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腹、屈髖、臀下垂—下交叉綜合征的肌動學基礎及處理策略
理想的體態是當人體挺直站立時,耳垂(顳骨乳突)、肩峰、軀幹中間、股骨大轉子、膝關節及外踝稍前方應在一條垂直重力線上,在此姿勢下,重力線剛好處在頸椎、胸椎、腰椎及骶尾椎生理曲度的凹面,併產生一個協助維持各脊椎曲度的力矩,使人體能夠以最少的肌肉收縮和最低的周邊結締組織壓力來達到輕鬆站立,從而顯著減少在站立或坐位時維持姿勢所需消耗的能量。
維持骨盆處在正常的中立位是促使人體趨向於無限接近理想體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屈髖肌群、伸髖肌群、豎脊肌和腹部肌群依據方向盤理論維持在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中又是核心要素。
主要的屈髖肌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及闊筋膜張肌,其中髂腰肌是最強有力的屈髖肌,向前下方牽拉骨盆上端以使其前傾。豎脊肌由棘肌、最長肌及髂肋肌組成,其下端通過寬厚的總肌腱與胸腰筋膜共同附著在骶骨的後面,豎脊肌收縮則向後上方牽拉骨盆下端以使其前傾。以髂腰肌為主的屈髖肌群和豎脊肌所形成的一對力偶就像轉動方向盤一樣,共同作用將骨盆向前旋轉,因此當屈髖肌和豎脊肌過度緊張就會造成髖關節過度屈曲,腰椎前凸增加,胸椎代償性後凸增加。
主要的伸髖肌有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長頭及大收肌,其中臀大肌是最強勁的伸髖肌,在跑步和跳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後伸肌群通過向後下方牽拉骨盆上端以使其後傾。腹肌由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直肌及腹橫肌組成,腹部肌群通過以腹直肌為主的收縮向前上方牽拉骨盆下端、並通過腹橫肌收縮維持足夠的腹內壓以使骨盆後傾。以臀大肌為主的伸髖肌群和腹部肌群所形成的一對力偶像反向轉動方向盤一樣,共同作用將骨盆向後旋轉,因此骨盆的適度後傾可以減少腰椎的前凸及因腰椎前凸所產生的向前的剪力,可以通過增加骨盆的後傾來改善腰背痛的癥狀。
長期久坐者,因髖關節長時間屈曲導致髂腰肌處於緊張短縮狀態,而臀肌又因長時間在坐位基本處於閑置鬆弛無力狀態。如果又因肥胖或懷孕導致腹部過大或因長期穿高跟鞋腹部過度前挺發生中心前移導致腹部肌肉處於被拉長鬆弛無力的狀態,豎脊肌等背部肌群為維持身體重心勢必通過橫束在豎脊肌上的腹橫肌將腹部往後拉,前凸的腹部則反作用於豎脊肌導致豎脊肌過度緊張。同時當神經對一塊肌肉的控制增強,就會自然抑制這塊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比如,在下交叉綜合症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強並縮短,那麽就會減少對於拮抗肌(臀大肌)的控制。腹肌被拉長,控制變弱,那麽神經對於它的拮抗肌(豎棘肌)控制則增強。人體因髂腰肌和豎脊肌短縮緊張,臀大肌和腹部肌群鬆弛無力,出現一種特殊的病態姿勢,即挺腹、屈髖、臀下垂—下交叉體態。
因肌肉緊張短縮或鬆弛無力所導致下交叉體態,日久則會使脊椎失去穩定度,並需通過增加或減少脊椎曲度等代償的方式來改變正常軀幹、下肢及整體的動作,當脊椎曲度增加或減少後,除了因肌肉本身緊張僵硬壓迫相應神經或血管出現一些列癥狀外,還會因為這些脊椎曲度的變化讓關節或肌肉承受異常的壓力,導致胸腔、腹腔甚至盆腔容積發生變化擠壓相應的臟器而出現各種內科疾病。長時間的下交叉體態可以出現下列癥狀:胸椎後凸曲度增加(駝背),骨盆前傾,腰椎向前曲度變大(水平骶椎,嚴重引起椎體滑脫和腰椎間盤突出症),膝關節屈曲、超伸(XO型腿),走路時髖伸展不足,增加軀幹伸展做代償,增加平面關節壓力,骶髂關節半脫位(長短腿),引起腰椎段豎脊肌酸脹,下背部疼痛、腹股溝,大腿上側膝蓋上部疼痛,甚至月經不調、痛經、性功能低下等癥狀,我們統稱為下交叉綜合征。
對於下交叉綜合征的治療,應先手法松解或拉伸放鬆髂腰肌和豎脊肌以快速改善癥狀,然後通過強化激活鍛煉腹肌和臀大肌以恢復正常體態、促進下交叉綜合征的康復並鞏固療效。豎脊肌大多數人比較容易想到要去松解,但髂腰肌往往比較容易被忽視,因此髂腰肌應是我們松解的核心部位。同樣,在腹部肌群的強化鍛煉中,腹橫肌在我們日常活動中很少參與,很難得到較好的強化,我們可以通過平板支撐對腹橫肌進行有效的強化訓練。臀大肌對於長時間久坐的人來說,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被閑置的,應直接給予強化刺激,達到快速激活的目的。
拉伸豎脊肌
拉伸屈髖肌(髂腰肌)
強化腹肌(腹橫肌)
強化髖伸肌(臀大肌)
特別說明,對於各種久治不愈的腰腿痛,從下交叉綜合征考慮,既能拓寬臨床診療思路,同時又確實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療效,而且因為很多腰腿痛都可能是不正確的姿勢及病理的骨骼肌動力學狀態,因此通過調整患者的下交叉的異常體態,可以做到執簡馭繁以不變應萬變,以一種簡單的治療策略同時治療多種疾病,所謂大道至簡。希望能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推薦閱讀:
※【RCNA】Von Hippel Lindau綜合征影像學表現
※有什麼好的護膚品?
※說到豆汁,為什麼要想到北京人?
※腎病綜合症中醫治療效果如何
※男同性戀怎麼解決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