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產婦死亡事件」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態?

「湘潭產婦死亡事件」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態?

2014-08-14 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湘潭產婦死亡事件」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心態?

  一例產婦死亡的手術,將輿論焦點再次引向醫療衛生領域。8月10日下午,湘潭縣婦幼保健醫院一名張姓產婦,在做剖腹產手術時不幸死亡。之所以引發廣泛議論,是因為家屬闖入手術室時,發現產婦已躺在手術台上停止呼吸,而醫生護士全然不知所蹤。當地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產婦死於羊水栓塞,院方的搶救措施基本符合常理。

  那麼,此事何以引起熱議?根據已經披露出來的情況,產婦術前檢查一切正常,上午11時進入手術室實行剖腹產;12點05分,手術室護士告訴家屬,產婦順利產下嬰兒;半小時後,護士通知家屬,稱產婦出現大出血的情況,需要輸血600CC,讓其趕緊簽字;下午3時,外院專家介入搶救;下午5點左右,護士通知家屬,稱產婦大出血,必須切除子宮,需要家屬簽字;晚9時,家屬聽說產婦已經死亡,但院方表示依然在搶救;晚11時,家屬敲手術室門無應答,強行進入後,看到了令他們崩潰的一幕。

  以上的事件大致過程,是目前各方均無疑議的描述,也是評議此事所必須了解的基本情況。還應該看到的是,在搶救中當醫護人員告知情況並下達病危通知書時,家屬「反對切除子宮」,要求「搶救不了就轉院」等,其情雖可理解,但絕非理性之舉。事實上,所有的非醫學專業人士,都不應憑藉某些表象而輕易下結論。但是,在事件披露之後,網上很快出現一些針對院方的過激言論——並非基於事實的聲討,而僅僅是為了宣洩而宣洩。或許,這也與一些媒體的報道標題過於駭人聽聞有關。

  必須指出的是,沒攔住家屬,讓他們看到產婦孤獨地死在手術台上,某種程度上的確是院方的失職之舉,雖然其中有不得已的原因。在所有醫院的手術室外,人們都能看到「手術重地閑人免進」的字樣,這是醫療急救的常識。沒有醫學知識的家屬必須在手術室外等候,是因為他們對接受手術的親人常常「關心則亂」,不宜直接目擊其過程。所以,只有在手術結束之後,才能由醫生出來宣布結果。但是,在湘潭這起醫療事件中,家屬突破了這一規則,強行闖入了手術室,「看到了不該看到的一幕」。這也是此事能夠迅速形成熱點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相關方面的說法,之所以當時手術室內空無一人,是因為醫護人員聽見外面的家屬情緒變得激動起來,只能暫時躲避。這一點頗耐人尋味。不妨試想一下,如果當前的醫患關係並非如此緊張,從職業操守出發,醫護人員絕不應該溜之大吉;但是,搶救失敗導致產婦死亡這一事實,卻使得他們不敢直面悲痛的家屬,連正式通告的勇氣都沒有——到底是什麼讓他們變得如同驚弓之鳥?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當時的情形已經使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感到了威脅,不得不跑。

  本來,手術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儘力了,大可以坦然向家屬告知結果。但是,在今天醫患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出現了湘潭婦幼保健院內的這幕情形,或許並不奇怪——外面已經開始砸門,難道還等激動的家屬拿自己撒氣?而回到事件本身再看,造成產婦死亡的「羊水栓塞」,是產科發病率很低但死亡率極高的情況,而且難以預測,診斷也比較困難。一種罕見的產科病例,在當時的情況下,恐怕很難向家屬解釋清楚,而且家屬也未必聽得進去,家屬一開始對切除產婦子宮的措施抱有疑慮,甚至要求轉院,多少說明,在一開始,此事就已經變得極為棘手。

  可惜的是,醫院儘管進行了長時間的搶救,但在這一過程中,家屬的情緒似乎並沒有得到比較好的安撫。當然,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但其實也並非一件不值得去做的事情。事實上,從「湘潭產婦死亡事件」的發生到其後的輿論走向,都值得社會各方深思——我們究竟應該怎樣找回那種曾經擁有的心態,來面對勢所必然的「生老病死」?

推薦閱讀:

塑造陽光心態(五)
《增刪卜易》卦評例156/ 心態卦:子孫空代表消除憂患的時令未到
心態是最大的本錢(2)

TAG:社會 | 死亡 | 產婦 | 心態 | 折射 | 湘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