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儒學:兩千年來替誰背了黑鍋

說儒學2000年來背了許多黑鍋,這話看似輕描淡寫,如果明白其中內情就會明白裡面蘊含了多少辛酸。從先秦時代開始,孔子以及儒學就一直被許多虛妄的指責給包圍。說孔子愚民,在諸子裡面事實上只有孔子提出了應該教化民眾;說董仲舒致使漢武帝「獨尊儒術,廢黜百家」導致中國「萬馬齊喑」,可誰知道漢武帝只不過心不甘情不願的承認既成事實罷了,在之前儒學已經成了精英人群的不二選擇?說儒學鼓吹專制集權,可中國哪代帝王不是奉行「外儒內法」?時至近代,國人們更是無論賢與不肖都一股腦兒的把中國百年的屈辱的根源總結到了儒學頭上。彷彿如此一來,中國「人」人人得到了救贖。世界上還有比成為替罪羊更辛酸的事情嗎?儒學這黑鍋背的能不辛酸嗎?

儒學愚民?龐朴:孔子何曾愚民瞭然於下之事上常「從其所行」,知道「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的道理,必定會「身服善以先之」,「道之」「敬道之」,妥善運用「民可使由之」的真理。這叫做「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叫做「為政者教道之取先」;教者何?「上所施下所效也」。所以,爭論了若干年的「使由使知」題,其關鍵原來不在「可」與「不可」上,不在後人所理解的能不能或該不該上;而在於,治民者以身教還是以言教,「古之用民者,求之於己為恆」【詳細】

法家:欲富國強兵 首在愚民、弱民為富國強兵的需要,法家不惜實行愚民政策,否定人民的個性、創造力和自由思想。《商君書》說:「民愚則易治也」;「聖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窮詐」;「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者,必先勝其民者也。故勝民之本在制民,若冶於金,陶於土也。」【詳細】

道家: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他認為「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詳細】

墨家:國民應以統治者的意志為意志他具體論述說:『察鄉之所以治者何也?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是以鄉治也。」「察國之所以治者何也?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他認為,只要統治者主觀努力,通過層層服從的辦法,就能使天下民眾都以統治者的思想為思想,以統治者的是非為是非。【詳細】淺談先秦諸子

先秦諸子皆愚民?孔子:「雅樂」的一統天下 孔子提出統一主張的先秦思想家。就是用他心目中的正統的文藝斥退新起的異端文藝,恢復「雅樂」的一統天下。【詳細】墨子: 壹同天下之義「尚同」主張中包含著使民眾關於是非善惡的思想觀念歸於同一的內容。用他本人的話來講:「壹同天下之義。」【詳細】老子:絕學、棄智老子認為,民眾所以難以統治,是由於他們知識太多的緣故。所以治民的最佳辦法,是絕學、棄智。民眾只有無知,才能無欲。無知無欲,才能民心不亂。【詳細】韓非子:沒有言論思想的理想國韓非理想國里,國君的法令居於高於一切的地位,人們舊言行皆軋於法令,沒有思想、言論的自由;明主之國,令者,言最貴者也;法者,事最貴者也。言無二貴,法不兩適,故言行而不軋於法者必禁。【詳細】

孔子君臣觀念:只是契約 絕非無條件忠誠孔子這句話後面其實還有一個足以令後世俗儒震駭的潛台詞:「君使臣不以禮,臣事君不以忠」。如果君主超出法律規定的義務,強行對封臣主張某種權利,則封臣完全可以拒絕他。這樣的言外之意,孟子十分清楚地說了出來:孟子告訴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詳細】

漢武帝劉徹

清朝 皇權擴張的極致儒家尊君?法家才強調臣民劣等人種 君王高等人種《韓非子》說:「民智之不可用也,猶嬰兒之心也。」正如梁啟超所指出,這樣的思維,等於把人民﹙相對於統治者而言﹚視為劣等人種:謂治者具有高等人格,被治者具有劣等人格。殊不知良政治之實現,乃在全人類各個人格之交感共動互發而駢進。故治者同時即被治者,被治者同時即治者。而慈母嬰兒,實非確喻也。此中消息,惟儒家能窺見,而法家則失之遠矣。【詳細】儒家管制言論?法家才強調絕對服從 異議者「盡誅」《管子》「令雖出自上而論可與不可者在下,是威下繫於民者也」,主張「作議者盡誅」。可見,法家的「以法治國」完全是由上而下的,統治者一聲令下,人民絕對服從,機械人一般,連議論的空間也不準存在。【詳細】儒家文化獨裁?法家才要求實行政教合一的文化專製法家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賞譽同軌、非誅俱行實行政教合一的文化專制政策,不容許有與國家法律規範有抵觸的道德、思想、文化、價值和觀念。這是一種極權主義。法家這種以國法為唯一是非標準的、否定人類社會的道德、思想、知識和文化的價值的態度是十分危險的。【詳細】董仲舒論「德治」與「法治」

