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的成長心得-父母效能訓練與正面管教之區別

上個星期,小巫老師在博客上發表了幾篇有關「PET父母效能訓練」的文章,看完文章,我感觸良多,深為小巫老師嚴謹治學、認真負責所感動。我參加過正面管教兩個階段的培訓,也參加過PET工作坊,兩個理論我都有所了解。據我所知,國內大部分父母甚至有些講師都不知道這兩個理論到底有什麼區別,而我當初也是因為聽到別人說「正面管教和PET是大道歸一的,學哪個都行!」才走進了正面管教的課堂,但在我學習過兩種理論,並在生活中實施之後,發現兩者有著天壤之別,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小巫老師寫這一系列的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給大家還原事實的真相,將兩個理論的區別說清楚,以便於大家能更好的選擇適合自己的育兒方式。而這,也正是我寫此文的初衷,我並非專家,只是一介普通的布衣媽媽,才疏學淺,文章不足之處在所難免,還請大家不吝指教。

一、正面管教在我家

豆豆兩歲之前,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需要走進家長課堂,學習如何做媽媽。我那時很自信,自以為悟性不低,又酷愛看書,我養育孩子不說一帆風順,起碼不會有大的波折吧。

然而,豆豆進入兩周歲後,我遇到了種種挑戰,我忽然發現,這個孩子我搞不定了!他再也不是那個對我俯首帖耳的小嬰兒了,說「不」成了他的口頭禪。那時,我也看過《無條件養育》這本書,但實話說,我沒看懂,我以為無條件養育就是無條件順從孩子。於是,不管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挑戰行為,我選擇無限制接受。

記得那時,我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如何把孩子搞回家了,每天帶豆豆出去玩都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因為幾乎每次玩完以後,他都不願意回家。

孩子不願意回家怎麼辦?那時號稱「無條件養育」實際完全不懂何為無條件養育的我選擇無限制接受,你不回家?那好吧,我陪你一起玩,玩到你想回家為止。問題是,每次他都得玩到飢腸轆轆才會願意回家,無奈我們只好每天中午都在飯館湊合。

慢慢的,我心裡積累了很多怨氣,開始對我所理解的無條件養育產生了質疑,那時,我心底最大的聲音就是:我要搞定他!

恰在這時,我走進了「正面管教」(PD)的課堂,接受了兩個階段的培訓。這個課堂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視覺衝擊,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做父母是需要培訓的,原來父母對孩子發火,孩子感覺是這樣的難受;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學完以後,把孩子搞回家於我而言是小菜一碟:

在我要帶他回家之前,我會選擇「提前告知」,告訴豆豆:還有五分鐘我們回家。五分鐘到了,如果他還是不願意回家,我會開始給他選擇:

--「你是再玩三分鐘回家還是再玩五分鐘回家?」

--「你是像小白兔一樣跳回家還是像大象哥哥一樣重重的走回家?」

--「是我抱你回家還是你自己走回家?」

--「咱們是一起手牽手回家還是前後開火車回家?」

.......

豆豆只有兩歲多,注意力容易轉移,他很容易就被這些選擇給勾走了,忘記了自己本來是不想回家的。我也很得意,你瞧,我厲害吧,孩子不哭不鬧就回家了!

只是偶爾豆豆到家以後會非常迷茫的問我:「我怎麼就到家了呢?我不是還想再玩會兒的嗎?」

我竊笑,娃娃你還不知道你娘的新手段吧!

慢慢的,豆豆學精了,開始不上當了,我問:「你三分鐘後回家還是五分鐘後回家?」豆豆:「我幾分鐘都不回家!」

於是我使出從「正面管教」課堂學來的殺手鐧,溫柔而堅定的握住他的手告訴他:「你需要選擇!」

豆豆無奈哇哇大哭,我依舊「溫柔而堅定」對待他:擁抱,握手,但是你必須選擇!

結果毋庸置疑,豆豆是每次戰鬥的失敗者,他才兩歲多,沒有能力和強大的媽媽做鬥爭。那一陣我自信心爆棚,每天文思泉湧,將我和豆豆每天的經歷記錄下來,發在網上,取名為《正面管教在我家》,文章在網上很受歡迎,我更有信心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寫了十幾萬字的文章。所以,當光明日報出版社的編輯找到我想要出版《正面管教在我家》時,我一度以為自己從此就要在這條路上凱歌前行了。

記得那天和編輯吃完飯回到家,豆爸對滿臉喜氣的我說:「老婆你太厲害了,就你這水平,別說搞定一個豆豆,就是來一個營的娃娃,你也搞得定啊。就算他們是孫悟空,有七十二般變化,也跳不出你如來佛的手掌心!」

豆爸本來是討好我說的奉承話,然而這個比喻一瞬間驚醒了我這個夢中人:是啊,我做這麼多難道真的是為了搞定孩子嗎?被搞定的孫悟空真的幸福嗎?他會真心真意的愛那個自己永遠也跳不出他手掌心的如來佛嗎?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書不出版了,我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但我寫出來的每一個字必定是我自己堅信並親身踐行的,現在我對正面管教產生了一些質疑,那我這個書斷不能再出版。

