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口訣---金玉檀公策
金玉檀公策何謂檀公?檀公,南朝宋名將檀道濟也。檀道濟,山東金鄉人,是宋武帝劉裕手下的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當年跟隨劉裕,起兵京口,獲譽洛陽,轉戰各地,所向披靡,為建立南朝宋帝國,建立了汗馬功勞。宋武帝死後,少帝宋文帝繼位,他仍然擁宋北征,威鎮魏將。後來實在是功高震主,結果「朝廷疑畏之」(---語出《宋書.列傳第三.檀道濟》),於是就自毀長城,把檀公殺了。可把南朝宋的對家北魏高興的,大呼:「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復憚!」十四年後,魏軍兵臨金陵,文帝登石頭城北望,後悔道:「若道濟在,豈至此!」檀道濟作為一員著名的武將,對中國兵法史上還有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傳說中的「金玉檀公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兵家三十六計。最早「三十六計,走為上」的說法,就是描述檀道濟當年效法武侯諸葛亮的敗兵計法,在糧盡兵竭的情況下,安然撤退的典故。後來,南朝齊有個屠狗商販出身的武將王敬則,因為舊主齊高帝蕭道成死了,新主齊明帝蕭鸞正好生大病,於是就想當皇帝了(為人與檀道濟顯然不同)。結果當時的太子東昏侯蕭寶卷聽說老王造反,很害怕,想逃跑。給王狗販知道了,就嘲笑道: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這個是文史上,專家考證出來的最早的三十六計的說法。所以,後世學者,都認為三十六計應該是檀道濟的用兵理論。不過檀公也是根據古人的一些兵法理論和同事的理論,總結出來的,而並非檀公自創的。比如,三十六計勝戰計的中「以逸待勞」,最早應該是孫子兵法里的內容。《孫子.軍爭篇》說:「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當然,文史上,最經典的一次「三十六計」的演繹,應該是著名的「大毒草」作家馬南邨(也就是曾任北京市委副書記的鄧拓)在北京晚報的《燕山夜話》雜文專欄中,也是寫完了最後一篇文章,走了。那篇文章題目就是《三十六計》。走了,也就是給迫害而死了。馬南邨預見了當時的政治風暴,儘管精通三十六計,也深知「走為上」的道理。補記:
1,三十六計最早出典是《南齊書·王敬則傳》:「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到宋代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有:「淵才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清朝天地會一組織刊印的《洪門志》書里記載有「三十六著」的名稱,但無具體內容。2,國內流行本《三十六計》目前考證結果是根據1941年成都瑞琴樓發行的、學者張聯甲編著的版本。3,據說,學者張聯甲的《秘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計》部分,比目前流行的《三十六計》(也是張聯甲編著)更為詳實。4,所謂金玉檀公策,是一位文史愛好者編輯的背誦三十六計的口訣,這首詩的作者已不可考,全詩除「檀公策」三字外,每字中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內容如下:?金玉檀公策,藉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痴故,釜空苦遠客;屋樑有美屍,擊魏連伐虢?口訣中包含的計策是:金玉檀公策,(金)蟬脫殼、拋磚引(玉)。
藉以擒劫賊,(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乘火打(劫)、關門捉(賊) 。
魚蛇海間笑,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里藏刀。
羊虎桃桑隔,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
樹暗走痴故,(樹)上開花、(暗)度陳倉、(走)為上計、假(痴)不癲、欲擒(故)縱。
釜空苦遠客,(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
屋樑有美屍,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
擊魏連伐虢,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途(伐虢)。
推薦閱讀:
※金口訣測彩教程
※卷十二(一)看命口訣 導讀(5)
※命理口訣5
※陰陽宅常用祝文口訣
※秘傳算命術之八字胎元、命宮的用法,請珍惜(有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