為什麼先「德治」、後「法治」?他認為刑罰是被動的、治表的。董仲舒認為,治國先以「德治」,再加之以「法治」,是人們所能夠承受的,因為「德治」向人們顯示了善良的道德政策;如果先以「法治」,則會法不治眾,「國有道,雖加刑,無刑也;國無道,雖殺之,不可勝也。其所謂有道無道者,示之以顯德行與不示爾。」

董仲舒三策董仲舒的三次對策,將更多的關注力放在政治治理的原則措施抉擇上。從武帝的反應與仲舒的期望來看,是有相當距離的。仲舒以天的威懾性作為倫理政治的「護駕使」,試圖由此在政治生活(同時也是倫理生活)領域,普遍推行「孔子之道」。但他的旨趣並不為武帝全面接受。或許這註定了孔道原則起政治修飾作用而無法落實的命運。【詳細】

秋風:孔子誅少正卯是專制理念杜撰的故事最可悲的是,到了現代,儘管學者們大談什麼封建、專制,到了孔子那裡,卻全然忘記這些概念,反而毫無道理地把生活在封建時代的孔子,極力地描畫出一副專制的臉譜。問題是,孔子不要說支持,他根本無法想像秦以後的那種成熟的皇權專制。孔子所處的時代,仍屬於封建鼎盛期,王權專制最多只有端倪而已。當然,孔子倒確實敏感地意識到了專制的危險,從他之反對土地稅、反對鑄邢鼎,都可看到他的政治預感;反專制也構成孔子思想的基底。【詳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一樁由於句讀錯誤所致的曠世冤案不僅現代很多對儒學不了解的人據此底詈儒學,說這句話是赤裸裸的愚民思想,縱使象南懷謹那樣對國學有相當深厚了解的人也當成是儒學裡已不合時宜的糟粕。而事實上呢?這句話被人誤解,其實是後人斷錯了句讀。所以,爭論了若干年的「使由使知」題,其關鍵原來不在「可」 與「不可」上,不在後人所理解的能不能或該不該上;而在治民者以身教還是以言教,在於:「古之用民者,求之於己為恆。…故長民者章志以昭百姓,則民致行己以悅上。」【詳細】

「獨尊儒術」的原因:精英階層已全面歸宗儒學 漢武帝只是被迫承認事實儒家在政治上主張尊君抑臣,故為專制皇帝所喜。然於專制皇帝最方便之學說,為法家非儒家。後來君主多「陽儒陰法」。「陰法」即「陰法」矣,而又「陽儒」何哉?從士人階層相對獨立的社會身份的角度看,儒學在漢代以後之所以能夠成為主流意識形態,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統治者的選擇問題,而且也是古代知識階層,即士人或士大夫階層的選擇問題。法家之學之所以不能代表士人階層的利益,因為它們完全認同了統治者的利益與價值觀。【詳細】

誤解千年的儒家名句

哪些儒家言論被誤讀?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庶人社會地位低,就將他們排除於文明社會之外。【詳細】存天理,滅人慾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是天之理,因為人必須要吃飯才能活下去,必須有夫妻之事才能繁衍後代,而吃飯只要健康衛生即可,一夫一妻也更利於家庭和諧。【詳細】以德報怨孔子以及之後的儒家學者一般都不主張「以德報怨」。在先秦,孟子、荀子等都未曾說過或肯定過「以德報怨」的話。漢董仲舒也只是在講到周公輔佐成王,而成王祭奉周公時,說過這是一種「報德之禮」,不過他肯定的是「以德報德」。相對地說,孔子所說的「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倒是既符合人情事理也有理性精神,同時也合乎現代法治精神的道德要求。【詳細】

皇權真的「尊儒」嗎?

儒家,法家 究竟誰擁護專制?