二、被PET顛覆

與此同時,我開始尋找更多的學習機會,「PET父母效能訓練」就是在這個時候走進我的生活的。在我學習PET之前,很多人跟我說:「PET和正面管教是一樣的,只是正面管教比較通俗易懂而已,PET是正面管教的高級形式。」

這個被稱為「正面管教高級形式」的PET將會怎樣改變我的生活呢?第一次上安心老師的工作坊,說實話,我確實沒太看出這兩者的差異來,我甚至在PET課堂上使用了正面管教的技巧:

我們在課堂上練習一個孩子晚上不願意睡覺的案例,我當時為了顯示我是學過很多東西的媽媽,連忙在角色練習時使用了我的殺手鐧:

「你是八點睡覺呢還是八點五分上床睡覺?你不願選擇?哦,媽媽非常理解你,你現在覺得很難過,因為你不想這麼早就去床上睡覺,你想一直玩而媽媽卻不讓你這樣做,你真希望沒有人管你,想玩到什麼時候就玩到什麼時候,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媽媽愛你,不過你必須選擇!」

「孩子」在我反覆的各種技巧下,很快答應每天晚上八點五分睡覺,而其他組的同學卻還在苦苦的傾聽,我當時心裡那個驕傲勁兒呀,別提多美了!雖然扮演孩子的這個媽媽一直在跟我抗議,說她心裡非常不舒服,因為她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答應我按時睡覺了,她覺得我沒有理解到她,我騙了她!但我還是很開心,什麼騙不騙的,技巧嘛,不懂使用不要嫉妒人嘛!尤其想到這個扮演孩子的媽媽還是一個心理諮詢師,我更得意了,看我厲害吧,幾個鉤子下去,連心理諮詢師都得趴下!怪不得我老公說我是「釣魚專家」,專門給娃娃下鉤子的!哈哈!

完成任務的我開心的旁聽別人的辛苦傾聽,聽著聽著,我開始聽出名堂來:原來這個「孩子」不願意上床睡覺是因為她很想知道,當她睡著以後,爸爸媽媽到底在談些什麼!原來那個「孩子」不願意上床睡覺是因為她擔心黑乎乎的屋子有鬼怪出現!

而我的傾聽、共情卻什麼也沒聽到,我只做到了讓孩子不哭不鬧,乖乖的八點五分上床睡覺,她到底為什麼不願意睡覺,我完全不知道!那一刻,我慚愧無地,為自己先前的傲慢和先入為主而汗顏。

也是自那時起,我開始真正腳踏實地的學習PET,我也由此發現了PET和正面管教的差異。

三、我眼中正面管教與PET的差異

正面管教和PET都提倡尊重、愛、平等,都是對傳統養育方式的一種巨大革新,同時父母需要培訓這個理念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兩個理論具有相似之處,同時它們很多技巧有著相似的名字,比如「傾聽」,比如「共情」,比如「我句式」與「我信息」,而這些技巧也是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那麼,是不是因為這些就可以斷定,這些名字相似的技巧本質也是相同的呢?或者說,是不是如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正面管教是PET的基礎,想要學習PET,應該先學習正面管教」呢?

我雖只是粗粗的上過兩個階段正面管教課程和幾期PET培訓,整個實踐也只一年多時間,但我認為這兩者是有著巨大差異的,容我以我粗淺的知識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正面管教中的「共情」(即傾聽)和PET中的「積極傾聽」的差異

正面管教的共情有固定的句式: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覺得_____(感覺辭彙),是因為______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但願________(孩子的願望)

而PET的積極傾聽則非常複雜,沒有固定的句式,講究聆聽與跟隨,孩子的感覺和想法都是孩子自己的,父母無權猜測。像上面句式中的媽媽看得出來等等,明顯就是分析診斷,而分析恰巧是PET中積極傾聽一定要避開的一塊絆腳石。

記得曾經有一次,我跟豆爸生氣,我很希望他能跟我道歉,但他沒有,我很鬱悶,就不睡覺,一直看電視,豆爸(他也學過正面管教和PET)在勸說我別看電視未果的情況下說:「你現在覺得很憤怒,因為你想看電視而我卻讓你去睡覺,我猜,你但願沒有人管你,你可以一直看電視,想幾點睡就幾點睡。」

當時我聽到這話,真是氣得半死,什麼叫我希望一直看電視?你懂我為什麼看電視嗎?你知道,你知道什麼呀?!我告訴你,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抽你!!!

