」,但卻沒有寫送別的過程,一、二句只寫了送別後的情景。一個「罷」字把過程一筆帶過。三、四句是用詢問的語氣,表達對朋友的期盼。這首詩拾取生活中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跳躍性地敘述了一次送別的過程,卻表達了深厚真摯的感情。

題目要求回答這首詩的語言特色。首先,我們的心中要有詩歌語言特點的幾種類型,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華麗典雅,簡潔洗鍊,雄奇奔放,等等。然後對比歸位。本詩基本是明白曉暢的語言,沒有含蓄深奧的辭彙,沒有修辭手法的運用,像口語一樣。

(參考答案:本詩一、二句簡要敘寫送別之後的情況,三、四句是對朋友的詢問和期待。語言不作任何雕琢,顯得樸素自然,感情真摯。)

例2: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西江月 ·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 「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答:

為什麼要在醉里貪歡笑?為什麼近來覺得古人書中說的全無是處?為什麼昨夜醉倒松邊?詞中無一字交代,全靠讀者自己去索解。下闕寫醉態,活靈活現。詞人酒醉心裡明,即使醉倒了,也要倔強地掙扎著自己站立起來。

(參考答案:這首詩語言一是含蓄,不說為什麼要在醉里貪歡笑,不說為什麼近來覺得古人書中說的一無是處,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去聯想。二是形象生動,把醉態寫的活靈活現。)

例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別董大二首(其一)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首詩寫送別,閱讀後我們感受不到一絲纏綿之態,請從語言風格的角度簡析箇中原因。

答:

這首詩不以纏綿悱惻之筆繪景寫情,而是把送別寫得豪放、剛健。前兩旬繪景壯闊,「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雁」,「雪紛紛」,瀰漫天宇,景物之壯闊折射出行人心胸之壯闊。後兩句感情磅礴而出,充滿悲壯,使行人對前程充滿信心。

(參考答案:讀這首送別詩,讀者感受不到一絲纏綿之態,是由其語言風格豪放剛健所致。前兩句繪景壯闊,景物之壯闊折射出詩人心胸的壯闊。後兩句抒情,雄健奔放。全詩語言呈現豪放的風格。)

例4: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點絳唇·送李琴泉吳大有

江上旗亭,送君還是逢君處。酒闌呼渡,雲壓沙鷗暮。

漠漠蕭蕭,香凍梨花 雨,添愁緒。斷腸柔櫓,相逐寒潮去。

簡析這首詞的語言風格。

答:

逢君喜,送君哀,在同一地點,前喜後哀,開篇別情不能自已。下面句中的「闌」「壓」「暮」「寒」字,黯淡凄冷,浸透著主觀色彩,傷離惜別的凄涼之情和景物融在一起。

(參考答案:這首詞的語言黯淡凄婉,冷色調的「闌」、「壓」、「暮」、「寒」等詞語,使全詞籠罩著凄涼的氛圍。)

例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望天門山 李 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是什麼,請簡析。

答:

這是一首寫景詩。開闊的江面上,碧水迴旋,兩岸青山深情相對,紅日金光耀眼,一片白帆如一羽白鶴飛來。畫面開闊,色彩富麗而清新。

(參考答案:這首詩的語言清麗,碧水、青山、紅日、白帆,色彩繁富,景色清新秀麗。)

例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鑒賞這首詞的語言風格。

菩薩蠻 趙令疇

春風試手先梅蕊,頩①姿冷艷明沙水。不受眾方知,端須與月期。

清香閑自遠,先向釵頭見。雪後燕②瑤池,人間第一枝。

【注】①頩:音pīng美貌,面色光澤。②燕,通宴。

這首詞的語言風格是什麼,請簡析。

答:

春風有情,要給人間送來春色。它先動手妝點梅花,讓他第一個在人間開放。開篇之後,詞人便著意描繪梅花之美。插梅於明沙凈水,才能配上它的冷艷;只有一輪潔月,才能與梅花作伴。又寫她流芳幽遠,清香怡人。冷艷、明沙水、月、清香,淡雅而清幽。

(參考答案:這首詞語言淡雅、清幽。冷艷、明沙水、浩月、清香等,色澤素雅,香氣清幽,渲染了梅花內在的高潔。)

鑒賞詩歌語言,應當包括鑒賞詩人的語言風格和用詞、用語的技巧等。但是鑒賞詩人的語言風格(如陶淵明詩的質樸,李白詩的豪放,杜甫詩的沉鬱,蘇軾詩的曠達等等)難度較大,歷年高考命題中,極少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而重在考查用詞、用語的技巧,即著重考查詞或句在整首詩中的閃光之點。古人作詩講求鍊字、鍊句(當然還有」煉意」),它們都能精練傳神地顯現詩的意境,揭示詩的深刻內涵。


推薦閱讀:

[轉載]當今道界誰為明師有資格收徒
(17)[轉載]梅霞道人盲派斷驗歌訣(10)
家庭自製花肥(轉載)
【轉載】時 光 流 年 的 芬 芳
[轉載]一年四季喝茶的學問

TAG:詩歌 | 轉載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