近代屈辱儒學負責? 皇權「獨尊儒術」? 儒學為帝王專制背了黑鍋 許多人認為中國文化、文明是儒家文化、文明。事實上,在中國很長一個階段的統治中,往往是外示儒家而內施法家。即外儒內法。法家思想一直貫穿於中國的統治階級的思想中。法家思想和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區別,最大的就是法家極力主張君主集權,而且是絕對的。法家的思想核心,在於要求將政治權力徹底的集中在人君手中,要「獨制四海之內」。【詳細】「鉗制思想」? 儒家一直在為法家背黑鍋「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狠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巧諛噁心之民無變也。」主張除去禮樂,通過以重刑的手段來壓抑人們的智慧、禁錮人們的頭腦,使他們順服於君主的淫威,俯首聽命於君王。與儒家不同,商鞅認為《詩》《書》對於國家有百害而無一益,其唯一的作用就是擾亂、蠱惑民心,增長人們的智巧和力量,破壞國家法令制度的推行。【詳細】「打倒孔家店」?儒學為近代中國落後背了黑鍋「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外歷史上多次啟蒙運動採取尊古、復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鮮明的反傳統形式出現的。因為從舊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僅很難找到改革的基點或旗號,而且日益顯示嚴重的障礙。而選定「孔家店」這個突破口,無疑有利於衝破舊的以封建政治、倫理秩序為核心的文化格局。【詳細】秦暉:法家是專制根源 近代最早學習西方的是儒家當時在中國人開始接觸西方時,當時不存在西儒的矛盾,恰恰相反,當時中國最早主張學西方的,就是那些反法者。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主席認為法家是代表進步的,儒家是代表反動的,但是如果你看一下戊戌之前的歷史,實際情況跟毛主席講的正好相反,那時鼓吹向西方學習的,不僅是儒家,而且是極端支持儒家的純儒。而日本搞棄儒就法,結果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詳細】今天該如何評價儒家?

我主張,不管是向外看,還是向後看,最終都為了立足於當代中國人,向前看,向前走。而且我不認為中華文化傳統有什麼「斷裂」。現在的中國人,活著的中國人,都是在中華文化的胎液里泡出來的,我們身上的優點與缺點,都是中國文化和我們的傳統造就的,不能割斷歷史來說它。搞現代國學,我主張要有三個反思或三個自覺。

民間儒學和草根儒學天地社稷祖宗祭祀活動是攜帶著族群的信仰密碼的,民間社會是一個空間很大的多重結構的、有調節能力的、有彈性的社會,這個社會裡有很多管道,好像是自組織系統,民間儒學和草根儒學是在社會底層起良性作用的力量。民間儒學在今天還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視儒學的草根性。傳統儒家社會基本價值的改造與創造性的轉化是至關重要的。【詳細】

反專制: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傳統儒家反專制的方式有積極的的和消極的兩種,前者往往是在社會處於上升或基本正常狀況下儒者所採取的方式,後者是在社會處於下降或沒落的情況下儒者所採取的方式。從具體內容上看,儒家反專制包括批判專制政治和和專制思想,批判社會暴力和社會腐敗,倡導德治禮治,反對霸政,譴責酷刑苛法;注重民本,立足社會進行改革,緩和社會矛盾;接受小康,嚮往大同。【詳細】漢武帝閹割董仲舒主張

三策又再次返於政治哲學主題,但明顯武帝對「大一統」的興緻高幹倫理政治的系統設計,這從武帝政策的具體實施上可以看出,此處不予論列。或許這註定了孔道原則起政治修飾作用而無法落實的命運。【詳細】明太祖刪改《孟子》

「刪孟」所暴露的,正是因背靠國家機器、手握生殺大權而膨脹者的狂妄,他極欲按照他個人對君王與臣民關係的理解,建立一種「新道統」。這種「新道統」的要害惟在於,惡法,也是法,暴君,也是君。【詳細】清朝對程朱理學的歪曲

清人入主中國,陰察學術宗主之所在,與夫當時趨向之眾寡,於是從眾而力主之。升享朱子於十哲之列,而號於天下曰:『朱子之道即吾帝室之家學也。』遂天下洽然悅服者有之,緣飾希世者有之。【詳細】

蔣慶:儒學在當今中國的「八用」儒學體現了中華文明或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與根本價值,是中國文化根本精神與根本價值的載體;我們可以說,離開儒學,中華文明或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與根本價值就無從展現,因而也就不存在中華文明或中國文化本身。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儒學在中國歷史上有其「大用」,儒學的這一「大用」就是儒學體現並代表了悠久博大的中華文明或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與根本價值。【詳細】不屈的儒家

梁漱溟先生是真正的儒者

先秦:儒學一出現就鮮明地表現了一種社會批判的精神。社會批判精神…

兩漢:漢代「帝制儒學」成為意識形態以後發生了儒學向經學的轉化……

唐宋:重建儒學思想體系,並構成了漢唐儒學向宋明理學過渡的重要環節。

明清:明清兩代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高度發展的歷史時期,也是封建制度……

把2000年多年以來儒學背了的黑鍋展現給讀者並非是認為儒學就純潔如「嬰兒」般,僅僅只是希望通過梳理歷史,能讓網友們在尋找導致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根源的時候不至於出現指著關公罵曹操的情況。只是這樣,我們就已經覺得善莫大焉了。
推薦閱讀:

他至今還影響著你追求詩與遠方,儒學史上最後一個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
文化名鎮_曲阜三孔——儒學之源,儒教之根
聖人必可學而至---臆說王陽明
儒學代替不了宗教
話說「儒、儒學」

TAG: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