2、正面管教解決問題的七個步驟與PET解決需求衝突的第三法

這兩個猛然一看非常像,甚至正面管教還多了一步,然而正面管教卻缺少了非常關鍵的一步,那就是界定需求。

PET:一、界定需求;二、尋找解決辦法;三、評估解決辦法;四、確定雙方都能接納的解決方案;五、執行解決辦法;六、評估結果。

正面管教:一:「我有件事想跟你談談,就是...,我希望咱們能一起找到解決方法,你願意談一談嗎?媽媽保證不發脾氣,不生氣。咱們都不相互指責?」

二、如果孩子不同意,告訴他,好,我明白,等你想聽的時候咱們再談。如果孩子同意,問:「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你的感覺是什麼?」

三、問孩子:「你想不想聽媽媽的感覺是什麼?媽媽的感覺可能和你不一樣,這很正常,每個人感覺都不一樣。」然後誠實的告訴孩子你的感覺。

四、感謝孩子。

五、尋找解決方案。

六、選擇可行的方案。

七、約定時間對孩子的執行表示感謝。

3、正面管教關註解決辦法,PET關注需求。

正面管教中有一張工具卡,就叫「關註解決辦法」,而PET的核心則是「行為四角形」,不管什麼樣的問題,先看隸屬於行為四角形哪一版塊,如果是孩子處在問題區,父母要積極傾聽;如果是父母本身處在問題區,則要發麵質性我信息;如果雙方都處在問題區,則要在積極傾聽和我信息之間換擋;如果都處在無問題區,則使用關係技巧。

由上可見,劃分問題區是PET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問題區的界定就是需求和情緒,誰有未被滿足的需求,誰有未能表達的情緒,誰就處在問題區。因此,PET中,不管任何時候,需求都是擺在第一位的,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看見真正的孩子,這是PET的重要內容。

作為完全有別於傳統育兒方法的兩套體系,正面管教與PET形似而神不似,但就如肯德基和家常菜都能填飽肚子一樣,雖然它們都能填飽肚子,但肯德基不是家常菜,要想學習做家常菜不需要先去肯德基做漢堡包。

然而,育兒體系亦如食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百家飯能養百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並且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如我,在日常生活中,我會選擇PET作為我育兒的指南,遇到事情,我第一件事就想到問題的歸屬,但我並不排斥使用正面管教的某些工具,比如「行大於言」,比如「特殊時光」,但我只選擇那些我認可的,而且能拉入到無條件養育體系中來的那部分工具,選擇性使用。

四、我的學習感悟

1、成長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學習如此,育兒更是如此。PET的積極傾聽需要1500~5000次的練習才能掌握,有很多人一看到這個數字就大吸一口冷氣:媽呀,這麼多次,誰能堅持下來呀!算了,乾脆不學了!

但我想說的是,每一次的練習於我們而言都是一次成長,有些成長或許我們看不見,但看不見它卻在那裡。所以,哪怕失敗一千次,我也願意去做一千零一次嘗試。更何況,在這些量的積累中,不用等到練習一千次,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發現親子關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因此,一步一步走螺旋式的樓梯雖然比較累,但卻是我們腳踏實地一步步砌起來,走上去的,這樣的成長不正是我們所夢想的嗎?

2、育兒是一場永不止息的修行。常常聽到有人說:「如果沒有孩子,我脾氣是永遠都不會改的。」「如果沒有孩子,我.......」是的,如果沒有孩子,我們很多變化都不會發生,育兒就是一場修行,而孩子則是這場修行的引領者,無論是學習正面管教還是PET,在孩子引領的這場修行中,我們都不能止步,不斷學習、不斷修行才能做好父母這個角色。從有條件養育到無條件養育,這條修行路我走得坎坷崎嶇,跌跌撞撞,但我不後悔,我相信當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於我,於孩子,都是這樣。

文章開頭,我就說過當初我是如何煩惱豆豆玩耍不愛回家的,你知道後來這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嗎?我通過積極傾聽,終於剝下洋蔥核:原來豆豆不想回家是因為媽媽每次回來就做飯,他想要媽媽陪著玩!於是我們一起約定,以後我做飯的時候,他幫忙洗菜切菜,自那以後豆豆很少出現玩耍不愛回家的情況了。

當然,孩子是在不斷成長變化的,也許再過一段時間,豆豆又會玩耍不愛回家,那時我通過傾聽剝下的洋蔥核,很可能就不是上次那個,未來的事誰知道呢?自從真正開始無條件養育,我就明白了,生命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我接受生命的一切變化,我更接受孩子的一切變化。

前幾天,豆豆跟我說:「媽媽,你知道我最喜歡什麼嗎?我最喜歡聽你說話!」那一刻,我好感動,還好我及時拐彎,還好我終於走上了無條件養育的道路。

本文轉載於有河book童書頻道

推薦閱讀:

成功者的一生,只有兩天是開心的
生活,不過是追求一種平衡
脫不花:我人生實踐中的11個必殺技,38年親測有效
母親節來了,你能回答出這20個問題嗎
書看過就忘,為什麼我們還要看書?

TAG:父母 | 成長 | 母親 | 心得 | 訓練 | 正面管教 | 區別 |